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用鼻腔粘液采集器

文档序号:31388154发布日期:2022-09-03 01:53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牛用鼻腔粘液采集器

1.本实用新型属于动物科学试验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牛用鼻腔粘液采集器。


背景技术:

2.动物科学专业是生命科学专业的一个细小的分支,其目标是在认识和掌握动物生长发育、遗传变异、繁殖消化代谢等生命规律基础上,为人们提供数量多质量好的动物产品。在牛养殖过中,为了了解养殖牛的身体状况,通常对牛的鼻腔粘液进行采集,用以检测牛的身体状况,采集鼻腔粘液还可以分析常规的理化指标,能够反映牛呼吸道疾病状况和以及牛舍空气环境质量。
3.传统的牛鼻腔粘液采集器为棉棒,但棉棒面积小,采集效率较低且采集难度较大。现有专利cn201520318959.x公开了一种牛用鼻腔粘液采集器,包括手柄、连接杆及用于采集样品的采样杯,连接杆包括连接横杆及连接竖杆,连接竖杆垂直固定在连接横杆的一端,连接杆整体呈“七”字形,采样杯整体呈弹头状且由硅胶制成,连接横杆的端部固定在采样杯的中心处,连接竖杆的端部固定在手柄上,手柄为圆锥体结构,采样杯的杯口朝向连接横杆且杯口的直径为1.6-2.0cm,连接横杆的长度为25-45cm,连接竖杆的长度为5-10cm,采样杯的杯口处设置有内切斜刃且外壁上均匀植有尼龙绒毛层。该采集器便于插入动物的鼻腔,粘液采集量较大,有利于提高疾病的检出率,结构简单,成本低,易于加工制作。不过,该采集器的采集杯结构未能考虑到牛鼻侧位面积较大的特点,而牛鼻孔方向通常是偏侧位的,所以在采集的时候需要在牛鼻子内部多擦一段距离或者多转过一定角度,其采集效率还有待提高;其次,大多数的采集器为一次性结构,利用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的鼻腔粘液采集器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实用性较强、采集效率较高且利用率较高的牛用鼻腔粘液采集器。
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牛用鼻腔粘液采集器,包括手柄杆,所述手柄杆包括弯体部和直体部,所述直体部的前端螺纹连接有采集杆,所述采集杆的前端设置有采集套,所述采集套的内部设置有与采集杆连接的弹簧,所述弹簧的螺旋直径由上至下逐渐变大,所述采集套由弹性材料制成,所述采集套的外侧面上设置有多个沿其中心轴线方向分布的容置槽,所述容置槽中设置有采集绒毛,所述采集绒毛的长度大于容置槽深度,所述采集套包括由上至下一体成型的球面部、锥形部和裙部,所述裙部的底部边缘所在的平面为斜面且所述斜面与采集杆的轴心相交,所述裙部上设置有多个沿其底部周长方向分布的收缩槽口。
6.作为优选,所述裙部的裙面背向采集套中心轴线方向鼓起并且呈凸面结构。
7.作为优选,所述容置槽中设置有粘结网膜,所述粘结网膜朝容置槽的外侧延伸,所述采集绒毛设置在粘结网膜上。
8.作为优选,所述采集杆包括与直体部连接的第一倒锥体部,所述第一倒锥体部的底部设置有内螺纹槽,所述第一倒锥体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倒锥体部,所述第二倒锥体部的侧面设置有至少两个限位键,所述限位键与弹簧的头端卡接。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0.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牛用鼻腔粘液采集器,通过采用多段面设计的采集套不仅可以与牛鼻孔的特点相适应,还具有一定的收缩功能,有利于提高采集绒毛与样本的接触概率,从而提高样本的采集效率;采用可拆分的手柄杆与采集杆,可以对手柄杆进行重复利用,有利于节约成本。本装置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实用性较强、采集效率较高且利用率较高,适合大规模推广。
附图说明
1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2.图1为实施例提供的牛用鼻腔粘液采集器的轴测图;
13.图2为实施例提供的牛用鼻腔粘液采集器(无采集绒毛)主视图;
14.图3为实施例提供的牛用鼻腔粘液采集器在d-d向的剖视图;
15.以上各图中:
16.1、手柄杆;11、弯体部;12、直体部;
17.2、采集杆;21、第一倒锥体部;22、第二倒锥体部;23、内螺纹槽;24、限位键;
18.3、采集套;31、容置槽;32、采集绒毛;33、球面部;34、锥形部;35、裙部;36、收缩槽口;37、粘结网膜;
19.4、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为叙述方便,下文如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
21.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22.实施例,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牛用鼻腔粘液采集器,包括手柄杆1,所述手柄杆1包括弯体部11和直体部12,直体部12的前端螺纹连接有采集杆2,采集杆2的前端设置有采集套3,采集套3的内部设置有与采集杆2连接的弹簧4,弹簧4的螺旋直径由上至下逐渐变大,采集套3由弹性材料制成,采集套3的外侧面上设置有多个沿其中心轴线方向分布的容置槽31,容置槽31中设置有采集绒毛32,采集绒毛32的长度大于容置槽31深度,采集套3包括由上至下一体成型的球面部33、锥形部34和裙部35,裙部35的底部边缘所
在的平面为斜面且所述斜面与采集杆2的轴心相交,裙部35上设置有多个沿其底部周长方向分布的收缩槽口36。
23.具体地,手柄杆1与采集杆2采用可拆分的设计,可以在一次采样之后对手柄杆1进行重复利用,而手柄杆1可以采用相对耐用的金属材料,而采集杆2、采集套3等可采用非金属材料,这样有利于节约成本,提高手柄杆1的利用率。手柄杆1的直体部12用来将其与采集杆2建立连接关系,而弯体部11则有利于增加其与手指或手掌的接触面积,便于采样者操作。采集套3上裙部35延伸长度较长的部位可与牛鼻孔的侧壁接触,另一部位则朝外,一方面可以降低采样对牛的不适性,另一方面则有利于提高采样效率;同时,采集套3上收缩槽的设计,再加上其本身材料的弹性特点,令采集套3具有一定的收缩功能,而且采用多段面设计可以令采集套3在鼻孔中插拔时与牛鼻孔的特点相适应,有利于提高采集绒毛32与样本的接触概率,从而提高样本的采集效率。弹簧4在采集套3的内部可以起到支撑采集套3周面的作用,而采集套3外部的鼻孔肉壁也具有弹性收缩性能,这样的话,可以令采集套3更好地从鼻孔中提取样本。进一步地,采集绒毛32在容置槽31的槽壁上粘附,可以随容置槽31的槽面设计特点而获得相应的摆动方向,而在采集套3进入牛鼻孔之后则能与鼻孔孔壁更好地接触,进一步提高其采集样本的能力。
24.为了提高采集套3与鼻孔肉壁的接触概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裙部35的裙面背向采集套3中心轴线方向鼓起并且呈凸面结构,令其能够更好地与牛鼻孔肉壁相接触,让采集绒毛32有效收集到鼻孔粘液。
25.为了提高采集绒毛32的分布面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粘结网膜的分布容置槽31中设置有粘结网膜,粘结网膜朝容置槽31的外侧延伸,采集绒毛32设置在粘结网膜上,粘结网膜作为采集绒毛32的粘结基础,其数量随粘结网膜的面积延伸而增加,从而提高了一次采集样本的数量。
26.为了提高采集杆2的实用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采集杆2包括与直体部12连接的第一倒锥体部21,第一倒锥体部21的底部设置有内螺纹槽23,第一倒锥体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倒锥体部22,两段倒锥体的设计可便于采用塑料制成的采集杆2具有一定的弯曲能力,从而令采集套3更好地随鼻孔特点而产生相应的变形。进一步地,第二倒锥体部22的侧面设置有至少两个限位键24,限位键24的端部对与弹簧4的小头端卡接,这样既限定了弹簧4的活动范围,由保证了弹簧4的灵活性,从而令其在采集套3的内部更好地发挥动态支撑作用。
27.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