一种磁悬浮轴向端部双电机血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692688发布日期:2022-12-27 19:36阅读:27来源:国知局
一种磁悬浮轴向端部双电机血泵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生物医药产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的研究,更具体的涉及一种磁悬浮轴向端部双电机血泵。


背景技术:

2.在生物医药产业技术领域,针对心力衰竭的研究越来越多,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简称心衰,是指由于心脏的收缩功能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不能将静脉回心血量充分排出心脏,导致静脉系统血液淤积,动脉系统血液灌注不足,从而引起心脏循环障碍症候群,此种障碍症候群集中表现为肺淤血、腔静脉淤血。心力衰竭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其中绝大多数的心力衰竭都是以左心衰竭开始的,即首先表现为肺循环淤血。心衰药物治疗二年存活率约80%,五年存活率仅50%左右。心衰的治疗必须寻求突破,才能挽救大量的频死人群。
3.人工心脏作为一种可代替心脏完成泵血功能的机械装置,近年来得到了长足发展。人工血泵(人工心脏血泵)是用来完全代替心脏工作的变速、变容量的小型泵,用于人工心肺机系统,人工心肺机就是由氧合器装置和血泵及辅助设备组成的,能进行体外循环的机械装置,人工心肺机用于心脏手术的体外循环,肺移植的辅助呼吸,急性呼吸衰竭的辅助治疗等。从静脉系统引出静脉血,并在体外氧合,再经血泵将氧合血输回动脉系统的全过程,又称心肺转流,主要应用于心脏、大血管手术。
4.目前的人工血泵包括泵壳,泵壳内设置有叶轮,在泵壳外设置有电机,电机的转轴伸入到泵壳内与叶轮进行连接,以带动叶轮的转动,通过叶轮的转动对血液进行增压,促进血液的流动,但是这种血泵在使用时存在下面的问题:1、泵壳外设置电机来带动叶轮转动会使得整个血泵的体积较大,由于血泵是在人体内使用的,故需要血泵的体积越小越好,现有技术中的血泵不能很好的满足人体内使用的要求。2、电机采用传统的接触性轴承,接触性轴承使用时会大大限制叶轮的旋转速度,从而导致对血液的增压效果受限。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能大大减小整个血泵的体积,同时大大提高叶轮的旋转速度,进而更好的满足人体内部使用要求,提高对血液增压效果的磁悬浮轴向端部双电机血泵。
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磁悬浮轴向端部双电机血泵,包括蜗壳,所述蜗壳内设有流体腔室,在所述蜗壳上还设有与所述流体腔室连通的流入口和流出口,所述流入口处设有入口筒,所述流出口出设有出口筒,在所述蜗壳的轴向两侧还分别连接有第一磁驱动装置和第二磁驱动装置;所述磁悬浮轴向端部双电机血泵还包括磁悬浮装置,所述磁悬浮装置包括同轴设置的转子和中间轴,所述转子位于所述蜗壳的流体腔室内,且所述转子的周壁面与对应位
置所述蜗壳的内壁面之间均具有间隙;所述中间轴与所述第二磁驱动装置连接,所述转子环绕所述中间轴设置,所述中间轴内设有环形的第一永磁组件,所述转子与所述第一永磁组件作用,以使得所述转子径向悬浮并与所述中间轴之间具有径向间隙,所述第一磁驱动装置和所述第二磁驱动装置分别与所述转子相互作用,以使得所述转子旋转并处于轴向悬浮状态。
7.本方案中,以转子旋转轴线所在的方向为轴向,与转子轴线垂直的方向为径向。
8.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本发明的磁悬浮轴向端部双电机血泵在使用时,血液从入口筒处流入,后经流入口流入到流体腔室内,流入到流体腔室内的血液在转子转动的过程中进行增压输送,经过增压输送后的血液最终经流出口后从出口筒流出。
9.同时,本发明的磁悬浮轴向端部双电机血泵在使用时,转子与中间轴内的第一永磁组件相互作用,使得转子与中间轴之间具有径向间隙以处于径向悬浮状态,而为了实现转子的旋转和轴向悬浮,第一磁驱动装置和第二磁驱动装置共同对转子进行作用,一方面第一磁驱动装置和第二磁驱动装置共同作用实现转子的旋转效果,另一方面在轴向第一磁驱动装置和第二磁驱动装置共同对转子产生轴向方向的作用力,以使得转子在旋转的同时处于轴向悬浮状态。
10.综上,本方案利用轴向的第一磁驱动装置和第二磁驱动装置共同对转子进行作用以实现转子的旋转,与传统利用电机带动转子转动的方式相比,本发明的结构更加的紧凑,体积更小;同时本发明的转子在整个转动过程中无论是径向还是轴向均是处于悬浮状态的,也就是说转子转动过程中不会与任何其他的部件相接触,这样就避免了传统接触性轴承使用时带来的对转速限制的问题,故本发明的转子可以达到更高的转速,从而实现对血液更好的增压输送效果,因此,本方案能大大减小整个血泵的体积,同时大大提高转子的旋转速度,进而更好的满足人体内部使用要求,提高对血液增压效果。
11.优选的,所述第一磁驱动装置包括第一定子铁芯、以及沿周向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一定子铁芯上的多个第一定子线圈,所述第二磁驱动装置包括第二定子铁芯、以及沿周向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二定子铁芯上的多个第二定子线圈,所述第一定子线圈和所述第二定子线圈内均通入三相交流电,以使得所述第一定子线圈和所述第二定子线圈均能产生旋转磁场;所述转子包括叶轮,所述叶轮内沿径向方向依次设有环形的第二永磁组件和第三永磁组件,所述第一永磁组件和所述第二永磁组件同性磁极相对而排斥,且所述第一永磁组件和所述第二永磁组件之间的排斥力大于所述转子的重力,以使得所述转子径向悬浮并与所述中间轴之间具有径向间隙;所述第一定子线圈产生的旋转磁场对所述第三永磁组件产生的第一电磁力方向与所述转子旋转的切线方向之间形成第一夹角,以使得该第一电磁力能够分解为轴向方向的作用力以及沿所述转子旋转的切线方向的作用力;所述第二定子线圈产生的旋转磁场对所述第三永磁组件产生的第二电磁力方向与所述转子旋转的切线方向之间形成第二夹角,以使得该第二电磁力能够分解为轴向方向的作用力以及沿所述转子旋转的切线方向的作用力;且所述第一夹角和所述第二夹角均大于0
°
且方向相同大小相等。
12.这样,在径向方向,由于设置在中间轴内部的第一永磁组件和设置在叶轮上的第二永磁组件为同性磁极相对而相互排斥的状态,同时第一永磁组件和第二永磁组件之间的
排斥力大于转子的重力(具体设计时,第一永磁组件和第二永磁组件之间的排斥力远远大于转子的重力,由此使得转子的重力可以忽略不仅),由于中间轴是与第二磁驱动装置连接的,故中间轴在径向方向处于静止状态,此时利用第一永磁组件和第二永磁组件之间的排斥力可以使得转子在径向方向也处于静止状态,且该排斥力还使得中间轴和转子之间具有径向间隙,由此实现转子的径向悬浮效果。同时,此时中间轴的第一永磁组件类似于传统电机轴承的内圈部分,而第二永磁组件则类似于轴承的外圈部分,由此本发明中轴承的内圈和外圈部分完全分离,从而使得转子可以达到更高的转速。
13.而在实现转子的轴向悬浮和旋转的效果时,分别向第一磁驱动装置的第一定子线圈和第二磁驱动装置的第二定子线圈内通入三相交流电,从而使得第一定子线圈和第二定子线圈均能产生旋转磁场,第一定子线圈和第二定子线圈产生的旋转磁场同时作用在转子的第三永磁组件上,其中,第一定子线圈产生的旋转磁场对第三永磁组件产生的第一电磁力方向与转子旋转的切线方向之间形成第一夹角,此时第一定子线圈的旋转磁场对第三永磁组件产生的第一电磁力将分解为沿转子旋转的切线方向的作用力和轴向方向的作用力,第二定子线圈产生的旋转磁场对第三永磁组件产生的第二电磁力方向与转子旋转的切线方向之间形成第二夹角,此时第二定子线圈的旋转磁场对第三永磁组件产生的第二电磁力将分解为沿转子旋转的切线方向的作用力和轴向方向的作用力,此时,第一电磁力沿转子旋转的切线方向的作用力和第二电磁力沿转子旋转的切线方向的作用力将共同推动转子旋转,同时第一电磁力沿轴向方向的作用力和第二电磁力沿轴向方向的作用力将同时对转子实现向中间推或向两侧拉的效果,由于两个沿轴向方向的力相同,故转子在两个轴向力的作用下将轴向悬浮在稳定的位置。
14.综上,本方案能够实现转子在轴向和径向方向的稳定悬浮,同时能够实现转子旋转的效果,而本发明中转子的旋转和轴向悬浮都是依靠定子线圈来完成的,与现有技术中采用两个线圈分别实现旋转和悬浮的方式相比,本发明仅采用一个线圈就可以同时实现悬浮和旋转的效果,由此实现减小体积和使用成本的目的。同时本发明转子轴向两个定子的结构方式,使得两个定子同时对转子施加作用力,由此使得转子悬浮时旋转的稳定性更好。
15.优选的,所述入口筒包括入口内筒和入口外筒,所述入口内筒与所述蜗壳的流入口连接,且所述入口外筒套设在所述入口内筒外并与所述入口内筒螺纹连接。
16.这样,入口筒分为入口内筒和入口外筒,其中入口外筒直接与人体接触,在使用前,只需要通过对入口外筒的外表面进行处理使其更加能够适应人体即可,而不需要对整个入口筒进行处理,使用更加的方便,表面处理成本也更低。
17.优选的,所述蜗壳包括第一蜗壳和第二蜗壳,所述第一磁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一蜗壳连接,所述第二磁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二蜗壳连接,所述流入口位于所述第一蜗壳,且所述入口内筒与所述第一蜗壳连接并沿所述第一磁驱动装置方向向外延伸,在所述第一磁驱动装置的外端面沿周向方向还设有一圈第一限位凸起,所述入口外筒上沿周向方向设有一圈定位凸起,所述定位凸起的外壁面与所述第一限位凸起的内壁面贴合,以通过所述第一限位凸起对所述入口外筒进行限位。
18.这样,在进行入口筒的安装时,先将入口内筒与第一蜗壳的流入口处进行配合连接,然后将入口外筒套设在入口内筒外,通过旋转入口外筒使得入口外筒和入口内筒之间通过螺纹进行紧固,入口外筒在安装过程中,第一限位凸起和定位凸起进行配合,实现对入
口外筒的限位。
19.优选的,所述中间轴靠近所述流入口的一端设有导流体,所述导流体整体呈锥形结构,且所述导流体锥形结构的大端与所述中间轴平滑过渡连接,所述导流体锥形结构的小端凸出于所述叶轮并伸入所述入口内筒。
20.这样,当血液从入口内筒流入到中间轴的导流体处时,导流体的锥形结构能够实现对血液的引流效果,从而将血液较为平均的分流到各个液流通道处进行进一步的输送。
21.优选的,所述第一定子铁芯包括若干个呈环形结构且内径依次增大的第一定子铁磁片,各所述第一定子铁磁片同轴线设置,且各所述第一定子铁磁片的径向端面均与相邻的所述第一定子铁磁片的径向端面贴合,以使得所述第一定子铁芯整体呈径向叠片的结构形式;所述第二定子铁芯包括若干个呈环形结构且内径依次增大的第二定子铁磁片,各所述第二定子铁磁片同轴线设置,且各所述第二定子铁磁片的径向端面均与相邻的所述第二定子铁磁片的径向端面贴合,以使得所述第二定子铁芯整体呈径向叠片的结构形式。
22.这样,将第一定子铁芯和第二定子铁芯均设计为由多个内径依次增大的同轴的定子铁磁片依次叠加的径向叠片结构,与传统定子铁芯采用尺寸完全相同的定子铁磁片依次叠加的轴向叠片结构相比,本发明的径向叠片结构在相同体积的定子铁芯基础下具有更大的散热面积,从而使得定子铁芯整个的铁损更小,发热也更小,从而能够更好的满足血泵在人体内使用的要求。
23.优选的,所述叶轮包括叶轮体和叶轮盖,在所述叶轮体朝向所述第二磁驱动装置的一侧开设有环形的第一凹槽和多个第二凹槽,多个所述第二凹槽沿所述叶轮体的周向均布,所述第三永磁组件包括多个第三永磁体,且所述第三永磁体与所述第二凹槽一一对应并安装在所述第二凹槽内,所述第二永磁组件设于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叶轮盖安装在所述叶轮体朝向所述第二磁驱动装置的一侧,所述叶轮盖分别将所述第二永磁组件和所述第三永磁组件封装在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内。
24.这样,利用叶轮体和叶轮盖将第二永磁组件和第三永磁组件进行封装。
25.优选的,所述叶轮体包括叶轮主体、以及沿所述叶轮主体周向均布的多个叶片,所述叶片整体呈弧形结构,在每个所述叶片上均设有一个所述第二凹槽,相邻两个所述叶片和所述叶轮主体之间形成液流通道,且所述液流通道的底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所述液流通道底面的安息角。
26.这样,当血液流动到转子处且转子转动时,血液将主要被分散从两个叶片之间的液流通道处,由于液流通道的底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液流通道底面的安息角(安息角,亦作休止角,是斜面使置于其上的物体处于沿斜面下滑的临界状态时,与水平表面所成的最小角度),故当血液在液流通道上流动时,血液不会与液流通道产生碰撞,血液不会受到损伤,最终血液将非常平稳的从液流通道处流出,以此使得最终从血泵流出的血液也非常平稳,更好的适应人体对血泵的需求。
27.优选的,所述叶片朝向所述第一磁驱动装置的端面沿其外侧面方向逐渐向外倾斜,且该倾斜角度为1.5
°‑
3.5
°
,所述叶轮盖的外端面沿其外侧面方向逐渐向外倾斜,且该倾斜角度为1.5
°‑
3.5
°

28.这样,叶片朝向第一磁驱动装置的端面沿其外侧面方向逐渐向外倾斜,这样可以
使得当叶片在血液中转动起来时,叶片能够产生陀螺效应,从而使得叶片具有保持其旋转方向的惯性,这样一旦叶片旋转起来,由于其产生的陀螺效应,此时定子线圈只需要对转子提供很小的电磁力就可以维持转子的持续旋转,这样一方面可以减小维持转子旋转所消耗的能量,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小定子线圈的发热,从而大大降低血泵使用过程中的能量消耗和发热现象,以更好的满足人体对于血泵的性能要求。
29.同时,叶轮盖的外端面也沿其外侧面方向向外倾斜,叶轮盖上的该倾斜角度能够与叶轮体上的倾斜角度配合以更好的实现陀螺效应。
30.优选的,所述第一蜗壳包括第一金属壳体和第一陶瓷片,所述第一陶瓷片与第二永磁组件的位置相对应,以使得磁力线能够穿过所述第一陶瓷片到达所述第二永磁组件;所述第二蜗壳包括第二金属壳体和第二陶瓷片,所述第二陶瓷片与第二永磁组件的位置相对应,以使得磁力线能够穿过所述第二陶瓷片到达所述第二永磁组件。
31.这样,第一蜗壳与第一磁驱动装置位置对应,此时第一蜗壳中的第一陶瓷片将在第一磁驱动装置的作用下被封装在磁悬浮轴向端部双电机血泵的内部,即本方案的第一陶瓷片不会作为磁悬浮轴向端部双电机血泵的外部结构暴露在人体的血液中,而陶瓷片作为良好的导磁材料,当第一磁驱动装置的磁力线到达第一陶瓷片时,该部分磁力线基本上能够全部穿过第一陶瓷片而进一步到达内部的第二永磁组件,故第一蜗壳不会对磁力线进行阻碍,同时第一蜗壳作为磁悬浮轴向端部双电机血泵的外部结构暴露在人体的血液中的部分则采用第一金属壳体,第一金属壳体暴露在人体血液环境下也能较好的进行工作。综上第一蜗壳的上述结构既不会对磁力线进行阻碍,同时又能满足与人体血液接触使用要求。
32.同样的,第二蜗壳与第二磁驱动装置位置对应,此时第二蜗壳中的第二陶瓷片将在第二磁驱动装置的作用下被封装在磁悬浮轴向端部双电机血泵的内部,即本方案的第二陶瓷片不会作为磁悬浮轴向端部双电机血泵的外部结构暴露在人体的血液中,而陶瓷片作为良好的导磁材料,当第二磁驱动装置的磁力线到达第二陶瓷片时,该部分磁力线基本上能够全部穿过第二陶瓷片而进一步到达内部的第二永磁组件,故第二蜗壳不会对磁力线进行阻碍,同时第二蜗壳作为磁悬浮轴向端部双电机血泵的外部结构暴露在人体的血液中的部分则采用第二金属壳体,第二金属壳体暴露在人体血液环境下也能较好的进行工作。综上第二蜗壳的上述结构既不会对磁力线进行阻碍,同时又能满足与人体血液接触使用要求。
附图说明
33.图1为本发明磁悬浮轴向端部双电机血泵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磁悬浮轴向端部双电机血泵另一侧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磁悬浮轴向端部双电机血泵的立体剖视图;图4为本发明磁悬浮轴向端部双电机血泵中去除蜗壳、入口筒和出口筒后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磁悬浮轴向端部双电机血泵中第一磁驱动装置和第二磁驱动装置一侧的结构示意图(去除第一定子盖体);图6为本发明磁悬浮轴向端部双电机血泵中第一磁驱动装置和第二磁驱动装置另一侧的结构示意图(去除第二定子盖体);
图7为本发明磁悬浮轴向端部双电机血泵中第一磁驱动装置和第二磁驱动装置一侧的结构示意图(去除第一定子壳体和第二定子壳体);图8为本发明磁悬浮轴向端部双电机血泵中第一磁驱动装置和第二磁驱动装置另一侧的结构示意图(去除第一定子壳体和第二定子壳体);图9为本发明磁悬浮轴向端部双电机血泵中第一定子壳体和第二定子壳体一侧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发明磁悬浮轴向端部双电机血泵中第一定子壳体和第二定子壳体另一侧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发明磁悬浮轴向端部双电机血泵中转子一侧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发明磁悬浮轴向端部双电机血泵中转子另一侧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发明磁悬浮轴向端部双电机血泵中转子另一侧去除叶轮盖后的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发明磁悬浮轴向端部双电机血泵中转子的立体剖视图;图15为本发明磁悬浮轴向端部双电机血泵中蜗壳一侧的结构示意图;图16为本发明磁悬浮轴向端部双电机血泵中蜗壳另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34.附图标记说明:第一磁驱动装置1、第一定子壳体101、第一定子线圈102、第一定子铁芯103、第一限位环104、第一接线部105、第一定子盖体106、第一凸起部107、第一支撑架108、第一接线孔109、第一环形凹槽110、第一内止口111、第一限位凸起112、蜗壳2、第一金属壳体201、第一陶瓷片202、第二金属壳体203、第二陶瓷片204、第一出线部205、第二出线部206、流体腔室207、第二磁驱动装置3、第二定子壳体301、第二定子线圈302、第二定子铁芯303、第二限位环304、第二接线部305、第二定子盖体306、第二凸起部307、第二支撑架308、第二接线孔309、第二环形凹槽310、第二内止口311、过线孔312、第二限位凸起313、压板4、盖板5、转子6、叶轮体601、叶片602、液流通道603、叶轮盖604、第三永磁组件605、第二永磁组件606、中间轴7、霍尔传感器8、调节螺栓9、第一永磁组件10、入口筒11、入口内筒1101、入口外筒1102、定位凸起1103、出口筒12。
具体实施方式
35.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36.本发明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个”“一”或者“该”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
的存在或添加。“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37.如附图1到附图16所示,一种磁悬浮轴向端部双电机血泵,包括蜗壳2,蜗壳2内设有流体腔室207,在蜗壳2上还设有与流体腔室207连通的流入口和流出口,流入口处设有入口筒11,流出口出设有出口筒12,在蜗壳2的轴向两侧还分别连接有第一磁驱动装置1和第二磁驱动装置3;磁悬浮轴向端部双电机血泵还包括磁悬浮装置,磁悬浮装置包括同轴设置的转子6和中间轴7,转子6位于蜗壳2的流体腔室207内,且转子6的周壁面与对应位置蜗壳2的内壁面之间均具有间隙;中间轴7与第二磁驱动装置3连接,转子6环绕中间轴7设置,中间轴7内设有环形的第一永磁组件10,转子6与第一永磁组件10作用,以使得转子6径向悬浮并与中间轴7之间具有径向间隙,第一磁驱动装置1和第二磁驱动装置3分别与转子6相互作用,以使得转子6旋转并处于轴向悬浮状态。
38.本方案中,以转子6旋转轴线所在的方向为轴向,与转子6轴线垂直的方向为径向。
39.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本发明的磁悬浮轴向端部双电机血泵在使用时,血液从入口筒11处流入,后经流入口流入到流体腔室207内,流入到流体腔室207内的血液在转子6转动的过程中进行增压输送,经过增压输送后的血液最终经流出口后从出口筒流出。
40.同时,本发明的磁悬浮轴向端部双电机血泵在使用时,转子6与中间轴7内的第一永磁组件10相互作用,使得转子6与中间轴7之间具有径向间隙以处于径向悬浮状态,而为了实现转子6的旋转和轴向悬浮,第一磁驱动装置1和第二磁驱动装置3共同对转子6进行作用,一方面第一磁驱动装置1和第二磁驱动装置3共同作用实现转子6的旋转效果,另一方面在轴向第一磁驱动装置1和第二磁驱动装置3共同对转子6产生轴向方向的作用力,以使得转子6在旋转的同时处于轴向悬浮状态。
41.综上,本方案利用轴向的第一磁驱动装置1和第二磁驱动装置3共同对转子6进行作用以实现转子6的旋转,与传统利用电机带动转子6转动的方式相比,本发明的结构更加的紧凑,体积更小;同时本发明的转子6在整个转动过程中无论是径向还是轴向均是处于悬浮状态的,也就是说转子6转动过程中不会与任何其他的部件相接触,这样就避免了传统接触性轴承使用时带来的对转速限制的问题,故本发明的转子6可以达到更高的转速,从而实现对血液更好的增压输送效果,因此,本方案能大大减小整个血泵的体积,同时大大提高转子6的旋转速度,进而更好的满足人体内部使用要求,提高对血液增压效果。
4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磁驱动装置1包括第一定子铁芯103、以及沿周向均匀分布在第一定子铁芯103上的多个第一定子线圈102,第二磁驱动装置3包括第二定子铁芯303、以及沿周向均匀分布在第二定子铁芯303上的多个第二定子线圈302,第一定子线圈102和第二定子线圈302内均通入三相交流电,以使得第一定子线圈102和第二定子线圈302均能产生旋转磁场;转子6包括叶轮,叶轮内沿径向方向依次设有环形的第二永磁组件606和第三永磁组件605,第一永磁组件10和第二永磁组件606同性磁极相对而排斥,且第一永磁组件10和第二永磁组件606之间的排斥力大于转子6的重力,以使得转子6径向悬浮并与中间轴7之间具有径向间隙;第一定子线圈102产生的旋转磁场对第三永磁组件605产生的第一电磁力方向与转子6旋转的切线方向之间形成第一夹角,以使得该第一电磁力能够分解为轴向方向
的作用力以及沿转子6旋转的切线方向的作用力;第二定子线圈302产生的旋转磁场对第三永磁组件605产生的第二电磁力方向与转子6旋转的切线方向之间形成第二夹角,以使得该第二电磁力能够分解为轴向方向的作用力以及沿转子6旋转的切线方向的作用力;且第一夹角和第二夹角均大于0
°
且方向相同大小相等。
43.这样,在径向方向,由于设置在中间轴7内部的第一永磁组件10和设置在叶轮上的第二永磁组件606为同性磁极相对而相互排斥的状态,同时第一永磁组件10和第二永磁组件606之间的排斥力大于转子6的重力(具体设计时,第一永磁组件10和第二永磁组件606之间的排斥力远远大于转子6的重力,由此使得转子6的重力可以忽略不仅),由于中间轴7是与第二磁驱动装置3连接的,故中间轴7在径向方向处于静止状态,此时利用第一永磁组件10和第二永磁组件606之间的排斥力可以使得转子6在径向方向也处于静止状态,且该排斥力还使得中间轴7和转子6之间具有径向间隙,由此实现转子6的径向悬浮效果。同时,此时中间轴7的第一永磁组件10类似于传统电机轴承的内圈部分,而第二永磁组件606则类似于轴承的外圈部分,由此本发明中轴承的内圈和外圈部分完全分离,从而使得转子6可以达到更高的转速。
44.而在实现转子6的轴向悬浮和旋转的效果时,分别向第一磁驱动装置1的第一定子线圈102和第二磁驱动装置3的第二定子线圈302内通入三相交流电,从而使得第一定子线圈102和第二定子线圈302均能产生旋转磁场,第一定子线圈102和第二定子线圈302产生的旋转磁场同时作用在转子6的第三永磁组件605上,其中,第一定子线圈102产生的旋转磁场对第三永磁组件605产生的第一电磁力方向与转子6旋转的切线方向之间形成第一夹角,此时第一定子线圈102的旋转磁场对第三永磁组件605产生的第一电磁力将分解为沿转子6旋转的切线方向的作用力和轴向方向的作用力,第二定子线圈302产生的旋转磁场对第三永磁组件605产生的第二电磁力方向与转子6旋转的切线方向之间形成第二夹角,此时第二定子线圈302的旋转磁场对第三永磁组件605产生的第二电磁力将分解为沿转子6旋转的切线方向的作用力和轴向方向的作用力,此时,第一电磁力沿转子6旋转的切线方向的作用力和第二电磁力沿转子6旋转的切线方向的作用力将共同推动转子6旋转,同时第一电磁力沿轴向方向的作用力和第二电磁力沿轴向方向的作用力将同时对转子6实现向中间推或向两侧拉的效果,由于两个沿轴向方向的力相同,故转子6在两个轴向力的作用下将轴向悬浮在稳定的位置。
45.综上,本方案能够实现转子6在轴向和径向方向的稳定悬浮,同时能够实现转子6旋转的效果,而本发明中转子6的旋转和轴向悬浮都是依靠定子线圈来完成的,与现有技术中采用两个线圈分别实现旋转和悬浮的方式相比,本发明仅采用一个线圈就可以同时实现悬浮和旋转的效果,由此实现减小体积和使用成本的目的。同时本发明转子6轴向两个定子的结构方式,使得两个定子同时对转子6施加作用力,由此使得转子6悬浮时旋转的稳定性更好。
46.在本实施例中,入口筒11包括入口内筒1101和入口外筒1102,入口内筒1101与蜗壳2的流入口连接,且入口外筒1102套设在入口内筒1101外并与入口内筒1101螺纹连接。
47.这样,入口筒11分为入口内筒1101和入口外筒1102,其中入口外筒1102直接与人体接触,在使用前,只需要通过对入口外筒1102的外表面进行处理使其更加能够适应人体即可,而不需要对整个入口筒11进行处理,使用更加的方便,表面处理成本也更低。
48.在本实施例中,蜗壳2包括第一蜗壳和第二蜗壳,第一磁驱动装置1与第一蜗壳连接,第二磁驱动装置3与第二蜗壳连接,流入口位于第一蜗壳,且入口内筒1101与第一蜗壳连接并沿第一磁驱动装置1方向向外延伸,在第一磁驱动装置1的外端面沿周向方向还设有一圈第一限位凸起112,入口外筒1102上沿周向方向设有一圈定位凸起1103,定位凸起1103的外壁面与第一限位凸起112的内壁面贴合,以通过第一限位凸起112对入口外筒1102进行限位。
49.这样,在进行入口筒11的安装时,先将入口内筒1101与第一蜗壳2的流入口处进行配合连接,然后将入口外筒1102套设在入口内筒1101外,通过旋转入口外筒1102使得入口外筒1102和入口内筒1101之间通过螺纹进行紧固,入口外筒1102在安装过程中,第一限位凸起112和定位凸起1103进行配合,实现对入口外筒1102的限位。
50.在本实施例中,中间轴7靠近流入口的一端设有导流体,导流体整体呈锥形结构,且导流体锥形结构的大端与中间轴7平滑过渡连接,导流体锥形结构的小端凸出于叶轮并伸入入口内筒1101。
51.这样,当血液从入口内筒1101流入到中间轴7的导流体处时,导流体的锥形结构能够实现对血液的引流效果,从而将血液较为平均的分流到各个液流通道603处进行进一步的输送。
5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定子铁芯103包括若干个呈环形结构且内径依次增大的第一定子铁磁片,各第一定子铁磁片同轴线设置,且各第一定子铁磁片的径向端面均与相邻的第一定子铁磁片的径向端面贴合,以使得第一定子铁芯103整体呈径向叠片的结构形式;第二定子铁芯303包括若干个呈环形结构且内径依次增大的第二定子铁磁片,各第二定子铁磁片同轴线设置,且各第二定子铁磁片的径向端面均与相邻的第二定子铁磁片的径向端面贴合,以使得第二定子铁芯303整体呈径向叠片的结构形式。
53.这样,将第一定子铁芯103和第二定子铁芯303均设计为由多个内径依次增大的同轴的定子铁磁片依次叠加的径向叠片结构,与传统定子铁芯采用尺寸完全相同的定子铁磁片依次叠加的轴向叠片结构相比,本发明的径向叠片结构在相同体积的定子铁芯基础下具有更大的散热面积,从而使得定子铁芯整个的铁损更小,发热也更小,从而能够更好的满足血泵在人体内使用的要求。
54.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定子铁芯103面向转子6的一侧沿周向方向均布有多个第一凸起部107,第一凸起部107由对应位置的第一定子铁磁片延伸形成,第一凸起部107和第一定子线圈102一一对应,且第一定子线圈102为漆包线绕制而成的空心杯式线圈结构,第一定子线圈102依次套设在对应位置的第一凸起部107;第二定子铁芯303面向转子6的一侧沿周向方向均布有多个第二凸起部307,第二凸起部307由对应位置的第二定子铁磁片延伸形成,第二凸起部307和第二定子线圈302一一对应,且第二定子线圈302为漆包线绕制而成的空心杯式线圈结构,第二定子线圈302依次套设在对应位置的第二凸起部307。
55.这样,利用第一凸起部107实现将第一定子线圈102安装在第一定子铁芯103上的目的,利用第二凸起部307实现将第二定子线圈302安装在第二定子铁芯303上的目的。
56.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定子线圈102共六个,六个第一定子线圈102依次间隔60
°
进行分布,六个第一定子线圈102分为三组,每组由间隔180
°
的两个第一定子线圈102连接形成,
且三组分别用于通入三相交流电的a相电、b相电和c相电;第二定子线圈302共六个,六个第二定子线圈302依次间隔60
°
进行分布,六个第二定子线圈302分为三组,每组由间隔180
°
的两个第二定子线圈302连接形成,且三组分别用于通入三相交流电的a相电、b相电和c相电。
57.这样,第一、第二定子线圈302的上述连接方式,可以使得第一、第二定子线圈302产生旋转的磁场。
58.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凸起部107远离第一定子铁芯103的一端凸出于第一定子线圈102,在第一凸起部107凸出于第一定子线圈102的位置还套设有环形结构的第一支撑架108,第一定子线圈102的两端面分别与第一定子铁芯103和第一支撑架108贴合;第二凸起部307远离第二定子铁芯303的一端凸出于第二定子线圈302,在第二凸起部307凸出于第二定子线圈302的位置还套设有环形结构的第二支撑架308,第二定子线圈302的两端面分别与第二定子铁芯303和第二支撑架308贴合;第一支撑架108和第二支撑架308均为塑料支撑架。如尼龙等。
59.这样,通过将第一凸起部107和第二凸起部307凸出于定子线圈的位置分别设置第一支撑架108和第二支撑架308,并且第一支撑架108和第二支撑架308均采用塑料支撑架,由此一方面利用支撑架对定子线圈的安装起到支撑作用,同时在进行定子铁芯的装配时,支撑架可以起到防止定子线圈外绝缘层被破坏的效果。
6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定子线圈102设有与第一凸起部107的形状相适应的第一安装孔,第一定子线圈102通过第一安装孔套设在第一凸起部107,第一支撑架108与第一凸起部107对应的位置均开设有与第一凸起部107的形状相适应的第一支撑孔,第一支撑架108通过第一支撑孔套设在第一凸起部107,且第一支撑架108远离第一定子线圈102的端面与第一凸起部107的端面齐平;第二定子线圈302设有与第二凸起部307的形状相适应的第二安装孔,第二定子线圈302通过第二安装孔套设在第二凸起部307,第二支撑架308与第二凸起部307对应的位置均开设有与第二凸起部307的形状相适应的第二支撑孔,第二支撑架308通过第二支撑孔套设在第二凸起部307,且第二支撑架308远离第二定子线圈302的端面与第二凸起部307的端面齐平。
61.这样,第一、第二定子线圈302上分别开设与第一凸起部107和第二凸起部307相适应的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第一支撑架108和第二支撑架308上分别开设与第一凸起部107和第二凸起部307相适应的第一支撑孔和第二支撑孔,由此可以实现定子线圈、凸起部和支撑架三者之间的有效连接。
6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定子线圈102的整体宽度沿第一定子铁芯103的内径方向逐渐减小,且第一定子线圈102的两端均凸出于对应位置的第一定子铁芯103,第一支撑架108的内径与第一定子铁芯103的内径相适应,第一支撑架108的外径与第一定子铁芯103的外径相适应;第二定子线圈302的整体宽度沿第二定子铁芯303的内径方向逐渐减小,第二定子线圈302的两端均凸出于对应位置的第二定子铁芯303,第二支撑架308的内径与第二定子铁芯303的内径相适应,第二支撑架308的外径与第二定子铁芯303的外径相适应。
6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磁驱动装置1还包括第一定子壳体101和第一定子盖体106,第
一定子壳体101朝向第一定子盖体106的一侧开设有第一环形凹槽110,且第一定子壳体101和第一定子盖体106之间形成封闭的第一腔室,第一定子铁芯103和第一定子线圈102均设于第一腔室内;第二磁驱动装置3还包括第二定子壳体301和第二定子盖体306,第二定子壳体301朝向第二定子盖体306的一侧开设有第二环形凹槽310,且第二定子壳体301和第二定子盖体306之间形成封闭的第二腔室,第二定子铁芯303和第二定子线圈302均设于第二腔室内。
64.这样,第一定子壳体101和第一定子盖体106之间形成封闭的第一腔室用于安装第一定子铁芯103和第一定子线圈102,第二定子壳体301和第二定子盖体306之间形成封闭的第二腔室用于安装第二定子铁芯303和第二定子线圈302,这样就将定子铁芯和定子线圈完全封闭起来。
65.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定子壳体101上还设有第一内止口111和第一限位环104,第一定子盖体106搭接在第一内止口111处并与第一内止口111的端面贴合,且第一定子盖体106靠近第一内止口111的外侧面与对应位置第一定子壳体101的外侧面平滑过渡,第一定子盖体106靠近第一限位环104的一侧还设有第一外止口,第一外止口的侧面与第一限位环104的外侧面贴合,且第一外止口的端面与第一限位环104的端面齐平,在第一定子盖体106朝向第一定子壳体101的一侧还开设有第一环形安装槽,第一定子铁芯103伸入第一环形安装槽;在第二定子壳体301上还设有第二内止口311和第二限位环304,第二定子盖体306搭接在第二内止口311处并与第二内止口311的端面贴合,且第二定子盖体306靠近第二内止口311的外侧面与对应位置第二定子壳体301的外侧面平滑过渡,第二定子盖体306靠近第二限位环304的一侧还设有第二外止口,第二外止口的侧面与第二限位环304的外侧面贴合,且第二外止口的端面与第二限位环304的端面齐平,在第二定子盖体306朝向第二定子壳体301的一侧还开设有第二环形安装槽,第二定子铁芯303伸入第二环形安装槽。
66.这样,定子壳体上的内止口和限位环可以实现与定子盖体的有效配合和定位,定子盖体靠近外止口的外侧面与定子壳体的外侧面平滑过渡,可以使得整个磁驱动装置外观的平滑,定子盖体上的环形安装槽用于容纳部分定子铁芯,可以减小定子盖体的整体厚度,进而降低整个磁驱动装置的重量。
67.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定子壳体101上还设有第一接线部105,第一接线部105开设有第一接线孔109,第一定子线圈102的引出线穿过第一接线孔109;在第二定子壳体301上还设有第二接线部305,第二接线部305开设有第二接线孔309,第二定子线圈302的引出线穿过第二接线孔309,在第二限位环304上还开设有u型的过线孔312,过线孔312位于两个第二定子线圈302之间。
68.这样,第一定子线圈102的引出线穿过第一接线孔109以便通入三相交流电,第二定子线圈302的引出线穿过第二接线孔309以便通入三相交流电,同时,第二限位环304上的过线孔312用于允许霍尔传感器8的引出线。
69.在本实施例中,叶轮包括叶轮体601和叶轮盖604,在叶轮体601朝向第二磁驱动装置3的一侧开设有环形的第一凹槽和多个第二凹槽,多个第二凹槽沿叶轮体601的周向均布,第三永磁组件605包括多个第三永磁体,且第三永磁体与第二凹槽一一对应并安装在第二凹槽内,第二永磁组件606设于第一凹槽内,叶轮盖604安装在叶轮体601朝向第二磁驱动
装置3的一侧,叶轮盖604分别将第二永磁组件606和第三永磁组件605封装在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内。
70.这样,利用叶轮体601和叶轮盖604将第二永磁组件606和第三永磁组件605进行封装。
71.在本实施例中,叶轮体601包括叶轮主体、以及沿叶轮主体周向均布的多个叶片602,叶片602整体呈弧形结构,在每个叶片602上均设有一个第二凹槽,相邻两个叶片602和叶轮主体之间形成液流通道603,且液流通道603的底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液流通道603底面的安息角。
72.这样,当血液流动到转子6处且转子6转动时,血液将主要被分散从两个叶片602之间的液流通道603处,由于液流通道603的底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液流通道603底面的安息角(安息角,亦作休止角,是斜面使置于其上的物体处于沿斜面下滑的临界状态时,与水平表面所成的最小角度),故当血液在液流通道603上流动时,血液不会与液流通道603产生碰撞,血液不会受到损伤,最终血液将非常平稳的从液流通道603处流出,以此使得最终从血泵流出的血液也非常平稳,更好的适应人体对血泵的需求。
73.在本实施例中,液流通道603的底面沿叶轮的转动方向弯曲。
74.这样,液流通道603的底面沿叶轮的转动方向弯曲,可以更好的实现对血液的引流效果。
75.在本实施例中,液流通道603的两个侧面均沿叶轮的转动方向弯曲。
76.这样,液流通道603的两个侧面也沿叶轮的转动方向弯曲,利用液流通道603的两个侧面也能够进一步实现对血液的引流效果。
77.在本实施例中,叶片602朝向第一磁驱动装置1的端面沿其外侧面方向逐渐向外倾斜,且该倾斜角度为1.5
°‑
3.5
°
,如附图14中的
ɵ
1所示,具体的,叶片602朝向第一磁驱动装置1的端面沿其外侧面方向向外的倾斜角度为2
°
;叶轮盖604的外端面沿其外侧面方向逐渐向外倾斜,且该倾斜角度为1.5
°‑
3.5
°
,如附图14中的
ɵ
2所示,具体的,叶轮盖604的外端面沿其外侧面方向逐渐向外倾斜的角度为2
°

78.这样,叶片602朝向第一磁驱动装置1的端面沿其外侧面方向逐渐向外倾斜,这样可以使得当叶片602在血液中转动起来时,叶片602能够产生陀螺效应,从而使得叶片602具有保持其旋转方向的惯性,这样一旦叶片602旋转起来,由于其产生的陀螺效应,此时定子线圈只需要对转子6提供很小的电磁力就可以维持转子6的持续旋转,这样一方面可以减小维持转子6旋转所消耗的能量,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小定子线圈的发热,从而大大降低血泵使用过程中的能量消耗和发热现象,以更好的满足人体对于血泵的性能要求。
79.同时,叶轮盖604的外端面也沿其外侧面方向向外倾斜,叶轮盖604上的该倾斜角度能够与叶轮体601上的倾斜角度配合以更好的实现陀螺效应。
80.在本实施例中,叶片602朝向第一磁驱动装置1的一端凸出于叶轮主体,且叶片602朝向第二磁驱动装置3的一端于叶轮主体的端面齐平。
81.这样,当血液从第一磁驱动装置1的一侧流入到叶片602时,叶片602凸出于叶轮主体能够将血液基本都集中在叶片602处,并随着叶片602的转动从各个液流通道603处流出,从而保证了对血液的输送效果。
82.在本实施例中,叶轮主体和叶片的相接处均设有圆弧形倒角,且叶轮主体的四周
也设有圆弧形倒角。
83.这样,圆弧形倒角能减小对血液流动的影响。
84.在本实施例中,叶轮盖604上与液流通道603对应的位置均设有与液流通道603相适应的液流槽,叶轮盖604的内端面分别与第二永磁组件606和第三永磁组件605相抵,叶轮盖604的外端面沿其外侧面方向逐渐向外倾斜,且叶轮盖604的外端面与叶轮体601的对应端面平滑过渡。
85.这样,叶轮该上的液流槽于液流通道603相适应,保证血液的稳定流动效果,叶轮盖604的外端面也沿其外侧面方向向外倾斜,叶轮盖604上的该倾斜角度能够与叶轮体601上的倾斜角度配合以更好的实现陀螺效应。
86.在本实施例中,流入口的中心轴线与流出口的中心轴线垂直。
87.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蜗壳上开设有第一流体通道,第二蜗壳上开设有第二流体通道,第一流体通道和第二流体通道共同形成流体腔室207,且第一蜗壳和第二蜗壳通过多个紧固件进行固定连接。
88.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蜗壳包括第一金属壳体201和第一陶瓷片202,第一陶瓷片202与第二永磁组件606的位置相对应,以使得磁力线能够穿过第一陶瓷片202到达第二永磁组件606;第二蜗壳包括第二金属壳体203和第二陶瓷片204,第二陶瓷片204与第二永磁组件606的位置相对应,以使得磁力线能够穿过第二陶瓷片204到达第二永磁组件606。
89.这样,第一蜗壳与第一磁驱动装置1位置对应,此时第一蜗壳中的第一陶瓷片202将在第一磁驱动装置1的作用下被封装在磁悬浮轴向端部双电机血泵的内部,即本方案的第一陶瓷片202不会作为磁悬浮轴向端部双电机血泵的外部结构暴露在人体的血液中,而陶瓷片作为良好的导磁材料,当第一磁驱动装置1的磁力线到达第一陶瓷片202时,该部分磁力线基本上能够全部穿过第一陶瓷片202而进一步到达内部的第二永磁组件606,故第一蜗壳不会对磁力线进行阻碍,同时第一蜗壳作为磁悬浮轴向端部双电机血泵的外部结构暴露在人体的血液中的部分则采用第一金属壳体201,第一金属壳体201暴露在人体血液环境下也能较好的进行工作。综上第一蜗壳的上述结构既不会对磁力线进行阻碍,同时又能满足与人体血液接触使用要求。
90.同样的,第二蜗壳与第二磁驱动装置3位置对应,此时第二蜗壳中的第二陶瓷片204将在第二磁驱动装置3的作用下被封装在磁悬浮轴向端部双电机血泵的内部,即本方案的第二陶瓷片204不会作为磁悬浮轴向端部双电机血泵的外部结构暴露在人体的血液中,而陶瓷片作为良好的导磁材料,当第二磁驱动装置3的磁力线到达第二陶瓷片204时,该部分磁力线基本上能够全部穿过第二陶瓷片204而进一步到达内部的第二永磁组件606,故第二蜗壳不会对磁力线进行阻碍,同时第二蜗壳作为磁悬浮轴向端部双电机血泵的外部结构暴露在人体的血液中的部分则采用第二金属壳体203,第二金属壳体203暴露在人体血液环境下也能较好的进行工作。综上第二蜗壳的上述结构既不会对磁力线进行阻碍,同时又能满足与人体血液接触使用要求。
9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金属壳体201上沿其周向方向开设有多个安装盲孔,第二金属壳体203上与安装盲孔对应的位置开设有连接通孔,且在每个连接通孔处均设有沉头孔,每个连接通孔处均设有紧固件,且紧固件穿过连接通孔并与安装盲孔连接,且紧固件的头部
位于沉头孔内。
92.这样,在进行第一金属壳体201和第二金属壳体203之间的连接时,将紧固件穿过连接通孔后伸入到安装盲孔内,安装盲孔内设置螺纹,从而实现与紧固件之间的连接,紧固件安装完成后,紧固件的头部位于沉头孔内,从而提高整个外形的美观度。
93.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金属壳体201上还设有第一出线部205,第一出线部205上设有第一出线孔,第一出线孔与第一接线孔109连通,以将第一定子线圈102的引出线经第一接线孔109和第一出线孔后引出;在第二金属壳体203上还设有第二出线部206,第二出线部206上设有第二出线孔,第二出线孔与第二接线孔309连通,以将第二定子线圈302的引出线经第二接线孔309和第二出线孔后引出。
94.这样,第一定子线圈102的出线端依次经过第一接线孔109和第一出线孔后引出以输入三相交流电,第二定子线圈302的出线端依次经过第二接线孔309和第二出线孔后引出以输入三相交流电。
95.在本实施例中,在中间轴7内还设有用于对转子6的位置进行检测的霍尔传感器8,霍尔传感器8的引出线依次经过线孔312、第二接线孔309和第二出线孔后引出。
96.这样,霍尔传感器8用于对转子6的位置进行检测,当转子6的位置发生变化使得转子6没有位于轴向中间位置时,霍尔传感器8反馈信号,此时通过对定子线圈内电流的方向和强度进行调节,以使得定子线圈对转子6的电磁力方向和大小发生变化,从而电磁力对转子6的轴向作用力也发生变化,并使得转子6在该轴向力的作用力回到轴向中间位置。
97.在本实施例中,磁悬浮轴向端部双电机血泵还包括压板4,压板4同时与第二磁驱动装置3和中间轴7固定连接,第二定子盖体上设有第二限位凸起313、压板4的外周壁与第二限位凸起313的内侧壁贴合,以对压板进行限位。
98.这样,利用压板4实现中间轴7和第二磁驱动装置3的连接。
99.在本实施例中,在中间轴7的内侧还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栓9,且霍尔传感器8通过霍尔安装座与调节螺栓9连接,以通过调节螺栓9来调节霍尔传感器8的位置,在调节螺栓9处还设有盖板5,用于将调节螺栓9处进行封闭。
100.这样,调节螺栓9一方面可以实现霍尔传感器8的安装,另一方面旋转调节螺栓9也可以对霍尔传感器8采集的初始角度进行调节,以更好的满足转子6的检测需求,同时调节螺栓9还与第二永磁组件相抵,用于对第二永磁组件进行限位。
101.在本实施例中,中间轴7与第二蜗壳配合,且中间轴7的内侧与调节螺栓9螺纹连接,中间轴的外侧与压板4螺纹连接,而盖板5则与压板4进行连接,以实现对压板4的封闭。
102.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那些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