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纺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21260发布日期:2022-09-14 12:51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纺布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卫生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纺布。


背景技术:

2.在一次性卫生用品领域,由于非织造布的结构及其性能对婴童纸尿裤、婴童学步裤、成人纸尿裤、女性卫生巾等产品的使用性能影响较大,如在消费者使用时经常出现吸液速度慢、回渗量大、干爽性差的现象,进而造成婴幼儿红臀的问题。为了改善消费者的使用体验,本领域技术人员研发了一种具有3d凸起的非织造布,包括:
3.其一、单层凹凸结构非织造布:即单层压纹打孔纤维制品具备凹凸空腔形状和一定的立体效果,但是单层压纹打孔纤维制品存在以下缺陷和未解决的问题:(1)单层压纹纤维制品立体保持性很差,厚度和立体效果在制作成卷状材料时会降低很多;(2)在用它制成尿裤或卫生巾时由于制程的工艺拉伸及使用胶水粘合在其他材料上时会极大地降低立体效果;(3)也会影响到透气和干爽性;(4)美观程度也会受到影响。可见,传统单层3d非织造布在机台设备上使用时经常遇到材料变形严重,材料幅宽窄缩程度大,造成产品合格率低;另据长期生产现场问题分析,在生产机台的张力作用下纤维被纵向拉伸,导致原半球形3d凸起变成椭圆中心凸起,凸起高度变低,且纵向延伸,横向变窄,且矮椭圆中心凸起对尿液的均匀导流分配不如高圆中心凸起,造成材料变形。
4.其二、双层层凹凸结构非织造布:即表层做成3d中空立体,底层用热粘合作为支撑。但上述热合中空立体双层仍存在以下缺陷和未解决的问题:(1)在制作过程中的收卷环节,3d中空立体会变得扁平,形状也会变得歪歪扭扭不规则不整齐;(2)使用此材料进行尿裤卫生巾等产品制作时,工艺拉伸会进一步降低3d立体效果和柔软度;(3)立体效果下降会影响渗透性能,客户使用舒适度,立体感和美观。
5.因此,现有技术cn208756334u提供了一种压花的纸尿布及纸尿裤,属于个人卫生用品领域,该纸尿布进行热轧和刺孔工艺结合,并在热风无纺布3d凸起点周围间断等距分布,不同位置固化部分无纺布纤维,起到提高3d面层材料整体结构强度,最终达到此3d面层材料在上机使用时不会轻易变形,且支撑住3d凸起,维持挺度和花型,长久性的将宝宝排泄物与皮肤隔离,起到预防红臀的作用。
6.此外,现有技术cn112455014a提供了一种三层复合纤维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装置、应用。复合纤维材料包括底层、填充层和表层,所述底层、填充层和表层通过粘合部分进行三层复合;其中,所述表层上包括3d凸起部分和凹陷部分;其中,所述表层在3d凸起部分具有贯通表层的开孔,所述填充层充满表层3d凸起部分和底层之间的空腔,三层材料相互在粘合部分粘合及在粘合部分以外的部分保持不粘合的接触。该三层复合纤维材料所形成的无粘合实心3d凸起在使用过程中可以有效的减少接触面积,增加层次立体感和在使用时保持很好的弹性,提升层与层之间的层和强度以解决分层问题,增强干爽性、透气性、美观性、舒适性和体验感,有效减少液体回渗和有效减少稀便接触和附着皮肤。
7.然而,现有设有3d凸起的无纺布,虽然在使用时也具有减少皮肤接触和附着的面
积,降低液体回渗,但现有产品存在液体在无纺布表面难以有效、快速扩散的问题,因扩散不足而导致产品的扩散吸收利用率有待提高,同时,柔软度和美观度均有待提升。


技术实现要素:

8.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获得一种既可以降低液体回渗和有效减少稀便接触和附着皮肤,又能够有效导流液体在无纺布表面的扩散的无纺布,该无纺布提高液体扩散、渗透速度和柔软度。
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进行实现:所述无纺布包括无纺布本体,在所述无纺布本体上设有若干的通孔和菱形凸起,所述无纺布本体在无纺布本体的幅宽方向上设有复数列的凸起部,每一列所述凸起部均由菱形凸起间隔排列分布而成,并分别沿无纺布本体的纵向两端延伸;每一列凸起部的所有菱形凸起均分别与相邻列凸起部的菱形凸起沿无纺布本体幅宽水平方向对齐分布,从而在每一列两相邻的菱形凸起与相邻列水平对齐的两所述菱形凸起之间构建而成菱形区块,在所述菱形区块内间隔且均匀地分布有复数个的通孔。
10.优选地,在所述菱形凸起的四个菱角处分别设置有圆弧线。
11.优选地,至少在对应于菱形区块的四个内角位置分别设所述通孔,所述通孔与位于菱形区块内角位置两侧的两所述菱形凸起分别相切连接。
12.优选地,在位于两所述内角之间的位置还设有一个以上的所述通孔,所述通孔相切于菱形凸起的菱边线。
13.优选地,在所述菱形区块内以矩阵分布方式设有直径为0.6-1.2mm的九个通孔。
14.优选地,所述菱形凸起的高度为4-6mm,宽度为4.5-6.5mm。
15.优选地,所述菱形凸起的高度为5mm,宽度为5.5mm。
16.优选地,每一列两相邻所述菱形凸起的间距为4.5-6.5mm,而位于同一排的相邻列两所述菱形凸起的间距为4.5-6.5mm。
17.优选地,每一列两相邻所述菱形凸起的间距为5.7mm,而位于同一排的相邻列两所述菱形凸起的间距为5.8mm;分别位于菱形区块在竖直方向内角位置的两所述通孔之间的间距为3.8mm。
18.优选地,所有所述菱形凸起均为同向分布。
19.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菱形凸起可以降低液体回渗和有效减少稀便接触和附着皮肤。同时,本实用新型的通孔能够有效导流液体在无纺布表面的扩散,提高液体扩散和渗透速度,提高柔软度。
附图说明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无纺布的示意图。
21.图2是菱形凸起与通孔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2.图3是菱形凸起与通孔的分布间距示意图。
23.图4是对图2沿m-m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且不应被看作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基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6.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如使用术语“第一”、“第二”或“第三”等,都是为了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
27.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对于方位词,如使用术语“中心”、“横向”、“纵向”、“水平”、“垂直”、“顶”、“底”、“内”、“外”、“上”、“下”、“前”、“后”、“左”、“右”、“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乃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和位置关系,且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所以也不能理解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保护范围。
28.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如使用术语“固接”或“固定连接”,应作广义理解,即两者之间没有位移关系和相对转动关系的任何连接方式,也就是说包括不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可拆卸地固定连接、连为一体以及通过其他装置或元件固定连接。
29.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如使用术语“包括”、“具有”以及它们的变形,意图在于“包含但不限于”。
30.请同时参阅附图1-4。本技术所述无纺布1包括无纺布本体,在所述无纺布本体上设有若干的通孔4和菱形凸起2。具体地,所述非织造布本体主要由第一非织造布层11和第二非织造布层12组成,在所述第一非织造布层11上设菱形凸起2,并通过压点复合连接为一体,也可以通过胶合层复合连接为一体。具体地,本技术的通孔4采用现有打孔设备经打孔工艺制备而成,菱形凸起2与通孔4一样,本领域技术人员均能熟悉掌握。
31.本技术所述无纺布本体在无纺布本体的幅宽方向上设有复数列的凸起部,每一列所述凸起部均由菱形凸起2间隔排列分布而成,并分别沿无纺布本体的纵向两端延伸。然后,每一列凸起部的所有菱形凸起2均分别与相邻列凸起部的菱形凸起沿无纺布本体幅宽水平方向对齐分布,具体地,位于同一列的相邻菱形凸起2a、菱形凸起2b分别与相邻列的菱形凸起2c、菱形凸起2c对齐分布,从而在菱形凸起2a、菱形凸起2b与菱形凸起2c、菱形凸起2c之间构建而成菱形区块3,以此类推,对于其他两相邻列,在每一列两相邻的菱形凸起与相邻列水平对齐的两所述菱形凸起之间构建而成菱形区块3。最后,在所述菱形区块3内间隔且均匀地分布有复数个的通孔4。
32.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有所述菱形凸起2均为同向分布。在所述菱形凸起2的四个菱角处分别设置有圆弧线(图中未示出)。
33.在具体实施方式中,至少在对应于菱形区块3的四个内角位置分别设通孔41、通孔42、通孔43与通孔44,每一通孔与位于菱形区块内角位置两侧的两所述菱形凸起分别相切
连接。在此实施方式基础上,还可以在位于两所述内角之间的位置,如位于通孔41、通孔42之间的位置还设有一个以上的通孔,如通孔45,以此类推,在位于两内角之间的位置还设有一个以上的通孔,这些通孔相切于菱形凸起2的菱边线。
34.在具体实施方式中,优选在所述菱形区块3内以矩阵分布方式设有直径r为0.6-1.2mm的九个的通孔4。具体地,(1)菱形凸起2的高度l1为4-6mm,宽度l2为4.5-6.5mm。优选菱形凸起2的高度l1为5mm,宽度l2为5.5mm。(2)每一列两相邻所述菱形凸起的间距l4为4.5-6.5mm,而位于同一排的相邻列两所述菱形凸起的间距l5为4.5-6.5mm。优选间距l4为5.7mm,间距l5为5.8mm。(3)分别位于菱形区块2在竖直方向内角位置的两所述通孔之间的间距l3为3.8mm。
35.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获得无纺布,其菱形凸起可以降低液体回渗和有效减少稀便接触和附着皮肤,同时,无纺布上的通孔能够有效导流液体在无纺布表面的扩散,提高液体扩散和渗透速度,提高柔软度。
36.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实用新型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