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骨科治疗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648694发布日期:2023-03-29 06:15阅读:42来源:国知局
一种骨科治疗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骨科治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骨科治疗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2.腿部骨科病人在进行治疗过程中,腿部不能自主进行锻炼活动,长时间腿部不进行活动会导致病人关节等出现问题,不利于病人的康复治疗,现有的手段是医护人员对病人腿部进行抬起活动关节,浪费大量的人力,目前的装置在进行辅助治疗时,需要病人自主进行抬腿锻炼,对于重度患者无法使用,不能自动抬起带动患者进行活动关节,锻炼腿部。
3.因此,需要一种骨科治疗辅助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自动抬起带动患者进行活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骨科治疗辅助装置。
5.一种骨科治疗辅助装置,包括底座、座椅、背箱和固定筒,所述背箱固定安装有所述底座的一端,所述座椅通过齿板滑动连接在所述底座的顶部,所述齿板通过第一驱动轴和第二驱动轴与转动轴驱动连接,所述转动轴与所述固定筒驱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轴还与转动杆驱动连接,所述转动杆与铰接板驱动连接。
6.上述一种骨科治疗辅助装置,所述座椅的底部与所述齿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齿板的外壁与第一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第一齿轮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驱动轴的外壁上,所述第一驱动轴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驱动轴一端的内部,所述第一驱动轴与所述第二驱动轴为单向驱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轴的另一端与第一蜗卷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蜗卷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底座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轴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一伞齿,所述第一伞齿与第二伞齿啮合连接,所述第二伞齿安装在所述转动轴的外壁上,所述第二伞齿与所述转动轴为单向驱动连接,所述转动轴的外壁上还安装有铰接环,所述铰接环与所述固定筒一端的外壁连接,所述铰接环与转动轴为单向驱动连接,所述转动轴的内部连接有复位线,所述复位线的一端位于座椅的一侧。
7.上述一种骨科治疗辅助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轴的内部通过卡接弹簧滑动连接有卡柱,所述卡柱一端的一侧为斜面,另一侧为直面,所述卡柱与卡槽相匹配,所述卡槽位于所述第二驱动轴的内部,所述第一驱动轴和第二驱动轴的结构与所述铰接环与所述转动轴的结构相同,所述转动轴内部的卡柱与复位线的另一端固定连接。
8.上述一种骨科治疗辅助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轴靠近所述第一驱动轴一端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有弧块,所述弧块的一端的一侧为弧面,另一侧为直面,所述弧块与抵顶板相匹配,所述抵顶板滑动连接在卡箱的内部,所述卡箱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的内部,所述抵顶板位于所述卡箱内部一端的侧壁通过复位弹簧与所述卡箱的内壁连接,且与斜板的外壁抵顶,所述斜板固定安装在卡筒的外壁上,所述斜板自上而下厚度增大,所述卡筒的底部与压缩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压缩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底座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所述卡筒
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卡杆,所述卡杆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有卡块,所述卡块与限位槽相匹配,所述卡块与所述限位槽错位安装,所述限位槽的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述卡杆远离所述卡筒的一端位于座椅的另一侧。
9.上述一种骨科治疗辅助装置,所述固定筒的底部安装有蓄力架,所述蓄力架的内部通过铰接杆铰接有铰接板,所述铰接杆的外壁与第二蜗卷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蜗卷弹簧的另一端与蓄力架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铰接板的一端通过蓄力线与主动轴连接,所述主动轴转动连接在所述蓄力架的内侧壁上,所述主动轴的外壁上单向驱动连接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连接,所述从动齿轮安装在所述转动杆的外壁上,所述转动杆的外壁上安装有第三伞齿,所述第三伞齿与第四伞齿啮合连接,所述第四伞齿安装在蓄力轴的外壁上,所述蓄力轴的外壁上还安装有第五伞齿,所述第五伞齿与第六伞齿啮合连接,所述第六伞齿安装在所述第二驱动轴的外壁上。
10.上述一种骨科治疗辅助装置,所述固定筒的侧壁上铰接有转动筒,所述转动筒的内部安装有按摩板,所述按摩板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弧板,所述弧板的外壁上安装有齿牙,所述齿牙与驱动齿轮啮合连接,驱动齿轮安装在按摩辊的顶部,所述按摩辊转动连接在所述按摩板的内部,所述弧板的一端通过拉伸弹簧与按摩板的内侧壁连接,所述弧板的另一端通过拉伸线与收卷轴连接,所述收卷轴的外壁通过收卷线与所述底座的一侧固定连接。
11.上述一种骨科治疗辅助装置,所述齿板的底部与压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压板位于液囊的上表面,所述液囊通过连通管与液带连接导通,所述液带位于所述按摩板的内壁,且与所述按摩辊的外壁抵顶。
12.上述一种骨科治疗辅助装置,所述背箱的外壁上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壁开设有固定槽,所述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按压卡块,所述按压卡块与所述固定槽相匹配,所述滑块固定安装在所述座椅的外壁上。
13.上述一种骨科治疗辅助装置,所述背箱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一配重块、第二配重块和第三配重块,所述第一配重块的重量小于所述第二配重块的重量,所述第二配重块的重量小于所述第三配重块的重量,所述第一配重块的顶部通过伸缩弹簧与所述背箱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配重块的底部安装有卡架,所述第一配重块、所述第二配重块和所述第三配重块的结构相同,且底部位于同一水平面。
14.上述一种骨科治疗辅助装置,所述背箱的内底部滑动连接有滑板,所述滑板的外壁上滑动连接有卡板,所述卡板的顶部分别固定安装有伸缩板和固定板,所述伸缩板卡接在所述卡架的内部,所述固定板与调节架的一端卡接,所述调节架的另一端穿过所述背箱的顶部,所述滑板底部通过拉动线与所述固定筒一端的底部连接。
1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6.1、本发明通过齿板的设置,能够使得患者坐在座椅上后,通过其自身的重力进行储能,使用时施放,对脚部起到抬升的作用,实现锻炼腿部的关节等,同时可以通过脚踏铰接板,实现持续的储能,便于长时间的锻炼,本装置可以自主进行蓄力,且能够在蓄力时便于锻炼脚部关节,根据自主需要进行控制抬升的频率,便于骨科重症患者的康复训练,增加本装置的适用范围,同时不需要电力驱动,使得本装置适用于各种地方的使用。
17.2、本发明在进行锻炼时,能够自动进行抬起锻炼,防止腿部重症患者不能抬起锻炼的现象,通过自身蓄力以及施放起到锻炼的作用,便于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18.3、本发明单向驱动连接的设置,能够防止在第二驱动轴蓄力时带动转动轴转动,同时在固定筒复位时,能够方便固定筒的顺利复位,防止出现啮合不能复位的现象,同时能够减少不需要的能量损失等。
19.4、本发明通过卡杆和卡筒的设置,能够使得本装置座椅在下降时,卡杆与座椅侧壁连接的一端始终处于同一位置,便于患者操作,通过卡箱的设置,能够便于储存能量,同时能够患者的自主需要进行同时固定筒抬起的频率,实现抬腿的间隔以及时长能够自主控制,增加装置的灵活性。
20.5、本发明通过铰接板的设置,脚部可以同时进行活动锻炼,且可以进行蓄力,便于进行腿部的锻炼,实现双重锻炼的效果,使得本装置在进行腿部关节锻炼时,实现腿部的锻炼,且进行储能蓄能。
21.6、本发明转动筒能够对腿部进行固定,防止在锻炼时出现脱落的现象,同时固定筒被抬起时,将会拉动收卷线带动弧板进行滑动,带动按摩辊转动,使得按摩辊对腿部进行按摩,起到舒筋活血的效果,防止长时间固定以及活动运动的状态下,对腿部造成二次伤害。
22.7、本发明通过配重块的设置,能够使得本装置自动选择抬起重量,能够实现患者自主抬起腿部进行锻炼,满足不同程度患者的锻炼康复,本装置两种锻炼模式,且锻炼的重量可自主调节,满足各种患者的需求。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发明正视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发明正视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本发明图1中a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26.图4为本发明第一驱动轴和第二驱动轴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27.图5为本发明卡箱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28.图6为本发明卡筒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29.图7为本发明蓄力架的结构示意图;
30.图8为本发明按摩板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31.图9为本发明图8中b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32.图10为本发明滑板的结构示意图。
33.图中:
34.1、底座;2、座椅;3、背箱;4、固定筒;5、齿板;6、第一驱动轴;7、转动轴;8、第二驱动轴;9、转动杆;10、铰接板;11、第一齿轮;12、第一蜗卷弹簧;13、第一伞齿;14、第二伞齿;15、铰接环;16、卡接弹簧;17、卡柱;18、卡槽;19、复位线;20、弧块;21、抵顶板;22、卡箱;23、复位弹簧;24、斜板;25、卡筒;26、压缩弹簧;27、卡杆;28、卡块;29、限位槽;30、蓄力架;31、铰接杆;32、第二蜗卷弹簧;33、蓄力线;34、主动轴;35、主动齿轮;36、从动齿轮;37、第三伞齿;38、第四伞齿;39、蓄力轴;40、第六伞齿;41、转动筒;42、按摩板;43、弧板;44、驱动齿轮;45、按摩辊;46、拉伸弹簧;47、收卷轴;48、收卷线;49、压板;50、液囊;51、连通管;52、液带;53、滑槽;54、固定槽;55、第一配重块;56、第二配重块;57、第三配重块;58、伸缩弹簧;59、卡架;60、滑板;61、卡板;62、伸缩板;63、固定板;64、调节架;65、第五伞齿;66、拉动线。
具体实施方式
35.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36.如图1-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骨科治疗辅助装置,包括底座1、座椅2、背箱3和固定筒4,背箱3固定安装有底座1的一端,座椅2通过齿板5滑动连接在底座1的顶部,齿板5通过第一驱动轴6和第二驱动轴8与转动轴7驱动连接,转动轴7与固定筒4驱动连接,第二驱动轴8还与转动杆9驱动连接,转动杆9与铰接板10驱动连接;通过齿板5的设置,能够使得患者坐在座椅上后,通过其自身的重力进行储能,使用时施放,对脚部起到抬升的作用,实现锻炼腿部的关节等,同时可以通过脚踏铰接板10,实现持续的储能,便于长时间的锻炼,本装置可以自主进行蓄力,且能够在蓄力时便于锻炼脚部关节,根据自主需要进行控制抬升的频率,便于骨科重症患者的康复训练,增加本装置的适用范围,同时不需要电力驱动,使得本装置适用于各种地方的使用。
37.如图1-3所示,座椅2的底部与齿板5的一端固定连接,齿板5的外壁与第一齿轮11啮合连接,第一齿轮11固定安装在第一驱动轴6的外壁上,第一驱动轴6转动连接在第二驱动轴8一端的内部,第一驱动轴6与第二驱动轴8为单向驱动连接,第二驱动轴8的另一端与第一蜗卷弹簧12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蜗卷弹簧12的另一端与底座1的内壁固定连接,第二驱动轴8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一伞齿13,第一伞齿13与第二伞齿14啮合连接,第二伞齿14安装在转动轴7的外壁上,第二伞齿14与转动轴7为单向驱动连接,转动轴7的外壁上还安装有铰接环15,铰接环15与固定筒4一端的外壁连接,铰接环15与转动轴7为单向驱动连接,转动轴7的内部连接有复位线19,复位线19的一端位于座椅2的一侧;在第二驱动轴8反向转动施放能量时,将会通过第一伞齿13带动第二伞齿14转动,实现带动转动轴7转动,进而实现固定筒4的抬起,实现对腿部进行抬起活动,锻炼骨科患者的腿部,在复位时通过拉动复位线19,使得铰接环15与转动轴7脱落卡接,通过腿部自身的重量,实现复位;本装置在进行锻炼时,能够自动进行抬起锻炼,防止腿部重症患者不能抬起锻炼的现象,通过自身蓄力以及施放起到锻炼的作用,便于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38.如图4所示,第一驱动轴6的内部通过卡接弹簧16滑动连接有卡柱17,卡柱17一端的一侧为斜面,另一侧为直面,卡柱17与卡槽18相匹配,卡槽18位于第二驱动轴8的内部,第一驱动轴6和第二驱动轴8的结构与铰接环15与转动轴7的结构相同,转动轴7内部的卡柱17与复位线19的另一端固定连接;通过单向驱动连接的设置,能够防止在第二驱动轴8蓄力时带动转动轴7转动,同时在固定筒4复位时,能够方便固定筒4的顺利复位,防止出现啮合不能复位的现象,同时能够减少不需要的能量损失等。
39.如图5-6所示,第二驱动轴8靠近第一驱动轴6一端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有弧块20,弧块20的一端的一侧为弧面,另一侧为直面,弧块20与抵顶板21相匹配,抵顶板21滑动连接在卡箱22的内部,卡箱22固定安装在底座1的内部,抵顶板21位于卡箱22内部一端的侧壁通过复位弹簧23与卡箱22的内壁连接,且与斜板24的外壁抵顶,斜板24固定安装在卡筒25的外壁上,斜板24自上而下厚度增大,卡筒25的底部与压缩弹簧26的一端固定连接,压缩弹簧26的另一端与底座1的内底壁固定连接;卡筒25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卡杆27,卡杆27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有卡块28,卡块28与限位槽29相匹配,卡块28与限位槽29错位安装,限位槽29的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卡杆27远离卡筒25的一端位于座椅2的另一侧;初始状态下第二驱动轴8正
向转动蓄力时,弧块20的弧面与抵顶板21的弧面抵顶,便于第二驱动轴8进行蓄力,在受到第一蜗卷弹簧12的反向作用力时,弧块20的直面与抵顶板21的直面抵顶,防止第二驱动轴8的复位,在施放能量时,通过转动卡杆27,使得卡杆27外壁上的卡块28与限位槽29卡接,此时按压卡杆27使得卡杆27带动卡筒25下降,斜板24与抵顶板21的接触厚度减小,使得抵顶板21在复位弹簧23的作用下,进行复位,抵顶板21与弧块20脱离卡接,进而实现施放能量;通过卡杆27和卡筒25的设置,能够使得本装置座椅2在下降时,卡杆27与座椅2侧壁连接的一端始终处于同一位置,便于患者操作,通过卡箱22的设置,能够便于储存能量,同时能够患者的自主需要进行同时固定筒4抬起的频率,实现抬腿的间隔以及时长能够自主控制,增加装置的灵活性。
40.如图2和图7所示,固定筒4的底部安装有蓄力架30,蓄力架30的内部通过铰接杆31铰接有铰接板10,铰接杆31的外壁与第二蜗卷弹簧32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蜗卷弹簧32的另一端与蓄力架30的外壁固定连接;述铰接板10的一端通过蓄力线33与主动轴34连接,主动轴34转动连接在蓄力架30的内侧壁上,主动轴34的外壁上单向驱动连接有主动齿轮35,主动齿轮35与从动齿轮36啮合连接,从动齿轮36安装在转动杆9的外壁上,转动杆9的外壁上安装有第三伞齿37,第三伞齿37与第四伞齿38啮合连接,第四伞齿38安装在蓄力轴39的外壁上,蓄力轴39的外壁上还安装有第五伞齿65,第五伞齿65与第六伞齿40啮合连接,第六伞齿40安装在第二驱动轴8的外壁上;通过脚踏铰接板10使得蓄力线33拉动主动轴34,使得主动齿轮35转动,带动转动杆9转动,转动杆9通过蓄力轴39驱动第二驱动轴8,使得第二驱动轴8实现蓄力;通过铰接板10的设置,脚部可以同时进行活动锻炼,且可以进行蓄力,便于进行腿部的锻炼,实现双重锻炼的效果,使得本装置在进行腿部关节锻炼时,实现腿部的锻炼,且进行储能蓄能。
41.如图1和图8-9所示,固定筒4的侧壁上铰接有转动筒41,转动筒41的内部安装有按摩板42,按摩板42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弧板43,弧板43的外壁上安装有齿牙,齿牙与驱动齿轮44啮合连接,驱动齿轮44安装在按摩辊45的顶部,按摩辊45转动连接在按摩板42的内部,弧板43的一端通过拉伸弹簧46与按摩板42的内侧壁连接,弧板43的另一端通过拉伸线与收卷轴47连接,收卷轴47的外壁通过收卷线48与底座1的一侧固定连接;转动筒41能够对腿部进行固定,防止在锻炼时出现脱落的现象,同时固定筒4被抬起时,将会拉动收卷线48带动弧板43进行滑动,带动按摩辊45转动,使得按摩辊45对腿部进行按摩,起到舒筋活血的效果,防止长时间固定以及活动运动的状态下,对腿部造成二次伤害。
42.如图2所示,齿板5的底部与压板49的顶部固定连接,压板49位于液囊50的上表面,液囊50通过连通管51与液带52连接导通,液带52位于按摩板42的内壁,且与按摩辊45的外壁抵顶;通过液囊50和液带52的设置,能够对腿部起到缓冲作用,防止长时间夹持出现腿部不适的现象。
43.如图2所示,背箱3的外壁上开设有滑槽53,滑槽53的内壁开设有固定槽54,滑槽53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按压卡块,按压卡块与固定槽54相匹配,滑块固定安装在座椅2的外壁上;通过按压卡块和滑槽53的设置,能够使得在便于固定座椅2,防止座椅2出现晃动的现象。
44.如图2所示,背箱3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一配重块55、第二配重块56和第三配重块57,第一配重块55的重量小于第二配重块56的重量,第二配重块56的重量小于第三配重块
57的重量,第一配重块55的顶部通过伸缩弹簧58与背箱3的内顶壁固定连接,第一配重块55的底部安装有卡架59,第一配重块55、第二配重块56和第三配重块57的结构相同,且底部位于同一水平面。
45.如图2和图10所示,背箱3的内底部滑动连接有滑板60,滑板60的外壁上滑动连接有卡板61,卡板61的顶部分别固定安装有伸缩板62和固定板63,伸缩板62卡接在卡架59的内部,固定板63与调节架64的一端卡接,调节架64的另一端穿过背箱3的顶部,滑板60底部通过拉动线与固定筒4一端的底部连接;为了便于不同程度患者的使用,通过滑动调节架64使得带动卡板61位移,使得卡板上的伸缩板62卡接在不同配重块底部的卡架59内,实现不同抬起的重量,更换配重块时伸缩板62的伸缩端与卡架59抵顶后,能够收缩,便于进行左右位移,卡接后能够进行上下位移;通过配重块的设置,能够使得本装置自动选择抬起重量,能够实现患者自主抬起腿部进行锻炼,满足不同程度患者的锻炼康复,本装置两种锻炼模式,且锻炼的重量可自主调节,满足各种患者的需求。
46.工作原理:在使用时,患者坐在座椅2上,驱动转动筒41,使得转动筒41能够对腿部进行固定,防止在锻炼时出现脱落的现象,此时在患者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座椅2下降,带动第二驱动轴8转动,此时第二驱动轴8正向转动蓄力时,弧块20的弧面与抵顶板21的弧面抵顶,便于第二驱动轴8进行蓄力,在受到第一蜗卷弹簧12的反向作用力时,弧块20的直面与抵顶板21的直面抵顶,防止第二驱动轴8的复位,通过单向驱动连接的设置,能够防止在第二驱动轴8蓄力时带动转动轴7转动,同时在固定筒4复位时,能够方便固定筒4的顺利复位,防止出现啮合不能复位的现象,同时能够减少不需要的能量损失等,在施放能量时,通过转动卡杆27,使得卡杆27外壁上的卡块28与限位槽29卡接,此时按压卡杆27使得卡杆27带动卡筒25下降,斜板24与抵顶板21的接触厚度减小,使得抵顶板21在复位弹簧23的作用下,进行复位,抵顶板21与弧块20脱离卡接,在第一蜗卷弹簧12的作用下进而施放能量,第二驱动轴7反向转动,在第二驱动轴8反向转动施放能量时,将会通过第一伞齿13带动第二伞齿14转动,实现带动转动轴7转动,进而实现固定筒4的抬起,实现对腿部进行抬起活动,锻炼骨科患者的腿部,同时固定筒4被抬起时,将会拉动收卷线48带动弧板43进行滑动,带动按摩辊45转动,使得按摩辊45对腿部进行按摩,起到舒筋活血的效果,防止长时间固定以及活动运动的状态下,对腿部造成二次伤害,在固定筒4复位时通过拉动复位线19,使得铰接环15与转动轴7脱落卡接,通过腿部自身的重量,实现复位,当能量耗尽后,通过脚踏铰接板10使得蓄力线33拉动主动轴34,使得主动齿轮35转动,带动转动杆9转动,转动杆9通过蓄力轴39驱动第二驱动轴8,使得第二驱动轴8实现蓄力,防止能量不足的现象,通过液囊50和液带52的设置,能够对腿部起到缓冲作用,防止长时间夹持出现腿部不适的现象,按压卡块和滑槽53能够使得在便于固定座椅2,防止座椅2出现晃动的现象,通过滑动调节架64使得带动卡板61位移,使得卡板上的伸缩板62卡接在不同配重块底部的卡架59内,实现不同抬起的重量,更换配重块时伸缩板62的伸缩端与卡架59抵顶后,能够收缩,便于进行左右位移,卡接后能够进行上下位移。
47.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
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48.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49.术语“包括”或者任何其它类似用语旨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物品或者设备/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它要素,或者还包括这些过程、物品或者设备/装置所固有的要素。
50.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