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骨创伤辅助牵拉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295839发布日期:2022-08-27 04:03阅读:74来源:国知局
一种骨创伤辅助牵拉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骨创伤辅助牵拉器。


背景技术:

2.骨创伤是指由于外力损伤,造成骨骼骨关节以及关节周围的软组织损伤,病情严重者可能会导致骨折,韧带撕裂断裂;骨创程度比较严重的,需要通过手术治疗,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医护人员使用拉钩器械将骨骼外侧的肌肉组织和韧带牵拉开,使术野暴露才能方便进行骨科手术,现有的拉钩器械是医护人员手动进行牵拉操作的,增加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骨创伤辅助牵拉器,能够对肢体进行限位夹持,使肢体在手术过程中更加稳固,且能够轻松的对骨骼外侧的肌肉组织和韧带牵拉开,为医护人员提高了工作效率。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肢体放置台和框架,肢体放置台的上侧左右对称设置有框架,框架为倒“u”形结构设置;
5.它还包含:
6.肢体限位架,所述的肢体限位架为两个,左右对称设置于肢体放置台上,且两个肢体限位架设置于左右两个框架之间,肢体限位架为倒“u”形结构设置;
7.肢体限位机构,所述的肢体限位机构为两个,分别设置于对应的肢体限位架的内部;
8.拉钩机构,所述的拉钩机构为两个,分别前后对称设置于肢体放置台的上侧。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肢体限位机构包含:
10.支撑台,所述的支撑台为两个,分别前后对称设置于肢体限位架中的水平端的底部;
11.限位卡夹,所述的限位卡夹为两个,分别设置于对应的支撑台的下侧,且两个限位卡夹前后相对称设置;
12.支撑杆,所述的支撑杆为两个,分别固定于对应的支撑台的底部,且支撑杆的底端通过铰接座铰接设置于限位卡夹上;
13.导台,所述的导台为两个,导台固定于限位卡夹上,且导台上设置有开口;
14.电动伸缩杆,所述的电动伸缩杆为两个,分别固定于对应的支撑台的底部,且电动伸缩杆的底端插设于导台的开口内;电动伸缩杆与外部电源连接;
15.滑杆,所述的滑杆为两个,分别插设于电动伸缩杆的底端内,滑杆的左右两端分别滑动设置于开口左右两侧贯通设置的滑槽内;
1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通过电动伸缩杆进行伸缩,使限位卡夹进行一定范围内的调节,直至限位卡夹将肢体卡紧。
1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肢体限位架中的前后两侧的垂直端的上侧内壁上均固定有电动推杆,电动推杆的推动端与支撑台相连接;电动推杆与外部电源连接;
18.通过上述设置的电动推杆对支撑台进行推动,从而改变限位卡夹的位置,更加方便对不同围度的肢体进行卡紧。
1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拉钩机构包含:
20.支撑块,所述的支撑块为两个,分别设置于对应的框架内;
21.驱动丝杆,所述的驱动丝杆通过轴承旋接设置于左右两个支撑块内,驱动丝杆上的螺纹由中间分别向左右两端相反设置,且位于右侧的驱动丝杆与驱动马达连接,驱动马达与外部电源连接;
22.套管,所述的套管为两个,分别通过螺纹左右对称旋转套设于驱动丝杆上;
23.导杆,所述的导杆设置于驱动丝杆的一侧,且导杆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支撑块相连接,且导杆穿设于套管内;
24.支杆,所述的支杆为两个,分别固定于对应的套管的底部;
25.拉钩器,所述的拉钩器为两个,左右相对固定于对应的支杆的底端;
2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通过带动驱动丝杆进行转动,使两个套管进行左右相对移动,从而带动拉钩器进行移动,前后相对的两个拉钩器相对,能够将骨骼外侧的肌肉组织和韧带牵拉的更好。
2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框架中的水平端底部设置有调节机构,所述的调节机构包含:
28.支撑架,所述的支撑架为倒“t”形结构设置,支撑架固定于框架中的水平端的底部中间;
29.调节柱,所述的调节柱为两个,分别穿设于支撑架中的水平端内,且调节柱的另一端与相邻的支撑块相连接;
30.调节杆,所述的调节杆通过轴座旋接设置于支撑架中的水平端内,且调节杆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螺纹组,两组螺纹组的螺纹方向相反设置,螺纹组与调节柱通过螺纹旋接设置;
31.调节马达,所述的调节马达固定于支撑架中的垂直端的内部,调节马达与外部电源连接;
32.转动齿轮,所述的转动齿轮套设并固定于调节马达的输出轴上;
33.辅助齿轮,所述的辅助齿轮啮合设置于转动齿轮的下侧,且辅助齿轮套设并固定于调节杆上;
3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转动齿轮带动辅助齿轮使调节杆进行转动,调节杆的前后两端通过螺纹分别带动对应的调节柱进行移动,使支撑块进行移动,从而使拉钩器进行调节,改变前后两组拉钩器之间的距离。
3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支撑块的上侧固定有连接块,连接块滑动设置于框架上侧开设的调节槽内,连接块的上侧固定有限位台,限位台接触设置于框架的上侧;
36.通过上述设置的连接块与限位台,对支撑块的移动进行导向。
37.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
38.1、通过对限位卡夹进行适量调节,使限位卡夹对肢体进行夹紧,使手术过程中,肢体更加稳固,便于手术操作;
39.2、通过前后两组拉钩器进行同步移动,便于对肌肉组织和韧带进行牵拉;
40.3、前后两个相对的拉钩器通过调节机构进行调节,便于对不同围度的肢体进行牵拉操作。
附图说明
4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4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43.图2是图1的俯视图。
44.图3是图1的右视图。
45.图4是图3中a部放大图。
46.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支撑块与调节机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47.图6是图5中b部放大图。
48.附图标记说明:
49.肢体放置台1、框架2、调节槽2-1、肢体限位架3、肢体限位机构4、支撑台4-1、限位卡夹4-2、支撑杆4-3、导台4-4、滑槽4-4-1、电动伸缩杆4-5、滑杆4-6、电动推杆4-7、拉钩机构5、支撑块5-1、驱动丝杆5-2、套管5-3、导杆5-4、支杆5-5、拉钩器5-6、调节机构6、支撑架6-1、调节柱6-2、调节杆6-3、调节马达6-4、转动齿轮6-5、辅助齿轮6-6、连接块6-7、限位台6-8。
具体实施方式
5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51.实施例1:
52.请参阅图1—图6,本实施例包含肢体放置台1和框架2,肢体放置台1的上侧左右对称设置有框架2,框架2为倒“u”形结构设置;
53.它还包含:
54.肢体限位架3,所述的肢体限位架3为两个,左右对称利用螺丝固定于肢体放置台1上,且两个肢体限位架3设置于左右两个框架2之间,肢体限位架3为倒“u”形结构设置;
55.肢体限位机构4,所述的肢体限位机构4为两个,分别设置于对应的肢体限位架3的内部;
56.拉钩机构5,所述的拉钩机构5为两个,分别前后对称设置于肢体放置台1的上侧。
57.实施例2:
58.请参阅图1-图4,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的肢体限位机构4包含:
59.支撑台4-1,所述的支撑台4-1为两个,分别前后对称设置于肢体限位架3中的水平端的底部;
60.限位卡夹4-2,所述的限位卡夹4-2为两个,分别设置于对应的支撑台4-1的下侧,且两个限位卡夹4-2前后相对称设置;
61.支撑杆4-3,所述的支撑杆4-3为两个,分别利用螺丝固定于对应的支撑台4-1的底部,且支撑杆4-3的底端通过铰接座铰接设置于限位卡夹4-2上;
62.导台4-4,所述的导台4-4为两个,导台4-4利用螺丝固定于限位卡夹4-2上,且导台4-4上设置有开口;
63.电动伸缩杆4-5,所述的电动伸缩杆4-5为两个,分别利用螺丝固定于对应的支撑台4-1的底部,且电动伸缩杆4-5的底端插设于导台4-4的开口内;电动伸缩杆4-5通过电源线与外部电源连接;电动伸缩杆4-5的具体使用型号根据实际使用要求直接从市场上购买安装并使用的;
64.滑杆4-6,所述的滑杆4-6为两个,分别插设于电动伸缩杆4-5的底端内,滑杆4-6的左右两端分别滑动设置于开口左右两侧贯通设置的滑槽4-4-1内;
65.采用上述设计方案,通过电动伸缩杆4-5进行伸缩,使限位卡夹4-2进行一定范围内的调节,直至限位卡夹4-2将肢体卡紧。
66.实施例3:
67.请参阅图3和图4,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所述的肢体限位架3中的前后两侧的垂直端的上侧内壁上均利用螺丝固定有电动推杆4-7,电动推杆4-7的推动端与支撑台4-1利用螺丝相连接;电动推杆4-7通过电源线与外部电源连接;电动推杆4-7的具体使用型号根据实际使用要求直接从市场上购买安装并使用的;
68.采用上述设计方案,通过上述设置的电动推杆4-7对支撑台4-1进行推动,从而改变限位卡夹4-2的位置,更加方便对不同围度的肢体进行卡紧。
69.实施例4:
70.请参阅图1和图3,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的拉钩机构5包含:
71.支撑块5-1,所述的支撑块5-1为两个,分别设置于对应的框架2内;
72.驱动丝杆5-2,所述的驱动丝杆5-2通过轴承旋接设置于左右两个支撑块5-1内,驱动丝杆5-2上的螺纹由中间分别向左右两端相反设置,且位于右侧的驱动丝杆5-2与驱动马达利用螺丝连接,驱动马达通过电源线与外部电源连接;
73.套管5-3,所述的套管5-3为两个,分别通过螺纹左右对称旋转套设于驱动丝杆5-2上;
74.导杆5-4,所述的导杆5-4设置于驱动丝杆5-2的一侧,且导杆5-4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支撑块5-1利用螺丝相连接,且导杆5-4穿设于套管5-3内;
75.支杆5-5,所述的支杆5-5为两个,分别利用螺丝固定于对应的套管5-3的底部;
76.拉钩器5-6,所述的拉钩器5-6为两个,左右相对利用螺丝固定于对应的支杆5-5的底端;
77.采用上述设计方案,通过带动驱动丝杆5-2进行转动,使两个套管5-3进行左右相对移动,从而带动拉钩器5-6进行移动,前后相对的两个拉钩器5-6相对,能够将骨骼外侧的肌肉组织和韧带牵拉的更好。
78.实施例5:
79.请参阅图3、图5和图6,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所述的框架2中的水平端底部设置有
调节机构6,所述的调节机构6包含:
80.支撑架6-1,所述的支撑架6-1为倒“t”形结构设置,支撑架6-1利用螺丝固定于框架2中的水平端的底部中间;
81.调节柱6-2,所述的调节柱6-2为两个,分别穿设于支撑架6-1中的水平端内,且调节柱6-2的另一端与相邻的支撑块5-1利用螺丝相连接;支撑块5-1的上侧利用螺丝固定有连接块6-7,连接块6-7滑动设置于框架2上侧开设的调节槽2-1内,连接块6-7的上侧利用螺丝固定有限位台6-8,限位台6-8接触设置于框架2的上侧;
82.调节杆6-3,所述的调节杆6-3通过轴座旋接设置于支撑架6-1中的水平端内,且调节杆6-3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螺纹组,两组螺纹组的螺纹方向相反设置,螺纹组与调节柱6-2通过螺纹旋接设置;
83.调节马达6-4,所述的调节马达6-4利用螺丝固定于支撑架6-1中的垂直端的内部,调节马达6-4通过电源线与外部电源连接;调节马达6-4的具体使用型号根据实际使用要求直接从市场上购买安装并使用的;
84.转动齿轮6-5,所述的转动齿轮6-5套设并固定于调节马达6-4的输出轴上;
85.辅助齿轮6-6,所述的辅助齿轮6-6啮合设置于转动齿轮6-5的下侧,且辅助齿轮6-6套设并固定于调节杆6-3上;
86.采用上述设计方案,转动齿轮6-5带动辅助齿轮6-6使调节杆6-3进行转动,调节杆6-3的前后两端通过螺纹分别带动对应的调节柱6-2进行移动,使支撑块5-1进行移动,从而使拉钩器5-6进行调节,改变前后两组拉钩器5-6之间的距离。
87.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将待手术的肢体置于肢体放置台1上,且肢体的手术处置于左右两个肢体限位架3之间,通过两侧的肢体限位机构4对手术两侧的肢体进行限位,电动伸缩杆4-5进行伸缩,使限位卡夹4-2进行一定范围内的调节,直至限位卡夹4-2将肢体卡紧;通过带动前后两组拉钩机构5进行同步运动,使前后相对应的两个拉钩器5-6对肢体手术处的肌肉组织和韧带进行夹持,并通过拉钩机构5进行牵拉,从而使手术区域露出;根据每个患者的肢体的围度不同,通过电动推杆4-7改变限位卡夹4-2的位置,更加方便对不同围度的肢体进行卡紧;通过转动齿轮6-5带动辅助齿轮6-6使调节杆6-3进行转动,调节杆6-3的前后两端通过螺纹分别带动对应的调节柱6-2进行移动,使支撑块5-1进行移动,从而使拉钩器5-6进行调节,改变前后两组拉钩器5-6之间的距离,便于对不同围度的肢体的肌肉组织和韧带进行夹持。
88.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具体实施方式有益效果为:
89.1、通过对限位卡夹4-2进行适量调节,使限位卡夹4-2对肢体进行夹紧,使手术过程中,肢体更加稳固,便于手术操作;
90.2、通过前后两组拉钩器5-6进行同步移动,便于对肌肉组织和韧带进行牵拉;
91.3、前后两个相对的拉钩器5-6通过调节机构6进行调节,便于对不同围度的肢体进行牵拉操作。
92.以上所述,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它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