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防骶尾部压力性损伤的便携式翻身带

文档序号:33223046发布日期:2023-02-14 13:38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一种预防骶尾部压力性损伤的便携式翻身带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预防骶尾部压力性损伤的便携式翻身带。


背景技术:

2.在医院临床中,重症监护室的患者大多由于病情危重导致神志昏迷或呈药眠状态,无法自行变换体位,需要护士主动为其至少每两小时翻身一次,从而预防压力性损伤。
3.目前,主要采用背后垫一个医用三角垫,小腿下垫软枕或梯形枕以悬空足跟的方式进行翻身减压,但是翻身效果常不理想,花费时间和人力辛辛苦苦摆好的体位,经常不出片刻患者便趋于躺平,尤其是骶尾部,直接接触床面,使骶尾部得不到充分的悬空减压以及透气,特别是对于骶尾部皮肤已有病变、腹泻、消瘦或肥胖、大小便失禁等患者,骶尾部悬空减压是十分重要的,鉴于翻身时骶尾部难以充分悬空减压的现状。
4.为此急需一种能够解决患者翻身时骶尾部难以充分悬空减压的问题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防骶尾部压力性损伤的便携式翻身带,以解决患者翻身时骶尾部难以充分悬空减压的问题。
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预防骶尾部压力性损伤的便携式翻身带,所述便携式翻身带相对的两侧均设有捆绑段,所述便携式翻身带的两面分别设有亲肤层和耐磨层,所述亲肤层和所述耐磨层还分别覆盖所述捆绑段的两表面;所述捆绑段上的所述亲肤层设有毛面魔术贴;所述捆绑段上的所述耐磨层设有钩刺魔术贴;所述便携式翻身带两侧之间设有护理孔;所述捆绑段与所述护理孔之间设有通孔。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便携式翻身带的主体形状为椭圆状;所述捆绑段设于所述主体的长度方向上。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护理孔的形状为心型状。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亲肤层为格状的纯棉层。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便携式翻身带的两端还设有收纳口袋;所述收纳口袋设于所述耐磨层,且所述收纳口袋设于所述捆绑段上,所述收纳口袋与所述主体邻近布置;所述收纳口袋内设有绑带。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收纳口袋还设有隐藏式拉链。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收纳口袋和所述主体之间还设有通孔。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4.护理孔的设计能够使受压的骶尾部,充分悬空的同时,使臀部的空气流通防止细菌滋生;护理孔心形状的设计更贴合臀部的外形轮廓;魔术贴的设计适合使用便携式翻身带时的快速捆绑固定;便携式翻身带使用魔术贴进行包裹固定时,能够让人体保持侧身状态;或者在人体处于平躺姿势时,便携式翻身带也能让骶尾部充分悬空;绑带的设计为了在
魔术贴粘贴力不足时,可使用其进行捆绑固定。
15.便携式翻身带的使用有利于骶尾部的充分减压,对于骶尾部皮肤已有病变、腹泻、消瘦或肥胖、大小便失禁等患者有很好的辅助康复作用。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是便携式翻身带的俯视图;
18.图2是便携式翻身带的轴测图;
19.图3是便携式翻身带的仰视图;
20.图4是便携式翻身带的透视图;
21.图5是便携式翻身带的绑带结构示意图;
22.图6是图5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23.附图标记如下:
24.1-便携式翻身带;11-亲肤层;12-耐磨层;13-捆绑段;14-主体;141-护理孔;15-收纳口袋;151-绑带;152-隐藏式拉链;16-通孔;
25.2-毛面魔术贴;
26.3-钩刺魔术贴。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28.便携式翻身带1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至图3所示,便携式翻身带1相对的两侧均设有捆绑段13,便携式翻身带1的两面分别设有亲肤层11和耐磨层12,亲肤层11和耐磨层12还分别覆盖捆绑段13的两表面;捆绑段13上的亲肤层11设有毛面魔术贴2;捆绑段13上的耐磨层12设有钩刺魔术贴3;便携式翻身带1两侧之间设有护理孔141;捆绑段与护理孔之间设有通孔。
29.在进行应用时,便携式翻身带1可配合其他翻身辅助装置,如医用三角垫,能达到更好的翻身效果。将便携式翻身带1平铺于床面上,携式翻身带1的亲肤层11朝上接触患者皮肤,使护理孔141对准臀部,便携式翻身带1两侧的捆绑段13分别从人体的两侧伸出,两捆绑段13分别捆绑于床上的同一侧护栏的上下缘。
30.具体的捆绑方式,如下所述:将捆绑段13绕过床栏栏杆后,再穿过通孔16,使钩刺魔术贴3,贴在毛面魔术贴2上,完成捆绑段13对床栏栏杆的捆绑,利用毛面魔术贴2和钩刺魔术贴3的粘贴作用,使便携式翻身带1的两侧分别固定于同侧床栏栏杆的上下缘,以保持人体的侧身状态,使骶尾部充分悬空,有利于骶尾部的充分减压,对于骶尾部皮肤已有病变、腹泻、消瘦或肥胖、大小便失禁等患者有很好的辅助康复的作用。
31.进一步的,此实施例如图1所示,便携式翻身带1的主体14形状为椭圆状;捆绑段13
设于主体14的长度方向上。
32.在进行应用时,椭圆状的中部,其宽度最大,适合包裹臀部,使包裹更加稳定;
33.在此基础上,考虑到因每个使用者的体型有所不同,为扩大使用范围,可制作出不同尺寸大小的便携式翻身带1,以适合更多不同体型的人群使用;在使用时,可根据其臀部大小,选择适合其臀部尺寸的便携式翻身带1。
34.进一步的,此实施例如图1所示,护理孔141的形状为心型状。
35.在进行应用时,护理孔141的设计能够使受压的骶尾部,充分悬空的同时,使臀部的空气流通防止细菌滋生;护理孔141心形状的设计更贴合臀部的外形轮廓。
36.进一步的,此实施例如图1所示,亲肤层11为格状的纯棉层。
37.在进行应用时,亲肤层11中填充了透气吸湿、棉感舒压的记忆棉,亲肤层11上格状的纯棉层向外突出,各个格子之间的间隙,有助于便携式翻身带1在使用时,更有利于空气在这些格子之间的间隙流通。
38.进一步的,此实施例如图3至图6所示,便携式翻身带1的两端还设有收纳口袋15;收纳口袋15设于耐磨层12,且收纳口袋15设于捆绑段13上,收纳口袋15与主体14邻近布置;收纳口袋15内设有绑带151。
39.在进行应用时,收纳口袋15设于耐磨层12,在使用便携式翻身带1时,收纳口袋15便不会接触皮肤,有利于实现更好的体感;绑带151可在魔术贴粘贴力不足时,从收纳口袋15中取出,对便携式翻身带进行更牢固的捆绑固定。
40.采用此设置方式的好处在于能够应对更多的使用场景,譬如部分患者的体重较重,捆绑段13的缠绕捆绑力度可能不足,此时可以拉出绑带151对栏杆等进行缠绕固定,从而进一步加强了翻身带的固定牢固性,为对病患的稳定承托提供了重要保障。
41.进一步的,此实施例如图3至图6所示,收纳口袋15还设有隐藏式拉链152。
42.在进行应用时,绑带151收入收纳口袋15后,可拉上拉链防止绑带151掉出收纳口袋15,隐藏式的拉链能够在使用便携式翻身带1时,避免拉链刮伤皮肤。
43.隐藏式拉链152的使用状态:参考图4所示,为绑带151收入收纳口袋15后,隐藏式拉链152闭合的状态;参考图5和图6所示,为隐藏式拉链152拉开后取出绑带151的状态。
44.便携式翻身带1还可进行扩展使用:在单手使用的情况下,可将便携式翻身带1置于卧床患者背后,将一侧捆绑段13固定在床上的护栏下缘,然后护士站于固定有捆绑段13的护栏侧,手拉另一侧捆绑段13,借助床上的护栏协助患者侧身,快速方便;
45.在双手使用的情况下,可将便携式翻身带1置于卧床患者背后,护士站于床尾,然后护士双手分别握于便携式翻身带1两侧的通孔16处,双手一拉便可轻松辅助患者起身坐起。
46.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