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的卡介苗接种注射器

文档序号:31262938发布日期:2022-08-24 10:44阅读:590来源:国知局
改良的卡介苗接种注射器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改良的卡介苗接种注射器。


背景技术:

2.卡介苗接种的主要对象是新生儿及婴幼儿,接种后可预防儿童结核病,特别是能防治那些严重类型的结核病,如结核性脑膜炎。传统卡介苗接种采用皮内注射方法,首先局部常规消毒皮肤,左手大拇指与食指错开绷紧上臂三角肌区域的皮肤,右手持注射器,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5
°
角刺入至针尖斜面完全进入皮内,左手拇指固定针栓,右手将0.1ml药液推入体内,见局部隆起一个直径为6-8mm的小包,皮丘皮肤变白,毛孔显露接口,迅速拔出针头,将注射器丢入锐器盒内,接种完成。但是,新生儿的皮肤相对成人而言更薄,韧性也更低,皮肤的含水量也比成人更高,传统的皮内注射过程中,常常出现药液通过针孔和针眼外溢的情况,降低了卡介苗的接种成功率,并且,因为接种失败而造成重复接种,也浪费了人力物力财力。因此,目前在接种卡介苗时,针尖刺入人体后一般会旋转预设角度,例如转动180
°
,能够有效避免药液外溢的发生。但是,新生儿在接种卡介苗时会因疼痛而发生挣扎,医护人员需要用左手按住新生儿,右手单手持注射器将针尖刺入人体后再将其转动,操作难度较高,容易导致针尖穿出皮肤外或者刺入肌肉内,进一步增加新生儿的痛苦程度。
3.如何解决上述难题,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提高接种成功率、降低接种难度的改良的卡介苗接种注射器。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改良的卡介苗接种注射器,包括针头、带有活塞的针筒,所述针筒与人体配合一端设置有能够将药液的动能转换成针头的旋转能的转换装置,所述针头与转换装置转动连接,所述针头、转换装置、针筒依次连通。
7.进一步地,所述转换装置包括接针腔室、偏心腔室,所述接针腔室与偏心腔室分别开设于转换装置内部的两侧且接针腔室与偏心腔室通过一输液通道连通,其中,所述接针腔室内设置有接头,所述针头远离针尖的一端穿入接针腔室内且该端通过接头与输液通道连通,所述针头与接头转动配合,所述偏心腔室的一端与针筒内部连通且该偏心腔室的另一端与输液通道连通。
8.进一步地,所述偏心腔室内设有带叶片的转轮,所述转轮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与偏心腔室转动配合且该转轴的一端穿入接针腔室内通过一对相互啮合的锥齿轮与针头传动配合。
9.进一步地,所述偏心腔室为半径逐渐增大的结构,其中,所述偏心腔室与针筒连通的一端的半径小于该偏心腔室与输液通道连通的一端的半径,所述转轮的叶片远离转轮一端的端点到该转轮的轴心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偏心腔室与针筒连通的一端的半径。
10.进一步地,所述转轴远离接针腔室的一端穿出转换装置外与一转柄连接。
11.进一步地,所述转换装置靠近转柄一侧的外壁上设置有能够发生弹性形变的限位凸起。
12.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如下:
1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转换装置,当单手推动活塞使针筒内的药液依次经针筒、转换装置、针头注射入人体内时,转换装置能够将药液的动能转换成针头的旋转能,使针头自动轴向旋转预设角度,从而能够有效避免药液外溢,能够有效提高接种成功率,并且无须手动转动注射器,降低了接种的难度。
14.通过以下的描述并结合附图,本实用新型将变得更加清晰,这些附图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接针腔室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偏心腔室在药液注射前的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偏心腔室在吸取药液时或药液注射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请参考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改良的卡介苗接种注射器,包括针头1、带有活塞的针筒2,所述针筒2与人体配合一端设置有能够将药液的动能转换成针头1的旋转能的转换装置3,所述针头1与转换装置3转动连接,所述针头1、转换装置3、针筒2依次连通。当推动活塞将所述针筒2内的药液注射入人体内时,药液依次流过针筒2、转换装置3、针头1,同时,转换装置3将药液流过时的动能转换成针头1的旋转能,使针头1旋转预设角度。
22.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转换装置3包括接针腔室31、偏心腔室32,所述接针腔室31与偏心腔室32分别开设于转换装置3内部的两侧且接针腔室31与偏心腔室32通过一输液通道33连通,其中,所述接针腔室31内设置有接头34,所述针头1远离针尖的一端穿入接针腔室31内且该端通过接头34与输液通道33连通,所述针头1与接头34转动配合,所述偏心腔室32的一端与针筒2内部连通且该偏心腔室32的另一端与输液通道33连通。在使用时,所述针筒2内的药液依次经偏心腔室32、输液通道33、针头1输入人体内。
23.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偏心腔室32内设有带叶片的转轮35,所述转轮35连接有转轴36,所述转轴36与偏心腔室32转动配合且该转轴36的一端穿入接针腔室31内通过一对相互
啮合的锥齿轮37与针头1传动配合,其中一个锥齿轮37与转轴36连接,另一个锥齿轮37套装在针头2上,两个锥齿轮37相互啮合。在使用时,在活塞的推动下,药液从针筒2流入偏心腔室32中,冲击转轮35的叶片,使转轮35随着液流方向转动直至叶片靠近输液通道33,同时,转轮35旋转依次经转轴36、锥齿轮37带动针头1轴向旋转,从而达到注射药液的过程中针头1自动旋转的目的。
24.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偏心腔室32为半径逐渐增大的结构,其中,所述偏心腔室32与针筒2连通的一端的半径小于该偏心腔室32与输液通道33连通的一端的半径,所述转轮35的叶片远离转轮35一端的端点到该转轮35的轴心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偏心腔室32与针筒2连通的一端的半径,从而在输液前,转轮35的叶片起到阻挡的作用,有效防止药液从针筒2流入偏心腔室32内,以及,转轮35的叶片能够更好地吸收药液从针筒2流入偏心腔室32时的冲击力,并且当药液带动转轮35的叶片旋转至偏心腔室32与输液通道33连通的一端时,叶片不会挡住液流,药液能够从偏心腔室32流入输液通道33。
25.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转轴36远离接针腔室31的一端穿出转换装置3外与一转柄38连接。当所述转轮35转动时,能够通过转轴36带动转柄38旋转,便于判断针头1的旋转角度,并且当药液的冲击力不足以使针头1旋转至预设角度时,可通过转柄38进行手动调整;以及,在注射前通过注射器吸取预设量的药液时,药液依次经针头1、输液通道33、偏心腔室32流入针筒2内,由于偏心腔室32与针筒2连通的一端的半径小于该偏心腔室32与输液通道33连通的一端的半径,液流对转轮35叶片的冲击力较小,仅靠液流的动力可能无法带动针头1反转至未注射前的角度,此时可通过转柄38进行手动调整。
26.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转换装置3靠近转柄38一侧的外壁上设置有能够发生弹性形变的限位凸起39。在注射前通过注射器吸取预设量的药液时,药液依次经针头1、输液通道33、偏心腔室32流入针筒2内,通过所述限位凸起39能够将转柄38卡住固定使得转轮35的叶片位于靠近偏心腔室32与输液通道33连通的一端,从而能够避免转轮35的叶片被液流带动旋转至靠近偏心腔室32与针筒2连通的一端而导致液流被叶片挡住,药液无法被吸入针筒2内。
27.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首先旋转转柄38至其被限位凸起39卡住固定,将针头1的尖端伸入药剂瓶内并后拉活塞吸取药液,当针筒2吸取到预设量的药液后,旋转转柄38经转轴36带动转轮35的叶片旋转至靠近偏心腔室32与针筒2连通的一端,然后手持针筒2将针头1的尖端刺入人体内,接着推动活塞,针筒2内的药液依次经偏心腔室32、输液通道33、针头1流入人体,同时,液流依次带动转轮35、转轴36旋转并且通过锥齿轮37将转轮35的轴向旋转转变成针头1的轴向旋转,从而将药液的动能转换成针头1的旋转能,实现接种前针头1自动旋转预设角度的目的,能够有效避免药液外溢的发生。
28.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其中未尽详细描述的设备和结构应该理解为用本领域中的普通方式予以实施;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这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