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临床药学的监管方法、系统及设备

文档序号:33126252发布日期:2023-02-01 05:19阅读:45来源:国知局
一种临床药学的监管方法、系统及设备

1.本发明涉及药物用量监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临床药学的监管方法、系统及设备。


背景技术:

2.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在儿科或危重患者的抢救治疗中,常需要应用微量注射泵持续静脉输入多种血管活性药物及其它一些特殊药物。此类药物用量要求精确,计算复杂费时,同样的,对于药物的具体用量是十分重要的因素,特别针对与儿童,由于正处于发育阶段,若对于药物的使用量过大则会严重影响身体的正常发育。
3.然而在使用微量注射泵持续静脉输入多种血管活性药物时,对于药物的具体用量缺乏相应的监管手段,而在医院这种事务严重繁杂的场所下,对于药物的配制药液量主要通过医护人员进行确定,然而在现实情境中,人为因素的确认容易出现诸多不确定性现象,因此针对此类药物用量的精确要求,在实际的持续静脉输入之前缺少相应的监管措施,从而造成在药物用量出现误差时不能够提前知晓并做出相应的规避,因此对于药物用量的不精确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医疗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临床药学的监管方法、系统及设备,解决了持续静脉输入血管活性药物缺乏精确用量监管措施的技术问题,达到了对持续静脉输入血管活性药物时的药物用量进行监管的目的,能够对药物的用量做出严格监管,从而规避人为确认所引发的诸多不确定性因素,保证了药物用量的精确性,同时在用量出现误差时能够及时提醒医护人员做出确认并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临床药学的监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6.s1、获取患者的电子病历数据,电子病历数据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医嘱用药数据;
7.s2、从电子病历数据中提取医嘱用药数据,医嘱用药数据包括医嘱药剂量、患者体重、静脉输入速度、配制药液总量;
8.s3、根据医嘱用药数据计算静脉输入配制药液的标准药剂总量设为p;
9.s4、获取微量泵配制药液的实际药剂总量设为m;
10.s5、判断标准药剂总量p与实际药剂总量m是否相同;
11.若标准药剂总量p等于实际药剂总量m,则结束;
12.若标准药剂总量p减去药剂总量m的值在设定的阈值范围内,则结束;
13.若标准药剂总量p减去药剂总量m的值在设定的阈值范围外,则发出可读的提示信息。
14.进一步地,在步骤s3中,根据医嘱用药数据计算静脉输入配制药液的标准药剂总
量p的具体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15.s31、从医嘱用药数据中获取基础参数,基础参数包括医嘱药剂量z、患者体重k、静脉输入速度v、配制药液总量o;
16.s32、对基础参数进行预处理得到实际参数;
17.s33、根据实际参数计算标准药剂总量p。
18.进一步地,在步骤s32中,对基础参数进行预处理得到实际参数的具体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19.s321、将基础数据分割为n个数据块,采用元数据生成算法为每个数据块生成元数据块以及每个元数据块相对应的数据指纹,若干个数据指纹作为基础数据完整性验证的验证信息;
20.s322、将多个元数据块存储在可信任的第三方服务器中并更新索引表;
21.s323、根据挑战信息计算每个元数据块相对应的指纹得到返回值;
22.s324、根据返回值判断基础参数是否完整;
23.若基础参数完整,则结束;
24.若基础参数不完整,则向医师端发送可读的提示信息。
25.进一步地,在步骤s4中,获取微量泵配制药液的实际药剂总量m的具体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26.s41、从医护端的药物剂量配比信息中获取配制药液剂量q,药物剂量配比信息包括5%葡萄糖注射液用量和药剂用量;
27.s42、从微量注射泵的反馈信息中获取需要静脉输入的配制药液剂量e;
28.s43、判断配制药液剂量q和配制药液剂量e是否相同;
29.若q=e,则结束,实际药剂总量m等于配制药液剂量q和配制药液剂量e;
30.若q≠e,则向医护端发出可读的确认消息。
31.进一步地,在步骤s5之后还包括:
32.s6、获取患者在微量注射泵静脉输入过程中的血压数值以及输入速度数值;
33.s7、根据患者血压数值的平稳状态控制静脉输入速度。
34.进一步地,在步骤s2和步骤s3之间还包括步骤s21,
35.s21、判断医嘱药剂量是否在常规剂量范围内;
36.若医嘱药剂量在常规剂量范围内,则进入步骤s3;
37.若医嘱药剂量不在常规剂量范围内,则向医师端发送可读的提示消息,得到确认信息后进入步骤s3,否则结束。
38.本发明还提供了另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实现监管方法的系统,包括:
39.第一获取模块,所述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患者的电子病历数据,电子病历数据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医嘱用药数据;
40.提取模块,所述提取模块用于从电子病历数据中提取医嘱用药数据,医嘱用药数据包括医嘱药剂量、患者体重、静脉输入速度、配制药液总量;
41.计算模块,所述计算模块用于根据医嘱用药数据计算静脉输入配制药液的标准药剂总量设为p;
42.第二获取模块,所述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微量泵配制药液的实际药剂总量设为
m;
43.第一判断模块,所述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标准药剂总量p与实际药剂总量m是否相同。
44.进一步地,该系统还包括:
45.第三获取模块,所述第三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患者在微量注射泵静脉输入过程中的血压数值以及输入速度数值;
46.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患者血压数值的平稳状态控制静脉输入速度。
47.进一步地,该系统还包括:
48.第二判断模块,所述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医嘱药剂量是否在常规剂量范围内。
49.本发明还提供了另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实现上述监管方法的设备,包括:相互之间均建立通信数据连接的注射设备、服务器、数据库、医护端和医师端;
50.若干注射设备均与服务器和医护端建立独立的通信数据连接,所述注射设备用于为患者定量输入血管活性药物;
51.服务器根据注射设备、数据库、医护端和医师端的反馈信息判断配制血管活性药物的药剂量是否符合标准药剂总量要求,并对配制的药剂量进行反复核查;
52.服务器从数据库中获取患者的电子病历数据;
53.医护端用于向服务器传输每一个患者所对应的实际药剂总量;
54.医师端用于向医护端和数据库传输医嘱用药数据,并向服务器提交确认信息。
55.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临床药学的监管方法、系统及设备,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56.1、本发明达到了对持续静脉输入血管活性药物时的药物用量进行监管的目的,能够通过标准药剂总量与实际药剂总量的对比得出判断结果,以此对药物的用量做出严格监管,从而规避人为确认所引发的诸多不确定性因素,保证了药物用量的精确性,同时在用量出现误差时能够及时提醒医护人员做出确认并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
57.2、本发明能够快速的根据患者的医嘱用药数据计算出标准药剂总量p,因此,根据病情在严格控制液体入量的情况下,通过加大或减少标准药剂总量p以提高或降低药液中药物的浓度,而达到控制液体输入速度,以减少或增加液体入量,真正起到“三查七对”的目的,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
58.3、本发明能够在对患者进行静脉输入之前做出严格的配制药液剂量检查,避免由于医护人员失误而导致配制药液剂量出现误差的现象发生,从而保证在静脉输入之前做出一系列的标准自查,并在剂量出现误差时反复向医护人员做出确认,保证对于血管活性药物使用量的严谨执行,进而提高了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加强了对于药物用量的监管力度。
59.4、本发明能够根据患者的血压状态是否处于平稳中控制微量注射泵的输入速度以及浓度等,有效的根据标准药剂总量p控制药物的浓度,通过加大或减少标准药剂总量p以提高或降低药液中药物的浓度,而达到控制液体输入速度,以减少或增加液体入量,从而防止血压骤升或骤降所引起的不良后果,提高儿童患者在注射血管活性药物过程中的安全性。
60.5、本发明通过对医嘱药剂量的用量做出初步判断是否在常规用量范围内,若不在常规用量范围内能够及时向医生发出确认消息,在经过医生的确认后才会进行后续步骤,
以此对医嘱药剂量做出初步检测核查,避免由于疏忽而导致医嘱药剂量开具时出现错误的现象发生,从而提高对于药物使用量的有效监管,保证药物用量的合理度。
附图说明
61.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62.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监管方法的流程图;
63.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监管系统的结构框图;
64.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监管设备的结构原理图;
65.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监管设备的交互原理图;
66.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监管方法的流程图;
67.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监管系统的结构框图;
68.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中监管方法的流程图;
69.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中监管系统的结构框图。
70.图中:10、第一获取模块;20、提取模块;30、计算模块;40、第二获取模块;50、第一判断模块;60、第三获取模块;70、控制模块;21、第二判断模块;100、注射设备;200、服务器;300、数据库;400、医护端;500、医师端。
具体实施方式
71.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借此对本技术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功效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72.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因此,本技术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技术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73.实施例一
74.请参照图1-图4,示出了本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是在人为因素的确认容易出现诸多不确定性现象,因此针对此类药物用量的精确要求,在实际的持续静脉输入之前缺少相应的监管措施,从而造成在药物用量出现误差时不能够提前知晓并做出相应的规避,因此对于药物用量的不精确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医疗事故的背景下提出的,并通过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实施方式进行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具体的实施方案如下:
75.请参照图1,一种临床药学的监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76.s1、获取患者的电子病历数据,电子病历数据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医嘱用药数据,电子病历数据可以从医疗机构的信息数据库中获取,患者的基本信息包含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血型、身高、体重、是否特殊人群(如对药物有过敏史的既往病症)。
77.需要说明的是,为了记录和储存患者的就医情况,医院中通常建立有信息数据库,用于实时储存患者的就医过程的病情数据,然而,不同的医院所建立的信息数据库所储存
数据的格式可能为不一致的,为了获得统一格式的数据,以便于后续对患者的电子病历进行调取,需要建立统一的数据交换接口,而目前的医疗机构之间数据共享,即不同医院之间也能够从一个共同的数据信息库中获取患者的既往病例,因此在此情形下并不影响对患者电子病历的获取。
78.患者的电子病历数据可以是历史数据,也可以是当前监测到的实时数据,然而,本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其中,医疗机构的信息数据库用于实时存储患者的就诊过程的各类数据。每个患者的电子病历数据具有对应的标识信息。患者的标识信息可以具有唯一性,比如,标识信息可以为身份证号、医疗保障号、在医疗机构的病历号、手机号码等。通过患者的标识信息,可以从医疗机构的信息数据库中查找到该患者在该医疗机构的每一次就诊记录,从患者的就诊记录中可以获取患者的患者基本信息、病程数据、检查检验数据以及医嘱用药数据。其中,患者基本信息可以包括:年龄、性别、血型、身高、体重、是否特殊人群(如儿童、妇女)、是否有药物过敏史等生理特征数据。
79.s2、从电子病历数据中提取医嘱用药数据,医嘱用药数据包括医嘱药剂量、患者体重、静脉输入速度、配制药液总量;
80.在本实施例中,从电子病例数据中提取有关医嘱用药数据的信息,可以采用常规技术手段,例如通过关键词、定义标签或爬虫抓取等现有技术手段对提取包含医嘱药剂量、患者体重、静脉输入速度、配制药液总量的数据进行提取,在本实施例中只要能够实现对于数据的提取即可,不对采用何种方法或方式进行限定。
81.s3、根据医嘱用药数据计算静脉输入配制药液的标准药剂总量设为p;
82.在步骤s3中,根据医嘱用药数据计算静脉输入配制药液的标准药剂总量p的具体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83.s31、从医嘱用药数据中获取基础参数,基础参数包括医嘱药剂量z、患者体重k、静脉输入速度v、配制药液总量o;
84.s32、对基础参数进行预处理得到实际参数,基础参数和实际参数内所包含的数据即相同也不相同,两者都作为一个数据集合,其中包含医嘱药剂量z、患者体重k、静脉输入速度v、配制药液总量o的各项数据,在基础参数所包含的数据是完整的情况下,基础参数和实际参数相同;
85.然而现实中,医生在填写患者电子病历以及相关用药信息时,有可能会出现遗漏的状况,也不乏出现省略填写现象,同时为了保证基础参数的安全性,避免发生人为或者由于系统漏洞而导致的篡改现象,导致各项数据并不完整或者数据错误,因此在该过程中采用对基础数据进行预处理以验证数据的完整性,验证各项参数是否完整、被篡改以及否存在空白值。
86.本实施例通过采用元数据生成算法对基础数据中的各个参数生成独立的元数据指纹,并通过数据指纹与元数据块的唯一对应性质验证基础参数的完整性,以此保证对于静脉输入配制药液的标准药剂总量p的计算,确保计算标准药剂总量p所需参数的完整性。
87.s33、根据实际参数计算标准药剂总量p;
88.作为本实施例的公开说明,通过实际参数计算标准药剂总量p通过如下公式:
89.90.上式中,z为医嘱药剂量,单位为(μg
·
kg-1
·
min-1
);k为患者体重,单位为(kg);v为静脉输入速度,单位为(ml/h);o为配制药液总量,单位为(ml),其中p、v和o为变量,可根据患者病情调整。
91.上述公式根据下述原公式形变得出,具体如下:
[0092][0093]
通过上述原公式,并将各项参数带入公式中,可直接求出静脉输入速度v。
[0094]
本实施例示例性的进一步说明,如体重如体重为10kg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的患儿,需静脉输入多巴胺(常用规格20mg/2ml),医嘱药剂量为3μg
·
kg-1
.min-1
,需要静脉输入速度2ml/h,配制药液总量为50ml时,将上列数据套入公式为:
[0095][0096]
经计算得出标准药剂总量p为50mg,也就是5%葡萄糖45ml中加入50mg多巴胺,如果根据患者水肿或脱水情况需控制滴注速度,同时又要考虑药品规格,则可通过控制配制标准药剂总量p达到目的。例如:若静脉输入速度v为1.45ml/h,配制药液所用的标准药剂总量p为20mg,将数据套入公式可得出配制药液总量o为15ml。
[0097]
本实施例能够快速的根据患者的医嘱用药数据计算出标准药剂总量p,因此,根据病情在严格控制液体入量的情况下,通过加大或减少标准药剂总量p以提高或降低药液中药物的浓度,而达到控制液体输入速度,以减少或增加液体入量,但每公斤体重每分钟医嘱药剂量z不变。
[0098]
而且能够根据药品规格灵活配制药液总量o,能有效地用微量注射泵控制用药持续时间,保证药品及一次性注射器和注射泵管在打开使用时的有效时间内更换,避免浪费,减少不必要的工作。
[0099]
同时计算药物的用量快速准确,保证患者能用药及时,争得抢救时间,同时在患者用药过程中,可根据病情及时向医师反馈信息,在不用重新配制药液的情况下,通过改变静点速度,即静脉输入速度v,随时满足医师的用药量,真正起到“三查七对”的目的,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
[0100]
在步骤s32中,对基础参数进行预处理得到实际参数的具体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0101]
s321、将基础数据分割为n个数据块,采用元数据生成算法为每个数据块生成元数据块以及每个元数据块相对应的数据指纹,若干个数据指纹作为基础数据完整性验证的验证信息;
[0102]
在此步骤中,假设将基础参数f划分为n个数据块,此时每一个数据块都含有m bit,最后一个数据块若不足m则以0补齐,此时的基础参数f划分之后所表现的形式为四个数据块,即:医嘱药剂量z、患者体重k、静脉输入速度v、配制药液总量o,四个数据块中都含有一个m bit。
[0103]
采用抽样数据方法,根据函数g(i,j)生成抽样数据,即为元数据块mi,函数g(i,j)定义如下:
[0104]
g(i,j)

{1,

,m}i∈(1,

,n)j∈(1,

,x)
[0105]
x是每个数据块中需要读取的数据位置,g(i,j)表示第i个数据块的第j位数据,x的值作为验证码只有第三方服务器知道。
[0106]
采用md5方法为每个元数据块生成数据指纹,函数为sig(mi),元数据块的数据指纹为mi,每一个元数据块的数据指纹都是独一无二的,任一数据的更改都会改变元数据块的数据指纹,函数公式如下:
[0107]
mi=sig(mi)
[0108]
上式中,mi为元数据块,mi为元数据块mi的数据指纹。
[0109]
元数据块和数据指纹之间的对应关系形成一个索引表,如表1所示,该索引表是基础参数完整性验证的重要信息,而索引表存储在第三方服务器中。
[0110]
元数据块序号123.....n数据指纹m1m2m3.....mn[0111]
表1索引表
[0112]
s322、将多个元数据块存储在可信任的第三方服务器中并更新索引表;
[0113]
在此步骤中,首先保证第三方服务器的可信任度,可以采用本地存储服务器进行数据的储存,而且要保证数据通信的安全性,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被篡改。多个元数据块被存储到三方服务器中,每一个元数据块中都包含数据内容和一个数据块的标志位,这个标志位是全局唯一的。存储完成后服务器会更新索引表,记载数据块存储的位置和第三方服务器当前的存储信息。
[0114]
s323、根据挑战信息计算每个元数据块相对应的指纹得到返回值;
[0115]
在此步骤中,第三方服务器发送挑战信息到服务器,服务器根据挑战值计算相应的元数据指纹得到返回值,服务器通过该返回值判断数据是否完整。
[0116]
挑战信息为第三方服务器与服务器的挑战应答过程,其本质是第三方服务器向服务器发送密令,而服务器根据命令回复相应的秘钥,其中携带元数据块信息,在秘钥验证正确后,第三方根据表1的索引表得到相对应的数据指纹,在所有的元数据块相对应的数据指纹找到后得到一个返回值,即向服务器发送基础参数相对应的所有数据指纹。
[0117]
s324、根据返回值判断基础参数是否完整;
[0118]
若基础参数完整,则结束;
[0119]
若基础参数不完整,则向医师端发送可读的提示信息。
[0120]
在此步骤中,返回值即包含4个元数据块医嘱药剂量z、患者体重k、静脉输入速度v、配制药液总量o所对应的数据指纹,分别设为:mz、mk、mv、mo,服务器此时根据第三方服务器所发送的返回值进行判断基础参数的完整性。
[0121]
本实施例通过对基础参数的完整性进行验证,在得到基础参数不完整时,能够通过向服务器向医师端发送可读的提示信息,能够对医生做出提醒,规范医生在填写患者电子病历时的完整性,对漏填以及省略填写的现象进行约束并做出校验提醒,以此保证基础参数的完整性,同时还能够避免出现人为或者由于系统漏洞而导致的篡改现象,保证基础参数始终处于一个完整、未被篡改的状态,从而保证对于静脉输入配制药液的标准药剂总量p的计算,确保计算标准药剂总量p所需参数的完整性。
[0122]
s4、获取微量泵配制药液的实际药剂总量设为m;
[0123]
在步骤s4中,获取微量泵配制药液的实际药剂总量m的具体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0124]
s41、从医护端的药物剂量配比信息中获取配制药液剂量q,药物剂量配比信息包括5%葡萄糖注射液用量和药剂用量,药物剂量配比信息是医护人员在配制药剂后输入至医护端中的各项药物的含量数据,该信息由负责配制药剂的医护人员输入至医护端中存储,同时服务器能够直接从医护端中提取与患者相对应的药物剂量配比信息,该项为常规技术手段,在此不再详细赘述;
[0125]
s42、从微量注射泵的反馈信息中获取需要静脉输入的配制药液剂量e,示例性的,此处的反馈信息为医护人员将配制好的药剂装入微量注射泵中,在得到确认准备完毕的信息后,微量注射泵向服务器发送反馈信息,反馈信息中包含微量注射泵的状态(即微量注射泵自检得出的能否正常使用信息)、微量注射泵内装入药剂的量(即配制药液剂量e)等,同样的为了确保操作顺序正确,也包含操作过程是否符合标准等信息。
[0126]
s43、判断配制药液剂量q和配制药液剂量e是否相同;
[0127]
若q=e,则结束,实际药剂总量m等于配制药液剂量q和配制药液剂量e;
[0128]
若q≠e,则向医护端发出可读的确认消息,可读的确认消息中包含确认选项,提示医护人员对制药液剂量q和配制药液剂量e的剂量是否存在错误,在此过程中,服务器向医护端发出弹窗确认配制药液剂量,并需要医护人员确认方可消除弹窗,同时生成异常数据记录作为依据。
[0129]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对配制药液剂量q和配制药液剂量e进行等值上的判断,能够对两个数据的一致性做出及时判断,在对患者进行静脉输入之前做出严格的配制药液剂量检查,避免由于医护人员失误而导致配制药液剂量出现误差的现象发生,从而保证在静脉输入之前做出一系列的标准自查,并在剂量出现误差时反复向医护人员做出确认,保证对于血管活性药物使用量的严谨执行,进而提高了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加强了对于药物用量的监管力度。
[0130]
s5、判断标准药剂总量p与实际药剂总量m是否相同;
[0131]
若标准药剂总量p等于实际药剂总量m,则结束;
[0132]
若标准药剂总量p减去药剂总量m的值在设定的阈值范围内,则结束;
[0133]
若标准药剂总量p减去药剂总量m的值在设定的阈值范围外,则发出可读的提示信息。
[0134]
在该步骤中,阈值范围的设定标准为
±
0.02,即p-m的差值在
±
0.02的范围内,此时的药剂总量误差在允许的差值范围内,因此在该种条件下结束监管程序。
[0135]
本实施例达到了对持续静脉输入血管活性药物时的药物用量进行监管的目的,能够通过标准药剂总量与实际药剂总量的对比得出判断结果,以此对药物的用量做出严格监管,从而规避人为确认所引发的诸多不确定性因素,保证了药物用量的精确性,同时在用量出现误差时能够及时提醒医护人员做出确认并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
[0136]
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监管方法相对应,本实施例还提供监管方法的系统,由于本实施例提供的监管系统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监管方法相对应,因此前述监管方法的实施方式也适用于本实施例提供的监管系统,在本实施例中不再详细描述。
[0137]
请参阅图2,其所示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监管系统的结构框图,该监管系统包括:
[0138]
第一获取模块10,第一获取模块10用于获取患者的电子病历数据,电子病历数据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医嘱用药数据;
[0139]
提取模块20,提取模块20用于从电子病历数据中提取医嘱用药数据,医嘱用药数据包括医嘱药剂量、患者体重、静脉输入速度、配制药液总量;
[0140]
计算模块30,计算模块30用于根据医嘱用药数据计算静脉输入配制药液的标准药剂总量设为p;
[0141]
第二获取模块40,第二获取模块40用于获取微量泵配制药液的实际药剂总量设为m;
[0142]
第一判断模块50,第一判断模块50用于判断标准药剂总量p与实际药剂总量m是否相同。
[0143]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系统,在实现其功能时,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设备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另外,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系统与方法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0144]
本实施例的监管系统能够通过标准药剂总量与实际药剂总量的对比得出判断结果,以此对药物的用量做出严格监管,从而规避人为确认所引发的诸多不确定性因素,保证了药物用量的精确性,同时在用量出现误差时能够及时提醒医护人员做出确认并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
[0145]
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监管方法、系统相对应,本实施例还提供监管方法的设备,该监管设备用于实现上述监管方法以及系统。
[0146]
请参阅图3和图4,其所示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监管设备的结构原理图和交互原理图,该监管设备包括:
[0147]
相互之间均建立通信数据连接的注射设备100、服务器200、数据库300、医护端400和医师端500;
[0148]
若干注射设备100均与服务器200和医护端400建立独立的通信数据连接,注射设备100用于为患者定量输入血管活性药物;
[0149]
服务器200根据注射设备100、数据库300、医护端400和医师端500的反馈信息判断配制血管活性药物的药剂量是否符合标准药剂总量要求,并对配制的药剂量进行反复核查;
[0150]
服务器200从数据库300中获取患者的电子病历数据;
[0151]
医护端400用于向服务器200传输每一个患者所对应的实际药剂总量;
[0152]
医师端500用于向医护端400和数据库300传输医嘱用药数据,并向服务器200提交确认信息。
[0153]
通过本实施例能够对持续静脉输入血管活性药物时的药物用量进行监管,通过标准药剂总量与实际药剂总量的对比得出判断结果,以此对药物的用量做出严格监管,从而规避人为确认所引发的诸多不确定性因素,保证了药物用量的精确性,同时在用量出现误差时能够及时提醒医护人员做出确认并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
[0154]
实施例二
[0155]
请参照图5和图6,示出了本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是为了防止患者在静脉输入血管活性药物时,由于血压不稳定而引起不良后果现象的基础上提出的,详
细步骤如下:
[0156]
请参照图5,一种临床药学的监管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157]
s1、获取患者的电子病历数据,电子病历数据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医嘱用药数据;
[0158]
s2、从电子病历数据中提取医嘱用药数据,医嘱用药数据包括医嘱药剂量、患者体重、静脉输入速度、配制药液总量;
[0159]
s3、根据医嘱用药数据计算静脉输入配制药液的标准药剂总量设为p;
[0160]
s4、获取微量泵配制药液的实际药剂总量设为m;
[0161]
s5、判断标准药剂总量p与实际药剂总量m是否相同;
[0162]
若标准药剂总量p等于实际药剂总量m,则进入步骤s6;
[0163]
若标准药剂总量p减去药剂总量m的值在设定的阈值范围内,则进入步骤s6;
[0164]
若标准药剂总量p减去药剂总量m的值在设定的阈值范围外,则发出可读的提示信息;
[0165]
s6、获取患者在微量注射泵静脉输入过程中的血压数值以及输入速度数值。
[0166]
示例性的,血压数据可以通过心电监护仪得到,而输入速度从微量注射泵即可获得,上述的两个数值均可以常规手段获取,在此不再详细赘述。
[0167]
s7、根据患者血压数值的平稳状态控制静脉输入速度。
[0168]
本实施例中以注射多巴胺为例,标准要求是以患者的血压状态进行控制初始静脉输入速度,从低浓度、慢速度开始,并用心电监护仪每5-10分钟测一次血压,血压平稳后每15-30分钟测一次,即开始时每分钟二十滴的速度,随后以血压是否趋于平稳状态进行调整药物浓度和滴速,以防止血压骤升或骤降引起不良后果。
[0169]
而对于浓度的调整可以在微量注射泵上直接操作,同时根据步骤s33的标准药剂总量p控制药物的浓度,通过加大或减少标准药剂总量p以提高或降低药液中药物的浓度,而达到控制液体输入速度,以减少或增加液体入量,但每公斤体重每分钟医嘱药剂量z不变,相应的公式为:
[0170][0171]
上述公式的各项参数表示含义参见步骤s33,对于相同内容在此不再详细赘述。
[0172]
本实施例通过心电监护仪对患者的血压进行检测,并根据患者的血压状态是否处于平稳中控制微量注射泵的输入速度以及浓度等,有效的根据标准药剂总量p控制药物的浓度,通过加大或减少标准药剂总量p以提高或降低药液中药物的浓度,而达到控制液体输入速度,以减少或增加液体入量,从而防止血压骤升或骤降所引起的不良后果,提高儿童患者在注射血管活性药物过程中的安全性。
[0173]
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监管方法相对应,本实施例还提供监管方法的系统,由于本实施例提供的监管系统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监管方法相对应,因此前述监管方法的实施方式也适用于本实施例提供的监管系统,在本实施例中不再详细描述。
[0174]
请参阅图6,其所示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监管系统的结构框图,该监管系统包括:
[0175]
第一获取模块10,第一获取模块10用于获取患者的电子病历数据,电子病历数据
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医嘱用药数据;
[0176]
提取模块20,提取模块20用于从电子病历数据中提取医嘱用药数据,医嘱用药数据包括医嘱药剂量、患者体重、静脉输入速度、配制药液总量;
[0177]
计算模块30,计算模块30用于根据医嘱用药数据计算静脉输入配制药液的标准药剂总量设为p;
[0178]
第二获取模块40,第二获取模块40用于获取微量泵配制药液的实际药剂总量设为m;
[0179]
第一判断模块50,第一判断模块50用于判断标准药剂总量p与实际药剂总量m是否相同。
[0180]
第三获取模块60,第三获取模块60用于获取患者在微量注射泵静脉输入过程中的血压数值以及输入速度数值;
[0181]
控制模块70,控制模块70用于根据患者血压数值的平稳状态控制静脉输入速度。
[0182]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系统,在实现其功能时,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设备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另外,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系统与方法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0183]
本实施例的监管系统通过心电监护仪对患者的血压进行检测,并根据患者的血压状态是否处于平稳中控制微量注射泵的输入速度以及浓度等,有效的根据标准药剂总量p控制药物的浓度,通过加大或减少标准药剂总量p以提高或降低药液中药物的浓度,而达到控制液体输入速度,以减少或增加液体入量,从而防止血压骤升或骤降所引起的不良后果,提高儿童患者在注射血管活性药物过程中的安全性。
[0184]
本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或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以上各实施例而言,由于其与方法实施例基本相似,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0185]
实施例三
[0186]
请参照图7和图8,示出了本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能够初步对医嘱药剂量的使用做出判断,以此确定医生所开具的医嘱药剂量是否在规定剂量范围内,常用规格为0mg-20mg或者0ml-2ml,在此基础上,本实施例提出一种临床药学的监管方法的具体实施方式,该方法的详细步骤如下:
[0187]
请参照图7,一种临床药学的监管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188]
s1、获取患者的电子病历数据,电子病历数据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医嘱用药数据;
[0189]
s2、从电子病历数据中提取医嘱用药数据,医嘱用药数据包括医嘱药剂量、患者体重、静脉输入速度、配制药液总量;
[0190]
s21、判断医嘱药剂量是否在常规剂量范围内;
[0191]
若医嘱药剂量在常规剂量范围内,则进入步骤s3;
[0192]
若医嘱药剂量不在常规剂量范围内,则向医师端发送可读的提示消息,得到确认信息后进入步骤s3,否则结束;
[0193]
s3、根据医嘱用药数据计算静脉输入配制药液的标准药剂总量设为p;
[0194]
s4、获取微量泵配制药液的实际药剂总量设为m;
[0195]
s5、判断标准药剂总量p与实际药剂总量m是否相同;
[0196]
若标准药剂总量p等于实际药剂总量m,则结束;
[0197]
若标准药剂总量p减去药剂总量m的值在设定的阈值范围内,则结束;
[0198]
若标准药剂总量p减去药剂总量m的值在设定的阈值范围外,则发出可读的提示信息。
[0199]
本实施例通过对医嘱药剂量的用量做出初步判断是否在常规用量范围内,若不在常规用量范围内能够及时向医生发出确认消息,在经过医生的确认后才会进行后续步骤,以此对医嘱药剂量做出初步检测核查,避免由于疏忽而导致医嘱药剂量开具时出现错误的现象发生,从而提高对于药物使用量的有效监管,保证药物用量的合理度。
[0200]
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监管方法相对应,本实施例还提供监管方法的系统,由于本实施例提供的监管系统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监管方法相对应,因此前述监管方法的实施方式也适用于本实施例提供的监管系统,在本实施例中不再详细描述。
[0201]
请参阅图8,其所示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监管系统的结构框图,该监管系统包括:
[0202]
第一获取模块10,第一获取模块10用于获取患者的电子病历数据,电子病历数据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医嘱用药数据;
[0203]
提取模块20,提取模块20用于从电子病历数据中提取医嘱用药数据,医嘱用药数据包括医嘱药剂量、患者体重、静脉输入速度、配制药液总量;
[0204]
第二判断模块21,第二判断模块21用于判断医嘱药剂量是否在常规剂量范围内;
[0205]
计算模块30,计算模块30用于根据医嘱用药数据计算静脉输入配制药液的标准药剂总量设为p;
[0206]
第二获取模块40,第二获取模块40用于获取微量泵配制药液的实际药剂总量设为m;
[0207]
第一判断模块50,第一判断模块50用于判断标准药剂总量p与实际药剂总量m是否相同。
[0208]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系统,在实现其功能时,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设备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另外,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系统与方法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0209]
本实施例的监管系统通过对医嘱药剂量的用量做出初步判断是否在常规用量范围内,若不在常规用量范围内能够及时向医生发出确认消息,在经过医生的确认后才会进行后续步骤,以此对医嘱药剂量做出初步检测核查,避免由于疏忽而导致医嘱药剂量开具时出现错误的现象发生,从而提高对于药物使用量的有效监管,保证药物用量的合理度。
[0210]
本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或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以上各实施例而言,由于其与方法实施例基本相似,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0211]
本发明通过以上实施例,达到了对持续静脉输入血管活性药物时的药物用量进行
监管的目的,能够通过标准药剂总量与实际药剂总量的对比得出判断结果,以此对药物的用量做出严格监管,从而规避人为确认所引发的诸多不确定性因素,保证了药物用量的精确性,同时在用量出现误差时能够及时提醒医护人员做出确认并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
[0212]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或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以上各实施例而言,由于其与方法实施例基本相似,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0213]
以上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