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患者用床固式辅助康复治疗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864955发布日期:2022-07-23 09:06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脑出血患者用床固式辅助康复治疗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脑出血患者用床固式辅助康复治疗器。


背景技术:

2.脑出血又称自发性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病因多样,多种原因可引起脑血管破裂导致脑出血的发生,最常见病因是高血压合并细、小动脉硬化,其他病因包括动-静脉血管畸形、脑淀粉样血管病变、血液病,大多脑出血患者时因高血压引起,现阶段降低高血压的方法大多为食用药物降压,药物食用过多,会对患者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采取头部降温的方法,降低血液温度,减缓血液流速来达到降低血压的作用,吸入特定的药物气体,可以平复患者情绪,来减缓血液流速减缓血压的上升,抬高头部来减缓血液向头部流速来减缓血压的上升,大多患者因头痛不停地转动头部,触碰伤口,影响伤口恢复,因此需要一种辅助患者降压的脑出血患者用床固式辅助康复治疗器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脑出血患者用床固式辅助康复治疗器,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构思巧妙,操作简单方便,通过本设计可以有效的放置装置,方便与床体固定,缓解了头部的疼痛,舒缓了患者情绪,便于了药物气体的治疗和胃管的使用,提高了颈部的舒适度,增加了头部固定,缓解了伤口疼痛,增加了头部的升降,增加了头部的降温。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包括第一支撑台,所述第一支撑台的上侧设有一个可转动的第一壳体,第一壳体的上侧设有一个可拆卸的第二壳体,第二壳体的内部转动连接有一个固定架,固定架的前侧固定连接有一个水囊,所述支撑台的上方设有一个吸气罩,所述第一支撑台的上侧固定连接有一个直板,直板的后侧设有一个转动轮,所述转动轮的前侧滑动连接有一个转动架,转动架与第一壳体固定连接,转动轮、转动架、直板和第一壳体相互配合形成了头部固定的结构,所述第一支撑台的下侧设有一个第二支撑台,第二支撑台的上侧设有两个第一转杆和两个第二转杆,第二支撑台、第一转杆和第二转杆相互配合形成了第一支撑台升降的结构,所述第二支撑台的内部滑动连接有两个固床架,固床架和第二支撑台相互配合形成装置固定的结构,所述第一支撑台的前侧转动连接有一个第一滑板,第一滑板的前侧滑动连接有一个第二滑板,所述第一支撑台的前侧设有一个底座,所述第二滑板与底座转动连接,所述底座的右侧设有一个抽屉,抽屉的上侧固定连接有一个储药盒,储药盒的内部设有一个搅拌架,所述底座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一个水槽,固定架、水囊和储药盒相互配合形成头部舒缓的结构。
5.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撑台的上方设有一个连接杆,每个所述第一转杆和第二转杆均与连接杆转动连接,每个所述第一转杆的左部均与第二支撑台转动连接,每个所述第一转杆的右部均与第一支撑台滑动连接,每个所述第二转杆的左部均与第二支撑台转动连
接,每个所述第二转杆的右部均与第一支撑台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台的上方设有一个推杆,推杆的前后两侧均与对应的第二转杆固定连接,所述推杆的右侧滑动连接有一个第一推块,所述推杆的左侧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二推块,所述第二支撑台的内部开设有多个卡孔,每个所述卡孔的上侧均固定连接有一个螺旋弹簧,每个螺旋弹簧的上侧均固定连接有一个按钮。
6.优选的,所述固定架包括有一个与第二壳体转动连接的第一框架,所述第一框架的上方转动连接有一个第二框架,所述第二框架的上方转动连接有一个第三框架,所述第三框架的上方转动连接有一个第四框架,所述第四框架的上方转动连接有一个第五框架,所述第五框架的上方转动连接有一个第六框架,第一框架、第二框架、第三框架、第四框架、第五框架、第六框架的下方均与水囊固定连接
7.优选的,所述吸气罩上方开设有一个胃管孔,所述吸气罩内部滑动连接有一个卡板,卡板的前侧固定连接有多个伸拉弹簧,每个伸拉弹簧的前侧均与吸气罩固定连接,所述吸气罩的上侧固定连接有一个软管,软管的下侧与储药盒连通,所述搅拌架的上部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一齿轮,第一齿轮的右侧啮合有一个第二齿轮,第二齿轮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一个转接杆,所述储药盒的上侧转动连接有一个圆板,所述储药盒的上侧固定连接有一个固定块。
8.优选的,所述第一壳体的上侧固定连接有多个塔扣,所述第一支撑台的上部开设有一个储物槽,所述储物槽的上侧有一个与第一支撑台转动连接的转动门,每个所述固定架的的下侧均螺纹连接有一个螺栓。
9.优选的,所述第一滑板的上侧设有一个可拆卸的第一软垫,所述第二滑板的上侧设有一个可拆卸的第二软垫,所述水槽的上方设有一个与底座转动连接的注水盖板,所述直板的内部开设有一个卡位槽,所述转动轮上固定连接有多个槽块,所述水囊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一波纹管,第一波纹管的下方设有一个与底座固定连接的水泵,所述水囊的左侧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二波纹管,第二波纹管的下方与水槽滑动连接,所述水泵的前侧连通有一个第三波纹管,第三波纹管的左侧与水槽连通。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具有固定架、水囊和储药盒,便于对患者进行头部舒缓。2.本实用新型具有固床架和第二支撑台,便于装置与病床的固定。3.本实用新型具有第二支撑台、第一转杆和第二转杆,便于第一支撑台的升降,来调整患者头部高度。4.本实用新型具有转动轮、转动架、直板和第一壳体,便于固定患者头部,减轻患者头部疼痛。
附图说明
11.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展开结构示意图。
14.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储药盒的位置示意图。
15.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图3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16.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图3中b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17.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转动架的位置示意图。
18.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转动轮的位置示意图。
19.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图7中d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20.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图7中c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21.图中:1-第一支撑台、2-第一壳体、3-第二壳体、4-固定架、5-水囊、6-吸气罩、 7-直板、8-转动轮、9-转动架、10-第二支撑台、11-第一转杆、12-第二转杆、13-固床架、14-第一滑板、15-第二滑板、16-底座、17-抽屉、18-储药盒、19-搅拌架、20-水槽、21-连接杆、22-推杆、23-第一推块、24-第二推块、25-卡孔、26-螺旋弹簧、27
‑ꢀ
按钮、28-第一框架、29-第二框架、30-第三框架、31-第四框架、32-第五框架、33
‑ꢀ
第六框架、34-胃管孔、35-卡板、36-伸拉弹簧、37-软管、38-第一齿轮、39-第二齿轮、 40-转接杆、41-圆板、42-固定块、43-塔扣、44-储物槽、45-转动门、46-螺栓、47
‑ꢀ
第一软垫、48-第二软垫、49-注水盖板、50-卡位槽、51-槽块、52-第一波纹管、53
‑ꢀ
第二波纹管、54-第三波纹管、55-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1-9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23.实施例一,由图1-3、图5-6给出,本实用包括第一支撑台1,为了舒缓患者的情绪,所述第一支撑台1的上侧设有一个可转动的第一壳体2,第一壳体2的上侧设有一个可拆卸的第二壳体3,第二壳体3的内部转动连接有一个固定架4,固定架4的前侧固定连接有一个水囊5,所述支撑台的上方设有一个吸气罩6,所述第一支撑台1的上侧固定连接有一个直板7,直板7的后侧设有一个转动轮8,所述转动轮8的前侧滑动连接有一个转动架9,转动架9与第一壳体2固定连接,转动轮8、转动架9、直板7 和第一壳体2相互配合形成了头部固定的结构,进行使用时,转动固定架4带动水囊5 包裹患者头部,带好吸气罩6,所述第一支撑台1的下侧设有一个第二支撑台10,第二支撑台10的上侧设有两个第一转杆11和两个第二转杆12,第二支撑台10、第一转杆 11和第二转杆12相互配合形成了第一支撑台1升降的结构,根据患者情况调整装置高度,所述第二支撑台10的内部滑动连接有两个固床架13,固床架13和第二支撑台10 相互配合形成装置固定的结构,所述第一支撑台1的前侧转动连接有一个第一滑板14,第一滑板14的前侧滑动连接有一个第二滑板15,所述第一支撑台1的前侧设有一个底座16,所述第二滑板15与底座16转动连接,上升第一支撑台1,带动第一滑板14上升,第一滑板14绕第一支撑台1转动,第一滑板14带动第二滑板15绕底座16转动,所述底座16的右侧设有一个抽屉17,抽屉17的上侧固定连接有一个储药盒18,储药盒18的内部设有一个搅拌架19,所述底座16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一个水槽20,固定架 4、水囊5和储药盒18相互配合形成头部舒缓的结构。
24.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由图1-2和图7-8给出,为了调整装置升降,所述第二支撑台10的上方设有一个连接杆21,每个所述第一转杆11和第二转杆12均与连接杆21转动连接,每个所述第一转杆11的左部均与第二支撑台10转动连接,每个所述第一转杆11的右部均与第一支撑台1滑动连接,每个所述第二转杆12的左部均与第二支撑台10转动连接,每个所述第二转杆12的右部均与第一支撑台1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台10的上方设有一个推杆22,推杆22的前后两侧均与对应的第二转杆12 固定连接,所述推杆22的右侧滑动连接有一个第一推块23,所述推杆22的左侧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二推块24,所述第二支撑台
10的内部开设有多个卡孔25,每个所述卡孔25的上侧均固定连接有一个螺旋弹簧26,每个螺旋弹簧26的上侧均固定连接有一个按钮27,每个第一转杆11与第二支撑台10转动连接,与第一支撑台1滑动连接,每个第二转杆12与第一支撑台1转动连接,与第二支撑台10滑动连接上升装置时,向左推动推杆22,利用第二推块24下压多个按钮27,推杆22过去,螺旋弹簧26会把按钮 27重新弹出,对推杆22限位,第一转杆11和第二转杆12做相对运动带动第一支撑台 1上升,下降时,向前推动第一推块23,向右拉动推杆22,第一推块23下压多个按钮 27,下降第一支撑台1。
25.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由图3和图5给出,为了增加水囊5的稳定性,所述固定架4包括有一个与第二壳体3转动连接的第一框架28,所述第一框架28的上方转动连接有一个第二框架29,所述第二框架29的上方转动连接有一个第三框架30,所述第三框架30的上方转动连接有一个第四框架31,所述第四框架31的上方转动连接有一个第五框架32,所述第五框架32的上方转动连接有一个第六框架33,第一框架 28、第二框架29、第三框架30、第四框架31、第五框架32、第六框架33均与水囊5 固定连接,转动第六框架33展开水囊5,围绕头部方便注水给头部降温,平静情绪。
26.实施例四,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由图1-5、图7和图9给出,为了方便对患者药物辅助治疗,所述吸气罩6上方开设有一个胃管孔34,所述吸气罩6内部滑动连接有一个卡板35,卡板35的前侧固定连接有多个伸拉弹簧36,每个伸拉弹簧36的前侧均与吸气罩6固定连接,所述吸气罩6的上侧固定连接有一个软管37,软管37的下侧与储药盒18连通,所述搅拌架19的上部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一齿轮38,第一齿轮38的右侧啮合有一个第二齿轮39,第二齿轮39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一个转接杆40,所述储药盒 18的上侧转动连接有一个圆板41,所述储药盒18的上侧固定连接有一个固定块42,患者佩戴吸气罩6,需要使用胃管时,拉动卡板35,插入胃管,松开卡板35,卡板35 固定胃管,拉出抽屉17,翻开圆板41,加入药物,转动转接杆40带动第二齿轮39转动,第二齿轮39带动第一齿轮38转动,第一齿轮38带动搅拌架19转动,完成药物的搅拌,加强药物气味的发散。
27.实施例五,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由图2-4、图7和图9给出,为了方便对患者头部固定,所述第一壳体2的上侧固定连接有多个塔扣43,第二壳体3放置第一壳体2 上,通过塔扣43完成第一壳体2与第二壳体3的固定,所述第一支撑台1的上部开设有一个储物槽44,所述储物槽44的上侧有一个与第一支撑台1转动连接的转动门45,使用吸气罩6时,把吸气罩6从储物槽44中拿出,用绑带固定吸气罩6,每个所述固定架4的的下侧均螺纹连接有一个螺栓46,装置与床固定时,拉出固床架13,转动螺栓46,卡紧床板,所述直板7的内部开设有一个卡位槽50,所述转动轮8上固定连接有多个槽块51,需要头部固定时,头部转动到合适角度,推动转动轮8,多个槽块51 与卡位槽50配合,完成头部固定。
28.实施例六,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由图1-3给出,为了提高颈部的舒适度,所述第一滑板14的上侧设有一个可拆卸的第一软垫47,所述第二滑板15的上侧设有一个可拆卸的第二软垫48,第一软垫47和第二软垫48为了增加患者颈部舒适度,增大摩擦力,防止患者头部下滑,所述水槽20的上方设有一个与底座16转动连接的注水盖板 49,所述水囊5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一波纹管52,第一波纹管52的下方设有一个与底座16固定连接的水泵55,水泵为现有技术,在此不过多叙述,所述水囊5的左侧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二波纹管53,第二波纹管53的下方与水槽20滑动连接,所述水泵 55的前侧连通有一个第三波纹管54,第三波
纹管54的左侧与水槽20连通,打开注水盖板49,注入适当温度的水,水泵55抽水注入水囊5。
29.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当装置处于收起状态准备使用时,把装置放在病床上,拉动装置左右两侧的固床架13与病床配合,卡紧螺栓46,完成装置固定,患者躺下,头部贴合第二壳体3上侧的水囊5,转动第六框架33,带动第五框架32、第四框架31、第三框架30、第二框架29、第一框架28转动,打开注水盖板49,向水槽20注入合适温度的水,通过水槽20波纹管连通水泵55,水泵55通过第一波纹管52连通水囊5注水,水囊5再通过第三波纹管54连通水槽20,由此形成水循环,患者可以根据自己情况在床上活动,患者躺下时,可以进行药物气体治疗,从储物槽44中拿出吸气罩6,患者佩戴吸气罩6,可以拉开抽屉17,打开圆板41,放入药物,进行搅拌加大药物气体的发散,需要使用胃管时,拉动卡板35,插入胃管,松开卡板35,卡板35固定胃管,手术前后,为了减轻患者头部疼痛,避免患者伤口挤压,可以固定头部,通过多个塔扣 43固定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头部转动带动第一壳体2转动,第一壳体2会带动转动架9转动,转动架9带动转动轮8转动,头部转动到合适的位置,推动转动轮8,转动轮8通过多个槽块51与卡位槽50配合,完成头部的固定,根据不同的情况,患者血压增高,可以适当的上升头部高度,来减缓血压的上升,推动推杆22到合适的位置,带动第二转杆12移动,通过连接杆21,第一转杆11和第二转杆12做相对转动,带动第一支撑台1上升,第一支撑台1带动第一滑板14上升,第一滑板14绕第一支撑台1 转动,第一滑板14与第二滑板15做相对滑动,第二滑板15绕底座16转动,需要下降时,推动第一推块23,第一推块23与按钮27接触,第一支撑台1下降。
30.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构思巧妙,操作简单方便,通过本设计可以有效的放置装置,方便与床体固定,舒缓了头部疼痛,舒缓了患者情绪,便于了药物气体的治疗和胃管的使用,提高了颈部的舒适度,增加了头部固定,缓解了伤口挤压,增加了头部的升降,增加了头部的降温。
31.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