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公藤双向固体发酵产物在制备治疗肾脏病药物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811367发布日期:2023-04-19 13:51阅读:76来源:国知局
雷公藤双向固体发酵产物在制备治疗肾脏病药物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中药制剂,特别涉及雷公藤双向固体发酵产物在制备治疗肾脏病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1、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一种由多因素导致的原发或继发性肾脏疾病引起的慢性肾脏结构和功能异常的慢性肾病综合征,临床上包括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膜性肾病、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以及各种继发性肾病等,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健康问题,中国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高达10.8%,并且患病率与病死率均持续升高,随着肾功能进行性减退,ckd患者常伴随多种并发症,如贫血、矿物质和骨代谢异常、心血管疾病以及感染等。目前对于慢性肾脏病的防治并无特效方法,现代医学主要以控制原发病及对症治疗来延缓ckd的进展,但大部分的患者最终仍进展至慢性肾衰竭,因各种并发症导致死亡。

2、慢性肾衰竭属于祖国医学中水肿、癃闭、关格等范畴,病机为本虚标实,治当扶正祛邪、标本兼顾,中医药在防病治病方面有着独到之处。虽然透析或肾移植是慢性肾衰竭患者终末期生存的治疗手段,但是在慢性肾衰竭的早、中期,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采用行之有效的药物治疗措施以有效地阻止或延缓慢性肾衰竭进展是一个较为理想的方法。

3、研究表明中药对慢性肾衰竭早、中期患者可有效地阻止或延缓肾功能的进行性恶化,延缓慢性肾衰竭的发展,近年研究显示雷公藤对免疫性疾病、肾脏疾病和皮肤疾病等临床疗效颇佳,然而,其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非常接近,毒副作用发生率为58.1%,极大的限制了雷公藤的临床应用,例如公布号为cn104398564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含有雷公藤的治疗痛风的中药组合物,通过中药药效筛选平台有效应用雷公藤的药理作用,但并没有揭示如何在应用雷公藤时降低其毒副作用。为了更好地发挥雷公藤的临床应用价值、降低其毒副作用,其减毒存/增效炮制一直被备受关注。目前已有净制、蒸制、清炒、酒制、醋制、羊血制、甘草制、白芍制、金钱草制、莱菔子汁制等多种炮制方法。虽然目前有多种炮制方法,但其中双向固体发酵的研究较少,目前尚未发现雷公藤双向固体发酵产物在慢性肾脏病中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毒副作用低且治疗效果好的中药组合物在治疗慢性肾脏病上的应用。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雷公藤双向固体发酵产物在制备治疗肾脏病药物中的应用。

3、所述雷公藤双向固体发酵的制备方法为:

4、s1、将发酵菌种接种于发酵基质中进行双向固体发酵后,得到药性基质;

5、s2、将所述药性基质烘干后粉碎;

6、s3、用过滤网包裹粉碎后的药性基质置于水中煎煮。

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在双向固体发酵过程中,雷公藤不仅可作为营养基质为真菌提供营养,还可借助真菌的酶解作用使其成分或药效发生改变,进一步降低雷公藤的毒副作用,更好地发挥雷公藤在治疗慢性肾脏病的临床应用价值。



技术特征:

1.雷公藤双向固体发酵产物在制备治疗肾脏病药物中的应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雷公藤双向固体发酵产物在制备治疗肾脏病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雷公藤双向固体发酵的制备方法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雷公藤双向固体发酵产物在制备治疗肾脏病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菌种为灵芝菌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雷公藤双向固体发酵产物在制备治疗肾脏病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基质为重量比为1:1的雷公藤与黄芪。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雷公藤双向固体发酵产物在制备治疗肾脏病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固体发酵的发酵时长为30d。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雷公藤双向固体发酵产物在制备治疗肾脏病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网为纱布,所述纱布的层数为8层。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雷公藤双向固体发酵产物在制备治疗肾脏病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煎煮时长为45min。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雷公藤双向固体发酵产物在制备治疗肾脏病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所述雷公藤:黄芪:水=1:1:10。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雷公藤双向固体发酵产物在制备治疗肾脏病药物中的应用,属于中药制剂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雷公藤双向固体发酵产物在制备治疗肾脏病药物中的应用,能够达到毒副作用低且治疗效果好的技术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卢建东,熊国良,鲁凌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中医院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