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中的输液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输液流量调节器。
背景技术:2.输液作为临床上一种重要的给药方式和治疗手段,通过将大量无菌溶液或药液直接输入静脉起到治疗作用,使用时通过输液器调整滴速,持续而稳定地进入静脉,以补充体液或提供营养物质。静脉输液速度是医护人员根据药物的性质、患者的年龄、疾病情况等而调节滴速,一般输液滴速为40-60滴/分,输液速度1-2ml/分钟。
3.中国专利cn 112138246 a公开了一种降解输液管流量控制器,其方案是设置一个直角梯形的外壳,外壳内通过移动槽转动设置有滚轮,滚轮的轮面从外壳的斜边处显露出来,通过手指搓动滚轮的轮面从而驱使滚轮移动以挤压输液管。然而该方案任何人都能够进行输液速度调节,有些患者为了减少输液等候时间,擅自调节滴数,不仅影响疗效,还存在安全隐患。输液滴数过快会加重患者心脏负担,引发心衰或肺水肿,加重药物对血管或局部刺激性,引发静脉炎等副作用,增加过敏反应概率,氨基酸、脂肪乳等营养药过快可引起代谢异常。为避免发生意外,护士必须勤巡视勤观察,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滴速加快会使循环血容量在短时间内急剧增加,心肺负担加重,易导致心衰和肺水肿。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止病人自行调节输液速度的输液流量调节器。
5.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6.一种输液流量调节器,包括用于穿置输液管的壳体和用于挤压输液管的滚轮,所述壳体的两侧开设有条形开口,所述条形开口沿其长度方向逐渐向壳体的一侧壁靠近,所述滚轮两端设置的滚轴插入条形开口内并沿条形开口的长度方向滚动,还包括调节匙,所述滚轮设置在壳体内部且滚轮的轮面位于壳体与输液管之间,所述调节匙的一端与滚轴的端部构成止转式插接配合。
7.上述方案中将滚轮整体由壳体包裹,取消了传统的将滚轮显露的结构,这样可以有效避免病人自己进行输液速度的调节,而医护人员则可以通过手中的调节匙转动滚轴实现输液速度的调节,减轻护士巡视以及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情况的工作量。
8.作为优选,所述壳体轮廓呈直角梯形状,所述直角梯形的上底和下底处的壳体开设有用于穿置输液管的通孔,所述条形开口的长度方向与直角梯形状壳体的斜边平行。
9.作为优选,所述滚轴的端部上设置有匙孔,所述调节匙的一端设置有形状与匙孔形状吻合的匙柱。
10.作为优选,所述匙柱和匙孔的轮廓形状为正六边形。
11.作为优选,所述滚轴的端部没入条形开口内。
12.作为优选,所述条形开口靠近斜边的一侧为波浪状结构。
13.作为优选,所述条形开口的波浪状结构处沿条形开口长度方向设置有刻度线。
14.作为优选,所述滚轮的轮面上设置有防滑齿。
15.作为优选,所述调节匙远离匙柱的一端设置有平板状的扭柄,所述扭柄上开设有用于穿置挂绳的绳孔。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18.附图标记说明:1、输液管;10、壳体;11、条形开口;12、上底;13、下底;14、斜边;15、波浪状结构;16、刻度线;20、滚轮;21、滚轴;22、匙孔;30、调节匙;31、匙柱;32、扭柄;33、绳孔。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2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底部”、“外侧”、“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本技术使用状态下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2.如图1、2所示,一种输液流量调节器,包括用于穿置输液管1的壳体10和用于挤压输液管1的滚轮20,所述壳体10的两侧开设有条形开口11,所述条形开口11沿其长度方向逐渐向壳体10的一侧壁靠近,所述滚轮20两端设置的滚轴21插入条形开口11内并沿条形开口11的长度方向滚动,还包括调节匙30,所述滚轮20设置在壳体10内部且滚轮20的轮面位于壳体10与输液管1之间,所述调节匙30的一端与滚轴21的端部构成止转式插接配合。
23.上述方案中由于条形开口11向壳体10一侧壁逐渐靠近,而输液管1则是设置在该侧壁与条形开口11之间,这样沿条形开口11滚动的滚轮20便能在移动时逐渐缩短滚轮20与该侧壁的间距从而控制挤压输液管1的程度,达到控制输液速度的目的。需要调节输液速度时,医护人员手持调节匙30与滚轴21的端部进行插接然后转动调节匙30即可转动滚轮20,调节完成后收起调节匙30,由于滚轮20整体由壳体10包裹,取消了传统的将滚轮20显露的结构,这样可以有效避免病人自己进行输液速度的调节,减轻护士巡视以及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情况的工作量。
24.作为优选,所述壳体10轮廓呈直角梯形状,所述直角梯形的上底12和下底13处的壳体10开设有用于穿置输液管1的通孔,所述条形开口11的长度方向与直角梯形状壳体10的斜边14平行。这样输液管1便能沿直角梯形的直边布置,避免输液管1在壳体10内折弯。
25.作为优选,所述滚轴21的端部上设置有匙孔22,所述调节匙30的一端设置有形状与匙孔22形状吻合的匙柱31。使用时直接将匙柱31插入匙孔22即可,避免滚轴21的端部上
具有突出的结构。
26.作为优选,所述匙柱31和匙孔22的轮廓形状为正六边形。正六边形便于加工且与内六角扳手形状一致,当调节匙30丢失时可以使用内六角扳手临时调节。
27.作为优选,所述滚轴21的端部没入条形开口11内。避免滚轴21的端部显露在壳体10外部,若是滚轴21的端部显露病人可以通过手指扣动的方式调节滚轮20。
28.作为优选,所述条形开口11靠近斜边的一侧为波浪状结构15。波浪状结构15可以形成一个个连续的凹槽,调节滚轮20时由于输液管1的弹力作用滚轴21的局部会陷入凹槽内形成定位。
29.作为优选,所述条形开口11的波浪状结构15处沿条形开口11长度方向设置有刻度线16。刻度线16上对应设置每分钟滴数,这样输液过程中,可快速直观调节输液滴数,不需要边看秒表边人工数滴数,操作简便易捷,也减少了安全隐患。
30.作为优选,所述滚轮20的轮面上设置有防滑齿。这样可以提升滚轮20与输液管1之间的摩擦力避免滚轮20因挤压力脱离调节位置。
31.作为优选,所述调节匙30远离匙柱31的一端设置有平板状的扭柄32,所述扭柄32上开设有用于穿置挂绳的绳孔33。这样可以在扭柄32上穿设挂绳然后挂在医护人员的钥匙或者手腕上,避免调节匙30丢失。
32.虽然本技术公开披露如上,但本技术公开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进行各种变更与修改,这些变更与修改均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