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不含油酸钠的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2899409发布日期:2023-01-13 01:18阅读:37来源:国知局
一种不含油酸钠的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药剂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不含油酸钠的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脂肪乳是肠外营养的主要成分之一,是在不能经口摄取营养或经口摄取营养不充分的情况下,以补给及管理维持人体生命所必需的营养及水分为目的,经静脉给药达到营养支持及管理的效果,除提供代谢所需的能量外,还为机体提供了生物膜和生物活性物质代谢所需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并可防止或纠正机体必需脂肪酸的缺乏。
3.早期脂肪乳注射液以长链甘油三酯为主,由于长链脂肪乳的生酮作用以及代谢供能较慢,后续开发了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但是由于中链甘油三酯极性相对较大,导致需在处方中额外添加助乳化剂——油酸钠来克服乳化效果不佳的问题,油酸钠作为脂肪酸钠盐,属于阴离子表面活剂,在脂肪乳的初乳制备和高压均质过程中,有利于其粒径均一化,此外,油酸钠还可作为电位调节剂利于脂肪乳在长期储存过程中乳粒维持高位电荷,使得乳滴之间不易聚合,能够明显降低大乳粒的生成,从而克服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乳化效果不佳的问题。但是在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中添加油酸钠,容易造成潜在的安全性风险,如溶血、静脉炎症等,若处方中不添加油酸钠,会降低乳化效果,成品会出现表面漂油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不含油酸钠的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的制备方法,制得的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中不含有油酸钠,在不额外添加的助乳化剂的前提下,依然可以实现与现有产品的相同甚至更优的乳化效果,解决了因配方中不添加油酸钠而导致产品表面漂油的问题,同时能够降低因添加油酸钠带来的潜在毒副作用风险。
5.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不含油酸钠的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简化了现有产品的处方,而且降低了额外添加助乳化剂(油酸钠)带来的潜在毒副作用风险。
6.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7.一种不含油酸钠的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的制备方法,所述不含油酸钠的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由如下用量的组分制备而成:每1000ml注射液中含有大豆油50~100g、中链甘油三酸酯50~100g、蛋黄卵磷脂6~12g、维生素e0.01~0.3g和渗透压调节剂10~50g,余量为注射用水;
8.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所述不含油酸钠的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在高压均质过程,高压阀压力和低压阀压力的比值为3∶1~6∶1。
9.进一步的,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0.(1)将大豆油、中链甘油三酸酯和维生素e加热搅拌均匀后,加入蛋黄卵磷脂加热搅拌溶解,得到油相;
11.(2)将渗透压调节剂加入到注射用水中,加热搅拌均匀,得到水相;
12.(3)将油相投入到水相中,混合均匀,制得初乳,用ph调节剂调节初乳的ph值为9.0~11;
13.(4)采用高压均质法对初乳进行粒径均一化处理,得到终乳;在高压均质过程,均质压力为80~1200bar,且高压阀的压力和低压阀的压力比为3∶1~6∶1;
14.(5)将步骤(4)所得的终乳灌装入内包装软袋,进行灭菌处理;
15.(6)将灭菌后的样品表面进行吹干处理后,包装入外阻隔袋,得到不含油酸钠的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所述不含油酸钠的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的ph值为6.0~9.0。
16.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的操作方法如下:在氮气保护下,将大豆油、中链甘油三酸酯和维生素e混合后,加热至55~80℃搅拌均匀,加入蛋黄卵磷脂搅拌溶解,得到油相。
17.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的操作方法如下:在氮气保护下,将渗透压调节剂加入到注射用水中,于55~80℃下搅拌均匀,得到水相。
18.进一步的,所述步骤(3)的操作方法如下:将油相投入到水相中,采用搅拌混匀法或者高速剪切法进行混合,混合温度为55~80℃,混合时间为2~60min,混合均匀后制得初乳,用ph调节剂调节初乳的ph值为9.0~11;
19.当采用高速剪切法进行混合时,剪切速度为1000~15000rpm/min。
20.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的操作方法如下:采用高压均质法对初乳进行粒径均一化处理,得到终乳;在高压均质过程,均质温度为20~60℃,均质压力为100~1200bar,且高压阀的压力和低压阀的压力比为3∶1~6∶1,循环次数为2~8次。
21.进一步的,所述ph调节剂为氢氧化钠。
22.一种不含油酸钠的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由上述的不含油酸钠的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
23.进一步的,所述不含油酸钠的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的组分如下:每1000ml注射液中含有大豆油50~100g、中链甘油三酸酯50~100g、蛋黄卵磷脂6~12g、维生素e0.15~0.25g和渗透压调节剂20~30g,余量为注射用水。
24.进一步的,所述渗透压调节剂为甘油。
25.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6.1、采用本技术方案的制备方法制备不含油酸钠的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在不额外添加的助乳化剂的前提下,依然可以实现与现有产品的相同甚至更优的乳化效果,同时解决了因处方中不添加油酸钠而带来的产品表面漂油问题,不仅简化了现有产品的处方,而且降低了额外添加助乳化剂(油酸钠)带来的潜在毒副作用风险。
27.2、本技术方案不含油酸钠的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采用内包装软袋和外阻隔袋的组合进行包装,采用完全密封的包装系统,不仅可以避免目前市售玻璃瓶密封性不好导致微生物污染的缺陷,还具有方便运输、不易破碎、制备工艺成熟等优势,能够实现产业化的批量生产,极有效的解决了临床病患在使用脂肪乳注射液类产品时,因长时间输注而造成的微生物污染的风险。
附图说明
28.图1本发明的制备方法采用不同的高压阀压力和低压阀压力时,制得的不含油酸
钠的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的平均粒径分布图;
29.图2是效果实施例1中各样品在高温30天考察中游离脂肪酸的含量变化趋势图;
30.图3是效果实施例2中各样品在高温30天考察中气氧含量的变化趋势图;
31.图4是效果实施例2中各样品在高温30天考察中药液溶解氧含量的变化趋势图;
32.图5是效果实施例3在24个月的稳定性考察中甲氧基苯胺值和过氧化值的变化趋势图;
33.图6是效果实施例4中各样品在高温30天考察中溶血磷脂含量的变化趋势图。
具体实施方式
34.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35.一种不含油酸钠的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的制备方法,所述不含油酸钠的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由如下用量的组分制备而成:每1000ml注射液中含有大豆油50~100g、中链甘油三酸酯50~100g、蛋黄卵磷脂6~12g、维生素e0.01~0.3g和渗透压调节剂10~50g,余量为注射用水;
36.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不含油酸钠的中/长链脂肪乳注射,在高压均质过程,高压阀压力和低压阀压力的比值为3∶1~6∶1。
37.值得说明的是,由于中链甘油三酯极性相对较大,容易导致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的乳化效果不佳,成品容易出现表面漂油的问题,因此现有的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通常需要在组分中添加油酸钠(助乳化剂)来克服乳化效果不佳的问题,但是在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中添加油酸钠,容易造成溶血、静脉炎症等潜在的安全性风险。因此,本技术方案中的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中不添加油酸钠,以降低出现溶血、静脉炎症等潜在的安全性风险,同时,在制备本技术方案的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时,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不含油酸钠的中/长链脂肪乳注射,在高压均质过程,将高压阀的压力和低压阀的压力的比值设定为3∶1~6∶1,通过调整高压阀和低压阀的压力比值范围,不仅可以实现更优的粒径分布效果,同时可以解决因配方中不加油酸钠而导致产品表面漂油的问题。
38.通常来讲,采用高压均质法进行产品进行粒径均一化处理时,会使用两级压力阀进行加压处理,分别为高压阀和低压阀,目前,在制备脂肪乳注射液中,通常高压阀和低压阀的比例是维持在12∶1~8∶1的范围,这样的设定是因为可以利于保护低压阀的使用寿命,即通常认为在一定范围内随高压阀和低压阀压力的同步升高,制备的样品的粒径分布越好。但是,本技术方案发现在提高低压阀的压力的同时,降低高压阀的压力,可以达到如添加油酸钠后的同等甚至更优的粒径分布效果,如图1所示,分别设置了不同的高压阀和低压阀压力,以平均粒径作为考察指标进行考察,从图1可以看出,本技术方案通过调整高压阀压力和低压阀压力的比值范围,可以实现更优的粒径分布,而且,由于明显降低了高压阀的压力,可以有效避免高压阀的损坏,同时,可以大大降低动力能源消耗。
39.优选的,本技术方案中蛋黄卵磷脂中蛋黄磷脂酰胆碱(pc)和蛋黄磷脂酰乙醇胺(pe)的含量总和≥85%,可以进一步提高乳化效果。
40.进一步是说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1.(1)将大豆油、中链甘油三酸酯和维生素e加热搅拌均匀后,加入蛋黄卵磷脂加热搅拌溶解,得到油相;
42.(2)将渗透压调节剂加入到注射用水中,加热搅拌均匀,得到水相;
43.(3)将油相投入到水相中,混合均匀,制得初乳,用ph调节剂调节初乳的ph值为9.0~11;
44.(4)采用高压均质法对初乳进行粒径均一化处理,得到终乳;在高压均质过程,均质压力为80~1200bar,且高压阀的压力和低压阀的压力比为3∶1~6∶1;
45.(5)将步骤(4)所得的终乳灌装入内包装软袋,进行灭菌处理;
46.(6)将灭菌后的样品表面进行吹干处理后,包装入外阻隔袋,得到不含油酸钠的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所述不含油酸钠的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的ph值为6.0~9.0。
47.值得说明的是,本技术方案的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的内包材为软袋包装,使用的内包装软袋的材质为聚乙烯或聚丙烯类,组成形式可以为一层、两层、三层、四层、五层、六层、七层等。外阻隔袋的材质为聚乙烯类、聚丙烯类、聚乙烯-聚丙烯类等,要求具备对氧气、水蒸气等的阻隔作用,包装配件除了内包装软袋还外阻隔袋外,还包括抗氧剂、脱氧剂以及指示剂等中的一种或几种,抗氧剂、脱氧剂以及指示剂等包装配件放在外阻隔袋内。目前,国内上市的含维生素e的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处方基本都中含有油酸钠成分,且大多包装材质均为玻璃瓶。然而,采用玻璃瓶的包装形式,在临床使用上存在密封性差、易感染、易碎、不能完全密闭性输注等缺点;并且在处方中添加的辅料油酸钠存在刺激血管细胞的安全性风险。针对以上含维生素e的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的缺陷,本技术方案采用内包装软袋和外阻隔袋组合的包装系统,在临床输注过程中能够全程保证密闭性,且不会引入外界空气,不仅可以实现输注全过程密闭,还具备运输轻便、不易破碎等显著优势。
48.本技术方案的制备方法通过使用完全密闭的包装系统,大大保证了药液在长期储存过程中的氧化指标,同时避免了药品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密封性不良导致的微生物污染风险。
49.具体来说,本技术方案的制备方法的步骤(5)中,除菌方法为湿热灭菌法和过度杀灭法中的一种,当采用湿热灭菌法时,要求f0值≥8.0,更为优选的,f0值大于等于12;当采用过度杀灭法进行灭菌处理时,灭菌温度为121℃,灭菌时间12~15min,f0值大于等于12。
50.步骤(6)的操作方法如下:将灭菌后的样品表面进行吹干处理后,包装入外阻隔袋,并在外阻隔袋内加入抗氧剂、脱氧剂和指示剂中的一种或几种,得到不含油酸钠的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
51.值得指出的是,本技术方案不含油酸钠的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的规格可以为50ml/袋、100ml/袋、250ml/袋、500ml/袋等不同规格。
52.进一步是说明,步骤(1)的操作方法如下:在氮气保护下,将大豆油、中链甘油三酸酯和维生素e混合后,加热至55~80℃搅拌均匀,加入蛋黄卵磷脂搅拌溶解,得到油相。
53.具体来说,在制备油相时,需将温度加热至55~80℃,在55~80℃的温度范围,可以保证温度达到蛋黄卵磷脂的相变温度,达到蛋黄卵磷脂的相变温度是保障乳化效果的前提。
54.进一步是说明,步骤(2)的操作方法如下:在氮气保护下,将渗透压调节剂加入到注射用水中,于55~80℃下搅拌均匀,得到水相。
55.值得说明的是,将水相温度控制在55~80℃的范围内,能够保证在油水混合过程中,蛋黄卵磷脂不会因温度变化导致相变,因此将油相和水相的温度保持一致。
56.进一步是说明,步骤(3)的操作方法如下:将油相投入到水相中,采用搅拌混匀法或者高速剪切法进行混合,混合温度为55~80℃,混合时间为2~60min,混合均匀后制得初乳,用ph调节剂调节初乳的ph值为9.0~11;
57.当采用高速剪切法进行混合时,剪切速度为1000~15000rpm/min。
58.值得说明的是,由于高压均质过程,以及高温灭菌过程药液的ph会下降,为了保证灭菌后的成品的ph在标准范围(6.0~9.0)内,而且高压均质后和高温灭菌后不能再对药液进行ph调节,因此,在步骤(3)制备初乳时将ph调节至9.0~11,以此来确保在灭菌后的成品ph能够符合标准要求,因此,本技术方案仅需要在对初乳进行ph调节便可,后续工序不再进行调节。
59.具体来说,在步骤(3)中,通过控制混合温度为50~80℃,混合时间为2~60min,以及剪切速度为1000~15000rpm/min,能够保障初乳制备时油水混合的效果,使得油水混合效果更好。
60.优选地,当采用高速剪切法进行混合时,剪切速度为2000~1000rpm/min。
61.进一步是说明,所述步骤(4)的操作方法如下:采用高压均质法对初乳进行粒径均一化处理,得到终乳;在高压均质过程,均质温度为20~60℃,均质压力为100~1200bar,且高压阀的压力和低压阀的压力比为3∶1~6∶1,循环次数为2~8次。
62.值得说明的是,通过限定均质温度为20~60℃,均质压力为100~1200bar,高压阀的压力和低压阀的压力比为3∶1~6∶1,循环次数为2~8次,能够实现更优的粒径分布。
63.进一步是说明,所述ph调节剂为氢氧化钠。
64.一种不含油酸钠的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由上述的不含油酸钠的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
65.值得说明的是,采用本技术方案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不含油酸钠的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具有以下优点:
66.(1)本技术方案的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在不额外添加的助乳化剂的前提下,依然可以实现与现有产品的相同乳化效果,同时解决了因处方中不添加油酸钠而带来的产品表面漂油问题,不仅简化了现有产品的处方,而且降低了额外添加助乳化剂(油酸钠)带来的潜在毒副作用风险。
67.(2)本技术方案的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因处方中不添加油酸钠辅料,能够保证产品稳定性过程中杂质含量处于较低水平,这对于有效期内更加安全的产品质量保证至关重要,甚至可以达到更加长时间的有效期,本技术方案制得的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的24个月内反应氧化水平的指标良好,有效期至少可以达到24个月。
68.(3)本技术方案的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油相组分中含有适量的抗氧化剂维生素e,维生素e为临床应用中安全可靠的抗氧化剂,不仅可以保障药品在长期储存过程中的氧化指标符合要求,而且可以在体内(保护生物膜)发挥抗氧化功能,具备体外及体内的双重功效,在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中添加抗氧化剂维生素e是保障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在能够长期储存的有效手段。
69.(4)本技术方案的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采用内包装软袋和外阻隔袋的组合进行包装,采用完全密封的包装系统,不仅可以避免目前市售玻璃瓶密封性不好导致微生物污染的缺陷,还具有方便运输、不易破碎、制备工艺成熟等优势,能够实现产业化的批量生产,
极有效的解决了临床病患在使用脂肪乳注射液类产品时,因长时间输注而造成的微生物污染的风险。
70.进一步是说明,不含油酸钠的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的组分如下:每1000ml注射液中含有大豆油50~100g、中链甘油三酸酯50~100g、蛋黄卵磷脂6~12g、维生素e0.15~0.25g和渗透压调节剂20~30g,余量为注射用水。
71.进一步是说明,所述渗透压调节剂为甘油。
72.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方案。
73.实施例1
74.本实施例不含油酸钠的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的组分如下:每1000ml注射液中含有大豆油50g、中链甘油三酸酯50g、蛋黄卵磷脂6g、维生素e0.1g、渗透压调节剂(甘油)22.5g,余量为注射用水。
75.本实施例不含油酸钠的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76.(1)在氮气保护下,将大豆油、中链甘油三酸酯、维生素e混合后,加热至55℃后搅拌充分混合均匀,加入蛋黄卵磷脂继续于55℃下搅拌溶解,得到油相;
77.(2)在氮气保护下,将渗透压调节剂(甘油)加入到注射用水中,加热至55℃,搅拌使充分混合均匀,得到水相;
78.(3)将油相缓慢加入到水相中,采用搅拌混匀法进行混合,在60℃下搅拌混合15min得初乳,用ph调节剂(氢氧化钠)调节初乳的ph值为9.0;
79.(4)采用高压均质法对初乳进行粒径均一化处理,得到终乳;在高压均质过程,均质温度为20℃,均质机高压阀的压力为800bar,均质机低压阀的压力为150bar,高压阀和低压阀的压力比为5.33∶1,在800bar均质压力循环次数为6次;
80.(5)将步骤(4)所得的终乳灌装入由三层共挤输液用膜制成的50ml内包装软袋中,封口,将上述样品在f0值≥12.0的条件下,采用湿热灭菌法进行灭菌处理;
81.(6)将灭菌后的样品表面进行吹干处理后,包装入外阻隔袋,加入脱氧剂和氧气指示剂,得到不含油酸钠的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
82.对本实施例1中制备得到的不含油酸钠的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进行关键指标考察,考察指标包括平均粒径、d90值、粒径分布指数、甲氧基苯胺值、过氧化值,各项目测定方法按照药典委员会发布的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国家药品标准草案,考察结果如下表1所示。
83.实施例2
84.本实施例不含油酸钠的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的组分如下:每1000ml注射液中含有大豆油100g、中链甘油三酸酯100g、蛋黄卵磷脂8g、维生素e0.15g、渗透压调节剂(甘油)25g,余量为注射用水。
85.本实施例不含油酸钠的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86.(1)在氮气保护下,将大豆油、中链甘油三酸酯、维生素e混合后,于60℃的温度下搅拌使其混合均匀,加入蛋黄卵磷脂继续于60℃下搅拌溶解,得到油相;
87.(2)在氮气保护下,将渗透压调节剂(甘油)加入到注射用水中,加热至60℃,搅拌使充分混合均匀,得到水相;
88.(3)将油相缓慢加入到水相中,采用搅拌混匀法进行混合,在60℃下搅拌混合20min得初乳,调节初乳的ph值为11;
89.(4)采用高压均质法对初乳进行粒径均一化处理,得到终乳;在高压均质过程,均质温度为60℃,均质机高压阀的压力为600bar,均质机低压阀的压力为100bar,高压阀和低压阀的压力比为6∶1,在600bar均质压力循环次数为7次;
90.(5)将步骤(4)所得的终乳灌装入由五层共挤输液用膜制成的100ml内包装软袋中,封口,将上述样品在f0值≥12.0的条件下,采用湿热灭菌法进行灭菌处理;
91.(6)将灭菌后的样品表面进行吹干处理后,包装入外阻隔袋,加入脱氧剂和氧气指示剂,得到不含油酸钠的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
92.对本实施例2中制备得到的不含油酸钠的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进行反映产品质量稳定性的关键指标考察,考察指标包括平均粒径、d90值、粒径分布指数、甲氧基苯胺值、过氧化值,各项目测定方法按照药典委员会发布的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国家药品标准草案,考察结果如下表1所示。
93.实施例3
94.本实施例不含油酸钠的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的组分如下:每1000ml注射液中含有大豆油100g、中链甘油三酸酯100g、蛋黄卵磷脂12g、维生素e0.2g、渗透压调节剂(甘油)25g,余量为注射用水。
95.本实施例不含油酸钠的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96.(1)在氮气保护下,将大豆油、中链甘油三酸酯、维生素e混合后,于65℃的温度下搅拌使其混合均匀,加入蛋黄卵磷脂继续于65℃下搅拌溶解,得到油相;
97.(2)在氮气保护下,将渗透压调节剂(甘油)加入到注射用水中,加热至65℃,搅拌使充分混合均匀,得到水相;
98.(3)将油相缓慢加入到水相中,在65℃下进行高速剪切,剪切速度为5000rpm/min,高速剪切10min后得初乳;用ph调节剂调节初乳的ph值为10;
99.(4)采用高压均质法对初乳进行粒径均一化处理,得到终乳;其中,在高压均质过程,均质温度为50℃,均质机高压阀的压力为600bar,均质机低压阀的压力为110bar,高压阀和低压阀的压力比为5.45∶1,在600bar均质压力循环次数为6次;
100.(5)将步骤(4)所得的终乳灌装入由三层共挤输液用膜制成的250ml内包装软袋中,封口,将上述样品在f0值≥12.0的条件下,采用湿热灭菌法进行灭菌处理;
101.(6)将灭菌后的样品表面进行吹干处理后,包装入外阻隔袋,加入脱氧剂和氧气指示剂,得到不含油酸钠的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
102.对本实施例3中制备得到的不含油酸钠的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进行反映产品质量稳定性的关键指标考察,考察指标包括平均粒径、d90值、粒径分布指数、甲氧基苯胺值、过氧化值,各项目测定方法按照药典委员会发布的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国家药品标准草案,考察结果如下表1所示。
103.实施例4
104.本实施例不含油酸钠的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的组分如下:每1000ml注射液中含有大豆油100g、中链甘油三酸酯100g、蛋黄卵磷脂12g、维生素e0.25g、渗透压调节剂(甘油)30g,余量为注射用水。
105.本实施例不含油酸钠的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06.(1)在氮气保护下,将大豆油、中链甘油三酸酯、维生素e混合后,于80℃的温度下
搅拌使其混合均匀,加入蛋黄卵磷脂继续于80℃下搅拌溶解,得到油相;
107.(2)在氮气保护下,将渗透压调节剂(甘油)加入到注射用水中,加热至80℃,搅拌使充分混合均匀,得到水相;
108.(3)将油相缓慢加入到水相中,在80℃下进行高速剪切,剪切速度为8000rpm/min,高速剪切15min后得初乳;
109.(4)采用高压均质法对初乳进行粒径均一化处理,得到终乳;其中,在高压均质过程,均质温度为50℃,均质机高压阀的压力为600bar,均质机低压阀的压力为200bar,高压阀和低压阀的压力比为3∶1,在600bar均质压力循环次数为6次;
110.(5)将步骤(4)所得的终乳灌装入由五层共挤输液用膜制成的500ml内包装软袋中,封口,将上述样品在f0值≥15.0的条件下,采用湿热灭菌法进行灭菌处理;
111.(6)将灭菌后的样品表面进行吹干处理后,包装入外阻隔袋,加入脱氧剂和氧气指示剂,得到不含油酸钠的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
112.对本实施例4中制备得到的不含油酸钠的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进行反映产品质量稳定性的关键指标考察,考察指标包括平均粒径、d90值、粒径分布指数、甲氧基苯胺值、过氧化值,各项目测定方法按照药典委员会发布的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国家药品标准草案,考察结果如下表1所示。
113.表1 实施例1-4的考察指标
[0114][0115][0116]
从表1的考察指标数据可以看出,实施例1-4中制备得到的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的平均粒径较小,且粒径分布指数(pdi)也较小,说明实施例1-4制得的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的粒径分布效果较好,且实施例1-4制得的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中甲氧基苯胺值的非常低,过氧化值检测结果较小甚至未检出,由此可见,实施例1-4制得的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的质量稳定,不容易发生氧化和变质。
[0117]
对比例1
[0118]
本对比例为目前在市面销售的一种含有油酸钠的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产品,需说明的是,本对比例中的脂肪乳注射液的处方中含有油酸钠,可以在市面上直接购买得到,由于在市面上直接购买得到的,因此无法获知对比例1市售产品的制备工艺。
[0119]
具体来说,采用实施例3的方法制备得到15l不含油酸钠的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将制得的不含油酸钠的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作为测试样品,将对比例1中的含有油酸钠的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作为对比样品,将测试样品和对比样品进行对比,分别对测试样品和对比样品关键质量指标进行检测,检测的关键技术指标包括平均粒径、粒径分布指数、d90值和溶血磷脂含量(溶血磷脂含量测定包括溶血磷脂酰胆碱(lpc)和溶血磷脂酰乙醇胺
(lpe)),同时为了进一步对比测试样品和对比样品的效果,将测试样品和对比样品分别进行高温影响因素试验,并对上述关键指标进行考察对比,检测结果如下表2所示:
[0120]
表2 对比例1和实施例3的检测结果对比
[0121][0122][0123]
从表2可知,采用实施例3的技术方案制备的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测试样品)能够实现与市售产品(对比样品)同等的乳化效果,乳化效果相关的关键指标测定结果表明,平均粒径、粒径分布指数、d90值、溶血磷脂以及高温30天后的结果与市售产品相差相当。而且,测试样品和对比样品的平均粒径、pdi和d
90
相比略有降低,这表明采用实施例3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不含油酸钠的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可以实现比市售产品更好的乳化效果。由此可见,采用本技术方案的制备方法,在不额外添加助乳化剂(油酸钠)的情况下可以实现与市售产品相同的乳化效果,甚至乳化效果比市售产品更优。
[0124]
实施例5
[0125]
本实施例中不含油酸钠的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的处方和制备方法和实施例3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在高压均质过程,均质机高压阀的压力为650bar,均质机低压阀的压力为110bar,高压阀压力和低压阀压力的比值为5.9∶1,在650bar均质压力循环次数为6次。
[0126]
实施例6
[0127]
本实施例中不含油酸钠的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的处方和制备方法和实施例3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在高压均质过程,均质机高压阀的压力为600bar,均质机低压阀的压力为130bar,高压阀压力和低压阀压力的比值为4.6∶1,在600bar均质压力循环次数为6次。
[0128]
实施例7
[0129]
本实施例中不含油酸钠的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的处方和制备方法和实施例3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在高压均质过程,均质机高压阀的压力为550bar,均质机低压阀的压力为150bar,高压阀压力和低压阀压力的比值为3.67∶1,在550bar均质压力循环次数为6次。
[0130]
实施例8
[0131]
本实施例中不含油酸钠的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的处方和制备方法和实施例3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在高压均质过程,均质机高压阀的压力为500bar,均质机低压阀的压力为170bar,高压阀压力和低压阀压力的比值约为3∶1,在500bar均质压力循环次数为6次。
[0132]
对比例2
[0133]
本对比例中不含油酸钠的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的处方和制备方法和实施例3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对比例在高压均质过程,均质机高压阀的压力为600bar,均质机低压阀的压力为60bar,高压阀压力和低压阀压力的比值为10∶1,在600bar均质压力循环次数为6次。
[0134]
对比例3
[0135]
本对比例中不含油酸钠的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的处方和制备方法和实施例3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对比例在高压均质过程,均质机高压阀的压力为800bar,均质机低压阀的压力为80bar,高压阀压力和低压阀压力的比值为10∶1,在800bar均质压力循环次数为6次。
[0136]
对比例4
[0137]
本对比例中不含油酸钠的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的处方和制备方法和实施例3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对比例在高压均质过程,均质机高压阀的压力为960bar,均质机低压阀的压力为80bar,高压阀压力和低压阀压力的比值为12∶1,在96bar均质压力循环次数为6次。
[0138]
具体的,根据实施例5-8和对比例2-4的方法,分别制备得到不含油酸钠的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检测实施例5-8和对比例2-4制得的含油酸钠的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的平均粒径、大乳粒含量,并通过目测观察表面外观性状(是否漂油),检测结果如下表3:
[0139]
表3 实施例实施例5-8和对比例2-4的检测结果
[0140][0141]
从表3的检测数据可以看出,本技术方案在不添加油酸钠的情况下,通过适当的提高低压阀的压力,使得高压阀压力和低压阀压力的比值在3∶1~6∶1范围左右,相对于高压阀压力和低压阀压力的比值在10∶1~12∶1,可以实现更好的粒径分布效果时,同时,本技术方案通过调整高压阀压力和低压阀压力的比值范围,在实现更优的粒径分布的同时,解决了因产品处方中不加油酸钠而带来的产品表面漂油的问题。而且,当提升低压阀的压力时,可以明显降低高压阀的压力,可以降低高压阀的损坏,同时可以大大降低动力能源消耗。
[0142]
从对比例2的检测结果可知,当高压阀的压力为600bar,低压阀的压力为60bar时(高压阀压力∶低压阀压力=10∶1),均质6次后,平均粒径为336nm,大乳粒为0.03%,但均质后样品表面可观察到略微程度的油星,由于对比例2的处方中不添加油酸钠这一助乳化剂,当高压阀的压力∶低压阀的压力=10∶1时,可能会导致在均质过程中蛋黄卵磷脂乳化效果
的发挥,使得终产品略微漂油。
[0143]
从对比例3的检测结果可知,当高压阀压力为800bar,低压阀压力为80bar时(高压阀压力∶低压阀压力=10∶1),均质6次后,平均粒径为301nm,大乳粒为0.02%,均质后样品表面同样观察到略微程度的油星,由此可见,随着均质压力提升,平均粒径虽然有所降低,大乳粒也略微降低,但依然无法解决产品表面漂油问题。
[0144]
从对比例4的检测结果可知,当高压阀压力为960bar,低压阀压力为80bar时(高压阀压力:低压阀压力=12;1),均质6次后,平均粒径进一步降低,大乳粒水平基本不变,但产品表面仍有轻微漂油。由此可见,当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中不添加油酸钠时,通过提升均质压力,不能解决产品表面的漂油问题。
[0145]
效果实施例1
[0146]
营养型的脂肪乳产品在临床上属于高风险制剂,因此其质量标准对于杂质的控制相当严格。其中,游离脂肪酸和溶血磷脂作为关键的杂质控制项纳入质量标准监管,并且标准较为严苛,根据药典委公布的《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c8~24)》国家质量标准征求意见稿,游离脂肪酸的控制限度为:每1g油脂(含大豆油0.5g与中链甘油三酸酯0.5g)中含游离脂肪酸不得过0.07mmol;溶血磷脂酰的控制限度为:每1ml中含溶血磷脂酰胆碱不得过2.0mg,溶血磷脂酰乙醇胺不得过0.5mg。
[0147]
本效果实施例采用实施例3的处方和制备方法制备不含油酸钠的样品,同时采用实施例3的处方(油酸钠含量分别为:0.03%,0.05%,0.10%)和制备方法制备含油酸钠的样品,将制备得到的四个样品和对比例1中的市销产品同步进行高温试验考察,分别于高温5天、10天、20天和30天进行游离脂肪酸的测定,详细结果如下图2所示。
[0148]
从图2可知,实施例3中不含油酸钠的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在稳定性过程中,游离脂肪酸能够处于更低的杂质水平,并且与市售产品相比,具有明显的更优的杂质控制效果。并且由图2可知,不同含量油酸钠的样品在高温30天过程的游离脂肪酸变化与油酸钠含量呈正相关,可见,油酸钠会导致样品在稳定性过程中游离脂肪酸含量变高(高温试验结果对于预测药品储存过程的质量变化趋势具有可参考性,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内容)。游离脂肪酸的产生说明了脂肪乳制剂中油脂(原料药)和卵磷脂(关键辅料)的降解,随着稳定性过程中游离脂肪酸含量升高,说明是产品中的原辅料发生了降解。对于脂肪乳制剂而言,国家标准严格控制游离脂肪酸含量,主要为了保证产品在储存过程中原辅料的稳定性,从而进一步保证产品的质量。从本效果实施例可以看出,如果处方中添加油酸钠,产品在稳定性过程中游离脂肪酸呈明显升高趋势(虽然尚未超过国家标准),而本技术不含油酸钠的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在储存过程中具有较低的游离脂肪酸升高趋势,使得本技术方案的产品的质量更加稳定。
[0149]
效果实施例2
[0150]
将实施例3制备得到的不含油酸钠的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和对比例1中的市售产品进行同步的质量考察研究,研究涉及如下几个方面:
[0151]

使用优势考察:实施例3采用的包装材料与市售产品不同,实施例3采用软袋包装,具备密封性好、不易破碎、搬运轻便、不易产生异物等优势,而对比例1的市售产品采用玻璃瓶包装,具有密封性较差、容易破碎、易产生玻璃碎屑等缺点。
[0152]

密封性考察:检测在高温30天包装材料内的气氧含量以及药液溶解氧含量,通
过检测可知,采用是实施例3的包装材料内气氧含量和溶解氧含量随高温时间的变化较为缓慢,而市售产品的玻璃瓶内气氧含量和药液溶解氧含量有明显升高趋势,检测结果如下图3和图4所示,从图3和图4可知,市售产品的内袋气氧含量和药液溶解氧含量均有轻微的升高趋势,而采用实施例3的样品内袋气氧含量和药液溶解氧含量基本保持不变,且初始值均较市售产品低,由此可见,实施例3的产品密封性明显高于市售产品。
[0153]

氧化指标考察:对实施例3的样品和市售产品进行长期24个月的稳定性考察,考察结果表明,实施例3的样品和市售产品的关键质量指标:ph、平均粒径、溶血磷脂、油脂含量等结果均符合本品的质量标准要求,且24个月的变化趋势总体相当,需重点强调的指标为甲氧基苯胺值和过氧化值,24个月长期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实施例3的样品在氧化指标具有一定优势,详细结果如下图5所示,从图5的长期稳定性考察结果显示,市售产品和实施例3的甲氧基苯胺值和过氧化值均满足质量标准要求(甲氧基苯胺值:≤2.2;过氧化值:≤3.0),且远远低于标准限度要求,但是经过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实施例3长期考察结果过氧化值变化更加平缓,尽管略有升高,但升高幅度较参比值小。
[0154]
效果实施例3
[0155]
由于注射用脂肪乳制剂的乳粒通常在200~500nm之间,乳液中的粒子较小,分散度较高,整体的表面积较大,表面自由能很高,因此脂肪乳制剂属于热力学不稳定体系,体系中的乳粒存在由小变大的趋势,导致乳粒之间的不断合并,最终实现破乳。但是,基于stokes公式,由于脂肪乳的乳粒相对较小,这一合并过程相对较慢。油酸钠作为脂肪乳制剂常用的一种辅料,其主要功能是作为助乳化剂,能够进一步提升蛋黄卵磷脂的乳化效果。除此之外,油酸钠的另一个主要作用是可以在乳化膜表面形成电位势能,使乳滴的乳化膜带负电荷。根据电荷之间的同性相斥原理,油酸钠的加入可以有效避免乳滴之间的合并,理论上可以保证脂肪乳产品的长期稳定。但是,油酸钠的加入,给临床应用带来一定程度的安全性问题,油酸钠作为脂肪酸盐类的表明活性,其对于部分体质人群具有一定的刺激性,甚至会引起溶血和炎症等更严重的不良反应。
[0156]
为说明本发明技术方案中不添加油酸钠的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具有更加优良的安全性,设置的对比试验。采用实施例3中的处方组成和制备工艺制备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c8~24ve)(不含油酸钠)并与对比例1的市售产品(含油酸钠)进行过敏、溶血和刺激等安全性试验研究,试验委托国内具有glp资质的机构开展,研究结果如下所示:
[0157]
研究结果表明,本发明实施例3不含油酸钠的处方具有更低的刺激性。
[0158]
试验方法和结果如下:
[0159]

对新西兰兔静脉注射给药,每天一次,连续7天。分别在末次给药后72小时和14天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实施例3中不含油酸钠的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对新西兰兔耳缘静脉无刺激;而对比例1的市售制剂对新西兰兔耳缘静脉分别为轻度刺激,提示停药后可恢复。
[0160]

实施例3的样品低、高剂量和对比例1的市售药品低、高剂量(致敏剂量分别为0.25ml/只、0.5ml/只,激发剂量分别为0.5ml/只、1.0ml/只)对spf级hartley豚鼠主动过敏反应为阴性,阳性率为0%。
[0161]

实施例3样品低、高剂量和对比例1的市售药品低、高剂量(致敏剂量分别为0.25ml/只、0.5ml/只)对spf级hartley豚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为阴性,阳性率为0%。
[0162]

实施例3样品和市售药品(临床用药浓度)体外对兔红细胞未见溶血作用,不引
起红细胞凝聚。
[0163]
具体的,本效果实施例的试验方法和结果如下表4所示:
[0164]
表4 效果实施例3的试验方法和结果
[0165][0166]
效果实施例4
[0167]
脂肪乳制剂的关键辅料蛋黄卵磷脂除了含有磷脂酰胆碱(pc)、磷脂酰乙醇胺(pe)和鞘磷脂(sm)、磷脂酰肌醇(pi)外,还含有两种微量的溶血磷脂,即溶血磷脂酰胆碱(lpc)和溶血磷脂酰乙醇胺(lpe)。此外,lpc和lpe不但存在于蛋黄卵磷脂中,在储藏过程中,还会因蛋黄卵磷脂的水解而逐步产生新的lpc和lpe。
[0168]
蛋黄卵磷脂中的有关物质溶血磷脂酰胆碱(lpc)和溶血磷脂酰乙醇胺(lpe)具有较强的表面活性,在浓度较高时能够使红细胞膜破裂,引起溶血或细胞坏死。因此,lpc和lpe通常也是脂肪乳制剂严格控制的杂质,各产品的质量标准中均有明确的限度控制。lpe
通常含量相对稳定,且稳定性过程中含量水平基本不变,而lpc表现出明显的稳定性过程中逐步升高的趋势,这主要是由于脂肪乳制剂所用的乳化剂蛋黄卵磷脂在样品放置过程中会逐步水解形成新的lpc所导致。
[0169]
目前,蛋黄卵磷脂的水解过程,主要是在加热,碱性条件进行,由于蛋黄卵磷脂的水解机理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的,因此,在本发明技术方案中不作赘述。本效果实施例设置了系列试验以验证产品稳定性过程中lpc的含量与油酸钠的关系,试验方法和结果如下:
[0170]
采用实施例3中的处方组成和制备方法制备不含油酸钠的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c8~24ve),同时采用实施例3中的处方组成和制备方法制备含有油酸钠的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c8~24ve)(分别含0.01%、0.02%、0.03%、0.05%和0.10%的油酸钠),将制备得到的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同时进行高温30天的考察,考察项目主要为制剂的lpc水平,研究结果如下图6所示,从图6可知,在高温30天过程中,lpc水平和制剂处方中油酸钠的添加比例呈明显正相关趋势,由于在高温环境下,蛋黄卵磷脂会发生水解生成lpc,导致随着时间的延长,lpc水平逐渐升高,由此可见,油酸钠的加入,会促进蛋黄卵磷脂的水解过程,相比于不添加油酸钠的处方,添加油酸钠的处方高温30天后lpc具有更明显的增幅,同时,增幅与油酸钠的加入量也呈正相关趋势。因此,本方面制备得到的不含油酸钠的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可以明显降低产品储存过程中的lpc含量,进一步降低了制剂的安全性风险。
[0171]
综上所述,本技术方案制备得到的不含油酸钠的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能够满克服该品种目前市售产品的诸多问题,且质量能够满足标准要求,甚至在关键的杂质项目、临床用药安全性方面优于市售产品。
[0172]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发明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