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灌肠用灌肠袋护理组件

文档序号:31968441发布日期:2022-10-29 01:02阅读:84来源:国知局
一种灌肠用灌肠袋护理组件

1.本技术涉及灌肠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灌肠用灌肠袋护理组件。


背景技术:

2.灌肠是用导管自肛门经直肠插入结肠灌注液体,以达到通便排气的治疗方法。能刺激肠蠕动,软化、清除粪便,并有降温、稀释肠内毒物、减少吸收,低温溶液为高热患者降温的作用,此外,亦可达到供给药物、营养、水分等治疗目的。
3.灌肠通常采用灌肠袋,现有的灌肠袋只能实现将灌肠液注入到患者的体内,随后由患者自己去卫生间排出或者使用便盆收集人体排泄物;但当患者行动不便又需要改善排便时,往往需要一名护士插拔灌肠管,另一个名护士拿收集容器接收人体排泄物,但是这种方式容易导致患者皮肤、床单的污染,甚至喷射到医护人员身上,且医护人员还需要时刻留意患者的排便情况,会给患者及医务人员造成不便,存在待改进之处。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便于行动不便患者灌肠后的排便,本技术提供一种灌肠用灌肠袋护理组件。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灌肠用灌肠袋护理组件,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灌肠用灌肠袋护理组件,包括大便容置袋、灌肠液储液袋以及灌肠管,所述大便容置袋包括吸水垫部和与吸水垫部相连通的透明薄膜部,所述透明薄膜部背离所述吸水垫部的一端成型有排泄口,所述排泄口的上端沿设置有防漏垫,所述防漏垫背离所述透明薄膜部的一侧设置有医用压敏胶,所述透明薄膜部靠近所述排泄口的侧壁上设置有插设口,所述灌肠管穿过所述插设口伸入所述透明薄膜部内,所述灌肠管滑动设置在所述插设口内;
7.所述灌肠液储液袋的袋体上设置有出液管,所述灌肠管与所述出液管可拆卸连接,且所述灌肠管与所述灌肠液储液袋连通,所述灌肠管远离所述出液管的一端端面及管壁上开设有若干个出液孔。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对患者进行灌肠治疗时,将灌肠管开设有若干个出液孔的一端通过透明薄膜部上的插设口伸入大便容置袋内,随后将透明薄膜部上的排泄口对准患者肛门处,再通过医用压敏胶将带有防漏垫的大便容置袋粘接到患者肛门周侧皮肤上,实现大便容置袋与人体间的相对固定,同时防漏垫起到围堵防漏的作用,随后医护人员透过透明薄膜部调节灌肠管位置直至插入人体内,最后将灌肠管与灌肠液储液袋上的出液管连通,进而实现灌肠操作,透明薄膜部既起到了方便插设灌肠管的作用,又起到了方便医护人员观察患者排便情况的作用,从而便于行动不便患者灌肠后的排便。
9.可选的,所述插设口处设置有橡胶塞,所述橡胶塞上贯穿开设有圆形插接孔,所述插接孔与所述透明薄膜部内腔连通,所述灌肠管穿过所述插接孔伸入所述透明薄膜部内,且所述插接孔直径小于所述灌肠管直径。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灌肠管通过直径小于自身的橡胶塞插接孔插设到透明
薄膜部内腔内,利用了橡胶在外力作用下能发生较大的形变,当外力解除后又能迅速恢复的特性,既实现了灌肠管的滑动插接,又起到了极佳的密封效果,尽可能避免了排泄物从插接孔内流出的可能性。
11.可选的,所述灌肠管靠近所述出液管的外壁上设置有流量调节器。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灌肠治疗的病因有很多,对于不同病因病人所能承受的液压也不同,通过流量调节器便于医护人员根据患者需求调节输液速度和输液压力,使得患者治疗过程中更加舒适。
13.可选的,所述灌肠管远离所述出液管的一端可拆卸设置有微型摄像头,所述微型摄像头与外界显示器信号连接。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灌肠管远离出液管的一端用于插入人体内,在灌肠管插入人体内的一端设置微型摄像头可以使得灌肠管的插设更加方便快捷,同时医护人员也可以与微型摄像头信号连接的外界显示器观察病人肠道内的情况,从而提高病人的治疗效率。
15.可选的,所述吸水垫部外壁上设置有绑带。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患者排泄物较多时,大便容置袋重量过重,可能会导致医用压敏胶与人体皮肤间出现松动,从而导致排泄物泄漏,通过绑带将大便容置袋绑设到患者身上,通过人体承担一部分大便容置袋的重量,降低了医用压敏胶与人体皮肤间出现松动的可能性。
17.可选的,所述吸水垫部外壁上设置有储物袋,所述储物袋背离所述吸水垫部的外壁上开设有取物口,所述取物口处设置有撕拉条,所述撕拉条的边缘形成有便于撕拉的刀切虚线。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于不同病因的患者灌肠时需要利用到不同的医疗器具辅助,例如温度计、治疗巾等,通过储物袋放置一些普遍需要的医疗器具,使得灌肠治疗更加方便快捷。灌肠袋通常为一次性用品,通过设置撕拉条的取物口,既便于物品的存取,又起到了节约成本的作用。
19.可选的,所述医用压敏胶上粘接有离型纸层。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医用压敏胶长时间暴露在外会失去粘性,导致粘接效果不佳,通过在医用压敏胶外设置离型纸层起到防潮保持胶体粘性的作用,同时离型纸层还便于撕取,提高了大便容置袋的保存寿命。
21.可选的,所述灌肠液储液袋背离所述出液管的外壁上设置有挂设用的耳带。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灌肠时间有时较长,靠患者或医护人员一直手提着很不方便,在灌肠过程中通过耳带对灌肠液储液袋进行挂设,使得灌肠治疗更加方便。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当需要对患者进行灌肠治疗时,将灌肠管开设有若干个出液孔的一端通过透明薄膜部上的插设口伸入大便容置袋内,随后将透明薄膜部上的排泄口对准患者肛门处,再通过医用压敏胶将带有防漏垫的大便容置袋粘接到患者肛门周侧皮肤上,实现大便容置袋与人体间的相对固定,同时防漏垫起到围堵防漏的作用,随后医护人员透过透明薄膜部调节灌肠管位置直至插入人体内,最后将灌肠管与灌肠液储液袋上的出液管连通,进而实现灌肠操作,透明薄膜部既起到了方便插设灌肠管的作用,又起到了方便医护人员观察患者
排便情况的作用,从而便于行动不便患者灌肠后的排便。
25.2.通过开设有插接孔的橡胶塞,既实现了灌肠管的滑动插接,又起到了极佳的密封效果,尽可能避免了排泄物从插接孔内流出的可能性。
26.3.通过绑带将大便容置袋绑设到患者身上,通过人体承担一部分大便容置袋的重量,降低了医用压敏胶与人体皮肤间出现松动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主要展现一种灌肠用灌肠袋护理组件整体结构的轴测示意图。
28.图2是图1中a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9.图3是图1中b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30.附图标记:1、大便容置袋;11、吸水垫部;12、透明薄膜部;2、排泄口;3、防漏垫;4、医用压敏胶;5、离型纸层;6、灌肠液储液袋;7、灌肠管;8、插设口;9、橡胶塞;10、插接孔;13、出液孔;14、微型摄像头;15、连接板;16、流量调节器;17、出液管;18、耳带;19、储物袋;20、取物口;21、撕拉条;22、刀切虚线;23、绑带。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2.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灌肠用灌肠袋护理组件。
33.参照图1,一种灌肠用灌肠袋护理组件,包括大便容置袋1、灌肠液储液袋6以及灌肠管7,灌肠管7一端伸入大便容置袋1内,灌肠管7另一端位于大便容置袋1外并与灌肠液储液袋6连通。
34.参照图1,大便容置袋1包括吸水垫部11和透明薄膜部12,本实施例中,吸水垫部11与透明薄膜部12一体成型设置,吸水垫部11为吸水垫制成,透明薄膜部12为透明塑料薄膜材质,吸水垫部11利用吸水垫吸水、储水能力强且包装干净易于清理的特点,透明塑料薄膜制成的透明薄膜部12便于插接灌肠管7,同时便于医护人员观察灌肠出来的内容物,了解患者治疗的状态。
35.参照图1和图2,透明薄膜部12背离吸水垫部11的一端一体成型有供患者排便的排泄口2,本实施例中排泄口2呈圆形设置,排泄口2上端沿边缘一周粘接有防漏垫3,防漏垫3背离透明薄膜部12的一侧黏附有医用压敏胶4,医用压敏胶4外表面上粘接有离型纸层5,离型纸层5起到防潮保持胶体粘性的作用,同时离型纸层5还便于撕取,当需要灌肠治疗时,只需要用很小的力将离型纸层5撕掉,并将排泄口2对准人体肛门处,即可通过医用压敏胶4实现大便容置袋1与人体皮肤间的相对固定。
36.参照图1,透明薄膜部12外壁上开设有圆形插设口8,插设口8处固定有圆柱形橡胶塞9,本实施例中,橡胶塞9通过环氧树脂粘合剂粘接固定在插设口8内壁上,橡胶塞9上同轴贯穿开设有插接孔10,使用时,灌肠管7穿设插接孔10伸入大便容置袋1内,并能在外力作用下实现在插接孔10内滑移。
37.参照图1和图2,灌肠管7伸入大便容置袋1内的一端呈闭口设置并倒圆角处理,灌肠管7位于大便容置袋1外侧的一端呈开口设置,灌肠管7伸入大便容置袋1内的一端端面及
外壁上开设有若干个出液孔13,治疗时,灌肠管7闭口设置的一端插入人体内,灌肠管7开口设置的一端与灌肠液储液袋6连通,灌肠液通过出液孔13流出从而进行灌肠作业。
38.参照图1和图2,灌肠管7伸入大便容置袋1内的一端端面上固定有微型摄像头14,具体的,微型摄像头14上一体成型有两个连接板15,两个连接板15通过塑料自攻螺丝螺纹锁紧在灌肠管7端面上,本实施例中,微型摄像头14采用无线微型摄像头14并与外界显示器信号连接,无线摄像头的信号传输为现有技术,这里不做过多叙述,在灌肠管7插入人体内的一端安装微型摄像头14可以使得灌肠管7的插设更加方便快捷,同时医护人员也可以与微型摄像头14信号连接的外界显示器观察病人肠道内的情况,从而提高病人的治疗效率。
39.参照图1,灌肠管7与灌肠液储液袋6连通的一端外壁上安装有流量调节器16,通过流量调节器16便于医护人员根据患者需求调节输液速度和输液压力,使得患者治疗过程中更加舒适。
40.参照图1,灌肠液储液袋6一侧侧壁上一体成型有出液管17,出液管17与灌肠液储液袋6内腔连通,灌肠治疗时,出液管17插设进灌肠管7开口的一端内,且出液管17外壁与灌肠管7内壁间为过盈配合,插设完成后,灌肠液经出液管17流进灌肠管7内,再通过出液孔13流进人体,进而完成灌肠。
41.参照图1,灌肠液储液袋6背离出液管17的一侧一体成型有耳带18,灌肠时间有时较长,靠患者或医护人员一直手提着很不方便,在灌肠过程中通过耳带18对灌肠液储液袋6进行挂设,使得灌肠治疗更加方便。
42.参照图1和图3,大便容置袋1的吸水垫部11外壁上粘接固定有储物袋19,储物袋19背离吸水垫部11的外壁上开设有取物口20,取物口20处设置有撕拉条21,撕拉条21的边缘与取物口20内壁间形成有便于撕拉的刀切虚线22,储物袋19用于储存灌肠常用医疗用品,灌肠袋通常为一次性用品,通过设置撕拉条21的取物口20,既便于物品的存取,又起到了节约成本的作用。
43.参照图1,吸水垫部11位于储物袋19两侧的侧壁上均固定有绑带23,本实施例中,绑带23可以采用针织的方式与吸水垫部11侧壁固定连接,通过绑带23将大便容置袋1绑设到患者身上,进而通过人体承担一部分大便容置袋1的重量,降低了医用压敏胶4与人体皮肤间出现松动的可能性。
44.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灌肠用灌肠袋护理组件的实施原理为:灌肠治疗时,将灌肠管7开设有出液孔13的一端通过橡胶塞9的插接孔10插入大便容置袋1内,随后将大便容置袋1上的离型纸层5撕除,并将大便容置袋1的排泄口2对准患者肛门处,通过大便容置袋1上的医用压敏胶4将大便容置袋1与患者肛门周测皮肤进行粘接固定,再将绑带23绑设到患者身上对大便容置袋1实现进一步限位。
45.固定好大便容置袋1后,医护人员通过大便容置袋1的透明薄膜部12及灌肠管7上的微型摄像头14调节灌肠管7位置直至插入患者体内,随后将灌肠管7开口一端与灌肠液储液袋6上出液管17连通,并通过流量调节器16实现出液和流量控制,进而完成灌肠作业,同时医护人员还可以通过大便容置袋1的透明薄膜部12及灌肠管7上的微型摄像头14观察患者的排便及体内治疗情况。
46.治疗过程中或者治疗后,医护人员还可以通过吸水垫部11外壁上的储物袋19进行一些常用医疗医用品的取用。
47.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