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观察的腹股沟穿刺点约束系统

文档序号:33402049发布日期:2023-03-08 18:02阅读:3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观察的腹股沟穿刺点约束系统

1.本发明涉及医疗康复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观察的腹股沟穿刺点约束系统。


背景技术:

2.人体的腹股沟区域主要位于人体小肚子与大腿连接之间的部位,在腹股沟区域内部分布有丰富的神经、血管和韧带。腹股沟区域的动脉主要包括股动脉,股动脉是常见的介入治疗的体表穿刺点,从股动脉进行介入手术能够治疗肿瘤、血管瘤、血管畸形、各种出血等病症。在进行股动脉介入治疗时,通常需要依次进行如下步骤:寻找合适的穿刺点、对穿刺点及周边皮肤进行消毒处理、对穿刺点及周边皮肤进行麻醉处理、利用穿刺针进行穿刺、从穿刺针处将导丝置入股动脉内并撤出穿刺针、沿导丝置入动脉鞘管和鞘芯组件、鞘管到位后撤出导丝和鞘芯、对鞘管位置进行确认和冲洗、对鞘管进行固定以及对穿刺点进行止血。而在上述步骤中,对于穿刺点处的鞘管固定不当和穿刺点的止血不及时从而引起穿刺点周围出现并发症仍是常见的问题。
3.现有技术中如公开号为cn113197612a的发明专利文献所提出的一种股动脉穿刺点可视可调压压迫止血装置,包括设备本体和固定绷带,所述设备本体上设置有固定绷带,所述设备本体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可视支撑架,且可视支撑架设置在压迫止血过程中,可以直观观测,同时,设备本体上设置有压迫止血机构,压迫止血机构的设置可通过压迫实现止血的作用。在该现有技术中,虽然能够对压迫止血过程进行简单地观测,但是通过可视支撑架仅能从侧面粗略地观察,并且这种观察只能人工完成,而医护人员甚至患者自身都不能够时刻关注穿刺点的具体状况,因此在此种情况下可能出现出血状况、红肿状况等其他并发症的发现不及时的情况。
4.现有技术中如公开号为cn107970054a的发明专利文献所提出的一种股动脉穿刺点充气下压式止血带,包括腰部固定带、腹股沟固定带,腰部固定带水平设置且用于环绕固定在人体腰部位置,腹股沟固定带的上端连接于腰部固定带的中部,腹股沟固定带的下端倾斜向下延伸,腹股沟固定带用于缠绕固定在人体穿刺侧大腿根部,腹股沟固定带上在对应人体股动脉穿刺点处设置有透明下压式气囊,透明下压式气囊包括位于外侧的硬质板、位于内侧的网状弹力层、以及包覆于硬质板和网状弹力层之间的透明气囊,硬质板两端分别连接在腹股沟固定带上,网状弹力层周围与硬质板周围固定连接在一起,透明气囊一侧设置有一个压力表。
5.现有技术中如公开号为cn216363758u的实用新型专利文献所提出的一种可调型腹股沟压迫装置,其包括:裤体,其为一平角裤;固定组件,其包括腰带、腿部固定带和设于二者中间的连接带;所述连接带上设有一容纳组件;所述连接带的底壁与所述平角裤对应压迫位置可拆卸式连接;压迫组件,其可拆卸式设于所述容纳组件上且对所述容纳组件内的压迫物进行加压。
6.对于大多数针对腹股沟的股动脉穿刺点进行固定和止血的现有技术而言,大部分
都没有考虑到对穿刺点的具体状态进行观测,例如前述现有技术的后两者,而少部分现有技术即使考虑到了需要对穿刺点的状态进行观测的方案,但仍具有充足的改进空间,如现有技术的观测方式只能通过人工观察从侧面观察,观测区域和观测情况都有待提高,其次,人工观察(包括医护人员和患者自身)不能够时刻注视穿刺点的情况,有可能导致发现穿刺点出血或红肿或其他状况不及时,并且现有技术的止血压迫装置不能够在出血的第一时间进行压迫止血,必须在人工观察到穿刺点出血的前提下,才能够通过人工调节止血压迫装置进行止血,止血的及时性有待提高。
7.此外,一方面由于对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存在差异;另一方面由于发明人做出本发明时研究了大量文献和专利,但篇幅所限并未详细罗列所有的细节与内容,然而这绝非本发明不具备这些现有技术的特征,相反本发明已经具备现有技术的所有特征,而且申请人保留在背景技术中增加相关现有技术之权利。


技术实现要素:

8.针对现有技术所提出的技术方案之不足,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可观察的腹股沟穿刺点约束系统,所述约束系统包括:采集单元,用于对穿刺点的状态信息进行实时采集;分析单元,用于对采集单元收集的穿刺点的状态信息进行分析并输出结果;控制单元,用于根据分析单元的分析结果输出控制信号;压制单元,用于对腹股沟介入手术后的穿刺点进行压制约束。
9.采用二值化处理对患者穿刺部位的采集图像进行处理,实现在低限度配置计算处理的情况下针对患者腹股沟介入手术后的穿刺点约束控制管理。
10.通过配置上述的各个单元能够实现对穿刺点以及穿刺点周围皮肤的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并协同合作对穿刺点出现出血情况或红肿状况时能够进行及时止血措施以及报警措施,其中,压制单元还能够稳定地、长时间地将穿刺点内的鞘管进行固定,避免鞘管出现脱管和/或移位的情况。
11.优选地,所述压制单元具有能够对穿刺点进行压制的压板以及连接在所述压板上的压杆,所述压杆远离所述压板的一端贯穿连接在所述压制单元的透明的可视窗的表面,在所述可视窗内部配置有能够对压板处的图像进行采集的第一采集组件以及能够对压板周围肌肤图像进行采集的第二采集组件,所述分析单元能够接收所述采集单元获取到的图像信息并对图像信息进行二值化处理以及对比分析,所述控制单元能够基于所述分析单元的分析结果输出控制信号并对所述压制单元的所述压板施加至穿刺点的压力进行调控。
12.在上述配置中,所述压板能够对穿刺点周围进行压迫性止血,并且对于穿刺点留置的鞘管具有一定的固定作用,所述可视窗是透明的,通过所述可视窗的顶面和/或侧面都能够清楚地观察到穿刺点及其周围皮肤的情况,并且所述采集单元能够按照一定频率捕捉穿刺点及其周围皮肤的图像信息,并将获取的图像信息发送至所述分析单元进行分析,所述控制单元接收所述分析单元的分析结果并基于结果判断是否实施相应的控制操作,所述压制单元能够在所述控制单元的控制下通过所述压制单元的调节组件对所述压板施加至穿刺点的压力进行调节。
13.优选地,所述采集单元的所述第一采集组件和所述第二采集组件能够在所述约束系统安装于穿刺点的第一时间分别采集所述压板和所述压板周围肌肤的初始图像,后续时
间内所述第一采集组件和第二采集组件能够按照第一频率采集对应图像。
14.采集初始图像是用于与后续的时段中采集的图像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得出是否出现出血或红肿等状况。
15.优选地,所述分析单元配置在与所述压制组件的可视窗固定连接的腔体内部,所述分析单元配置有能够持续性接收所述第一采集组件获取的图像的第一分析组件和接收所述第二采集组件获取的图像的第二分析组件,所述第一分析组件和所述第二分析组件会分别对接收到的图像进行裁剪,所述第一分析组件裁剪得到只保留压板状态的第一图像,所述第二分析组件裁剪得到只保留肌肤状态的第二图像,从而避免压板状态和肌肤状态相互干扰。
16.在所述压制单元安装完成的情况下,如果穿刺点出现出血情况,血液会浸入所述压板内部,并改变所述压板的颜色,而不会直接流到周围的皮肤上,通过分开采集和裁剪所述压板的图像和所述压板周围皮肤的图像,能够分别对出血情况和红肿情况进行判断,裁剪后的图像也能够在分析对比的过程中减少计算量。
17.优选地,所述第一分析组件和所述第二分析组件能够对裁剪后的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
1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分析组件能够将所述第一图像的初始图像二值化处理为白色,若穿刺点出现渗血状态污染了所述压板,所述压板的污染部分会被二值化处理为黑色。
1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分析组件能够将所述第二图像的初始图像二值化处理为白色,若穿刺点周围肌肤出现红肿状态,红肿的肌肤会被二值化处理为黑色。
20.进一步地,所述分析单元能够对二值化图像进行像素分析,分别得到白色像素点的数量与黑色像素点的数量,并计算出白色像素点与黑色像素点数量的像素差值。
21.按照上述步骤所述分析单元能够得到每一个频率下所述采集单元采集到的图像中出血区域或红肿区域与未出血区域或未红肿区域的像素差值,再将该像素差值与初始图像的同类型的像素差值进行比较,如果两者之间差距超过预先设定的阈值,则存在出血或红肿的风险。
22.优选地,所述分析单元将每次获取的图像的差值与初始图像的差值进行比较,当两者的像素差值首次相差超过设定的阈值时,执行如下对应操作:若是第一图像出现上述情况,所述第一分析组件会向所述第一采集组件发送疑似出血信号,所述第一采集组件接收到疑似出血信号后会将图像采集频率从第一频率调整为第二频率,若在第二频率下采集到的第一图像的像素差值与初始图像的像素差值相差仍超过阈值,则所述第一分析组件会向所述控制单元发送确认出血信号;若是第二图像出现上述情况,所述第二分析组件会向所述第二采集组件发送疑似红肿信号,所述第二采集组件接收到疑似红肿信号后会将图像采集频率从第一频率调整为第二频率,若在第二频率下采集到的第二图像的像素差值与初始图像的像素差值相差仍超过阈值,则所述第二分析组件会向所述控制单元发送确认红肿信号。
23.在上述配置中,所述分析单元反馈的疑似出血信号和/或疑似红肿信号是发送至所述采集单元的,所述采集单元收到疑似信号后,能够以比第一频率更快的第二频率对相应区域的图像进行采集,从而加快验证步骤,避免止血措施和预警措施启动不及时。
24.优选地,配置在所述腔体顶层内部的所述控制单元能够获取所述第一分析组件
和/或所述第二分析组件输出的确认出血信号和/或确认红肿信号。
25.进一步地,在所述控制单元接收到确认出血信号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会驱动所述压制单元的调节组件对施加至穿刺点的压力进行初步调节,以增加压迫力的方式进行临时性止血,并且所述控制单元会驱动所述控制单元的预警组件发送出血警告信号。
26.进一步地,在所述控制单元接收到确认红肿信号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会驱动所述预警组件发送红肿警告信号。
27.在上述配置中,若出现穿刺点出血的情况,需要对穿刺点进行及时止血,因此在收到所述第一分析组件发出的确认出血信号时,所述控制单元会控制所述调节组件对所述压板进行加压操作,同时向所述预警组件传递出血警告信号,而红肿情况不需要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因此只需发出红肿警告信号即可。
28.优选地,所述采集单元、所述分析单元以及所述控制单元均配置在所述压制单元的机械结构上,所述压制单元的所述可视窗周围设置有能够与所述穿刺点周围皮肤粘贴的敷贴层,所述可视窗包括彼此能够活动连接的固定窗以及活动窗,贯穿所述活动窗远离所述固定窗的表面的所述压杆在所述活动窗的外表面一端连接有防止所述压杆脱离所述活动窗的限位块,所述压杆在所述活动窗的内表面内侧串接有能够活动的活板,所述活板与所述压板之间的所述压杆上套设有弹簧件。
29.通过上述配置,所述敷贴层将所述可视窗固定在所述穿刺点周围,所述压板恰好贴合在穿刺点部位对穿刺点周围进行压迫约束和止血,其中利用所述活板压缩所述弹簧件的方式相较于直接通过推动所述压杆对所述压板施加压力的方式来说,所述弹簧件施加的压力具有一定的缓冲性,而直接推动加压的方式则不具备缓冲性,施加多少压力就会直接作用在所述压板上,过度的压迫有可能会对穿刺点的伤口造成额外的伤害。
30.优选地,所述压制单元的所述调节组件在所述腔体内部,通过驱动齿轮轴带动套设在定位柱上的调节柱转动从而对所述活板位置进行无级调节,所述腔体的与所述活动窗连接的底面上配置有能够通过所述调节柱的壳体的狭缝,所述调节柱穿过所述狭缝的部分连接在所述活板上,利用所述调节柱能够调节所述活板和所述压板之间的距离,从而对两者之间的所述弹簧件进行压缩,所述压制单元还在所述驱动齿轮轴远离所述调节柱的一侧设置手动调节组件。
31.优选地,所述调节组件的所述定位柱和所述调节柱的套设方式采取螺杆与螺母的套设方式,所述调节柱远离所述活动窗的一端配置有与所述调节柱固定连接的齿轮盘,所述齿轮盘通过设置在所述腔体内部的齿轮轴进行传动,所述齿轮轴的轴向与所述调节柱的轴向并行设置。
32.利用齿轮带动所述调节柱运动的方式相较于直接利用伸缩杆进行调节的方式而言,其能够在满足同样的行程的前提下,节省更多的长度空间,从而便于将整个所述压制单元设计得更加小巧。
33.优选地,所述压制单元还配置有用于将所述压制单元保持在穿刺点周围的固定组件。
34.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组件至少配置有一条能够缠绕在患者腰部的腰部绑带,所述腰部绑带通过连接带连接至所述压制单元的所述敷贴层上,所述固定组件至少还在所述敷贴层上配置有能够缠绕在患者腿部的第一腿部绑带和第二腿部绑带,所述固定组件的绑带
的长度是可调节的,所述绑带贴合肌肤的表面具有粘黏性。
35.通过所述固定组件的各类绑带对所述压制单元进行进一步固定,充分避免所述压制单元从穿刺点部位脱落、移位的情况发生,并且可调节的绑带能够适应不同体型的患者,提升本发明的所述约束系统的泛用性。
附图说明
36.图1是本发明的约束系统的简化连接关系示意图;
37.图2是本发明的压制组件的简化结构示意图;
38.图3是本发明的压制组件的部分简化结构示意图;
39.图4是本发明的可视窗的部分简化结构示意图;
40.图5是本发明的压制组件的俯视简化结构示意图。
41.附图标记列表
42.100:采集单元;200:分析单元;300:控制单元;400:压制单元;500:终端;110:第一采集组件;120:第二采集组件;210:第一分析组件;220:第二分析组件;310:预警组件;320:动力组件;410:调节组件;450:固定组件;411:可视窗;412:压板;413:压杆;414:活板;415:弹簧件;416:定位柱;417:调节柱;418:齿轮轴;419:齿轮盘;420:腔体;421:第一隔板;422:第二隔板;423:壳层;424:接触层;425:敷贴层;426:固定条;427:限位块;428:固定窗;429:活动窗;451:腰部绑带;452:第一腿部绑带;453:第二腿部绑带。
具体实施方式
43.下面结合附图1-5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44.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一种可观察的腹股沟穿刺点约束系统的各单元的连接关系的图示,该约束系统包括:采集单元100,用于对穿刺点的状态信息进行实时采集;分析单元200,用于对采集单元100收集的穿刺点的状态信息进行分析并输出结果;控制单元300,用于根据分析单元200的分析结果输出控制信号;压制单元400,用于对腹股沟介入手术后的穿刺点进行压制约束。
45.通过配置上述的各个单元能够实现对穿刺点以及穿刺点周围皮肤的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并协同合作对穿刺点出现出血情况或红肿状况时能够进行及时止血措施以及报警措施,其中,压制单元400还能够稳定地、长时间地将穿刺点内的鞘管进行固定,避免鞘管出现脱管和/或移位的情况。
46.根据图2-4所示,压制单元400具有能够对穿刺点进行压制的压板412以及连接在压板412上的压杆413,压杆413远离压板412的一端贯穿连接在压制单元400的透明的可视窗411的表面,在可视窗411内部配置有能够对压板412处的图像进行采集的第一采集组件110以及能够对压板412周围肌肤图像进行采集的第二采集组件120,分析单元200能够接收采集单元100获取到的图像信息并对图像信息进行二值化处理以及对比分析,控制单元300能够基于分析单元200的分析结果输出控制信号并对压制单元400的压板412施加至穿刺点的压力进行调控。
47.在上述配置中,压板412能够对穿刺点周围进行压迫性止血,并且对于穿刺点留置的鞘管具有一定的固定作用,可视窗411是透明的,通过可视窗411的顶面和/或侧面都能够
清楚地观察到穿刺点及其周围皮肤的情况,并且采集单元100能够按照一定频率捕捉穿刺点及其周围皮肤的图像信息,并将获取的图像信息发送至分析单元200进行分析,控制单元300接收分析单元200的分析结果并基于结果判断是否实施相应的控制操作,压制单元400能够在控制单元300的控制下通过压制单元400的调节组件410对压板412施加至穿刺点的压力进行调节。
48.优选地,压制单元400的压板412与压杆413连接的表面设置为壳层423,在壳层423的与穿刺点接触的表面设置有接触层424。具体地,壳层423也是透明的,但壳层423具有一定硬度,接触层424可以是采用医用棉连接在壳层423表面。
49.具体地,压板412的壳层423的几何中心区域凸起,即在壳层423的中心区域具有一个比四周高的凸点,该凸点从四周顺滑延伸,并且在壳层423上还从该凸起处延伸至其中一边缘的槽道。通过凸起的配置,避免压板412在压制穿刺点周围的皮肤时对穿刺点进行直接压迫,而是通过边缘对周围血管进行压迫性止血。槽道是为了避免压板412对留置在穿刺点处的鞘管过度压迫而使其移位,槽道既可对鞘管进行固定,也避免鞘管被压板412直接压迫。
50.通过上述配置,敷贴层425将可视窗411固定在穿刺点周围,压板412恰好贴合在穿刺点部位对穿刺点进行压迫约束和止血,其中利用活板414压缩弹簧件415的方式相较于直接通过推动压杆413对压板412施加压力的方式来说,弹簧件415施加的压力具有一定的缓冲性,而直接推动加压的方式则不具备缓冲性,施加多少压力就会直接作用在压板412上,过度的压迫有可能会对穿刺点的伤口造成额外的伤害。
51.具体地,压制单元400的机械结构具体配置为压制单元400具有能够对穿刺点进行压制的压板412以及连接在压板412上的压杆413,压杆413远离压板412的一端贯穿连接在压制单元400的透明的可视窗411的表面,透过可视窗411能够观察压板412对于穿刺点的压制状况,可视窗411远离压板412的外表面设置有能够通过套设在压杆413的弹簧件415对压板412施加至穿刺点的压力进行调节的调节组件410,在可视窗411的周向外侧配置有能够贴合至穿刺点周围肌肤上的敷贴层425,固定组件450的若干绑带连接至敷贴层425。
52.进一步地,可视窗411分为与敷贴层425固定连接的固定窗428和能够与固定窗428可拆卸连接的活动窗429,固定窗428配置为两端设为开口的圆柱形,活动窗429配置为连接固定窗428一端设为开口的圆柱形。
53.进一步地,活动窗429未设为开口的一端被压杆413贯穿,压杆413在活动窗429的外表面一端连接有防止压杆413脱离活动窗429的限位块427,压杆413在活动窗429的内表面内侧串接有能够活动的活板414,活板414与压板412之间的压杆413上套设弹簧件415。
54.进一步地,调节组件410在活动窗429的外表面配置有与活动窗429的外表面固定连接的腔体420,腔体420内部设置有与腔体420顶端通过连接柱固定连接的定位柱416。
55.进一步地,定位柱416外表面配置有螺纹,定位柱416内部配置为中空区域,贯穿活动窗429的压杆413的连接有限位块427的端部放置在定位柱416的中空区域内。
56.进一步地,腔体420内部在定位柱416上套设配置有高度大于定位柱416的调节柱417,调节柱417的与定位柱416的螺纹接触的内表面配置有与定位柱416的螺纹相对应的螺母纹。
57.更进一步地,腔体420的与活动窗429连接的底面上配置有能够通过调节柱417的
壳体的狭缝,调节柱417穿过狭缝的部分连接在活板414上,利用调节柱417能够调节活板414和压板412之间的距离。
58.优选地,采集单元100、分析单元200以及控制单元300均配置在压制单元400的机械结构上。
59.优选地,压制单元400的调节组件410在腔体420内部,驱动齿轮轴418带动套设在定位柱416上的调节柱417转动从而对活板414位置进行无级调节,腔体420的与活动窗429连接的底面上配置有能够通过调节柱417的壳体的狭缝,调节柱417穿过狭缝的部分连接在活板414上,利用调节柱417能够调节活板414和压板412之间的距离,从而对两者之间的弹簧件415进行压缩。
60.优选地,调节组件410的定位柱416和调节柱417的套设方式采取螺杆与螺母的套设方式,调节柱417远离活动窗429的一端配置有与调节柱417固定连接的齿轮盘419,齿轮盘419通过设置在腔体420内部的齿轮轴418进行传动,齿轮轴418的轴向与调节柱417的轴向并行设置。
61.利用齿轮带动调节柱417运动的方式相较于直接利用伸缩杆进行调节的方式而言,其能够在满足同样的行程的前提下,节省更多的长度空间,从而便于将整个压制单元400设计得更加小巧。
62.优选地,采集单元100的第一采集组件110和第二采集组件120能够在约束系统安装于穿刺点的第一时间分别采集压板412和压板412周围肌肤的初始图像,后续时间内第一采集组件110和第二采集组件120能够按照第一频率采集对应图像。
63.具体地,若干第一采集组件110连接在活板414面向压板412的表面,第一采集组件110优选配置为四个,均匀分布在活板414的四个方向上,每个第一采集组件110能够采集对应方向下的压板412的图像信息。若干第二采集组件120连接在活板414周围的活动窗429的内部表面,第二采集组件120同样优选配置为四个,均匀分布在活板414周围的四个方向上,每个第二采集组件120能够采集对应方向下的皮肤的图像信息。
64.更具体地,第一采集组件110和第二采集组件120都可以选择配置为小型摄像头,例如手机摄像头,避免占用较大空间。
65.采集初始图像是用于与后续的时段中采集的图像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得出是否出现出血或红肿等状况。
66.具体地,采集单元100的第一频率是可调的,可以设置第一频率的具体时间,例如,第一频率可以是十分钟、五分钟、三分钟、一分钟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护人员可以自主选择采集频率。
67.优选地,采集单元100采集到的图像不仅可以发送至分析单元200,还可以发送至终端500。具体地,终端500可以是医护人员的工作电脑、手机或是能够接收图像信息的电子设备,从而便于医护人员在有需求的情况下快速查看穿刺部位的实时情况。
68.优选地,分析单元200配置在与压制组件的可视窗411固定连接的腔体420内部。具体地,分析单元200配置在腔体420内部的远离齿轮轴418的半区,并且分析单元200与调节组件410之间配置有用于保护分析单元200的第一隔板421,第一隔板421沿调节组件410的固定柱416和调节柱417的轴心线方向放置,将腔体420隔离成为两个区域。
69.优选地,分析单元200配置有能够持续性接收第一采集组件110获取的图像的第一
分析组件210和接收第二采集组件120获取的图像的第二分析组件220,第一分析组件210和第二分析组件220会分别对接收到的图像进行裁剪,第一分析组件210裁剪得到只保留压板412状态的第一图像,第二分析组件220裁剪得到只保留肌肤状态的第二图像,从而避免压板412状态和肌肤状态相互干扰。
70.在压制单元400安装完成的情况下,如果穿刺点出现出血情况,血液会浸入压板412内部,并改变压板412的颜色,而不会直接流到周围的皮肤上,通过分开采集和裁剪压板412的图像和压板412周围皮肤的图像,能够分别对出血情况和红肿情况进行判断,裁剪后的图像也能够在分析对比的过程中减少计算量。
71.优选地,第一分析组件210和第二分析组件220能够对裁剪后的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
72.具体地,在进行二值化处理时,分析单元200可以采用matlab或python等方式对图像进行处理。
73.进一步地,第一分析组件210能够将第一图像的初始图像二值化处理为白色,若穿刺点出现渗血状态污染了压板412,压板412的污染部分会被二值化处理为黑色。
74.进一步地,第二分析组件220能够将第二图像的初始图像二值化处理为白色,若穿刺点周围肌肤出现红肿状态,红肿的肌肤会被二值化处理为黑色。
75.进一步地,分析单元200能够对二值化图像进行像素分析,分别得到白色像素点的数量与黑色像素点的数量,并计算出白色像素点与黑色像素点数量的像素差值。
76.按照上述步骤分析单元200能够得到每一个频率下采集单元100采集到的图像中出血区域或红肿区域与未出血区域或未红肿区域的像素差值,再将该像素差值与初始图像的同类型的像素差值进行比较,如果两者之间差距超过预先设定的阈值,则存在出血或红肿的风险。
77.优选地,分析单元200将每次获取的图像的差值与初始图像的差值进行比较,当两者的像素差值首次相差超过设定的阈值时,执行如下对应操作:若是第一图像出现上述情况,第一分析组件210会向第一采集组件110发送疑似出血信号,第一采集组件110接收到疑似出血信号后会将图像采集频率从第一频率调整为第二频率,若在第二频率下采集到的第一图像的像素差值与初始图像的像素差值相差仍超过阈值,则第一分析组件210会向控制单元300发送确认出血信号;若是第二图像出现上述情况,第二分析组件220会向第二采集组件120发送疑似红肿信号,第二采集组件120接收到疑似红肿信号后会将图像采集频率从第一频率调整为第二频率,若在第二频率下采集到的第二图像的像素差值与初始图像的像素差值相差仍超过阈值,则第二分析组件220会向控制单元300发送确认红肿信号。
78.在上述配置中,分析单元200反馈的疑似出血信号和/或疑似红肿信号是发送至采集单元100的,采集单元100收到疑似信号后,能够以比第一频率更快的第二频率对相应区域的图像进行采集,从而加快验证步骤,避免止血措施和预警措施启动不及时。
79.具体地,采集单元100的第二频率需要快速对图像进行采集,因此第二频率优选设置为十秒、五秒、三秒等,从而快速地对疑似信号进行确认,避免验证疑似信号花费过多时间。
80.优选地,配置在腔体420顶层内部的控制单元300能够获取第一分析组件210和/或第二分析组件220输出的确认出血信号和/或确认红肿信号。
81.具体地,腔体420顶部设置有第二隔板422,从而将调节组件410的定位柱416和调节柱417以及齿轮轴418的部分轴体与控制单元300隔离。齿轮轴418的一部分贯穿第二隔板422,控制单元300用于驱动齿轮轴418的配置为电机的控制单元300的动力组件320连接在齿轮轴418伸出第二隔板422的部分上。
82.进一步地,在控制单元300接收到确认出血信号的情况下,控制单元300的动力组件320会驱动压制单元400的调节组件410对施加至穿刺点的压力进行初步调节,以增加压迫力的方式进行临时性止血,并且控制单元300会驱动控制单元300的预警组件310发送出血警告信号。具体地,动力组件320只要设置为小型的旋转电机,控制单元300通过控制连接至动力组件320的电源从而对电机的转动状态进行控制。
83.进一步地,在控制单元300接收到确认红肿信号的情况下,控制单元300会驱动预警组件310发送红肿警告信号。
84.在上述配置中,若出现穿刺点出血的情况,需要对穿刺点进行及时止血,因此在收到第一分析组件210发出的确认出血信号时,控制单元300会控制调节组件410对压板412进行加压操作,同时向预警组件310传递出血警告信号,而红肿情况不需要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因此只需发出红肿警告信号即可。
85.优选地,控制单元300在发出警告信号后,预警组件310会进行报警,报警方式可以是通过声音进行报警,例如蜂鸣器,也可以是通过灯光进行报警,例如通过指示灯闪烁,还可以是两者结合进行报警。
86.优选地,控制单元300的警告信号也可以发送至医护人员的终端500上,当信号发送至医护人员的终端500上时可以通过振动、响铃等方式引起医护人员的注意,从而将信息传递给医护人员,及时对穿刺点的异常状况进行处理。
87.优选地,压制单元400还在驱动齿轮轴418远离调节柱417的一侧设置手动调节组件。
88.具体地,在配置压制单元400的初始压力时,可以通过手动调节组件对压制单元400施加至穿刺点的压力进行调节。手动调节组件具体配置在驱动齿轮轴418的右侧,其具体形状同样是一种齿轮轴,该齿轮轴通过将轴体将手动调节组件固定在腔体420内,轴体在一端延伸出腔体420的上表面,在延伸出腔体420表面的一端设置有用于旋转手动调节组件的旋钮,旋钮的一端设置有一卡轴,该卡轴在不需要手动调节的情况下卡合在腔体420的上表面,在需要手动调节的情况下将卡轴转入腔体420的内部,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将手动调节组件的齿轮轴上的齿轮与驱动齿轮轴的齿轮进行分离与咬合的方式进行切换,在需要手动调节时,两个齿轮处于咬合状态,在不需要手动调节时,两个齿轮处于上下分离的状态。
89.优选地,上述采集单元100、分析单元200、控制单元300以及压制单元400之间的信息传递可以是有线连接的,也可以是无线连接的。
90.根据图5所示,压制单元400还配置有用于将压制单元400保持在穿刺点周围的固定组件450。
91.进一步地,固定组件450至少配置有一条能够缠绕在患者腰部的腰部绑带451,腰部绑带451通过连接带连接至压制单元400的敷贴层425上,固定组件450至少还在敷贴层425上配置有能够缠绕在患者腿部的第一腿部绑带452和第二腿部绑带453,固定组件450的
绑带的长度是可调节的,绑带贴合肌肤的表面具有粘黏性。
92.具体地,每个绑带由绑带本体、长度调节扣和卡扣组成,绑带本体的两端分别依次穿过长度调节扣和卡扣,再折回并固定在长度调节扣上,使绑带的两端均成环形结构。长度调节扣成“日”字型,绑带本体的两端分别依次穿过长度调节扣和卡扣的两个端孔,再折回并固定在“日”字型长度调节扣的中棱上。卡扣由“目”字型部件和能卡在“目”字型部件上的卡片组成,该“目”字型部件和卡片分别连接在绑带本体的两端。通过改变上述绑带形成的环的大小,可调节绑带长度。
93.具体地,上述各类绑带都具有一定的弹性,绑带的端部还配置有能够与自身的背部以尼龙扣方式连接的粘连区,背部是指绑带远离肌肤的表面,其表面采用弹性纱布缝制而成,在弹性纱布层上涂有压敏胶,从而对压制组件进行进一步固定。
94.优选地,压制单元400的敷贴层425内还配置有能够对穿刺点处留置的鞘管进行固定的固定条426。固定条426的粘连性相较于敷贴层425的粘连性更高,但由于粘连性过高不利于从肌肤上撕下,或是粘连性过高在撕下时容易给患者带来更大的痛苦,因此只在鞘管的三通接口处采用面积较小的固定条426进行固定。
95.通过固定组件450的各类绑带对压制单元400进行进一步固定,充分避免压制单元400从穿刺点部位脱落、移位的情况发生,并且可调节的绑带能够适应不同体型的患者,提升本发明的约束系统的泛用性。
96.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能够在患者穿刺位置近处快速实时获取穿刺部位图像并针对性地对多种渗液情况进行快速判断并做出相应的防止方案的装置。本实施例大体上如上述实施例的结构,改进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压制单元400中的对患者生理部位施加压力的部分,即可以是压板412及其运动参与部分被配置为分化区域而能够单独被控地向预期的目标位置施加或减轻压力,例如压板412被配置为环状时,其至少两个区域被差异化分割,例如直接在构造物理上将两个部分分开,以形成两个半圆环或者一个部分圆环与另一个部分圆环的组合,两个圆环相互互补,可以共同组成整个压板412的圆环结构。
97.进一步地,压板412不仅被分为两个彼此独立的区域,在具备更多的压迫需求的情况下,还可以被划分为更多的区域。
98.优选地,本实施例中,压板412至少被划分为渗透压制区、穿刺针压制区和旁余压制区,三个压制区在本装置使用时分别被用于压制渗液点、穿刺针和其余部位,此时三个压制区的划分是按照其功能而划分的,具体地,压板412本身可以被划分为若干个彼此独立的压制区域,每个可以称为压制单元400区域,当某个或某几个压制单元400区域被用于针对某个对象(例如渗液点)的压制时,该一个或几个压制单元400区域构成对应的压制区域。
99.针对不同目标的压制需求,不同的压制区域可以被配置为具有不同的功能甚至结构,详细地,穿刺针压制区构成为至少含有医用薄膜的压制结构,渗液点压制区构成为至少含有多种且可切换的消毒及敷料的压制结构,旁余压制区构成为至少具有吸液检测单元与旁路压制单元400结合且可切换的压制结构。
100.上述可切换的结构可以利用例如同一压制区域内分割不同子区域,每个子区域分别具备独立调节的压迫结构并且每个子区域涂覆有敷料或配置有涂覆相应敷料的布类结构,在需要时,能够单独控制某个或某几个子区域压迫至患者身体。进一步地,至少划分为
三个子区域,其一为单一纱布敷料子区域,其二为含凝血成分敷料子区域,其三为含银离子藻酸盐敷料子区域,其中,凝血成分可以是明胶海绵、氨基己酸等能够凝血的物质。子区域能够呈套环形外扩的方式沿压板412径向并行排列以使得每个子区域都能对尽量较多的患者身体区域施加压迫。优选地,含银离子藻酸盐区域同样具备吸液检测单元。
101.基于上述,本实施例给出一种自动检测压迫方案。
102.在常态时间内,单一纱布敷料子区域被压迫在患者穿刺点位置,采集单元100采集穿刺伤口部位对应的单一纱布敷料面,当以视觉识别方式检测到渗液点时,分析单元200确认首次渗液点位置并首先控制单一纱布敷料子区域增加压力并同时控制注射针压制区增加压力,过程中,采集单元100以第二频率持续采集渗液在单一纱布敷料面上的扩散图像,分析单元200基于视频帧分析扩散图像中黑色色阶在单一纱布敷料面白色色阶中的占比变化比率,当变化比率低于第一阈值时,维持当前操作直到分析单元200通过采集图像确认渗液已停止,当变化比率高于第一阈值且低于第二阈值时,控制单元300控制穿刺针压制区减少压力,分析单元200同时继续分析采集图像,若变化比率变更为持续下降且能够变化为低于第一阈值,则维持当前的减小的穿刺针压制区压力以及单一纱布子区域压力持续进行压迫直至判断为停止渗液,若变化比率仍维持当前水平或持续增加,则控制单元300控制穿刺针压制区增大压力并且将单一纱布敷料子区域切换为含凝血成分敷料子区域,持续维持压迫直至被检测为停止渗液。
103.该方案基于对患者穿刺部位的全自动检测,相较于传统人工,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渗血情况并且能够在第一时间基于对渗血速度的快速检测以实现同时期地压迫模式的更改与改动效果的再检验,从而能够快速找出最适应于当前渗液情况的压迫方案,例如,本方案注意到产生渗液的原因除了穿刺部位压力变化或者血管空隙变化之外,还有可能与穿刺针的压力有关,且穿刺针过重的压力有可能导致穿刺点受压渗液之外,穿刺针压力过轻导致血管出现空隙也有可能导致渗液,因此穿刺针的压力状态的轻或重也是急需要考虑的对象,而传统人工的照护模式,无法做到针对渗液的快速响应以及利用短时间的渗液情况快速调整压迫方式,往往在发现渗液时,液体已经完全或者大部分地将纱布污染了,既不知道渗液点在什么位置,也不清楚渗液的速率情况,更无法以此为参照来准确调整压迫模式,导致渗液处理缓慢、不到位,甚至造成恶化影响。而本方案,能够利用渗液这个短时的黄金时间快速确认渗液点以及最佳的压迫方案,能够针对穿刺针部位的压迫方式进行调整并利用渗液情况进行快速判断并调整最终的压迫方式,能够将该步骤的预期收益显著提高,提高患者穿刺的安全性。此处,穿刺针可以被理解为穿刺针或者留置管等刺入患者身体的部分。
104.额外地,在以吸液检测单元检测到渗液点时,控制单元300控制含银离子藻酸盐子区域和/或旁路压制区单一或共同压制其对应区域,在一种情况下,检测到相应信号的吸液检测单元所对应的压制区域进行动作,在一种情况下,无论哪个吸液检测单元产生检测信号时,两个上述压制区域均进行动作。此方案使得本装置处理能够应对渗血之外,还能够针对性地应对渗出淋巴液的情况,由于淋巴液通常为无色,较难以通过图像识别的方式判断,因此,通过配置吸液检测的方式获取淋巴液渗透情况,从而能够实现针对性压迫防止措施,而旁路压制区主要针对与血管伴行的淋巴管进行压制,相较于直接压迫通常是血管的穿刺区,针对该旁路部位实施压迫效果更佳。
105.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具体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发明公开内容的启发下想出各种解决方案,而这些解决方案也都属于本发明的公开范围并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发明说明书及其附图均为说明性而并非构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