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牙一体式矫治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425403发布日期:2022-06-15 14:49阅读:352来源:国知局
一种前牙一体式矫治器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口腔正畸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前牙一体式矫治器。


背景技术:

2.错颌畸形大多情况下是由先天遗传因素或后天不良口腔习惯的环境因素导致牙齿、颌骨、颅面的畸形,其中,前牙在替牙期出现错颌畸形问题最为显著,前牙承担着美观及切断食物的功能,前牙错颌畸形不仅会影响人们笑容不自信,重要是还会导致颌骨不良发育,口周肌肉紧张等临床情况,主要表现为前牙深覆合、反合、对刃的情况。
3.目前,针对替牙期前牙的矫治装置主要采用传统托槽2
×
4矫治器和活动矫治器。传统托槽2
×
4矫治器为一个牙弓中两个磨牙带环,四个切牙粘托槽,组成了2
×
4矫治器,该矫治器异物感强,尤其对于替牙期儿童,矫治弓丝施力过大易导致根尖吸收、牙齿松动的矫治风险;活动矫治器则是采用可自由摘戴的隐形矫治器对前牙进行矫治,该矫治器工序繁琐,需要频繁更换,矫治成本大;与此同时,此两类矫治装置均为上下颌单独矫治,功能单一,无法有效地矫正儿童不良口腔习惯,无法快速、精准地调整前牙咬合关系,在临床应用中需要医生较长的操作时间,对口腔技师的技术要求特别高,因此很难满足当下儿童替牙期的前牙矫治需求。
4.基于以上问题,针对儿童替牙期的前牙矫治需要一种能够破除不良口腔习惯、佩戴者依从性好、适用范围广、治疗效能高矫治器。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替牙期的儿童提供一种前牙一体式矫治器,以破除不良口腔习惯对前牙错颌畸形的影响,提高矫治效能和效率,同时具备佩戴舒适、外形美观、多重功能等特点。
6.本技术的实施例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7.一种前牙一体式矫治器,包括咬合垫、唇挡、舌挡,所述咬合垫设于前牙咬合面,所述咬合垫为适配前牙咬合的扇形结构,所述咬合垫的唇侧外边缘分别向上、向下延伸形成唇挡,所述咬合垫的舌腭侧内边缘分别向上、向下延伸形成舌挡,所述咬合垫、唇挡、舌挡共同构成适配前牙矫治的一体式结构;
8.所述舌挡的下颌区设有若干个朝向舌侧凸起的舌刺和内部具有容置空间的空腔部。
9.进一步地,所述唇挡中部连接有朝向唇侧延伸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延伸至唇部外侧。
10.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的末端包括持握挡板,所述持握挡板为沿所述连接部末端向四周延伸并凸出的结构。
11.进一步地,所述咬合垫中部还包括呼吸孔,所述呼吸孔位于所述咬合垫的中部,且所述呼吸孔贯通所述唇挡及所述舌挡中部。
12.进一步地,所述舌挡设于前牙的舌颚侧,位于下颌区的所述舌挡的厚度大于位于上颌区所述舌挡的厚度。
13.进一步地,所述舌刺位于所述舌挡的下颌区朝向舌体的一侧,所述舌刺朝向舌侧凸起。
14.进一步地,所述空腔部位于下颌区的所述舌挡的内部,所述空腔部为具有容置空间的腔室。
15.进一步地,所述空腔部包括与所述舌挡外部环境相连通的开口。
16.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前牙一体式矫治器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7.本技术一种前牙一体式矫治器功能多样,可根据不同个体的前牙错颌畸形问题进行精准的前牙矫治,同时可以矫治多种不良口腔习惯,包括舌习惯、吮指习惯、口呼吸习惯等。
18.本技术一种前牙一体矫治器具有透明美观,佩戴舒适,可随时摘戴的优势,儿童可根据需求灵活地选择佩戴时间,可仅在夜间佩戴,增加矫治的便利性,且便于家长更好地监控佩戴情况。
19.本技术一种前牙一体矫治器的下颌区包括具有舌刺的储物结构,可以矫治不良舌习惯,同时可在储物结构内可放置防龋的物品。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技术一种前牙一体式矫治器侧视图;
21.图2为本技术具有持握挡板的一种前牙一体式矫治器的侧视图;
22.图3为本技术具有持握挡板的一种前牙一体式矫治器的俯视图。
23.图中标号
24.1-咬合垫;2-唇挡;3-舌挡;4-舌刺;5-空腔部;6-连接部;7-持握挡板;8-呼吸孔。
具体实施方式
25.以下,基于优选的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说明。
26.此外,为了方便理解,放大(厚)或者缩小(薄)了图纸上的各种构件,但这种做法不是为了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27.单数形式的词汇也包括复数含义,反之亦然。
28.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本技术的描述中,为了区分不同的单元,本说明书上用了第一、第二等词汇,但这些不会受到制造的顺序限制,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其在本技术的详细说明与权利要求书上,其名称可能会不同。
29.本说明书中词汇是为了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而使用的,但不是试图要限制本技术。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
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0.图1为本技术一种前牙一体式矫治器侧视图,如图1所示,一种前牙一体式矫治器,包括咬合垫1、唇挡2、舌挡3,所述咬合垫1设于前牙咬合面,所述咬合垫1的唇侧外边缘分别向上、向下延伸形成唇挡2,所述咬合垫1的舌腭侧内边缘分别向上、向下延伸形成舌挡3,所述咬合垫1、唇挡2、舌挡3共同构成适配前牙矫治的一体式结构,所述舌挡3的下颌区设有若干个朝向舌侧凸起的舌刺4和内部具有容置空间的空腔部5,用于矫治牙齿的同时矫正不良口腔习惯。
31.其中,本技术中所述前牙包括中切牙、侧切牙、尖牙。
32.具体的,所述咬合垫1为根据矫治需求调整的适配前牙咬合在一起的扇形结构,所述唇挡2设于前牙的唇侧,所述舌挡3设于前牙的舌颚侧,所述唇挡2、舌挡3用于把前牙的牙弓从唇部的肌肉及舌颚侧的不良作用力中释放出来。
33.所述咬合垫1、所述唇挡2、所述舌挡3共同构成适配上、下前牙咬合在一起的牙齿引导槽,所述牙齿引导槽利用儿童咬合引导牙齿排列整齐,调整替牙期牙齿的正确咬合关系,并为未萌出的前牙预留合适的生长空间,引导前牙的正常发育。
34.所述咬合垫1中部还包括呼吸孔8,所述呼吸孔8位于所述咬合垫1的中部,且所述呼吸孔贯通所述唇挡2及所述舌挡3中部,使得所述呼吸孔8为贯通唇侧与舌侧之间的通气孔,用于矫正不良口呼吸,帮助佩戴者从不良口呼吸过渡到正常的鼻呼吸。
35.通常情况下,人们的舌体在闭口状态时应位于上颌区的颚侧,但由于吐舌、舔牙等不良口腔习惯,部分儿童的舌体常放置在下颌区,给前牙造成不良作用力,影响前牙矫治效果,为纠正不良口腔习惯,本技术中所述舌挡3的设置厚度进行了进一步优化,其中,位于下颌区的所述舌挡3的厚度大于位于上颌区所述舌挡3的厚度,用于在上颌预留出更多的空间来容纳舌体放置,同时减少下颌区容纳舌体放置的容置空间,引导舌体放置在正确的口腔位置。
3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舌挡3上设置有若干个舌刺4,所述舌刺4位于所述舌挡3的下颌区朝向舌体的一侧,所述舌刺4为朝向舌侧凸起的结构,若干个所述舌刺4使得所述舌挡3的下颌区朝向舌侧的表面形成凹凸不平的接触面,当佩戴者的舌体因不良口腔习惯与所述舌刺4接触时,所述舌刺4会刺激舌体条件反射地抬升舌体,用于有效地阻止不良的吐舌习惯及改变舌体舔牙的习惯,进而减少舌体对前牙矫正的不良作用力。
37.在一些实施例中,位于下颌区的所述舌挡3的内部设置有若干个空腔部5,所述空腔部5为具有容置空间的腔室,用于放置改善口腔健康的缓释药物或含氟的口腔保健品,同时可避免因下颌区所述舌挡3的厚度过厚给下颌区前牙带来的作用力影响矫治效果。
3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腔部5包括与所述舌挡3外部环境相连通的开口,本实施例中所述空腔部5的开口方向朝向下颌,用于便于通过所述空腔部5朝向下颌的开口放置用于改善口腔健康的物品,且使得所述空腔部5内容置的物品融化后可在重力作用下流入口腔内,实现改善口腔健康。
39.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想象的是,为便于所述空腔部5内容置的物品的与口腔内潮湿的环境充分受潮融化,所述空腔部5还可以设置若干个朝向舌侧贯通的开口,其中,所述空腔部5朝向舌侧的开口较小,用于避免所述空腔部5内容置的物品通过朝向舌侧的开口脱
落至口腔内。
40.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想象的是,所述空腔部5内也可放置监测矫治器佩戴时间的监测装置,所述监测装置可以是根据所述空腔部5内物品消耗的时间及更换周期计算矫治器佩戴时间,所述监测装置也可以是现有技术中具有监测功能的智能芯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具体内容在此不做进一步赘述。
41.由于本技术一种前牙一体式矫治器为适配前牙咬合的矫治器,因此矫治器整体结构较小,为便于佩戴者抓握且佩戴时不易脱落至口腔内,所述唇挡2上连接有朝向唇侧延伸的连接部6。
42.所述连接部6为便于手握的连接结构件,所述连接部6位于所述唇挡2中部,所述连接部6延伸至唇部外侧,当佩戴者在闭口咬合时,所述连接部6能在佩戴者的唇侧裸露出且不影响佩戴者的唇闭合,用于便于儿童抓握且避免矫治器脱落在儿童口腔内。
43.图2为本技术具有持握挡板7的一种前牙一体式矫治器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具有持握挡板7的一种前牙一体式矫治器的俯视图,如图2、图3所示,所述连接部6的末端包括持握挡板7,所述持握挡板7为沿所述连接部6末端向四周延伸并凸出的结构,用于提高抓握的舒适度。
44.以上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了详细介绍,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技术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属于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