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急诊科医疗救援用心肺复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754244发布日期:2022-12-31 02:37阅读:55来源:国知局
一种急诊科医疗救援用心肺复苏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急救装置领域,具体是一种急诊科医疗救援用心肺复苏装置。


背景技术:

2.心肺复苏是呼吸终止及心跳停顿时,合并使用人工呼吸及心外按压来进行急救的一种技术。目前的心肺复苏器主要是针对患者的胸部反复进行按压,使得心脏复跳,同时配合通气装置由患者口中吹入氧气送至患者肺部,心外按压促使血液从肺部交换氧气再循环到脑部及全身,从而得以维持脑细胞及器官组织的存活。
3.为了实现上述功能,现有技术公告号为cn115120485a公开了一种心肺复苏仪,这种装置通过系统智能化驱使,能够在心脏骤停患者抬至设备壳体上后,在运送心脏骤停患者的过程中,全程对心脏骤停患者自动进行心肺复苏、供氧、和生命体征检测,且能够全胸腔按压。
4.但是上述装置仅仅适用于救护车车载或其他载具中搭载,对使用环境有一定要求,造成了救援设备需要使用环境配合,导致救援装置具有局限性,而心肺骤停往往是突发性的,在教室或宿舍等车辆载具无法行驶的空间中,不能及时救治。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急诊科医疗救援用心肺复苏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中救援设备需要使用环境配合。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急诊科医疗救援用心肺复苏装置包括弹性的兜罩,所述兜罩包括接触端和挤压端,所述接触端带有开口,且兜罩沿开口至挤压端逐渐收束,挤压端包裹有竖向杆,竖向杆远离兜罩的一端带有横向的平板,竖向杆位于兜罩内的一端带有沉头,其中挤压端和接触端的连接处到沉头的距离为3-5cm,沉头的宽度方向连接有斜杆,斜杆冒出兜罩的部分连接有水平的坐垫,坐垫与斜杆之间连接有弹簧。
7.采用上述方案后实现了以下有益效果:1、相对于传统的心肺复苏装置,本技术方案克服传统技术方案中心肺复苏机不便于携带、价格贵、设备环境要求高的缺点,可常设于校医室、教室和公司中,在使用时可以将兜罩笼罩于胸骨中下段1/3处,随后施救人员跪姿于坐垫处,下压挤压端,以此进行心肺复苏。
8.2、相对于徒手复苏的现有技术而言,本技术方案使用时,在针对骨质脆弱的患者施救过程,利用兜罩作为缓冲,降低被施救者胸骨被折断的可能性。
9.3、相对于利用兜罩进行缓冲的现有技术,本技术方案下压时兜罩产生吸引力,从而对位置进行定点,便于保持心肺复苏过程中位置的相对静止。
10.进一步,所述斜杆与兜罩之间粘接,且斜杆向上运动的过程中接触有气门芯,气门芯冒出兜罩表面,且气门芯位于斜杆运动的上止点。
11.有益效果,本技术方案实施过程中,在心肺复苏完成时向上拨动斜杆,从而使斜杆持续性的挤压气门芯,从而便于气门芯的打开引入气流,气流引入后解除兜罩的负压,防止
拔出兜罩过程中产生压创。
12.进一步,坐垫朝向兜罩开口处的一端设有水平垫,水平垫的底部开有通孔,通孔内置有球体。
13.有益效果:利用球体和水平垫降低施术者跪姿产生的疼痛感。
14.进一步,接触端和挤压端采用弧形过渡连接。
15.进一步,所述弹簧作为斜杆和平板的支点,斜杆、平板和弹簧之间构成下压过程中的费力杠杆。
16.有益效果:相对于保持相对位置静止的现有技术,本技术方案中利用费力杠杆(即斜杆包括靠近兜罩的受力端和斜杆远离兜罩的施力端,弹簧至受力端的距离大于施力端的距离),在下压过程中便于兜罩受力后斜杆施力端上翘,弹簧被拉伸,当弹簧回复时斜杆受弹簧的回复力回复,从而斜杆的受力端带动沉头上升(杠杆结构实现了弹力的放大),此时上升的沉头带动连接的平板回位,便于为第二次按压做准备。
17.进一步,平板的表面带有倾斜的摩擦槽。
18.有益效果:实现手掌和平板接触面的稳定性。
19.进一步,所述球体与通孔之间过盈配合,且通孔带有竖向的连接通道,连接通道的宽度方向上带有进气孔,进气孔位于球体的移动行程中,进气孔连通有通气孔,通气孔位于水平垫表面。
20.优选的,球体的移动行程包括上止点和下止点,进气孔靠近下止点,且上止点到进气孔的距离大于球体的直径。
21.有益效果:其中坐垫采用橡胶材质,本技术方案利用施术者跪姿状态时,将水平垫作为缓冲结构,降低施术过程中环境中石子的硌脚,同时在跪姿过程中连接通道受挤压变得扁平化,促使连接通道扩张,连接通道在扩张时处于过盈配合的球体转化为间隙配合,球体下滑,由于进气孔位于球体的移动行程,所以下滑过程中的球体堵塞进气孔,从而球体和进气孔之间围成闭合空间,此时进气孔产生负压,负压对地面进行吸引,便于维持施力过程中装置的稳定。
22.相对于采用维持稳定的现有技术,本技术方案在解除跪姿后,通孔受到弹性缩小,促使球体受到挤压力后进一步移动,移动过程中球体只能向上移动,此时由于进气孔靠近下止点,且上止点到进气孔的距离大于球体的直径,因此球体移动时通孔的回复过程由下到上施加力矩(球体只能向上移动的原理,从而限定球体单向位移),从而进行复原,此时球体受力向上移动,球体脱离与进气孔的堵塞情况,进气孔连通通气孔后引入气流,进行负压解除,便于移动。
23.进一步,进气孔朝向地面处带有对置的挡边,相邻挡边之间围成的间隙小于进气孔的直径。
24.有益效果:利用挡边限定球体的移动下行程。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剖视图;
26.图2为本装置的左侧视图;
27.图3为实施例二中的坐垫和水平垫的连接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29.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兜罩1、竖向杆2、平板3、沉头4、斜杆5、坐垫6、弹簧7、气门芯8、水平垫9、通孔10、球体11、进气孔12、通气孔13、挡边14。
30.实施例一
31.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和图2所示:一种急诊科医疗救援用心肺复苏装置包括弹性的兜罩1,兜罩1包括接触端和挤压端,接触端带有开口,且兜罩1沿开口至挤压端逐渐收束,挤压端包裹有竖向杆2,竖向杆2远离兜罩1的一端带有横向的平板3,竖向杆2位于兜罩1内的一端带有沉头4,沉头4的宽度方向连接有斜杆5,斜杆5冒出兜罩1的部分连接有水平的坐垫6,坐垫6与斜杆5之间连接有弹簧7。
32.斜杆5与兜罩1之间粘接,且斜杆5向上运动的过程中接触有气门芯8,气门芯8冒出兜罩1表面,且气门芯8位于斜杆5运动的上止点,坐垫6朝向兜罩1开口处的一端设有水平垫9,接触端和挤压端采用弧形过渡连接,弹簧7作为斜杆5和平板3的支点,斜杆5、平板3和弹簧7之间构成下压过程中的费力杠杆,平板3的表面带有倾斜的摩擦槽,其中挤压端和接触端的连接处到沉头4的距离为3-5cm。
33.具体实施过程如下:使用过程:在使用时可以将兜罩1笼罩于胸骨中下段1/3处,随后施救人员跪姿于坐垫6处,下压挤压端,以此进行心肺复苏,由于兜罩1的设计,在针对骨质脆弱的患者施救过程,利用兜罩1作为缓冲,降低被施救者胸骨被折断的可能性,同时下压时兜罩1产生吸引力,从而对位置进行定点,便于保持心肺复苏过程中位置的相对静止。在第一次下压后,利用费力杠杆(即斜杆5包括靠近兜罩1的受力端和斜杆5远离兜罩1的施力端,弹簧7至受力端的距离大于施力端的距离),在下压过程中便于兜罩1受力后斜杆5施力端上翘,弹簧7被拉伸,当弹簧7回复时斜杆5受弹簧7的回复力回复,从而斜杆5的受力端带动沉头4上升(杠杆结构实现了弹力的放大),此时上升的沉头4带动连接的平板3回位,便于为第二次按压做准备。
34.回收器械过程:在心肺复苏完成时向上拨动斜杆5,从而使斜杆5持续性的挤压气门芯8,从而便于气门芯8的打开引入气流,气流引入后解除兜罩1的负压,防止拔出兜罩1过程中产生压创。
35.实施例二
36.其请参考图3,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点在于,坐垫6朝向兜罩1开口处的一端设有水平垫9,水平垫9的底部开有通孔10,通孔10内置有球体11,球体11与通孔10之间过盈配合,且通孔10带有竖向的连接通道,连接通道的宽度方向上带有进气孔12,进气孔12位于球体11的移动行程中,球体11的移动行程包括上止点和下止点,进气孔12靠近下止点,且上止点到进气孔12的距离大于球体11的直径。进气孔12连通有通气孔13,通气孔13位于水平垫9表面,进气孔12朝向地面处带有对置的挡边14,相邻挡边14之间围成的间隙小于进气孔12的直径。
37.具体实施过程如下:本技术方案利用施术者跪姿状态时,将水平垫9作为缓冲结构,降低施术过程中环境中石子的硌脚,同时在跪姿过程中连接通道受挤压变得扁平化,促使连接通道扩张,连接通道在扩张时处于过盈配合的球体11转化为间隙配合,球体11下滑,由于进气孔12位于球体11的移动行程,所以下滑过程中的球体11堵塞进气孔12,从而球体
11和进气孔12之间围成闭合空间,此时进气孔12产生负压,负压对地面进行吸引,便于维持施力过程中装置的稳定。
38.相对于采用维持稳定的现有技术,本技术方案在解除跪姿后,通孔10受到弹性缩小,促使球体11受到挤压力后进一步移动,移动过程中球体11只能向上移动,此时由于进气孔12靠近下止点,且上止点到进气孔12的距离大于球体11的直径,因此球体11移动时通孔10的回复过程由下到上施加力矩(球体11只能向上移动的原理,从而限定球体11单向位移),从而进行复原,此时球体11受力向上移动,球体11脱离与进气孔12的堵塞情况,进气孔12连通通气孔13后引入气流,进行负压解除,便于移动。
39.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40.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晓申请日或者优先权日之前发明所属技术领域所有的普通技术知识,能够获知该领域中所有的现有技术,并且具有应用该日期之前常规实验手段的能力,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本技术给出的启示下,结合自身能力完善并实施本方案,一些典型的公知结构或者公知方法不应当成为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实施本技术的障碍。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