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疗床的床体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67299发布日期:2023-03-15 07:05阅读:49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疗床的床体组件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医疗护理床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医疗床的床体组件。


背景技术:

2.为了满足病人的使用便利性,目前的护理床基本具备使病人背部起升倾斜实现坐躺、以及病人腿部顶升高抬支撑的功能,如:专利号为:201920836052.0、专利名称为:一种安全减压医疗护理床的床体组件的发明专利,但是该床体组件在使用中存在以下缺陷:
3.1、床背板和大腿板分布于固定的中间床板两侧、且靠近中间床板的床背板和大腿板转动安装于床架上,从而在病人的腿部抬起和背部倾斜时,大腿板和床背板均绕固定的旋转支撑点进行旋转式摆动,进而会造成盆腔区域空间减小,腹部压力负荷持续增大,呼吸困难,存在术后难以愈合的风险;
4.2、床背板、小腿板、中间床板和大腿板处于水平状态时,均通过设置于床框内侧的卡装轴进行卡装固定,固定后,床背板、小腿板、中间床板和大腿板的两侧与床框的外侧平齐,这样会造成在病床的高度方向上占用空间大,陪护人员的腿部易与床框发生碰撞,且美观性差;
5.3、床背板、小腿板、中间床板和大腿板均为框架结构,即:由金属杆焊接成型的框架板体,病人使用的舒适性差;
6.4、床头板和床尾板与床架之间的安装结构复杂,加工制造和装配难度大;同时,床头板和床尾板上防撞轮的安装便利性差;
7.5、病人在病床上进行翻身等情况时,护栏的内侧会经常受到推力,存在护栏误碰打开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8.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医疗床的床体组件,以实现床背板和大腿板在摆动起升的同时进行顺滑移位,符合人体工学使用;达到床头板、床尾板和防撞轮便于装配、以及避免护栏内侧受力误开的目的。
9.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医疗床的床体组件,包括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上固定安装有座板,所述座板的一侧布置有背板、另一侧布置有铰接的大腿板和小腿板,所述背板与所述支撑框架之间铰接有第一直线驱动元件,所述大腿板与所述支撑框架之间铰接有第二直线驱动元件;
10.所述背板与所述支撑框架之间设有第一滑移机构;所述大腿板与所述支撑框架之间设有第二滑移机构;
11.所述支撑框架的两端分别设有床头板和床尾板,所述床头板和所述床尾板与所述支撑框架之间分别设有插挂机构,所述床头板和所述床尾板的两侧均转动安装有卡入的防撞轮;
12.所述支撑框架的两侧均摆动安装有护栏,所述护栏上设有内侧施力防脱机构。
13.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第一滑移机构和所述第二滑移机构均包括设置于所述背板或所述大腿板上的铰接座,还包括两根不同长度的连杆,两所述连杆的一端并排式的铰接于所述铰接座、另一端分别铰接于所述支撑框架上。
14.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背板、所述座板、所述大腿板和所述小腿板的宽度一致,且均大于所述支撑框架的宽度;所述支撑框架与所述背板、所述大腿板和所述小腿板之间设有隐藏式定位支撑机构。
15.作为再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隐藏式定位支撑机构包括与所述背板和所述小腿板对应设置的第一定位框,所述第一直线驱动元件和所述第二直线驱动元件与所述第一定位框铰接连接;
16.与所述大腿板的对应位置设有第二定位框,所述第二定位框与所述小腿板对应的所述第一定位框铰接在一起,所述铰接座设置于所述第一定位框和所述第二定位框上;
17.与所述第一定位框和所述第二定位框对应位置的所述背板、所述小腿板和所述大腿板上均设有定位槽;所述第一定位框和所述第二定位框的外周上设有多个卡装轴,与所述卡装轴对应位置的所述背板、所述小腿板和所述大腿板上均设有卡槽。
18.作为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背板靠近所述座板的一侧设有避让槽,与所述避让槽对应位置的所述座板上设有延伸凸出部。
19.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插挂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撑框架端部的至少两根插装杆,与所述插装杆对应位置的所述床头板或所述床尾板上设有内凹的插槽,所述插槽内紧密配合有与所述插装杆进行插装配合的套管;
20.与所述插槽对应位置的所述床头板或所述床尾板上安装有封堵板,所述封堵板上转动安装有挂钩;所述支撑框架上设有挂装板,所述挂装板上设有与所述挂钩相适配的挂装孔。
21.作为又进一步的改进,与所述防撞轮对应位置的所述床头板或所述床尾板上设有轮槽,位于所述轮槽内的所述床头板或所述床尾板上设有上下对应设置的轴柱,其中一所述轴柱上设有导送倾斜面,所述导送倾斜面靠近所述轮槽的开口侧;
22.所述防撞轮上设有与所述轮柱相适配的轴槽,所述防撞轮上设有与所述导送倾斜面相适配、并向所述轴槽方向延伸的导送缺口。
23.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支撑框架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护栏安装座,所述护栏安装座上摆动安装有所述护栏,所述护栏上设有转动安装于所述护栏安装座上的操控仓,所述内侧施力防脱机构设置于所述操控仓内;所述操控仓与所述护栏安装座之间设有弹性支撑元件。
24.作为又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内侧施力防脱机构包括转动安装于所述操控仓上的操控开关、以及转动安装于所述操控仓内的操控臂,所述操控臂设置为l形、且两端均设有挂装槽,其中一所述挂装槽与所述操控开关上的挂装轴挂装配合、且该所述挂装槽的开口侧朝向床内,另一所述挂装槽与所述护栏安装座上的固定轴挂装配合、且该所述挂装槽的开口侧朝向地面;
25.所述操控仓的内壁上设有限位挡板,所述限位挡板设置于所述操控臂的两侧。
26.作为又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背板、所述座板、所述大腿板和所述小腿板均为注塑成型的一体件,所述背板、所述座板、所述大腿板和所述小腿板的上表面上均设有多个凹陷
槽,与所述凹陷槽对应位置的所述背板、所述座板、所述大腿板和所述小腿板上均开设有多个孔;所述背板、所述座板、所述大腿板和所述小腿板的下表面上均设有多个凸出设置的加强凸块;
27.所述第一滑移机构和所述第二滑移机构均靠近所述座板设置。
28.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的效果是:
29.由于该床体组件包括支撑框架,支撑框架上固定安装有座板,座板的一侧布置有背板、另一侧布置有铰接的大腿板和小腿板,背板与支撑框架之间铰接有第一直线驱动元件,大腿板与支撑框架之间铰接有第二直线驱动元件;背板与支撑框架之间设有第一滑移机构;大腿板与支撑框架之间设有第二滑移机构;支撑框架的两端分别设有床头板和床尾板,床头板和床尾板与支撑框架之间分别设有插挂机构,床头板和床尾板的两侧均转动安装有卡入的防撞轮;支撑框架的两侧均摆动安装有护栏,护栏上设有内侧施力防脱机构,基于上述结构,该床体组件在使用时,通过座板对病人的臀部进行支撑,通过背板对病人的背部进行支撑,通过大腿板对病人的大腿进行支撑,通过小腿板对病人的小腿进行支撑;通过第一直线驱动元件对背板的驱动实现背板的倾斜起升,通过第一滑移机构实现背板在起升过程中向床头方向的移动,通过第二直线驱动元件对铰接的大腿板和小腿板的驱动,实现大腿板和小腿板的起升,通过第二滑移机构实现铰接的大腿板和小腿板在起升过程中向床尾方向的移动;反之,复位至水平位置时,背板向床尾方向移动、铰接的大腿板和小腿板向床头方向移动;通过插挂机构来简化与支撑框架之间的安装结构,降低加工制造难度、其且便于装配;通过卡入的方式来便于防撞轮在床头板和床尾板上的安装;通过内侧施力防脱机构来避免护栏的内侧受到推力误碰打开的问题发生,提升使用安全性。
30.综上所述,采用该床体组件,实现了背板、铰接的大腿板和小腿板在起升中的同步顺势移动,符合人体工学,具体体现在:达到了座板附近区域的扩大,即:盆腔区域的空间增大,进而使得腹部压力负荷减小,不仅保证了良好的呼吸,而且能预防腹腔内内胀引起病发症大大降低了术后难以愈合的风险;此外,采用该床体组件,头部在背板的任何状态下均具有恒定的支撑,有效减少了背部和肩胛骨皮肤的拉伸,且使用舒适度高,尤其是坐姿时;同时,床头板、床尾板和防撞轮的拆装便利性高,且有效避免了护栏的误开,使用安全性高。
31.由于第一滑移机构和第二滑移机构均包括设置于背板或大腿板上的铰接座,还包括两根不同长度的连杆,两连杆的一端并排式的铰接于铰接座、另一端分别铰接于支撑框架上,从而在第一直线驱动元件驱动背板起升、第二直线驱动元件驱动大腿板起升时,铰接在铰接座和支撑框架之间的两根连杆会同时进行起升、并带动背板和大腿板向远离座板的方向进行移动,结构简单,移动可靠性和稳定性高,为病人符合人体工学的使用奠定了基础。
32.由于背板、座板、大腿板和小腿板的宽度一致,且均大于支撑框架的宽度;支撑框架与背板、大腿板和小腿板之间设有隐藏式定位支撑机构,从而板、座板、大腿板、小腿板与支撑框架的宽度差结构,实现支撑框架在病床本体上的向内支撑设置,通过隐藏式定位支撑机构来对背板、座板、大腿板和小腿板进行支撑和包覆式隐藏定位,达到了减小病床侧边高度方向上的空间占用率,有效解决了陪护人员的腿部与病床侧边发生碰撞的问题,而且美观性高。
33.由于隐藏式定位支撑机构包括与背板和小腿板对应设置的第一定位框,第一直线
驱动元件和第二直线驱动元件与第一定位框铰接连接;与大腿板的对应位置设有第二定位框,第二定位框与小腿板对应的第一定位框铰接在一起,铰接座设置于第一定位框和第二定位框上;与第一定位框和第二定位框对应位置的背板、小腿板和大腿板上均设有定位槽;第一定位框和第二定位框的外周上设有多个卡装轴,与卡装轴对应位置的背板、小腿板和大腿板上均设有卡槽,从而通过第一定位框和定位槽的包覆式定位配合、以及卡装轴和卡槽的卡装配合,实现背板、小腿板在第一定位框上的固定;通过第二定位框和定位槽的包覆式定位配合、以及卡装轴和卡槽的卡装配合,实现大腿板在第二定位框上的固定。结构简单,第一定位框和第二定位框对背板、大腿板和小腿板的支撑性好,背板和小腿板与第一定位框之间、大腿板与第二定位框之间的隐藏定位效果好。
34.由于背板靠近座板的一侧设有避让槽,与避让槽对应位置的座板上设有延伸凸出部,从而通过避让槽来提供延伸凸出部的凸出空间,进而在背板起升滑移过程中,通过延伸凸出部来增大病人盆腔区域的空间,提供树脂的支撑盆骨位,可降低盆骨部位的组织压力。
35.由于插挂机构包括设置于支撑框架端部的至少两根插装杆,与插装杆对应位置的床头板或床尾板上设有内凹的插槽,插槽内紧密配合有与插装杆进行插装配合的套管;与插槽对应位置的床头板或床尾板上安装有封堵板,封堵板上转动安装有挂钩;支撑框架上设有挂装板,挂装板上设有与挂钩相适配的挂装孔,从而在将床头板和床尾板装配至支撑框架上时,首先使套管和插装杆进行插装配合,使得床头板和床尾板安装至支撑框架上,之后,通过转动的挂钩与挂装板上的挂装孔进行挂装配合,实现床头板和床尾板在支撑框架上的固定,结构简单,插挂机构的相关部件易于加工成型,且便于拆装。
36.由于与防撞轮对应位置的床头板或床尾板上设有轮槽,位于轮槽内的床头板或床尾板上设有上下对应设置的轴柱,其中一轴柱上设有导送倾斜面,导送倾斜面靠近轮槽的开口侧;防撞轮上设有与轮柱相适配的轴槽,防撞轮上设有与导送倾斜面相适配、并向轴槽方向延伸的导送缺口,从而通过轮槽内轴柱和防撞轮上轴槽的配合,实现防撞轮在床头板或床尾板上的转动安装,通过导送倾斜面和导送缺口的配合,实现防撞轮的卡入式安装,结构简单,拆装便利性高。
37.由于支撑框架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护栏安装座,护栏安装座上摆动安装有护栏,护栏上设有转动安装于护栏安装座上的操控仓,内侧施力防脱机构设置于操控仓内;操控仓与护栏安装座之间设有弹性支撑元件,从而通过操控仓实现内侧施力防脱机构的封闭式使用,起到护栏在安全使用中的防护;当护栏进行翻转时,通过弹性支撑元件来进行辅助支撑,使得护栏进行缓降。
38.由于内侧施力防脱机构包括转动安装于操控仓上的操控开关、以及转动安装于操控仓内的操控臂,操控臂设置为l形、且两端均设有挂装槽,其中一挂装槽与操控开关上的挂装轴挂装配合、且该挂装槽的开口侧朝向床内,另一挂装槽与护栏安装座上的固定轴挂装配合、且该挂装槽的开口侧朝向地面;操控仓的内壁上设有限位挡板,限位挡板设置于操控臂的两侧,从而在使护栏打开翻转时,按压操控开关,操控开关上的挂装轴带动操控臂转动,操控臂的的一端会进行偏摆、另一端便会与固定轴脱离,此时,护栏及操控仓便可在护栏安装座上翻转;反之,护栏和操控仓反向翻转,在翻转中使操控臂与固定轴进行挂装配合,同时,通过操控臂与挂装轴的挂装配合、以及挂装槽的开设方向,保证了挂装的可靠性,进而保证了护栏处于竖向阻挡状态时的固定性,有效解决了护栏的内侧受到推力而使其误
开的情况发生,为安全使用奠定了基础;在上述反向翻转的过程中,通过限位挡板对操控臂的阻挡约束,避免操控臂移位,保证操控臂与固定轴顺利、可靠的进行挂装配合。
39.由于背板、座板、大腿板和小腿板均为注塑成型的一体件,背板、座板、大腿板和小腿板的上表面上均设有多个凹陷槽,与凹陷槽对应位置的背板、座板、大腿板和小腿板上均开设有多个孔;背板、座板、大腿板和小腿板的下表面上均设有多个凸出设置的加强凸块,从而通过注塑成型的背板、座板、大腿板和小腿板,承托面积大,提高病人的使用舒适性;通过凹陷槽能起到稳固被褥的作用;通过孔不仅能节省材料、减轻重量,而且能达到透气的效果;通过加强凸块来保证注塑成型的背板、座板、大腿板和小腿板的自身整体结构强度。
40.由于第一滑移机构和第二滑移机构均靠近座板设置,从而在背板和推板进行起升时反应及时,且能有效缩短连杆的设置长度。
附图说明
41.下面结合附图和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42.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43.图2是图1的正面视图;
44.图3是图1去除床头板、床尾板和护栏后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45.图4是图3去除背板、座板、大腿板和小腿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46.图5是图3去除支撑框架后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47.图6是图2中床头板与防撞轮配合的爆炸图;
48.图7是图1中a的放大图;
49.图8是图1中床尾板与支撑框架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50.图9是图2中护栏的结构示意图;
51.图10是内侧施力防脱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52.图11是图5中b的放大图;
53.其中,1-支撑框架;101-第一直线驱动元件;102-第二直线驱动元件;103-床头板;104-床尾板;105-防撞轮;1051-轴槽;1052-凸圈;1053-导送缺口;106-插装杆;107-套管;108-封堵板;109-挂钩;110-挂装板;111-挂装孔;2-座板;201-延伸凸出部;3-背板;301-避让槽;4-大腿板;5-小腿板;6-铰接座;601-连杆;7-第一定位框;701-第二定位框;702-定位槽;703-卡装轴;704-卡槽;8-凹陷槽;801-孔;802-加强凸块;9-护栏;901-护栏安装座;902-操控仓;903-弹性支撑元件;904-操控开关;905-操控臂;906-挂装轴;907-固定轴;908-限位挡板;10-轮槽;1001-轴柱;1002-导送倾斜面。
具体实施方式
54.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55.如图1至图5共同所示,一种医疗床的床体组件,包括支撑框架1,该支撑框架1上固定安装有座板2,该座板2的一侧布置有背板3、另一侧布置有铰接的大腿板4和小腿板5,该背板3与支撑框架1之间铰接有第一直线驱动元件101(如:直线电机),该大腿板4与支撑框架1之间铰接有第二直线驱动元件102(如:直线电机);该背板3与支撑框架1之间设有第一滑移机构;该大腿板4与支撑框架1之间设有第二滑移机构,该第一滑移机构和第二滑移机
构的滑移方向相反,即:背板3和腿板(包括大腿板和小腿板)在进行抬起时,背板3向床头端滑移,腿板向床尾端滑移,在回位至水平状态时,背板3向床尾端滑移,腿板向床头端滑移,在本方案中,该第一滑移机构和第二滑移机构均靠近座板设置;该支撑框架1的两端分别设有床头板103和床尾板104,该床头板103和床尾板104与支撑框架1之间分别设有插挂机构,该床头板103和床尾板104的两侧均转动安装有卡入的防撞轮105;该支撑框架1的两侧均摆动安装有护栏9,该护栏9上设有内侧施力防脱机构。
56.该第一滑移机构和第二滑移机构均包括设置于背板3或大腿板4上的铰接座6,还包括两根不同长度的连杆601,两连杆601的一端并排式的铰接于铰接座6、另一端分别铰接于支撑框架1上,在本方案中,该背板3、大腿板4和小腿板5处于水平状态时,两连杆601均处于倾斜状态,具体为:第一滑移机构上的两连杆601以与支撑框架1的铰接端为基准,另一端项床尾方向倾斜,第二滑移机构上的两连杆601以与支撑框架1的铰接端为基准,另一端项床头方向倾斜,同时,为了满足倾斜角度、支撑强度、安装等需求,该连杆601可折弯设置。
57.该背板3、座板2、大腿板4和小腿板5的宽度一致,且均大于支撑框架1的宽度;该支撑框架1与背板3、大腿板4和小腿板5之间设有隐藏式定位支撑机构。
58.该隐藏式定位支撑机构包括与背板3和小腿板5对应设置的第一定位框7,该第一直线驱动元件101和第二直线驱动元件102与第一定位框7铰接连接;与大腿板4的对应位置设有第二定位框701,该第二定位框701与小腿板5对应的第一定位框7铰接在一起,该铰接座6设置于第一定位框7和第二定位框701上;与第一定位框7和第二定位框701对应位置的背板3、小腿板5和大腿板4上均设有定位槽702;该第一定位框7和第二定位框701的外周上设有多个卡装轴703,与卡装轴703对应位置的背板3、小腿板5和大腿板4上均设有卡槽704(参见图11)。
59.作为优选,该背板3靠近座板2的一侧设有避让槽301,与避让槽301对应位置的座板2上设有延伸凸出部201。
60.该背板3、座板2、大腿板4和小腿板5均为注塑成型的一体件,该背板3、座板2、大腿板4和小腿板5的上表面上均设有多个凹陷槽8,与凹陷槽8对应位置的背板3、座板2、大腿板4和小腿板5上均开设有多个孔801;该背板3、座板2、大腿板4和小腿板5的下表面上均设有多个凸出设置的加强凸块802。
61.该插挂机构包括设置于支撑框架1端部的至少两根插装杆106,与插装杆106对应位置的床头板103或床尾板104上设有内凹的插槽(图中未以标号的形式示出),该插槽内紧密配合有与插装杆106进行插装配合的套管107;与插槽对应位置的床头板103或床尾板104上安装有封堵板108,该封堵板108上转动安装有挂钩109;该支撑框架1上设有挂装板110,该挂装板110上设有与挂钩相109适配的挂装孔111(参见图7和图8)。
62.与防撞轮105对应位置的床头板103或床尾板104上设有轮槽10,位于轮槽10内的床头板103或床尾板104上设有上下对应设置的轴柱1001,其中一轴柱1001上设有导送倾斜面1002,该导送倾斜面1002靠近轮槽10的开口侧,具体为:该导送倾斜面1002自轴柱1001的断面中间向轮槽10的开口侧倾斜延伸;该防撞轮105上设有与轮柱1001相适配的轴槽1051,该防撞轮105的两端设有凸出设置、并位于轴槽1051外围的凸圈1052,该防撞轮105上设有与导送倾斜面1002相适配、并向轴槽10方向延伸的导送缺口1053,该导送缺口1053与轴槽10连通设置(参见图6、图7和图8)。
63.如图9和图10共同所示,该支撑框架1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护栏安装座901,该护栏安装座901上摆动安装有护栏9,该护栏9上设有转动安装于护栏安装座901上的操控仓902,该内侧施力防脱机构设置于操控仓902内;该操控仓902与护栏安装座901之间设有弹性支撑元件903(如:气弹簧等)。
64.该内侧施力防脱机构包括转动安装于操控仓902上的操控开关904、以及转动安装于操控仓903内的操控臂905,该操控臂905设置为l形、且两端均设有挂装槽(图中未以标号的形式示出),其中一挂装槽与操控开关904上的挂装轴906挂装配合、且该挂装槽的开口侧朝向床内(护栏处于竖立防护状态时),另一挂装槽与护栏安装座901上的固定轴907挂装配合、且该挂装槽的开口侧朝向地面;该操控仓902的内壁上设有限位挡板908,该限位挡板908设置于操控臂905的两侧。
65.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描述,不作为对本发明范围的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基础上,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造,均应落入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