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早产儿新生儿及小婴儿胸腔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642074发布日期:2023-03-29 02:23阅读:84来源:国知局
一种早产儿新生儿及小婴儿胸腔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早产儿新生儿及小婴儿胸腔引流管。


背景技术:

2.随着辅助生殖技术及围产医学的进步和发展,早产儿存活概率逐渐上升,每年出生的早产儿数及逐渐增多,同时部分合并局部脏器器官发育畸形尤其心脏及肺部发育异常的新生儿在危重症监护、治疗及手术技术的逐步提高保障下成活率也逐渐提高,此外危重症新生儿如极早产儿及超早产儿及部分足月儿生后窒息复苏技术不断普及及开展,早产儿及新生儿心肺疾病临床治疗需要胸腔穿刺引流气体或胸腔积液的患儿数量也明显增长;
3.但目前临床暂无早产儿、新生儿及小婴儿的胸腔引流管,多采用套管针简易装置引流或者中心静脉置管替代,对于小早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来说套管针置管软管过短不易固定且胸片不易显影,而中心静脉置管管径过粗、长度过长,在操作置管过程中操作不便且易污染,不便于遵循无菌原则,且中心静脉置管多为不透明硅胶管,不利于观察其中气体的波动及胸腔积液的性质和波动情况,此外这些替代装置与引流瓶端口的连接,不能适配不同直径的引流瓶端口,容易脱落和密封不紧密,从而导致负压引流的效果不佳,甚至达不到引流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4.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早产儿新生儿及小婴儿胸腔引流管,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不便固定引流管和不能适配不同直径的引流瓶端口而导致的引流管容易脱管,容易对患儿产生二次伤害的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早产儿新生儿及小婴儿胸腔引流管,包括猪尾管,所述猪尾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引流管,所述引流管远离猪尾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头,所述引流管靠近第一连接头的一端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表面设置有透明贴膜;
6.所述引流管靠近第一连接头的一端设置有三通管,所述三通管的一端设置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远离三通管的一端连接有引流袋,所述连接管靠近三通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头,所述三通管的两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罩,所述三通管的一侧设置有阀门。
7.进一步地,所述猪尾管远离引流管的一端形状设置为圆形结构,所述猪尾管远离引流管的一端开设有引流管孔,所述引流管的材质设置为双腔透明硅胶材料,所述引流管的表面设置有刻度尺,所述引流管的中部设置有导丝,所述固定块的形状设置为膨大扁平形状结构,所述固定块设置为透明状结构,所述透明贴膜的长宽大小大于固定块的长宽大小,所述固定块设置在透明贴膜的中部。
8.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罩内腔截面设置为梯形结构,所述连接罩的内腔表面设置有螺纹,所述连接罩的开口直径大于内腔底部直径,所述第一连接头远离引流管的一端延伸
至连接罩的内部,并与连接罩的内部壁体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头与连接罩之间设置有密封胶带,所述第二连接头远离连接管的一端延伸至连接罩的内部,并与使的内部壁体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头与连接罩之间设置有密封胶带。
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
10.1、本实用新型首先通过设置的猪尾管,可以在使用时,减小装置对肺表面、胸膜及胸腔的摩擦,避免对患儿身体造成二次伤害,起到防护的作用,同时可以在取出导丝后,猪尾管自动收卷,避免装置滑出,导致脱管,影响使用效果,同时还通过设置引流管为双腔透明硅胶材料,当引流量较少时可以帮助判断引流性质及管腔是否通畅,方便观察使用,并通过设置的固定块和透明贴膜,可以方便对引流管进行固定,提高使用效果,减小对患儿的伤害。
11.2、本实用新型还通过设置的三通管和阀门,便于抽取穿刺液及疏通管路,避免以往操作时需断开胸腔引流装置造成的泄漏、压力变化及开放引流管造成的感染几率增加,同时通过设置的连接罩,可以方便将三通管与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进行连接,提高连接效果,且可以适配不同直径的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同时提高连接强度和密封效果,进而提高使用效果。
12.综上,通过上述多个作用的相互影响,可以方便将引流管进行固定,且避免对患儿身体造成二次伤害,同时方便将装置与引流袋相连接,避免连接不紧密导致泄露及污染,提高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14.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三通管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三通管的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猪尾管;2、引流管;3、第一连接头;4、固定块;5、透明贴膜;6、三通管;7、连接管;8、引流袋;9、第二连接头;10、连接罩;11、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20.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
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参照说明书附图1-4,一种早产儿新生儿及小婴儿胸腔引流管,包括猪尾管1,猪尾管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引流管2,引流管2远离猪尾管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头3,引流管2靠近第一连接头3的一端设置有固定块4,固定块4的表面设置有透明贴膜5;
22.引流管2靠近第一连接头3的一端设置有三通管6,三通管6的一端设置有连接管7,连接管7远离三通管6的一端连接有引流袋8,连接管7靠近三通管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头9,三通管6的两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罩10,三通管6的一侧设置有阀门11。
23.如附图1所示,猪尾管1远离引流管2的一端形状设置为圆形结构,猪尾管1远离引流管2的一端开设有引流管孔,引流管2的材质设置为双腔透明硅胶材料,引流管2的表面设置有刻度尺,引流管2的中部设置有导丝,固定块4的形状设置为膨大扁平形状结构,固定块4设置为透明状结构,透明贴膜5的长宽大小大于固定块4的长宽大小,固定块4设置在透明贴膜5的中部,以便于通过设置的猪尾管1,可以在使用时,减小装置对肺表面、胸膜及胸腔的摩擦,避免对患儿身体造成二次伤害,起到防护的作用,同时可以在取出导丝后,猪尾管1自动收卷,避免装置滑出,影响使用效果,还通过设置引流管2为双腔透明硅胶材料,使官腔具有显影功能,当引流量较少时可以帮助判断引流性质及管腔是否通畅,方便观察使用,并通过设置的固定块4和透明贴膜5,可以方便对引流管2进行固定,提高使用效果,减小对患儿的伤害。
24.如附图2-4所示,连接罩10内腔截面设置为梯形结构,连接罩10的内腔表面设置有螺纹,连接罩10的开口直径大于内腔底部直径,第一连接头3远离引流管2的一端延伸至连接罩10的内部,并与连接罩10的内部壁体螺纹连接,第一连接头3与连接罩10之间设置有密封胶带,第二连接头9远离连接管7的一端延伸至连接罩10的内部,并与使的内部壁体螺纹连接,第二连接头9与连接罩10之间设置有密封胶带,以便于通过设置的三通管6和阀门11,便于抽取穿刺液及疏通管路,避免以往操作时需断开胸腔引流装置造成的泄漏、压力变化及开放引流管2造成的感染几率增加,同时通过设置的连接罩10,可以方便将三通管6与第一连接头3和第二连接头9进行连接,提高连接效果,且可以适配不同直径的第一连接头3和第二连接头9,同时提高连接强度和密封效果,进而提高使用效果。
2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使用过程如下:使用时,是通过穿刺物品进行穿刺后,将引流管2沿着导丝,顺入患儿体内合适的部位及深度,通过设置猪尾管1远离引流管2的一端形状设置为圆形结构,可以避免对患儿体内造成二次损伤,提高使用效果,然后将导丝从引流管2的内部拔出,此时猪尾管1会在患儿体内自动收卷;
26.然后通过透明贴膜5将固定块4固定在患儿皮肤上,提高固定效果,避免引流管2脱管,提高使用效果,然后将第一连接头3远离引流管2的一端旋转插入连接罩10的内部,使引流管2和三通管6相连接,然后将第二连接头9远离连接管7的一端与连接罩10相连接,即可完成将引流袋8与引流管2的连接,此时打开阀门11,即可依次对患儿胸腔内部积液进行引流,方便使用,提高使用效果。
27.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
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28.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