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吸收性外科缝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486424发布日期:2022-09-10 07:17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吸收性外科缝线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品,尤其涉及一种可吸收性外科缝线。


背景技术:

2.外科缝线主要包括首尾相接的缝合针和缝合线,其中缝合针在缝合完毕后会剪除,而缝合线则滞留在人体。可吸收的外科缝线存留在人体的时间相对非吸收的外科缝线要长很多,滞留超过7天就有可能造成局部发炎。若为了降低吸收时间,单纯减少材料用量,容易使缝合线过细,或者强度不足,导致缝合手术过程中容易断线的问题。
3.如何尽量不降低缝合线径向变形的情况下,降低滞留时间,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吸收性外科缝线,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可吸收性外科缝线,包括依次首尾相接的尾部缝合针、缝合线和头部缝合针;
6.所述的缝合线外表面沿轴向螺旋式分布一定数量的倒刺;缝合线还包括同轴布置的外线层和内线层;外线层和内线层之间通过若干支撑柱支撑固定;内线层内形成封闭的中心气腔,内线层和外线层之间形成封闭的环状气腔,所述的中心气腔和环状气腔互不连通;
7.在缝合线横截面上,至少一支撑柱对应于倒刺所在位置,且同一横截面上的支撑柱等弧度分布;支撑柱侧面为半圆弧状,圆弧直径是外线层内壁与内线层外壁之间的距离,使得支撑柱外端与外线层内壁平滑过渡,内端与内线层外壁平滑过渡。
8.所述支撑柱在同一横截面上的数量为三。
9.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可吸收性外科缝线,其优点在于,支撑柱和内线层的特殊组合结构使外线层对外产生足够的形变应力,能在缝合线径向变形基本不大的情况下尽量降低缝合线材料的用量,缩短了缝合线吸收的时间。
附图说明
10.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可吸收性外科缝线的结构示意图;
11.图2是图1中a-a向剖视图。
12.附图标记:
13.11-尾部缝合针、12-头部缝合针;
14.20-缝合线、21-倒刺、22-外线层、23-支撑柱、24-内线层、25-中心气腔、26-环状气腔。
具体实施方式
15.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可吸收性外科缝线包括依次首尾相接的尾部缝合针11、缝合线20和头部缝合针12。其中尾部缝合针11和头部缝合针12是不锈钢材料,缝合线20是可吸收的pdo材料。
16.所述的缝合线20外表面沿轴向螺旋式分布一定数量的倒刺21。缝合线20还包括同轴布置的外线层22和内线层24。外线层22和内线层24之间通过三支撑柱23支撑固定。内线层24内形成封闭的中心气腔25,内线层24和外线层22之间形成封闭的环状气腔26,所述的中心气腔25和环状气腔26互不连通。
17.在缝合线20横截面上,至少一支撑柱23对应于倒刺21所在位置,且同一横截面上的支撑柱23等弧度分布。支撑柱23侧面为半圆弧状,圆弧直径是外线层22内壁与内线层24外壁之间的距离,使得支撑柱23外端与外线层22内壁平滑过渡,内端与内线层24外壁平滑过渡。
18.支撑柱23与外线层22、内线层24均为平滑过渡,避免了应力突变的位置出现。同时支撑柱23的远端也比近端的材料用量略大,对面积更大的外线层22内壁提供较为均匀的支撑力。中心气腔25是封闭的腔体,在形变过程中内部气压能对内线层24提供一定的支撑能力。而另一相对独立的环状气腔26则能对外线层22提供对外的支持能力。在缝合手术中,基本能使外线层22的径向形变不大,但相对于同样直径的实心缝合线,明显降低了pdo材料的用量,可以大大缩减人体吸收的时间。滞留时间缩短后,也有效降低了局部发炎的可能性。
19.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可吸收性外科缝线,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首尾相接的尾部缝合针(11)、缝合线(20)和头部缝合针(12);所述的缝合线(20)外表面沿轴向螺旋式分布一定数量的倒刺(21);缝合线(20)还包括同轴布置的外线层(22)和内线层(24);外线层(22)和内线层(24)之间通过若干支撑柱(23)支撑固定;内线层(24)内形成封闭的中心气腔(25),内线层(24)和外线层(22)之间形成封闭的环状气腔(26),所述的中心气腔(25)和环状气腔(26)互不连通;在缝合线(20)横截面上,至少一支撑柱(23)对应于倒刺(21)所在位置,且同一横截面上的支撑柱(23)等弧度分布;支撑柱(23)侧面为半圆弧状,圆弧直径是外线层(22)内壁与内线层(24)外壁之间的距离,使得支撑柱(23)外端与外线层(22)内壁平滑过渡,内端与内线层(24)外壁平滑过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可吸收性外科缝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23)在同一横截面上的数量为三。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吸收性外科缝线,涉及医疗用品。针对现有技术中滞留时间长的问题提出本方案,缝合线的外线层和内线层之间通过若干支撑柱支撑固定;内线层内形成封闭的中心气腔,内线层和外线层之间形成封闭的环状气腔,中心气腔和环状气腔互不连通;在缝合线横截面上,一支撑柱对应于倒刺所在位置,且同一横截面上的支撑柱等弧度分布;支撑柱侧面为半圆弧状,圆弧直径是外线层内壁与内线层外壁之间的距离,使得支撑柱外端与外线层内壁平滑过渡,内端与内线层外壁平滑过渡。优点在于,支撑柱和内线层的特殊组合结构使外线层对外产生足够的形变应力,能在缝合线径向变形基本不大的情况下尽量降低缝合线材料的用量,缩短了缝合线吸收的时间。合线吸收的时间。合线吸收的时间。


技术研发人员:王德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天成天美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2.25
技术公布日:2022/9/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