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止咳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治疗咳嗽寒饮伏肺证的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3934680发布日期:2023-04-22 14:35阅读:917来源:国知局
一种止咳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治疗咳嗽寒饮伏肺证的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中药,尤其涉及一种止咳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治疗咳嗽寒饮伏肺证的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1、感染后咳嗽(pic)是指当呼吸道感染的急性期症状消失后,咳嗽仍然迁延不愈,持续3~8周,x线胸片检查无明显异常者称之为pic,其中以病毒性感冒引起的咳嗽最为常见,又称为“感冒后咳嗽”。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是哮喘的一种特殊类型,咳嗽是其唯一或主要临床表现,无明显喘息、气促等症状,但存在气道高反应性。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确。感染后咳嗽、咳嗽变异性哮喘均属于中医学“咳嗽”、“久咳”的范畴。中医对咳嗽的认识历史悠久,对其病因、症状、证候、治疗的认识不断丰富,具有优势。我国于2005年首次发布《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并经多次修订,其中2015及2021版指南中增加了中医药内容。相关研究表明咳嗽常见证候类型包括风邪伏肺、寒饮伏肺、肺脾阳虚、湿热郁肺等。此外,《中药新药用于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2019年)也明确列出寒饮伏肺证证候类型,对咳嗽的临床、科研及新药研发等方面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

2、在咳嗽的中医药治疗方面,可见经典名方、临床验方等疗效观察以及针灸、刮痧、拔罐等特色外治法相关报道。但相关研究多存在疾病诊断、研究方法等规范性方面不足,尤其少见高证据级别的随机对照研究,从而影响了研究成果的科学性评价,难以被推广应用和认可。此外,目前上市的临床常用的温肺散寒止咳的中成药,如通宣理肺丸(片、胶囊、颗粒或口服液)、小青龙胶囊(颗粒)、桂龙咳喘宁片(颗粒)及寒喘祖帕颗粒等,功能主治失于宽泛,病证定位不够准确,安全性、有效性等相关资料不全,或证据级别偏低。缺乏针对感染后咳嗽、咳嗽变异性哮喘寒饮伏肺证的专病专药。因此对其深入研究存在必要性,深入开展感染后咳嗽、咳嗽变异性哮喘寒饮伏肺证的中药治疗与新药研究开发对于提高咳嗽的临床疗效及防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治疗药物上的改进也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止咳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治疗咳嗽寒饮伏肺证的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治疗咳嗽寒饮伏肺证。

2、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止咳的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质量份的原料:炙麻黄2~10份,青风藤6~12份,厚朴3~10份,前胡3~10份,茯苓10~15份,桂枝3~10份,白术6~12份,炙紫菀5~10份,炙款冬花5~10份,炙甘草2~10份,清半夏3~9份和黄连2~5份。

4、优选的,所述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质量份的原料:炙麻黄6份,青风藤12份,厚朴6份,前胡10份,茯苓15份,桂枝5份,白术12份,炙紫菀10份,炙款冬花10份,炙甘草9份,清半夏9份和黄连3份。

5、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咳嗽的药物中的应用。

6、优选的,所述咳嗽包括咳嗽寒饮伏肺证。

7、优选的,所述咳嗽寒饮伏肺证包括感染后咳嗽寒饮伏肺证和/或咳嗽变异性哮喘寒饮伏肺证。

8、优选的,所述感染后咳嗽寒饮伏肺证和/或咳嗽变异性哮喘寒饮伏肺证由感冒、冷空气、灰尘、油烟等一种或多种因素诱发。

9、优选的,所述药物的剂型包括胶囊制剂、颗粒剂、片剂、散剂或汤剂。

10、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治疗咳嗽寒饮伏肺证的颗粒剂,所述颗粒剂包括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和辅料。

11、优选的,所述辅料包括麦芽糊精。

12、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颗粒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3、将中药原料混合,得到中药混合物;

14、将所述中药混合物和体积百分含量60%的乙醇溶液按照1:3的质量比混合,浸泡4h后,得到待提取液;

15、将所述待提取液和体积百分含量60%的乙醇溶液按照1:3的质量比混合,提取1.5h,得第一提取液和第一药渣;

16、将所述第一药渣和水按照1mg:10ml的质量体积比混合,提取1.5h,得第二提取液;

17、将所述第一提取液和第二提取液混合,回收乙醇,浓缩、干燥,得提取物;

18、将所述提取物和辅料按照1:1的质量比混合,制粒,得到所述颗粒剂。

19、有益效果:

20、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止咳的中药组合物,包括炙麻黄2~10份,青风藤6~12份,厚朴3~10份,前胡3~10份,茯苓10~15份,桂枝3~10份,白术6~12份,炙紫菀5~10份,炙款冬花5~10份,炙甘草2~10份,清半夏3~9份和黄连2~5份。本发明提供的中药组合物中,炙麻黄,辛微苦温,主入肺经,善于宣肺止咳;青风藤,苦、辛、平,善于祛风通络,两药相须为用,宣肺疏风,共为君药。炙紫菀、炙款冬花,均为辛苦温之品,润肺降气,化痰止咳,善治肺寒咳嗽;桂枝,辛甘温,温阳化气;茯苓,甘淡平,健脾利湿化饮;白术,甘苦温、健脾祛湿,以上诸药相合,温阳化饮,助君药宣肺化饮、降逆止咳,共为臣药。前胡,苦辛微寒,降气化痰;清半夏,辛温,燥湿化痰;厚朴,苦辛温,降气化痰,以上诸药均入肺经,利肺降气,助君臣药止咳之功。黄连,苦寒,清热燥湿,配清半夏、厚朴以辛开苦降,调畅气机;亦取其苦寒之性,以佐制诸药辛温燥烈之弊。以上诸药,共为佐药。炙甘草,甘平,补脾益气,祛痰止咳,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宣降共施,寒温并用,肺脾同治,共奏宣肺疏风、化饮止咳之效。临床研究表明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治疗咳嗽寒饮伏肺证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实验结果显示,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可通过抑制nf-κb通路,抑制寒冷刺激通道trpa1的表达,减轻气道炎症,进而降低咳嗽敏感性,起到止咳作用。



技术特征:

1.一种止咳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质量份的原料:炙麻黄2~10份,青风藤6~12份,厚朴3~10份,前胡3~10份,茯苓10~15份,桂枝3~10份,白术6~12份,炙紫菀5~10份,炙款冬花5~10份,炙甘草2~10份,清半夏3~9份和黄连2~5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质量份的原料:炙麻黄6份,青风藤12份,厚朴6份,前胡10份,茯苓15份,桂枝5份,白术12份,炙紫菀10份,炙款冬花10份,炙甘草9份,清半夏9份和黄连3份。

3.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咳嗽的药物中的应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咳嗽包括咳嗽寒饮伏肺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咳嗽寒饮伏肺证包括感染后咳嗽寒饮伏肺证和/或咳嗽变异性哮喘寒饮伏肺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染后咳嗽寒饮伏肺证和/或咳嗽变异性哮喘寒饮伏肺证由感冒、冷空气、灰尘、油烟等一种或多种因素诱发。

7.根据权利要求3~6任一项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剂型包括胶囊制剂、颗粒剂、片剂、散剂或汤剂。

8.一种治疗咳嗽寒饮伏肺证的颗粒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颗粒剂包括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和辅料。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颗粒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辅料包括麦芽糊精。

10.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颗粒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止咳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和治疗咳嗽寒饮伏肺证的颗粒剂。本发明提供的中药组合物包括炙麻黄2~10份,青风藤6~12份,厚朴3~10份,前胡3~10份,茯苓10~15份,桂枝3~10份,白术6~12份,炙紫菀5~10份,炙款冬花5~10份,炙甘草2~10份,清半夏3~9份和黄连2~5份。本发明提供的中药组合物组方合理,安全性好,诸药合用,宣降共施,寒温并用,肺脾同治,共奏宣肺疏风、化饮止咳之效,尤其对感染后咳嗽寒饮伏肺证或咳嗽变异性哮喘寒饮伏肺证具有较好治疗作用。

技术研发人员:史利卿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史利卿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