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样本采集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486342发布日期:2022-09-10 07:16阅读:76来源:国知局
生物样本采集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生物学样本采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物样本采集器。


背景技术:

2.在动物dna检测过程中,对动物进行样本采集是首要的一步,也是获得客观检验结果的前提,现有技术中,常以动物血液作为检测样本,需要通过一套采样和送检保存设备,把样本收集起来后送到实验室进行检测。
3.动物采血后的样品保存在现有技术中和采集工具分体的,共用采集工具或者注射器,容易造成个体样本混合污染,不利于保存及后续样品的利用,使用采集工具在操作上对工作人员有一定专业要求,采样时效率不高,对动物血液样本的运输和保存也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中采样时效率不高,且对动物血液的运输和保存也较为不便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生物样本采集器,该样本采集器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的一侧转动连接,相对的另一侧可拆卸连接;第一夹持部内表面设置有样本收集区,第一夹持部上还设置有侵入部,采样部位可夹持在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之间,相对按压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可使侵入部作用于采样部位,同时样本收集区吸收样本实现采集。
6.进一步地,第一夹持部上围设有外卡接凸缘,第二夹持部对应设置有内卡接凸缘,外卡接凸缘和内卡接凸缘相抵接,使得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中间形成空腔,侵入部固定设置在第一夹持部内表面上,朝向空腔。
7.进一步地,外卡接凸缘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嵌装凸片,内卡接凸缘上对应设置有嵌装凹槽,通过嵌装凸片和嵌装凹槽的扣合实现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的可拆卸连接。
8.可选的,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上均设置有内凹部,第一夹持部的内凹部和第二夹持部的内凹部围成圆孔,样本收集区紧贴在第一夹持部的内凹部表面,圆孔用于容置采样部位,侵入部设置在第一夹持部内凹部,穿过样本收集区并朝向圆孔。
9.进一步地,第二夹持部内凹部设置有与第一夹持部相同的侵入部和样本收集区。
10.可选地,第一夹持部上设置有按压采血部,侵入部设置在按压采血部上,第一夹持部上还设置有按压孔,侵入部通过按压采血部悬空设置在按压孔外。
11.进一步地,按压采血部包括:侵入部,按压圆片,支撑条;侵入部固定设置在按压圆片中间并朝向空腔;支撑条的一端与按压圆片一体设置,支撑条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一夹持部外表面,在按压圆片外按压可使得侵入部通过按压孔作用于采样部位。
12.进一步的,支撑条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插接部,第一夹持部上对应设置有插接口,支撑条通过插接部和插接口的配合卡接在第一夹持部外表面,使得在按压圆片悬空设置在按压孔外。
13.进一步的,侵入部为三角形片状的细刃、尖刺或刀片。
14.进一步地,样本收集区上围绕侵入部设置有方格状压痕或规则排布的凸点,用于方便判断血液的采集量。
15.本实用新型的优势在于:生物样本采集器结构设置巧妙,操作简单,实用性强。通过打开夹持结构,夹持在动物耳部或尾巴,将侵入部对准采血部位,相对按压或按压后旋转夹持结构,即可实现对动物血液的采集,取下夹持结构,闭合扣紧即可实现对动物血液样本的保存;样本收集区的方格状压痕、凸点或按压孔所在区域,方便判断血液的采集量。
附图说明
16.图1为实施例1生物样本采集器整体结构示意图一;
17.图2为实施例1生物样本采集器整体结构示意图二;
18.图3为实施例1生物样本采集器整体结构示意图三;
19.图4为样本收集区上规则排布的凸点示意图;
20.图5为实施例2生物样本采集器整体结构示意图一;
21.图6为实施例2生物样本采集器整体结构示意图二;
22.图7为实施例2按压采血部整体结构示意图;
23.图8为实施例3生物样本采集器打开状态示意图;
24.图9为实施例3生物样本采集器闭合状态示意图一;
25.图10为实施例3生物样本采集器闭合状态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7.本实用新型是针对动物进行血液样本采集而设计的结构,主要适用于体型较大的牲畜、野生动物等,使用在动物的耳部边缘,以简单方便的操作对动物的血液dna进行采集。
28.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如下:设计了一种可相互咬合的夹持结构,夹持结构内设置有可刺破或划破动物采血部位的侵入部,通过打开夹持结构,夹持在动物的采血部位,包括:动物耳部、尾巴等部位,采样部位可夹持在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之间,将侵入部对准动物采血部位,相对按压夹持结构,可使侵入部作用于采样部位,实现对动物血液的采集;取下夹持结构,闭合扣紧即可实现对动物血液样本的保存。
29.具体的,生物样本采集器包括对应设置的第一夹持部1,第二夹持部2,第一夹持部1与第二夹持部2的一侧转动连接,相对的另一侧可拆卸连接,第一夹持部1上设置有侵入部11,第一夹持部1和第二夹持部2闭合时侵入部11容置在第一夹持部1和第二夹持部2之间。
30.实施例1
31.如图1、2所示,第一夹持部1和第二夹持部2为大小相同的方形卡片状结构,第一夹持部1的一侧与与第二夹持部2的一侧转动连接,连接处设置有一体成型的可弯折连接条3,连接条3的材质采用如:k-resin、聚碳酸酯、petg、pcta、pp、pbt、透明abs等可弯折材质,使
得第一夹持部1和第二夹持部2可绕连接条3打开和闭合,连接条3也可采用铰接的形式。
32.第一夹持部1另外三侧设置有外卡接凸缘12,第二夹持部2另外三侧设置有与外卡接凸缘12相配合的内卡接凸缘22,外卡接凸缘12与内卡接凸缘22相抵接,使得第一夹持部1和第二夹持部2形成扁平的空腔4,空腔用于容置样本收集区5和侵入部11。
33.外卡接凸缘12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嵌装凸片121,嵌装凸片121优选设置在与连接条3相对的一侧,内卡接凸缘22上设置有与嵌装凸片121相配合嵌装凹槽221,通过嵌装凸片121和嵌装凹槽221的扣合实现第一夹持部1和第二夹持部2的卡接,按压嵌装凹槽221周围可打开第一夹持部1和第二夹持部2。
34.第一夹持部1朝向空腔4的一面中间固定设置有侵入部11,侵入部11可以是三角形片状的细刃,也可以是尖刺或刀片,材料可选择塑料或金属等;第二夹持部2朝向空腔4的一面中间设置有容置腔21,用于在第一夹持部1和第二夹持部2闭合时容置侵入部11。
35.如图3所示,第一夹持部1和第二夹持部内表面分别垫设有样本收集区5,样本收集区5与第一夹持部1和第二夹持部2的内表面紧密贴合,样本收集区5为树脂基质或纤维基质。树脂基质是一种经化学试剂特殊处理的高聚物颗粒,使用树脂基质采集储存样品,可利于充分干燥,可保护核酸免于酶的损伤,利于核酸的室温长期稳定保存和运输。
36.如图4所示,样本收集区5上可围绕侵入部11设置有方格状压痕,或规则排布的凸点,用于方便判断血液的采集量。同时为方便观察采血情况,使得侵入部11对准采血静脉,生物采集器的第一夹持部1和第二夹持部2可采用透明材料制作。
37.生物样本采集器的使用方式为:先用自备消毒剂对动物耳部采血部位进行消毒,按压嵌装凹槽221周围打开生物样本采集器,轻轻夹住耳部,使侵入部11对准目标采血部位,迅速按压一下松开,但生物样本采集器不能离开耳部;观察动物耳部出血情况,保持采集器轻轻夹住耳部,观察血液采集量,以血液渗入到样本收集区5的情况判断,样本收集区5上有4个或以上方格或凸点铺满血液即可,如血液采集量少于4个格子或凸点,则认为采血量不足,可对同一个对象重新选择目标部分,按照上述步骤再次操作,直到样本收集区5上有4个或以上格或凸点铺满血液;采集完成后对动物耳部进行止血,将生物样本采集器按压扣合后存放于含有干燥剂的保存袋内储存。
38.实施例2
39.如图5、6所示,第一夹持部1和第二夹持部2为大小相同的方形卡片状结构,第一夹持部1边缘设置有第一环状凸缘12,第二夹持部2边缘设置有与第一环状凸缘12相配合的第二环状凸缘22,第一环状凸缘12和第二环状凸缘22相抵接,使得第一夹持部1和第二夹持部2闭合时中间形成扁平的空腔4。
40.第一环状凸缘12的一侧与第二环状凸缘22的一侧转动连接,连接处设置有一体成型的可弯折连接条3,使得第一夹持部1和第二夹持部2可绕连接条3打开和闭合,连接条3也可采用铰接的形式。
41.第一环状凸缘12与连接条3相对的一边设置有嵌装凹部121,第二环状凸缘22上设置有与嵌装凹部121相配合的嵌装凸条221,通过嵌装凸条221和嵌装凹部121的扣合实现第一夹持部1和第二夹持部2的卡接,沿嵌装凸条221边缘掰动可打开第一夹持部1和第二夹持部2。
42.如图5、7所示,第一夹持部1外表面设置有按压采血部11,按压采血部11包括:侵入
部111,按压圆片112,支撑条113,插接部114。侵入部111固定设置在圆片状的按压圆片112中间,朝向空腔4;支撑条113有两条,支撑条113一端与按压圆片112一体设置,使得按压圆片112与支撑条113呈三角排布;支撑条113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插接部114,插接部114为“u”形的中空柱状结构,柱状表面轴向设置若干条卡接凸起,插接部114通过卡接凸起卡接在第一夹持部1上。
43.第一夹持部1靠近连接条的一侧对称设置有与插接部114相配合的两个插接口13,插接部114通过卡接凸起卡在插接口13上;插接部114也可采用直接与第一夹持部1外表面固定连接或一体设置。
44.第一夹持部1中间设置有圆形的按压孔14,按压孔14的大小略大于按压圆片112,在按压圆片112外按压时,可使得按压圆片112嵌在按压孔14内,侵入部111朝向空腔4刺入。插接部114和支撑条113采用韧性材料制成,具有一定的可弯折性,以实现按压圆片112的按压和插接部114与插接口13的插接。
45.第二夹持部2朝向空腔4的一面中间设置有容置腔12,用于在侵入部111朝向空腔4刺入时容置侵入部111。
46.第一夹持部1和第二夹持部2的内壁分别垫设有样本收集区5,样本收集区5与第一夹持部1和第二夹持部2的内表面紧密贴合,样本收集区5为采血滤纸或fta卡。样本收集区5上设置有开口用于侵入部111穿过。
47.优选的,第一夹持部1的第一环状凸缘12和第二夹持部2的第二环状凸缘22内壁设置有固定条122(固定条222),用于固定样本收集区5,防止样本收集区5从空腔4中脱落。
48.生物样本采集器的使用方式:先用自备消毒剂对动物耳部采血部位进行消毒,沿嵌装凸条221边缘掰动打开生物样本采集器,使其夹住动物耳部,使侵入部111对准目标采血部位,迅速按压一下按压圆片112松开,观察血液采集量,样本收集区5上的血液铺满按压孔14所在区域即可,如血液采集量少于没有铺满按压孔14所在区域,则认为采血量不足,可对同一个对象重新选择目标部分,按照上述步骤再次操作,直到按压孔14所在区域铺满血液;采集完成后对动物耳部进行止血,将生物样本采集器按压扣合后存放于含有干燥剂的保存袋内储存。实施例2相比于实施例1使用时更为便捷,且有助于采集后血液样本干燥。
49.实施例3
50.如图8、9所示,第一夹持部1和第二夹持部2为大小相同中部内凹结构,优选为内凹块体,内凹块体上设置有内凹部。第一夹持部1的一侧与与第二夹持部2的一侧铰接,第一夹持部1相对的另一侧设置有卡接凸块11,第二夹持部2相对的另一侧设置有与卡接凸块11相配合的卡接凹部21,通过卡接凸块11和卡接凹部21的扣合实现第一夹持部1和第二夹持部2的卡接,卡接状态下第一夹持部1的内凹部12与第二夹持部2内凹部22围成圆孔3,圆孔3用于容置动物的尾巴,优先内径为2.5cm;沿卡接凸块11掰动可打开第一夹持部1和第二夹持部2。
51.第一夹持部1内凹部12上设置有侵入部13,侵入部13为刀片状,环向嵌入内凹部11中,朝向圆孔3,与内凹部11的交界线呈弧形。侵入部13最深处约为圆孔3直径的1/6,用于保证第一夹持部1和第二夹持部2闭合时,侵入部13能划开动物尾巴采血部位的表皮,但不至于过分伤害动物尾巴。
52.如图10所示,第一夹持部1内凹部11表面设置有样本收集区4,样本收集区4可以是
与内凹部11紧密贴合的树脂基质或纤维基质,也可以是其它能用于血样保存的吸液材质,侵入部13穿过样本收集区4。
53.生物样本采集器的使用方式:先用自备消毒剂对动物尾巴采血部位(直径2cm处为佳)和侵入部13进行消毒进行消毒,沿卡接凸块11掰动打开第一夹持部1和第二夹持部2,将采集器套在动物尾巴上,按压使得第一夹持部1和第二夹持部2扣合,使得侵入部13划破采血部位,同时旋转采集器约5mm,观察采血部位的出血情况;若有血液流出,保持采集器不动,血液会被样本收集区4的纸材吸收保存,若血量过少或无血液流出,可再次用力旋转采集器或换个采血部位继续操作;观察采集情况,当血液布满样本收集区4则采集结束;采集后及时对动物尾巴止血消毒,将使用后的采集器扣合并放于含干燥剂的保存袋内储存。
54.本实施例中,第二夹持部2内凹部22也可对称设置与内凹部11相同的侵入部和样本收集区,用于更好的采集动物血液;实施例2中侵入部悬空设置的方式亦适用于本实施例。
5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最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各实施例之间不同结构的交叉组合方式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