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兼容性强的连接接头

文档序号:33081181发布日期:2023-01-31 19:20阅读:70来源:国知局
一种兼容性强的连接接头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兼容性强的连接接头。


背景技术:

2.引流管一般使用在外科引流上,用于防止术后感染或者影响伤口愈合,还能够用于治疗疾病,外科引流为的是将人体组织间或体腔中积聚的脓、血、液体导引至体外,防止术后感染与影响伤口愈合。目前从体内引出的引流管需与外界引流管连接进行工作,由于两边引流管关口大小不一在接上之后出现漏气情况,导致病人应已出现气胸等其他症状。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兼容性强的连接接头,能够方便的进行引流,将人体组织间或体腔中积聚的脓、血、液体导引至体外,且密封性好,不会出现漏气情况,导致病人应已出现气胸等其他症状,而且使用方便,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4.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方案为:一种兼容性强的连接接头,包括引流管,所述引流管的表面靠近内壁位置处设置有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的表面靠近引流管的内壁位置处设置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连接管的表面设置有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管的表面靠近内壁位置处设置有注射器针筒,所述注射器针筒的表面靠近内壁位置处设置有第二连接管。
5.优选地,所述连接块4的表面设置有阀门装置6,所述注射器针筒的表面靠近第一连接管的内壁位置处设置有第二密封圈,所述注射器针筒的表面开设有第二引流液槽,所述第二连接管的表面开设有第三引流液槽,所述第二连接管的表面靠近注射器针筒的内壁位置处设置有第三密封圈。
6.优选地,所述第二密封圈与注射器针筒活动连接,所述第二密封圈与第一连接管活动连接,所述第三密封圈与第二连接管活动连接,所述第三密封圈与注射器针筒活动连接。
7.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管与注射器针筒通过套接固定,所述注射器针筒与第一连接管通过套接固定。
8.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管与注射器针筒通过第三密封圈密封连接,所述注射器针筒与第一连接管通过第二密封圈密封连接。
9.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管的表面开设有与连接块配合使用的安装孔,所述第二连接管的表面开设有第一引流液槽,所述第一连接管与连接块固定连接。
10.优选地,所述连接块的表面开设有圆形通孔,所述第一连接管与第一密封圈活动连接诶,所述引流管与第一密封圈活动连接。
11.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管与引流管通过套接固定,所述第一连接管通过第一密封圈与引流管密封连接。
12.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优点在于:
13.(1)在将引流管和第一连接管套接,第一连接管和注射器针筒套接,注射器针筒和
第二连接管套接,分别通过第一密封圈、第二密封圈和第三密封圈进行密封,使引流管、第一连接管、注射器针筒和第二连接管管口不断缩小套接且能够完全密封,使空气不会进入到管体内。
14.(2)在管体内出现堵塞或者需要清洗加水的情况时,通过将连接块表面的阀门装置打开,使其能够通过连接块表面的圆形通孔连通管体,使医护人员能够方便的加水或者排堵清洗。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兼容性强的连接接头的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兼容性强的连接接头的第一连接管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兼容性强的连接接头的注射器针筒的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兼容性强的连接接头的引流管的结构示意图;
19.附图中涉及到的附图标记有:1、引流管;2、第一连接管;3、第一密封圈;4、连接块; 5、圆形通孔;6、阀门装置;7、注射器针筒;8、第二密封圈;9、第二连接管;10、第三密封圈;11、第一引流液槽;12、第二引流液槽;13、第三引流液槽。
具体实施方式
20.如图1至4所示,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一种兼容性强的连接接头,包括引流管1,引流管1的表面靠近内壁位置处设置有第一连接管2,第一连接管2的表面靠近引流管1的内壁位置处设置有第一密封圈3,第一连接管2的表面设置有连接块4,第一连接管2的表面靠近内壁位置处设置有注射器针筒7,注射器针筒7的表面靠近内壁位置处设置有第二连接管9,引流管1和第一连接管2套接,第一连接管2和注射器针筒7套接,注射器针筒7和第二连接管9套接,分别通过第一密封圈3、第二密封圈8和第三密封圈10 进行密封,使引流管1、第一连接管2、注射器针筒7和第二连接管9管口不断缩小套接且能够完全密封,使空气不会进入到管体内。
21.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块4的表面设置有阀门装置6,通过将阀门装置6打开,使连接块 4表面的圆形通孔5打开,使工作人员能够通过圆形通孔5进行排堵或者清洗加水,注射器针筒7的表面靠近第一连接管2的内壁位置处设置有第二密封圈8,注射器针筒7的表面开设有第二引流液槽12,第二连接管9的表面开设有第三引流液槽13,第二连接管9的表面靠近注射器针筒7的内壁位置处设置有第三密封圈10,第二密封圈8与注射器针筒7活动连接,第二密封圈8与第一连接管2活动连接,第三密封圈10与第二连接管9活动连接,第三密封圈10与注射器针筒7活动连接,第二连接管9与注射器针筒7通过套接固定,注射器针筒7与第一连接管2通过套接固定,第二连接管9与注射器针筒7通过第三密封圈10 密封连接,注射器针筒7与第一连接管2通过第二密封圈8密封连接。
22.进一步地,第一连接管2的表面开设有与连接块4配合使用的安装孔,第二连接管9的表面开设有第一引流液槽11,第一连接管2与连接块4固定连接,连接块4的表面开设有圆形通孔5,第一连接管2与第一密封圈3活动连接诶,引流管1与第一密封圈3活动连接,第一连接管2与引流管1通过套接固定,第一连接管2通过第一密封圈3与引流管1密封连接。
23.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从病人体内出来的引流管1不能够与其他引
流管1 相连接时,在引流管1内套接上第一连接管2,通过第一密封圈3使引流管1和第一连接管 2的套接处密封,然后将注射器针筒7套接在第一连接管2内,通过第二密封圈8将第一连接管2和注射器针筒7的连接处密封,然后将第二连接管9套接在注射器针筒7内,通过第三密封圈10将第二连接管9和注射器针筒7与第二连接管9的连接处密封,使引流管1能够将人体组织间或体腔中积聚的脓、血、液体导引至体外,如管内堵塞或者需要冲洗时,可将连接块4表面的阀门装置6打开,通过连接块4表面的圆形通孔5出进行冲洗或者排堵。
24.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晓申请日或者优先权日之前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所有的普通技术知识,能够获知该领域中所有的现有技术,并且具有应用该日期之前常规实验手段的能力,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本技术给出的启示下,结合自身能力完善并实施本方案,一些典型的公知结构或者公知方法不应当成为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实施本技术的障碍。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