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肱骨近端骨折接骨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176820发布日期:2022-11-15 17:49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一种肱骨近端骨折接骨板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肱骨近端骨折接骨板。


背景技术:

2.肱骨近端骨折是非常常见的骨折,排人体骨折发生第3位。其中约15%左右的患者采用保守治疗无法得到满意的恢复,而需要手术治疗。
3.目前,锁定接骨板是肱骨近端骨折内固定手术中最广泛使用的内固定物。生物力学实验发现肱骨头中心、后下方及后上方骨密度最高,因此接骨板上螺钉固定方向的较佳选择是肱骨头后方、内侧及下方区,可以此来达到稳定的固定效果。发生肱骨近端骨折后,因为肩袖肌的牵拉,肱骨头易于发生内翻和后倾,骨折复位不良的患者,如果肱骨头的后倾和内翻得不到纠正,接骨板上用于固定肱骨头骨质密度最高区域的螺钉位置会相对上移、前移,特别是在有骨质疏松这一常见的情况下,导致接骨板和螺钉难以提供足够的稳定性,术后持续的负荷转移易导致骨质溶解和复位进一步丢失,发生畸形愈合或者不愈合,甚至最终导致内固定螺钉穿出肱骨头而彻底失效。因此手术复位内固定的过程中,内后侧皮质的复位很重要,以避免发生肱骨头的后倾和内翻。手术复位时,需要采用骨膜剥离子或者骨凿以及点式复位钳操纵肱骨头,以实现后内侧皮质的复位,再采用克氏针将肱骨头和肱骨干临时固定在一起,c臂透视机在正侧位透视确定位置后,再采用锁定接骨板进行初步和最终的内固定治疗。实际手术操作过程中,在锁定接骨板初步固定时,经常会发现存在肱骨近端骨折的内翻和后倾纠正不到位、接骨板位置偏高或者偏低的情况,接骨板位置偏高会发生和自体肩部骨撞击,位置偏低同样会导致固定不牢,此时需要把初步固定的锁定接骨板和临时固定的克氏针全部拆除,再重复上述复位和初步固定的步骤以对骨折进行重新复位,甚至需要多次的重复,才能达到满意的复位和固定要求。反复的手术操作会增多骨质破坏、增加患者和医生的x射线暴露、延长手术时间、增加出血量和术后感染的风险险。
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肱骨近端骨折接骨板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在不拆除接骨板状态下,继续对骨折的复位角度进行精确调整的肱骨近端骨折用锁定接骨板。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肱骨近端骨折接骨板包括:接骨板主体;移动板,所述移动板滑动安装在所述接骨板主体上;球块,所述球块设置在所述移动板上;锁止螺钉,所述锁止螺钉贯穿所述球块;调节螺钉,所述调节螺钉包括钉头、中部锁定螺纹和调节手柄,所述钉头贯穿所述球块,所述调节螺钉上的锁定螺纹和球块上的锁定螺纹锁定后成为一个整体;制动机构,所述制动机构设置在所述接骨板主体上,所述制动机构用于对所述球块进行制动。
7.优选的,所述接骨板主体上开设有滑动孔,所述滑动孔的两侧内壁上均固定安装有限位块,所述移动板的两侧均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块滑动安装在所述限位槽内,所述
移动板上设有固定螺钉,所述固定螺钉与所述限位块相接触。
8.优选的,所述移动板上开设有球孔,所述球块安装在所述球孔内。
9.优选的,所述制动机构包括开设在所述球孔内壁上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滑动安装有第一楔形块,所述第二凹槽内滑动安装有第二楔形块,所述第一楔形块与所述第二楔形块和所述球块相接触,所述接骨板主体上设有制动螺钉,所述制动螺钉与所述第二楔形块相接触。
10.有益效果
1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肱骨近端骨折接骨板,可以在维持已有骨折复位成果的基础之上,实现在不拆除接骨板的状态下,继续对骨折的复位角度进行精确调整,以达到骨折满意的复位,并采用该接骨板进行骨折的最终固定,从而实现方便手术操作、减少x射线暴露、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和手术损伤、降低术后并发症和提高手术效果的目的。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肱骨近端骨折接骨板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图1所示的a部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14.图3为图2所示的b部放大示意图;
15.图4为图1所示的移动板与接骨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16.图中标号:1、接骨板主体;2、球块;3、锁止螺钉;4、调节螺钉;5、限位块;6、球孔;7、第一凹槽;8、第一楔形块;9、第二凹槽;10、第二楔形块;11、制动螺钉;12、移动板;13、滑动孔;14、固定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17.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8.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中”、“上”、“下”、“横”、“内”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19.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0.请结合参阅图1-4,在本实施例中,肱骨近端骨折接骨板包括:接骨板主体1;移动板12,所述移动板12滑动安装在所述接骨板主体1上,所述接骨板主体1上设有刻度线,用于
直观的观看移动板12的移动位置;球块2,所述球块2设置在所述移动板12上,所述移动板12上刻有刻度线,用于直观的观看球块2转动的角度;锁止螺钉3,所述锁止螺钉3贯穿所述球块2;调节螺钉4,所述调节螺钉4包括钉头、中部锁定螺纹和调节手柄,所述钉头贯穿所述球块2,所述调节螺钉4上的锁定螺纹和球块2上的锁定螺纹锁定后成为一个整体;制动机构,所述制动机构设置在所述接骨板主体1上,所述制动机构用于对所述球块2进行制动,本实施例中所述制动机构的数量为四个。另外为了结构的简化,也可以将制动机构的数量为二个。
21.所述调节螺钉4与所述锁止螺钉3为钉尖部位分散设置,所述调节螺钉4与所述锁止螺钉3之间的夹角为30
°‑
60
°
之间,所述调节螺钉4和所述锁止螺钉3的直径均为3.5mm。
22.所述接骨板主体1上开设有滑动孔13,所述滑动孔13的两侧内壁上均固定安装有限位块5,所述移动板12的两侧均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块5滑动安装在所述限位槽内,所述移动板12上设有固定螺钉14,所述固定螺钉14与所述限位块5相接触。
23.所述移动板2上开设有球孔6,所述球块2安装在所述球孔6内。
24.所述制动机构包括开设在所述球孔6内壁上的第一凹槽7,所述第一凹槽7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第二凹槽9,所述第一凹槽7内滑动安装有第一楔形块8,所述第二凹槽9内滑动安装有第二楔形块10,所述第一楔形块8与所述第二楔形块10和所述球块2相接触,所述第一楔形块8的斜边与所述第二楔形块10的斜边相接触,所述接骨板主体1上设有制动螺钉11,所述制动螺钉与所述第二楔形块10相接触,本实施例中,所述接骨板主体1上开设有四个呈矩形分布的螺丝孔,所述螺丝孔上设有沉头槽,所述制动螺钉为沉头螺钉,所述沉头槽与所述沉头螺钉螺纹连接。
2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肱骨近端骨折接骨板的工作原理如下:
26.肱骨近端骨折经过切开复位,克氏针临时固定后,将本接骨板主体1放置在局部进行临时固定,首先在接骨板主体1上的滑动组合孔内打入普通螺钉,然后在球块2内打入锁止螺钉3和调节螺钉4,进行c臂机器透视,如发现肱骨头部内翻和后倾纠正不到位、接骨板主体1位置偏高或者偏低时,则拔除临时固定克氏针,此时转动制动螺钉11,使制动螺钉11松动,转动固定螺钉14使固定螺钉14松动,通过把持调节手柄将肱骨近端进行外翻和前倾调节,以及通过球块2带动移动板12在接骨板主体1上的上下滑动,可使接骨板主体1相对于肱骨近端上下移动,实现对于接骨板主体位置高低的调节。调节到位后,将制动螺钉11和固定螺钉14锁紧,以实现接骨板对于骨折的初步固定,再次进行c臂机透视,确定骨折复位的情况和接骨板位置的高低,如果肱骨头的内翻和后倾矫正,接骨板位置高低合适,则在接骨板主体1的其余螺钉孔内打入锁定螺钉。最后将球块2内的调节螺钉4和锁定螺钉3取出,再在球块2锁止螺钉孔内打入两枚锁定螺钉,实现对于骨折的最终固定。
27.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肱骨近端骨折接骨板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8.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肱骨近端骨折接骨板,可以在维持已有骨折复位成果的基础之上,实现在不拆除接骨板的状态下,继续对骨折的复位角度进行精确调整,直至达到骨折满意的复位,并采用该接骨板进行骨折的最终固定,从而能够方达到便手术操作、降低x射线暴露、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和手术损伤、降低术后并发症和提高手术效果的目的。
29.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
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做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