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尿液盆放置架的病床

文档序号:30474608发布日期:2022-06-21 21:01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尿液盆放置架的病床

1.本实用新型涉及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带有尿液盆放置架的病床。


背景技术:

2.病床一般指护理床,是根据病人的治疗需要和卧床生活习性,而设计的带有家属可以陪护,具有多项护理功能和操作按钮,使用绝缘安全的床,如体重监测、起背就餐、智能翻身、预防褥疮、负压接尿尿床报警监测、移动运输、休息、康复、给药输液等功能,康复病床可单独使用,也可与治疗或康复设备配套使用,翻身护理床一般不超过九十厘米宽,为单层单人床,方便医护观察巡视和家属的操作使用,也可供健康人、重度残疾人、老年人、尿失禁、脑外伤稳定期或恢复期病人在家康复休养治疗时使用。
3.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4.1、现有带有尿液盆的病床侧面一般会贴合有尿液颜色对照表,用于医护人员对照尿液颜色来判断患者体内的身体健康状况,而对照表贴合在病床侧面易发生刮蹭,影响正常的对照且对正常对照即为不便;
5.2、现有带有尿液盆的病床,其尿液盆一般放置在病床底部,在病床移动时易发生尿液盆倾倒,除此之外尿液盆易散发异味,会有卫生影响还易于疾病的传播。


技术实现要素:

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有尿液盆放置架的病床,解决了现今存在的尿液盆放置问题以及对照表的防护、精准对照问题。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有尿液盆放置架的病床,包括病床本体,所述病床本体的底部设置有橡胶环,所述橡胶环的底部设置有尿液盆,所述尿液盆的底部设置有细制软管,所述细制软管远离尿液盆的一端设置有针筒,所述病床本体的正面设置有卡块,所述病床本体的正面开设有内置槽,所述内置槽的内部设置有转动拨片,所述转动拨片的顶部设置有固定柱,所述转动拨片的底部设置有对照表盘,所述病床本体的底部开设有螺纹槽,所述螺纹槽的内部设置有螺纹柱,所述螺纹柱的底部设置有转动把手,所述螺纹柱的底端设置有卡接块。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橡胶环与病床本体固定连接,所述细制软管与尿液盆密封连接,所述细制软管与针筒密封连接,所述尿液盆的底部为球状。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卡块与病床本体固定连接,所述卡块的数量为两组,两组所述卡块关于针筒的垂直中心线呈轴对称分布,所述针筒与卡块卡接。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内置槽的内表面尺寸与转动拨片的外表面尺寸相匹配,所述对照表盘的外表面尺寸与内置槽的内表面尺寸相匹配,所述转动拨片通过连接柱与对照表盘固定连接。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柱通过轴承与转动拨片转动连接,所述固定柱顶端与病床本体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拨片通过固定柱与内置槽转动连接。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螺纹槽与螺纹柱螺纹连接,所述螺纹槽的数量为两组,两组所述螺纹槽关于尿液盆的水平中心线呈轴对称分布。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卡接块通过轴承与螺纹柱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把手与螺纹柱固定连接,所述卡接块与尿液盆卡接。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有尿液盆放置架的病床,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5.1、该一种带有尿液盆放置架的病床,通过在图1当中病床本体的正面开设内置槽,并在内置槽内部设置转动拨片和固定在转动拨片底部的对照表盘,而转动拨片通过轴承与固定柱转动连接,固定柱则与病床本体直接固定,使得再手动拨动转动拨片时,转动拨片带动底部的对照表盘转动,这样实现对照表盘表面的颜色图案发生变化,易于医护人员精准对照且手部不予对照表盘发生接触,防止汗液腐蚀对照表盘,而通过在靠近对照表盘的一侧设置两组卡块,并通过针筒与卡块的卡接将针筒固定扣合在卡块内部,针筒底部则通过细制软管直接与尿液盆连通,使得在拨动针筒时尿液盆内部尿液能从细制软管吸入至针筒内部,从而实现尿液颜色的对照,且对照表盘的演示颜色区域较小,可有效降低剐蹭的情况发生。
16.2、该一种带有尿液盆放置架的病床,通过在病床本体底部设置橡胶环,尿液盆则直接与橡胶环贴合接触,而病床本体底部靠近尿液盆的一端开设两组螺纹槽,螺纹柱则与螺纹槽之间螺纹拧紧,使得卡接块被螺纹柱抬升至一定高度,而卡接块与螺纹柱之间转动连接,使得两侧的卡接块朝向相同,并对尿液盆进行卡接,通过转动转动把手带动螺纹柱在螺纹槽内部的拧转距离,实现尿液盆与橡胶环之间的贴紧,这样可有效防止异味散发,且在病床本体整体移动、晃动时,尿液盆在卡接块的卡接下不会发生倾倒,提升卫生效果且防止疾病传播,而在需要取下尿液盆时,仅需转动转动把手使得尿液盆与橡胶环松开,此时将针筒从卡块内部取下,整体可将尿液盆移出病床本体底部,实现更换护理的操作。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正面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面结构剖切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转动拨片外泄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尿液盆结构底面示意图。
21.图中:1、病床本体;2、橡胶环;3、尿液盆;4、细制软管;5、针筒; 6、卡块;7、内置槽;8、转动拨片;9、固定柱;10、对照表盘;11、螺纹槽;12、螺纹柱;13、转动把手;14、卡接块。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请参阅图1-4,本实施方案中:一种带有尿液盆放置架的病床,包括病床本体1,即常见的床体;病床本体1的底部设置有橡胶环2,用于后续装置的贴合,防止异味萨散发和尿
液泼洒;橡胶环2的底部设置有尿液盆3,即承装尿液;尿液盆3的底部设置有细制软管4,用于尿液的吸入;细制软管4远离尿液盆3的一端设置有针筒5,即常见的活塞装置,用于吸入尿液;病床本体 1的正面设置有卡块6,用于固定针筒5的所在平面;病床本体1的正面开设有内置槽7,用于防护后续装置;内置槽7的内部设置有转动拨片8,用于拨动;转动拨片8的顶部设置有固定柱9,用于固定转动拨片8的所在位置;转动拨片8的底部设置有对照表盘10,用于在转动拨片8的波动下与内置槽7 之间发生转动,实现对照效果;病床本体1的底部开设有螺纹槽11,用于连接后续装置;螺纹槽11的内部设置有螺纹柱12,用于配合螺纹槽11与病床本体1之间固定;螺纹柱12的底部设置有转动把手13,用于手动转动;螺纹柱12的底端设置有卡接块14,用于扣合尿液盆3,使其与橡胶环2贴紧。
24.本实施例中,橡胶环2与病床本体1固定连接,细制软管4与尿液盆3 密封连接,细制软管4与针筒5密封连接,尿液盆3的底部为球状,橡胶环2 的作用是贴紧尿液盆3,防止尿液泼洒和异味散发,而尿液盆3球状的底部便于尿液汇集;卡块6与病床本体1固定连接,卡块6的数量为两组,两组卡块6关于针筒5的垂直中心线呈轴对称分布,针筒5与卡块6卡接,针筒5 与卡块6的固定卡接实现针筒5与旁边的对照表盘10对齐,易于医护人员的对照;内置槽7的内表面尺寸与转动拨片8的外表面尺寸相匹配,对照表盘 10的外表面尺寸与内置槽7的内表面尺寸相匹配,转动拨片8通过连接柱与对照表盘10固定连接,转动拨片8和对照表盘10固定并在内置槽7内部转动,实现对照表盘10的不同对照颜色表的变化,且能有效降低刮蹭发生;固定柱9通过轴承与转动拨片8转动连接,固定柱9顶端与病床本体1固定连接,转动拨片8通过固定柱9与内置槽7转动连接,固定柱9用于直接连接转动拨片8,稳定转动拨片8的高度位置;螺纹槽11与螺纹柱12螺纹连接,螺纹槽11的数量为两组,两组螺纹槽11关于尿液盆3的水平中心线呈轴对称分布,两组螺纹槽11分别对于固定的两组螺纹柱12,在转动下螺纹柱12 的盖度位置发生变化,实现尿液盆3与橡胶环2的贴合以及松开;卡接块14 通过轴承与螺纹柱12转动连接,转动把手13与螺纹柱12固定连接,卡接块 14与尿液盆3卡接,卡接块14与螺纹柱12的转动实现卡接块14的朝向不受螺纹柱12的转动变化,易于与尿液盆3之间发生卡接,固定尿液盆3的位置。
25.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操作者通过将尿液盆3放置在两组螺纹柱12表面的卡接块14上,对齐后转动两组转动把手13,转动把手13带动螺纹柱12与螺纹槽11之间发生螺纹转动,使得尿液盆3的高度变化随着螺纹柱12的转动而改变,并最终与病床本体1底部的橡胶环2之间相互贴合夹紧,这样及时病床本体1晃动移动时,尿液盆3内部的尿液不会发生泼洒,且异味不易散发,提高了卫生防护,而随后通过将针筒5与病床本体1正面的两组卡块6扣合固定,即可完成安装固定,而需要更换尿液盆3时参考前面的操作步骤即可,此处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患者通过导尿管的形式还是病床本体1顶面开窗的形式将尿液导入至尿液盆3内部都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规定范畴,而当尿液盆3内部填充有尿液后,通过将尿液盆3底部设置呈球状,便于尿液汇集在尿液盆3底面,而此时通过拉动针筒5,针筒5仅为现有的活塞吸附装置,在细制软管4的连通下将尿液导入至针筒5内部,此时通过拨动内置槽7内部的转动拨片8,而转动拨片8通过轴承与固定柱9之间固定,使得转动拨片8带动对照表盘10在内置槽7内部转动,对照表盘10 表面的对照颜色发生改变,当与尿液颜色一致后即可得出结论,相比传统的对照方式,该结构针筒5与对照表盘10相距很近,易于医护人员的对照,而对照表盘10整体大部分处于内置槽7内部,可有效降低刮蹭的现象发生。
26.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