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呼吸疾病患者吸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976558发布日期:2023-01-17 21:23阅读:36来源:国知局
一种呼吸疾病患者吸痰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吸痰用具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呼吸疾病患者吸痰装置。


背景技术:

2.呼吸系统的疾病比较多,最常见的是由于呼吸道的感染引起的疾病,比如感冒、肺炎、支气管炎、咽炎、支气管扩张、肺脓肿、胸膜炎,还有慢性阻塞性肺炎、间质纤维化、硅肺病、尘肺病等职业性的肺病,还有肺结核、肺癌、肺心病,这些都会影响到呼吸,会引起咳嗽、咳痰,会出现呼吸不畅、气喘、呼吸困难等症状,对于呼吸疾病患者不能够有效咳嗽排痰者通常需要进行吸痰,吸痰的意思是患者痰液无法咳出,可以通过经鼻、口腔、气管插管导管、气管切开导管、纤维支气管镜,将呼吸道内的痰液吸出来,这样的方式可以称为吸痰,大多数情况下呼吸道分泌物可以通过咳嗽排出,但是由于痰液比较黏稠,或者患者咳嗽的力量比较差,气道有不同程度的堵塞,靠患者自行咳嗽排痰有困难,不通畅,痰液引流不通畅,必要的时候要通过主动的使用吸痰管,用负压的形式将呼吸道内的痰液吸出来。
3.目前经气管插管导管吸取气管内痰液时,有些较为粘稠的痰液会附着在气管壁上不易下来,且使用现有的吸痰管进行吸痰时,由于吸痰管上的吸痰孔与气管壁之间存在间隙,且有些痰液附着力较大不易吸取,使得现有的吸痰管往往不便于对附着在气管壁上的粘痰进行吸取,因此本发明提出一种能够通过弯曲吸痰管头端,使得吸痰孔能够对附着在气管壁上的粘痰进行吸取且能够对粘痰刮取的呼吸疾病患者吸痰装置来满足现有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发明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呼吸疾病患者吸痰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吸痰管不便于对附着在气管壁上的粘痰进行吸取的问题。
5.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包括吸痰管,所述吸痰管的右端设有接头,接头上侧开设有接口,接头右侧固定有圆座,圆座内转动连接有左右轴向的旋钮,接头内固定有左右方向的空心柱,接头内设有可左右移动的堵块,堵块的左端面可与空心柱的右端面贴合,吸痰管左侧固定有环座,环座上螺纹连接有定位圈,定位圈内固定有弹头形的插头,插头上开设有上下贯通的吸痰孔;所述环座上转动连接有左右轴向的转盘,转盘左侧固定有与插头相适配的刮杆,转盘上开设有左右贯通的通孔,转盘中心处设有开口朝右的圆筒,圆筒内开设有螺旋槽,圆筒内设有可左右移动的插柱,插柱上固定有圆柱,圆柱插入螺旋槽内,插柱右端经前后轴向的转轴铰接有推块,推块右侧固定有推管,推管可随旋钮的转动而左右移动,吸痰管上设有集痰装置。
6.所述堵块上开设有开口朝右的限位槽,限位槽内滑动连接有限位杆,限位杆右端伸出堵块与圆座固定连接。
7.所述旋钮左侧开设有圆槽,圆槽内同轴转动连接有转管,转管左侧与堵块螺纹连
接。
8.所述转管右侧开设有多个v型槽,多个v型槽首尾相连且呈环形阵列设置,旋钮上开设有与圆槽连通的l型槽,l型槽内设有可上下移动的l型板,l型板下侧固定有v型块,v型块可插入到对应的v型槽内,l型板下侧经第一弹簧与旋钮连接。
9.所述推块下侧固定有垫块,垫块的上侧可与插柱接触。
10.所述堵块上开设有左右贯通的滑槽,滑槽内滑动连接有螺帽,螺帽内螺纹连接有螺杆,螺杆的右侧与旋钮轴心处固定连接,推管的左侧穿过空心柱与螺帽固定连接。
11.所述环座右侧固定有垫管,圆筒右侧固定有内管,垫管右端经圆盘与内管表面固定连接,垫管与内管之间经支撑条固定,圆盘上开设有左右方向的插孔。
12.所述集痰装置包括导流管、集痰瓶和接气管,导流管左端伸入吸痰管且与固定在插孔内,导流管下端可插入集痰瓶内,接气管与吸痰管连通,接气管下端可插入集痰瓶内,导流管插入集痰瓶内的深度大于接气管插入集痰瓶内的深度。
13.所述推块上开设有左高右低的卡槽,插柱右侧开设有凸型槽,凸性槽内设有可左右移动的插棒,插棒右端可插入卡槽内,插棒左侧经第二弹簧与插柱连接,推管内滑动连接有软杆,软杆左端可伸入卡槽内且与插棒右端接触。
14.所述螺帽上开设有让位槽,让位槽内设有可左右移动的t型柱,t型柱的左侧经压簧与螺帽连接,软杆的右侧伸入让位槽内且与t型柱固定连接,t型柱右端依次贯穿螺杆和旋钮且固定有按压板。
15.本发明构思新颖,结构巧妙,操作方便,实用性强,其能够通过将插头经气管插管导管插入气管内,然后使插头弯曲至可接触到气管壁的程度后限位,通过将空心柱和堵块分离,使得吸痰管和插头内能够具有负压,从而能够将附着在气管壁上的粘痰进行吸取,且向外拉出该装置时,边吸边退并旋转旋钮带动刮杆对不易吸附的粘痰进行刮取,且刮杆表面光滑,不会对气管壁造成伤害。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发明的轴测图。
17.图2是本发明中去掉吸痰管、接头、插头和旋钮后的轴测图。
18.图3是本发明的主视剖切轴测图。
19.图4是本发明的右视剖切轴测图。
20.图5是本发明的左视剖切轴测图。
21.图6是本发明去掉集痰瓶后的右视剖切轴测图。
22.图7是本发明图3中a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23.图8是本发明图3中b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5.由图1至图8给出,包括吸痰管1,吸痰管1的右端设有接头2,接头2上侧开设有接口3,接口3用于连通负压设备,接头2右侧固定有圆座4,圆座4内转动连接有左右轴向的旋钮5,接头2内固定有左右方向的空心柱6,接头2内设有可左右移动的堵块7,堵块7的左端面可
与空心柱6的右端面贴合,使得堵块7和空心柱6贴合后,吸痰管1和接头2之间气体不流通,即使用该装置时打开负压设备后,吸痰管1内尚未产生负压,吸痰管1左侧固定有环座8,环座8上螺纹连接有定位圈9,定位圈9内固定有弹头形的插头10,插头10上开设有上下贯通的吸痰孔11,痰液及浓痰能够经吸痰孔11进入到吸痰管1内,接头2、空心柱6、堵块7、环座8和定位圈9均为不易变形的硬质材料,而吸痰管1和插头10均为质地柔软且对人体无害的材料;为了能够使刮杆13转动,从而对粘痰刮取,从而便于清理气管内的粘痰,因此在环座8上转动连接有左右轴向的转盘12,转盘12为硬质的,转盘12左侧固定有与插头10相适配的刮杆13,刮杆13可为质地较硬的橡胶材质,刮杆13能够在插头10内部转动,且能够与插头10内壁接触,转盘12上开设有左右贯通的通孔,痰液可通过通孔,转盘12中心处设有开口朝右的圆筒14,圆筒14内开设有螺旋槽15,圆筒14内设有可左右移动的插柱16,插柱16上固定有圆柱17,圆柱17插入螺旋槽15内,插柱16右端经前后轴向的转轴铰接有推块18,推块18右侧固定有推管19,推管19可随旋钮5的转动而左右移动,吸痰管1上设有集痰装置。
26.为了使堵块7只能左右移动,因此堵块7上开设有开口朝右的限位槽,限位槽内滑动连接有限位杆20,限位杆20右端伸出堵块7与圆座4固定连接。
27.为了能够使吸痰管1内具有负压,因此旋钮5左侧开设有圆槽,圆槽内同轴转动连接有硬质的转管21,转管21左侧与堵块7螺纹连接,转动转管21能够带动堵块7左右移动,使得堵块7与空心柱6分离。
28.为了在v型块24插入对应v型槽22内的时候转动旋钮5,堵块7才能左右移动,因此转管21右侧开设有多个v型槽22,多个v型槽22首尾相连且呈环形阵列设置,旋钮5上开设有与圆槽连通的l型槽,l型槽内设有可上下移动的l型板23,l型板23下侧固定有v型块24,v型块24可插入到对应的v型槽22内,l型板23下侧经第一弹簧与旋钮5连接。
29.为了推动推块18向左移动后,插柱16只能向上转动,因此在推块18下侧固定有垫块25,垫块25的上侧可与插柱16接触。
30.为了使推块18能够左右移动,因此堵块7上开设有左右贯通的滑槽,滑槽内滑动连接有螺帽26,螺帽26内螺纹连接有螺杆27,螺杆27的右侧与旋钮5轴心处固定连接,推管19的左侧穿过空心柱6与螺帽26固定连接,推管19的材质为橡胶,其能够变形且具有一定硬度。
31.为了使吸痰管1内能够形成痰液流通的通道,因此在环座8右侧固定有垫管28,圆筒14右侧固定有内管29,垫管28右端经圆盘30与内管29表面固定连接,垫管28与内管29之间形成的夹层为用于痰液流通的通道,垫管28与内管29之间经支撑条固定,圆盘30上开设有左右方向的插孔。
32.为了便于将吸取的痰液收集,因此集痰装置包括导流管31、集痰瓶32和接气管33,导流管31左端伸入吸痰管1且与固定在插孔内,导流管31下端可插入集痰瓶32内,接气管33与吸痰管1连通,接气管33下端可插入集痰瓶32内,导流管31插入集痰瓶32内的深度大于接气管33插入集痰瓶32内的深度,避免痰液经接气管33进入到接头2内。
33.为了便于将插柱16向上转动后的位置限位,因此推块18上开设有左高右低的卡槽34,插柱16右侧开设有凸型槽,凸性槽内设有可左右移动的插棒35,插棒35右端可插入卡槽34内,插棒35左侧经第二弹簧与插柱16连接,推管19内滑动连接有软杆36,软杆36左端可伸
入卡槽34内且与插棒35右端接触。
34.为了便于解除对插柱16的限位,因此螺帽26上开设有让位槽,让位槽内设有可左右移动的硬质的t型柱37,t型柱37的左侧经压簧与螺帽26连接,软杆36的右侧伸入让位槽内且与t型柱37固定连接,t型柱37右端依次贯穿螺杆27和旋钮5且固定有按压板。
35.本发明在使用时:该装置初始状态时,与插头10固定的定位圈9与环座8螺纹连接并旋紧,圆柱17位于螺旋槽15内的右侧,插柱16处于左右方向的水平位置,且其下侧与垫块25接触,第二弹簧蓄力,插棒35未插入卡槽34内,导流管31和接气管33均插入集痰瓶32内,且导流管31和接气管33分别与集痰瓶32之间过盈配合,使得集痰瓶32不易拔出,圆座4右端面与空心柱6左端面贴合,使得圆座4和空心柱6之间封堵,当接头2上侧接口3处接通负压设备并启动负压设备后,吸痰管1内不会产生负压,l型板23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被支起,使得v型块24没有插入到v型槽22内,螺杆27上的螺纹旋向与转管21上的螺纹旋向相同;该装置使用时,检查患者口、鼻腔,有活动义齿者取下,使患者头部转向一侧,面向操作者,昏迷患者用压舌板或开口器帮助张口,手消毒并戴无菌手套,将接头2上侧接口3处接通负压设备,用戴手套的手持吸痰管1左端,用生理盐水试吸通畅后,轻轻插至气管深部,通过设置螺杆27以及转管21上的螺纹旋向,使得向前转动旋钮5能够带动螺帽26向左移动;当插头10处插入到气管深部后,一只手握持吸痰管1,另一只手向前转动旋钮5,使得螺帽26带动推管19和推块18向左移动,插柱16能够向上转动且使圆柱17在螺旋槽15内滑动,使得圆筒14、转盘12和刮杆13转动,扭簧蓄力,插棒35能够在第二弹簧的作用下插入卡槽34内,使得吸痰管1头端带动插头10弯曲,吸痰孔11能够接触气管壁,由于螺帽26可在堵块7上的滑槽内左右移动,而堵块7上开设有开口朝右的限位槽,限位槽内滑动连接有限位杆20,限位杆20右端伸出堵块7与圆座4固定连接,使得堵块7也只能够左右移动,从而使得向前转动旋钮5能够带动螺帽26向左移动;当向前转动旋钮5到极限位置时,插棒35能够在第二弹簧的作用下插入卡槽34内,使得吸痰管1头端带动插头10弯曲,且圆柱17移动到螺旋槽15内的左侧;然后向下按压l型板23,第一弹簧压缩,v型块24向下插入对应的v型槽22内并向后转动旋钮5,此时堵块7和螺帽26均向右移动,堵块7向右移动使得堵块7和空心柱6分离,使得气体能够通过堵块7和空心槽之间的缝隙穿过,使得吸痰管1和插头10内能够具有负压,而螺帽26向右移动能够带动刮杆13转动,对难以通过负压吸取干净的粘痰进行刮取,当向后转动旋钮5到极限位置时,圆柱17移动到螺旋槽15内的右侧;松开l型板23,使得l型板23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复位,一只手握持吸痰管1,然后另一只手转动旋钮5,当旋钮5转动到极限位置时,松开握持吸痰管1的手,使得继续转动旋钮5能够带动吸痰管1转动,吸痰管1转动移动角度后,再次手握持吸痰管1,然后另一只手反向转动旋钮5,并反复重复上述操作步骤,且在转动旋钮5的同时提拉旋钮5,使得痰液能够经吸痰孔11进入到插头10内,并在负压的作用下使痰液经转盘12上的通孔进入到垫管28与内管29之间的流通通道内,最后经导流管31进入到集痰瓶32内,且导流管31插入集痰瓶32内的深度大于接气管33插入集痰瓶32内的深度,避免痰液进入到接头2内部,边吸边退,对气管内痰液进行吸取,且遇到不易吸取的粘痰,能够通过刮杆13转动刮取,从而达到对气管内粘痰进行清理的作用,每次吸痰的时间不超过十五秒,以免缺氧,且在吸痰管1即将是气
管内脱离时,能够向左推动按压板带动t型柱37移动,使得软杆36向左移动进入到卡槽34内,并将插棒35从卡槽34内顶出,使得插柱16在扭簧的作用下复位;该装置抽出后将该装置与负压设备分离,将插头10旋掉,然后将插头10和吸痰管1及其内部结构置入盛有消毒液的瓶内,且在吸痰前后应当给予高流量吸氧,如患者痰稠,可以配合翻身叩背、雾化吸入,患者发生缺氧症状时,应当立即停止吸痰,休息后再吸,而该装置针对的是翻身叩背、雾化吸入后仍具有不宜吸取的粘痰的患者使用,而普通患者仍使用现有的吸痰管1即可,该装置足够长,集痰装置以及。
36.本发明构思新颖,结构巧妙,操作方便,实用性强,其能够通过将插头10经气管插管导管插入气管内,然后使插头10弯曲至可接触到气管壁的程度后限位,通过将空心柱6和堵块7分离,使得吸痰管1和插头10内能够具有负压,从而能够将附着在气管壁上的粘痰进行吸取,且向外拉出该装置时,边吸边退并旋转旋钮5带动刮杆13对不易吸附的粘痰进行刮取,且刮杆表面光滑,不会对气管壁造成伤害,而痰液也能够经转盘12上的通孔进入到垫管28与内管29之间的流通通道内,最后经导流管31进入到集痰瓶32内。
37.可见,利用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呼吸疾病患者吸痰装置,可以有效解决现有的吸痰管不便于对附着在气管壁上的粘痰进行吸取的问题,此结构操作简单,使用方便,能够有效提高对附着在气管壁上的粘痰的吸取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