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深静脉血栓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82305发布日期:2023-01-12 20:53阅读:79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治深静脉血栓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1.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治深静脉血栓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具体地说,是以中草药为原料制备的中成药。


背景技术:

2.下肢深静脉血栓,英文名为dvt(deep venous thrombosis),是指静脉管腔内由于各种原因形成血凝块。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口老年化问题日益严峻,骨与关节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特别是膝关节骨性关节(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发病率在老龄人群中呈明显增加趋势。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可引起中老年人疼痛和残疾,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了严重的不利影响。因此患者对改善生活质量、减轻病痛的要求和期望越来越高。
3.传统的治疗方法已无法满足需要患者的要求与期望,这使得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作为一种终极疗法在我国不断普及和推广。随着tka的广泛开展,对其并发症的防治研究工作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除关节置换术后感染、膝关节不稳、假体松动等,tka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已成为tka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严重的dvt可以继发威胁到患者生命的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 pe)。tka术后下肢dvt形成是指在关节置换术的强烈刺激因素作用下导致凝血机制活化,血液发生不正常的凝结,堵塞静脉管腔,从而使得静脉回流障碍。近年来根据国外相关文献报道在没有采取任何防治措施的情况下,人工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率为40%~60%,平均为48.2%。在采取相应防治措施的情况下,dvt的发生率仍可达25%~30%,而肺栓塞(pe)的发生率为2%~19.7%,死亡率可高达0.1%~0.48%。鉴于人工关节置换术后dvt的高发生率及其所继发的威胁病人生命的肺栓塞,因此增强对dvt病因病机及危害的认识并进行积极有效的防治已成为当今医务人员的共识,意义极其深远。
4.在祖国医学中,dvt属“股肿”“脉”“淤而流注”“肿胀”范畴,在《黄帝内经素问》中就已有“脉涩曰痹”的记载,而《血证论》则记载有:“瘀血流注
……
瘀血消散,则肿痛自消”。行tka病人多年迈久病,气血亏虚,且术中骨碎筋断,致筋脉受损,血脉凝结,使肢体气血失和,运行不畅,淤血阻滞,脉络痹阻,营血回流受阻,营卫失和,不能固摄津液,水津外溢,聚而为湿所致为本病之病机关键。有鉴于此,本发明制剂根据临床治疗tka的有效药物进行组方配伍,用于预防tka术后下肢dvt,意在益气通经,活血通络,在临床运用中疗效确切。
5.现代医学认为,血管内膜的损伤、血液高凝状态和静脉血流速度缓慢这三因素是发生深静脉血栓的病变基础。tka术中不可避免的创伤及应激反应对血管壁的损伤,术后患者长期卧床,下肢固定制动等因素造成血流滞缓、血管内膜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是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
6.目前人工关节置换术后预防dvt的措施,主要包括:(1)基本预防措施;手术过程中,术者操作轻巧,尽可能的避免损伤静脉血管壁,术后嘱患者抬高患肢并进行早期患肢主动功能锻炼等。(2)机械预防措施:足底静脉泵(vep)间易充气加压泵(ipc)及逐梯度压力弹
力袜(gcs)。(3)药物预防措施:如利伐沙班、华法令、低分子肝素等抗凝血药物。目前对各种药物的效价比仍然存在争议。同时各种抗凝药物的副作用也不可忽视,绝大部分的文献都认为虽然术前抗凝可有效降低dvt的发生,但出血的并发症不能忽视,尤其是胃肠出血、硬膜外血肿、腹膜后血肿等。(4)中医药防治:运用传统中医中药理论,对患者术后进行辨证论治,运用整体观念,调摄机体功能,疏通经络,调节气血运行,具有确切的疗效,且对患者的副作用较小,日益受到重视。
7.中国专利文献cn:201510816220.6,公开了一种防治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药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组成:水蛭、鸡血藤、丹参、怀牛膝、血竭、三七粉、桃仁、草红花、熟地黄、川芎、赤芍、当归尾、黄芪、炒白术、茯苓、党参、黄连、黄柏、苍术、金银花、木瓜、生甘草。通过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证实,本发明制剂预防tka术后下肢dvt形成具有优良效果。
8.中国专利文献cn:202010455936.9,公开了一种防治下肢深静脉血栓后遗症期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组成:黄芪30~50份,桃仁5~20份,红花5~20份,川芎10~20份,当归尾10~20份,赤芍10~20份,益母草20~40份,茯苓10~30份,牡丹皮10~20份,丹参10~30份,威灵仙10~20份,羌活5~10份,水蛭1~10份,三七1~10份,党参10~30份,白术10~20份。该组合物各药物配伍精当,能够益气活血、通利脉道,可有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后遗症期,效果与临床上常用的西药利伐沙班相当,且费用更为低廉;同时该组合物对肝肾损伤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用于长期治疗。
9.诸如此类治疗深静脉血栓的中药组合物有很多,但是都有或多或少的缺点。例如,药味过多,取材难,治疗时间长等。因此,亟需一种治疗深静脉血栓效果明显、药味数少、便于制备的中药组合物。


技术实现要素:

10.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治疗深静脉血栓的中药组合物。
11.本发明的再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上述药物的用途。
1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13.一种治疗深静脉血栓的中药组合物,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黄芪5-25g、桃仁6-18g、当归6-18g、川芎6-18g、赤芍6-18g、水蛭2-10g、三七3-15g;
14.优选的,所述的中药组合物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黄芪10-20g、桃仁9-15g、当归9-15g、川芎9-15g、赤芍9-15g、水蛭4-8g、三七6-12g;
15.更优选的,所述的中药组合物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黄芪15g、桃仁12g、当归12g、川芎12g、赤芍12g、水蛭6g、三七9g。
16.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的药剂是片剂、胶囊剂、颗粒、口服液、合剂或糖浆剂。
17.为实现上述第二个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18.如上任一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在制备预防/治疗深静脉血栓药物中的应用。
19.本发明优点在于:
20.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功效益气养血、活血化瘀,相比常用抗凝西药而言,其具有抗凝和抗炎的多靶点作用,改善炎症-血栓网络,以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组合精炼,共7味药,扶正祛邪兼顾,对肝肾功能无明显损伤,经济安全。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对本发明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22.实施例1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制备(一)
23.黄芪15g、桃仁12g、当归12g、川芎12g、赤芍12g、水蛭6g、三七9g,常规方法煎煮。
24.实施例2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制备(二)
25.黄芪15g、桃仁9g、当归15g、川芎6g、赤芍18g、水蛭6g、三七6g,常规方法煎煮。
26.实施例3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制备(三)
27.黄芪10g、桃仁15g、当归6g、川芎18g、赤芍12g、水蛭4g、三七12g,常规方法煎煮。
28.实施例4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制备(四)
29.黄芪20g、桃仁6g、当归18g、川芎12g、赤芍9g、水蛭8g、三七3g,常规方法煎煮。
30.实施例5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制备(五)
31.黄芪5g、桃仁18g、当归12g、川芎9g、赤芍15g、水蛭2g、三七15g,常规方法煎煮。
32.实施例6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制备(六)
33.黄芪25g、桃仁12g、当归9g、川芎15g、赤芍6g、水蛭10g、三七9g,常规方法煎煮。
34.实施例7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制备(七)
35.黄芪15g、桃仁15g、当归6g、川芎18g、赤芍12g、水蛭4g、三七12g,常规方法煎煮。
36.实施例8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制备(八)
37.黄芪10g、桃仁6g、当归18g、川芎12g、赤芍9g、水蛭8g、三七3g,常规方法煎煮。
38.实施例9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制备(九)
39.黄芪20g、桃仁18g、当归12g、川芎9g、赤芍15g、水蛭2g、三七15g,常规方法煎煮。
40.实施例10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制备(十)
41.黄芪5g、桃仁12g、当归9g、川芎15g、赤芍6g、水蛭10g、三七9g,常规方法煎煮。
42.实施例11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制备(十一)
43.黄芪25g、桃仁9g、当归15g、川芎6g、赤芍18g、水蛭6g、三七6g,常规方法煎煮。
44.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1-11所述的常规方法煎煮是中药汤剂常规的制作方法,即将所述的原料药加水煎煮成汤剂。
45.实施例12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片剂/胶囊的制备
46.取实施例1-11任一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加9-11倍量水,煎煮2-3.5小时,滤出药汁。再加9倍量水,煎煮2.5小时,滤出药汁,合并二次煎液,静置,滤取上清液,浓缩,放冷,加浓缩液3倍量酒精,搅拌沉淀过夜。取上清液,浓缩至稠浸膏;加入制药辅料,真空干燥,粉碎制粒,压制成片剂或填充装胶囊。
47.实施例13本发明中药组合物颗粒的制备
48.取实施例1-11任一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加8-10倍量水,煎煮3小时,滤出药汁。再加10倍量水,煎煮2.5小时,滤出药汁,合并二次煎液,静置,滤取上清液,浓缩,放冷,加浓缩液2倍量酒精,搅拌沉淀过夜。取上清液,浓缩至稠浸膏;加适当制药辅料,制粒,干燥,整粒,得20g颗粒,分装10g/袋。
49.实施例14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合剂/口服液/糖浆剂的制备
50.取实施例1-11任一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加8-11倍量水,煎煮3小时,滤出药汁。再加8倍量水,煎煮3小时,滤出药汁,合并二次煎液,静置,滤取上清液,浓缩,放冷,加浓缩液3.5
倍量酒精,搅拌沉淀过夜。取上清液,浓缩至稠浸膏;加适当制药辅料,制成合剂、口服液或糖浆剂。
51.实施例15动物实验
52.1实验材料
53.1.1药物
54.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一制备:黄芪15g、桃仁9g、当归15g、川芎6g、赤芍18g、水蛭6g、三七6g,常规方法煎煮;
55.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二制备:黄芪25g、桃仁12g、当归9g、川芎15g、赤芍6g、水蛭10g、三七9g;
56.对照组制备:黄芪25g、桃仁12g、熟地黄9g、川芎15g、玄参6g、水蛭10g、三七9g;
57.空白组:生理盐水;
58.模型组制备:生理盐水。
59.1.2动物
60.大鼠,50只,体质量220-250g,购自上海西普尔-必凯实验动物有限公司。实验动物分组养在通风笼中,每笼5只,饲养房温度25℃,湿度35%~60%,所有大鼠均自由饮食饮水,适应性喂养1周,称取体质量。
61.2方法与结果
62.2.1动物造模
63.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治疗组一、治疗组二、对照组、模型组和空白组五组,每组10只。治疗组和对照组在适应性饲养时就开始给予中药治疗,饲养7天后进行深静脉血栓造模。除空白组大鼠不做任何处理,所有大鼠手术前12h禁食不禁水,麻醉后将大鼠腹部朝上四肢固定,擦上碘伏消毒。在腹部做一个切口,逐一打开各层皮肤层和肌肉层,将腹腔内肠子等内容物用棉签剥出来,用医用纱布包裹好,并撒上含青霉素钠的抗生素生理盐水(防止肠道术后黏连)。用棉签拨开下腔静脉表层的膜,显露和分离左肾静脉以下的下腔静脉分支至髂静脉水平。用缝合线结扎左右两侧的下腔静脉分支。在左肾静脉和下腔静脉交接点下方部位分离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结扎下腔静脉。将腹腔内肠子等内容物放回大鼠体内,逐层关闭腹腔,缝合,消毒皮肤。将术后的大鼠放置电热毯上直至苏醒。
64.2.2试验方案
65.在造模过程中3只大鼠麻醉后死亡(治疗组二死亡一只,对照组死亡一只,模型组死亡一只)。治疗组一每天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一制备的汤剂1.6ml/100g灌胃,治疗组二每天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二制备的汤剂1.6ml/100g灌胃,对照组每天用对照组制备的汤剂1.6ml/100g灌胃,空白组和模型组用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灌胃,连续14d。
66.2.3统计学方法
67.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及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fisher精确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差非齐性者采用tam hanest检验)。应用graphpad prism 8软件作统计分析,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68.2.4检测指标
69.大鼠腹腔采血,检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d-二聚体(d-dimer)水平,血栓形成处静脉组织il-6水平。
70.2.5结果
71.2.5.1各组药物干预后凝血指标结果(见表1)。
72.药物干预后第14天,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凝血指标aptt显著降低,而d-dimer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aptt显著升高,而d-dimer指标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凝血指标与对照组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73.表1各组治疗后血液凝血指标比较
74.组别napttd-d治疗组一1021.62
±
0.37
1,2,3)
46.30
±
0.50
1,2,3)
治疗组二921.71
±
0.34
1,2,3)
46.29
±
0.60
1,2,3)
对照组919.72
±
0.65
1,2)
68.70
±
1.20
1,2)
模型组917.98
±
1.74
1)
118.32
±
0.80
1)
空白组1022.04
±
0.6340.79
±
1.78
75.注:与空白组相比
1)
p<0.05;与模型组相比
2)
p<0.05;与对照组相比
3)
p<0.05。
76.2.5.2各组药物干预后静脉组织中炎症指标情况(见表2)。
77.药物干预后第7天,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组织中炎症指标il-6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组织中炎症指标il-6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组织中炎症指标il-6显著降低(p《0.05),说明治疗组对炎症因子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
78.表2各组治疗后静脉组织炎症指标比较
79.组别nil-6治疗组一10146.96
±
1.59
1,2,3)
治疗组二9149.96
±
3.06
1,2,3)
对照组9168.95
±
3.72
1,2)
模型组9179.57
±
0.94
1)
空白组10114.98
±
1.58
80.注:与空白组相比
1)
p<0.05;与模型组相比
2)
p<0.05;与对照组相比
3)
p<0.05。
81.实施例16临床实验
82.1资料与方法
83.1.1临床资料
84.全部临床观察病例90例(光华医院关节外科住院患者)。所有患者均由同一主刀医师使用相同术式完成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将90例tka术后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配为治疗组、对照组。
85.1.2病例选择标准:
86.1.2.1病例纳入标准
87.①
符合《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关节炎诊疗指南(2018年版)》膝骨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并处于晚期(kellgren-lawrencegrades
ⅲ‑ⅳ
,kl
‑ⅲ‑ⅳ
)的患者;
88.②
拟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
89.③
年龄在50~80岁之间;
90.④
签署知情同意书并保证试验依从性。
91.1.2.2病例排除标准
92.①
既往对中药或抗凝药物过敏的患者;
93.②
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感染性疾病、血液病或肝病者;
94.③
有出血史、出血倾向、精神障碍者;
95.④
在使用其他抗凝剂;
96.⑤
充血性心力衰竭、肺水肿或下肢严重水肿;
97.⑥
术前下肢dvt形成、肺栓塞发生或血栓(性)静脉炎;
98.⑦
已知的高凝状态(如雌激素的使用);
99.⑧
近期恶性肿瘤的病史;
100.⑨
下肢血管严重动脉硬化或狭窄、其他缺血性血管病及下肢严重畸形等。
101.1.2.3病例脱落标准
102.①
受试者不愿意随机入组或随机入组后未服用任何受试药物;
103.②
受试者在观察期间服用了方案禁止的药物;
104.③
出现严重的并发症、不良事件、或其他特殊情况,不能继续参与临床试验;
105.④
研究对象在临床试验研究过程中不管任何原因不愿意继续参加者。
106.1.3治疗方法
107.(1)对照组
108.患者术后第1天口服利伐沙班(规格:10mg/粒,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生产,进口药品注册证号h20130199),口服,每次10mg,每晚1次,连续服用14天;
109.(2)治疗组
110.患者术后第1天口服利伐沙班的基础上加用芪桃化瘀方治疗(黄芪15g、桃仁12g、当归12g、川芎12g、赤芍12g、水蛭6g、三七9g。制成水煎剂),每日1剂,水煎2次,浓煎150ml/次,早晚饭后温服,连续服用14天。
111.1.4观察指标
112.(1)评价2组患者手术前后vas评分的变化情况;
113.(2)比较2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7、14d血浆d-二聚体(dd)、白介素6(il-6)。
114.(3)下肢深静脉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
115.所有患者均于术后第14天行术侧下肢超声检查,观察有无dvt事件发生,计算术后dvt发生率。dvt超声诊断的标准:

探头加压,血管管腔不能压闭;

静脉管腔内为无回声或者低回声;

血栓段静脉少量血流信号或者无血流信号。
116.1.5统计学处理
117.试验所得数据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本次试验所有检验方法的检验水准均设为:α=0.05,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18.2.结果
119.2.1 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
120.对照组45例患者中,男30例,女15例;年龄50-80岁,平均年龄(63.51
±
3.43)岁;病程5-15年,平均病程(7.53
±
1.45)年;
121.治疗组45例患者中,男29例,女16例;年龄50-80岁,平均年龄(64.22
±
3.34)岁;病程6-20年,平均病程(8.5
±
1.07)年;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
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2.2.2 2组患者手术前后关节疼痛vas评分比较(见表3)
123.术前,2组患者的关节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2组患者的关节疼痛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术后7d和14d,2组患者关节疼痛vas评分均逐渐下降,与术后1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术后7d和14d,治疗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4.表3 2组患者膝关节置换术(tka)前后关节疼痛vas评分比较
125.组别例数/例术前术后1d术后7d术后14d治疗组454.30
±
0.326.49
±
0.264.35
±
0.322.38
±
0.11对照组454.40
±
0.247.32
±
0.365.38
±
0.293.46
±
0.34
126.2.3 2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比较(见表4)
127.术前,2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2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术后7d和14d,2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逐渐下降,与术后1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术后7d和14d,治疗组患者dd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8.表4 2组患者膝关节置换术(tka)前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比较
129.组别例数/例术前术后1d术后7d术后14d治疗组451.57
±
0.205.09
±
0.413.31
±
0.162.03
±
0.08对照组451.48
±
0.167.66
±
0.544.20
±
0.363.36
±
0.22
130.2.4 2组患者手术前后白介素6(il-6)水平比较(见表5)
131.术后1d,2组患者il-6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术后7d和14d,2组患者il-6水平逐渐下降,与术后1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术后7d和14d,治疗组患者il-6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132.表5 2组患者膝关节置换术(tka)前后白介素6(il-6)水平比较
133.组别例数/例术前术后1d术后7d术后14d治疗组454.63
±
0.5826.31
±
5.1414.75
±
4.295.91
±
0.67对照组454.70
±
0.5427.46
±
5.7127.25
±
4.5013.00
±
2.38
134.2.5 2组患者术后下肢dvt发生情况比较(见表6)
135.治疗14d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下肢dvt发生率分别为0(0/45)和2.2%(1/45),以治疗组的防治效果相对较好,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36.表6 2组患者膝关节置换术(tka)下肢dvt发生情况比较
137.组别例数/例发生dvt/例发生率治疗组4500对照组4512.2%
138.2.6评价芪桃化瘀方(本技术中药组合物)预防tka术后dvt的安全性
139.患者治疗后肝肾功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血肌酐)未见明显异常和不良事件。
140.3、结论
141.芪桃化瘀方可改善tka术后患者血栓前高凝状态和关节功能,减轻炎症反应,从而降低dvt的发生风险。
142.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方法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补充,这些改进和补充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