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液加热提醒装置

文档序号:31891627发布日期:2022-10-22 01:36阅读:31来源:国知局
一种输液加热提醒装置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输液加热提醒装置。


背景技术:

2.在目前的临床治疗中,输液是最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静脉输液法(intravenous infusion)是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原理将大量无菌液体、电解质、药物由静脉输入体内的方法,因注射的部位与输液的不同,可分为外周静脉输液、中心静脉输液、高营养输液(tpn)与输血等。
3.在寒冷的季节,由于药液温度低于体温,药液进入静脉导致病人肢体出现冰冷、麻木及胀痛等不适,甚至刺激患者血管,引起血管痉挛、寒颤等附加症状,对虚弱的患者造成进一步的伤害,影响治疗效果。且输液时间一般较长,医护人员巡查不足易导致血液回流等情况的发生,增加了工作量,也不利于患者的恢复。
4.现有技术方案对输入患者体内的药液进行加热以解决药液温度低的问题,加热方式有电加热(electric heating)、水浴加热和微波加热(microwave heating)等;现有技术方案使用液位检测、流动检测和液滴光学检测等技术检测输液进度,并配合控制及报警装置进行预警。例如公开号为cn208287302u的专利文件提出了一种具有报警和加热功能的输液用辅助装置,包括控制器、声光报警器、底座、电加热块、水泵、加热箱、加热水箱、万向轮、监测板和第一横板,利用控制器控制电加热块对加热水箱内的水进行加热,进一步利用控制器控制水泵工作从而使加热水箱内的热水通过导水软管进入加热箱内,从而实现了对加热箱的加热,从而进一步实现了对加热凹槽内输液管进行加热的目的。
5.该专利文件公开的技术方案使用水浴加热对输液管中的药液进行加热,并通过检测板上设置的红外传感器判定药液的流通情况并控制声光报警器进行预警,水浴加热增加了装置的复杂性,密封不足则可能导致漏水,产生安全隐患;装置基于输液管中的药液检测结果开始报警时,输液管内剩余药量已然很少,当医护人员未在周围时,留给更换药瓶或停止输液的操作时间不足,且需要对输液器重新排空。
6.公开号为cn203494003u的专利文件公开的技术方案在使用水浴加热的情况下,通过重量传感器检测药瓶的重量,报警装置在重量传感器检测到的药瓶的重量小于设定阈值时进行预警,装置需要针对不同规格及重量的药瓶设置不同的重量阈值,操作者忘记调整重量阈值将会导致报警装置无法正常工作。
7.公开号为cn211068491u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新型多功能输液加热报警装置,包括加热装置、供电模块、检测模块,控制电路、左外壳和右外壳;加热装置包括多根加热丝,分别固定于左外壳和右外壳内侧;检测模块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流量传感器;控制电路上设有控制按键和蜂鸣器;外壳外侧设有显示装置。该实用新型通过小型套筒夹式的设计,使多功能输液加热报警装置的体型小巧且使用方便,具有加热与流量监测功能,可以对滴壶内的药液进行加热,通过显示装置显示当前温度以及输液的流量,当检测到输液流量趋于零时,可以发出报警提示医护人员。
8.该专利公开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加热壁和温度检测单元将针对滴壶内药液的加热温度限定在预定温控区间内,流量计数单元基于光电技术统计预设时间段内的液滴数量来判断药液的流通情况,控制单元在固定时间内的液滴数量小于预设值时进行预警。而公开号为cn210301914u的专利文件通过光电转换技术检测流动状态,控制模块基于即时检测体温控制加热模块对输液管内的药液进行加热。该装置基于滴壶中的药液检测结果开始报警时,输液管内剩余药量已然很少,可供操作的时间较短,也需要对输液器进行重新排空。
9.公开号为cn211188593u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医用自动报警恒温加热的输液流量控制装置,包括盒体,所述盒体的内部嵌入连接有ptc加热块,将插头接入电源,启动盒体内的ptc加热块开始加热,将输液管内的药液加热至37摄氏度左右,当输液完毕,因无液体流动带走热量导致盒体内的温度迅速上升,当温度探头感应盒体内的温度达到37摄氏度以上的温度后,温度报警器开始拉响警报,同时警报灯开始闪烁,及时提醒医务人员与患者输液完毕。
10.该专利文件公开的技术方案使用加热块加热输液管内液体,当输液管内无液体流动带走热量时,加热块温度快速升高导致与温度传感器连接的温度报警器开始预警。公开号为cn214911826u的专利文件公开的技术方案中,控制模块基于输液管内药液的流通情况控制压紧条阻断输液管的流通,报警装置还包括无线网络模块、蓝牙模块以实现远程通知或人机交互。
11.此外,一方面由于对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存在差异;另一方面由于发明人做出本实用新型时研究了大量文献和专利,但篇幅所限并未详细罗列所有的细节与内容,然而这绝非本实用新型不具备这些现有技术的特征,相反本实用新型已经具备现有技术的所有特征,而且申请人保留在背景技术中增加相关现有技术之权利。


技术实现要素:

12.针对现有技术的至少一部分不足之处,本技术提出了一种输液加热提醒装置,包括输液器、加热模块和预警模块,其中:输液器用于将药液从药瓶输送至患者体内,输液器包括靠近药瓶一端设置的连通管和远离药瓶一端设置的加热腔;加热模块用于对流经加热腔的药液进行加热并按照能够包围加热腔的方式与加热腔可拆卸地连接;预警模块,用于检测连通管的液位高度,预警模块按照能够包围连通管的竖直段的方式与连通管可拆卸地连接。
13.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加热腔设置在药液过滤器和注射针之间,被加热的药液经过较短的输送距离后即可进入患者体内。加热模块包括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通过配置为弹簧夹的方式形成包围加热腔的空腔,加热组件布置在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的内壁上,加热组件按照形状与加热腔外形相适应的方式与加热腔外壁紧密接触以保证较好的导热效果。
14.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在相接触的位置设置铰接柱,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分别从接触位置向外延伸以形成延伸段,在延伸段内设置被预压缩的弹簧使得第一外壳、第二外壳、铰接柱和延伸段组合成弹簧夹,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在弹力的作用下可以形成包围加热腔的空腔并与加热腔形成稳固的连接;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也基于外力继续按压弹簧的方式解除第一外壳、第二外壳与加热腔的连接;加热模块可通过该设置方式与加热腔可拆卸地
连接,结构简单,方便快捷。
15.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加热模块包括加热组件,加热组件用于将流经加热腔的药液加热至预设温度并获取当前药液的实际温度,控制组件按照能够控制加热温度的方式与加热组件电连接,声光报警组件按照能够获得温度报警信号的方式与控制组件电连接。
16.加热过程中,加热组件基于当前预设温度对药液进行加热,加热组件可以基于设置的热电偶获取药液的实际温度,当药液实际温度达到预设温度时,由于导热温度差的存在,加热组件的温度略大于药液的实际温度,控制组件在向加热组件传递预设温度的同时,也可以获取加热组件测量的药液的实际温度。故障情况下,当药液的实际温度超过预设温度一定数值时,控制组件将温度报警信号传递给声光报警组件以触发温度报警,提醒医护人员检查设备。
17.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交互组件按照可以设置预设温度的方式与控制组件电连接,交互组件设置有关闭温度报警的按键和调节预设温度的调节按键;通信组件与控制组件电连接,通信组件能够基于无线通信的方式将温度报警信号传递给智能终端以提醒未在患者身边的医护人员。
18.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连通管与输液器的连接位置位于瓶塞穿刺器与输液软管的连接位置,连通管包括水平段和竖直段,连通管通过输液软管、瓶塞穿刺器与药瓶连通的方式将竖直段中的液位与药瓶内液位保持一致;竖直段的上部设置有挂绳,连通管可设计为l形使得竖直段与竖直方向保持平行,将挂绳悬挂于输液挂架上可辅助竖直段保持竖直状态。
19.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预警模块包括第三外壳和第四外壳,第三外壳和第四外壳通过配置为弹簧夹的方式以形成包围竖直段的空腔,液位检测组件布置在空腔内部并固定在第三外壳和第四外壳的内壁上。
20.第三外壳和第四外壳在相接触的位置设置铰接柱,第三外壳和第四外壳分别从接触位置向外延伸以形成延伸段,在延伸段内设置被预压缩的弹簧使得第三外壳、第四外壳、铰接柱和延伸段组合成弹簧夹,第三外壳和第四外壳在弹力的作用下可以形成包围竖直段的空腔并与竖直段形成稳固的连接。第三外壳和第四外壳也可基于外力继续按压弹簧的方式解除第三外壳、第四外壳与竖直段的连接。预警模块可通过该设置方式与竖直段可拆卸地连接,结构简单,方便快捷。
21.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预警模块包括液位检测组件,液位检测组件可基于光电技术检测与药瓶连通的竖直段的液位高度,控制组件按照能够获得液位检测组件所测得的液位高度的方式与液位检测组件电连接,声光报警组件按照能够获得液位报警信号的方式与控制组件电连接。
22.输液过程中,控制组件可基于液位检测组件所测得的液位高度与预设高度相比较,当液位高度小于预设高度时,控制组件向声光报警组件发出液位报警信号以触发液位报警,提醒医护人员准备停止输液或更换药瓶。连通管与药瓶连通的设置方式使得连通管的液位高度可以准确地表示出药瓶的液位高度,预设高度按照药瓶内存留药量的液面高度高于药瓶瓶口5至10公分的方式预先设定,当液位高度下降至预设高度以下并触发报警时,药瓶内仍存留少量药液,可以为更换药瓶等操作预留准备时间,避免对输液器进行再次排
空。
23.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交互组件按照可以设置预设高度的方式与控制组件电连接,交互组件设置有关闭液位报警的按键和调节预设高度的调节按键;通信组件与控制组件电连接,通信组件能够基于无线通信的方式将液位报警信号传递给智能终端以提醒未在患者身边的医护人员。
附图说明
24.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简化整体结构示意图;
25.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6.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液位检测组件电路示意图;
27.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加热组件电路示意图;
28.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控制电路示意图。
29.附图标记列表
30.100:输液器;101:瓶塞穿刺器;102:滴壶;103:加热腔;104:流速调节器;105:药液过滤器;106:输液软管;107:注射针;108:连通管;109:挂绳;110:竖直段;111:药瓶;200:加热模块;201:第一外壳;202:第二外壳;203:加热组件;204:控制组件;205:声光报警组件;206:交互组件;207:通信组件;300:预警模块;301:第三外壳;302:第四外壳;303:液位检测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本技术提出了一种输液加热提醒装置,包括输液器100、加热模块200和预警模块300,其中:输液器100用于将药液从药瓶输送至患者体内,输液器100包括靠近药瓶一端设置的连通管108和远离药瓶一端设置的加热腔103;加热模块200用于对流经加热腔103的药液进行加热并按照能够包围加热腔103的方式与加热腔103可拆卸地连接;预警模块300用于检测连通管108的液位高度,预警模块300按照能够包围连通管108的竖直段110的方式与连通管108可拆卸地连接。
32.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输液器100包括瓶塞穿刺器101、滴壶102、加热腔103、流速调节器104、药液过滤器105、输液软管106、注射针107、连通管108、挂绳109、竖直段110和药瓶111;加热腔103设置在药液过滤器105和注射针107之间,被加热的药液经过较短的输送距离后即可进入患者体内。
33.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加热模块200包括第一外壳201和第二外壳202,第一外壳201和第二外壳202通过配置为弹簧夹的方式形成包围加热腔103的圆形空腔,加热组件203布置在第一外壳201和第二外壳202的内壁上,加热组件203按照形状与加热腔103外形相适应的方式与加热腔103的外壁紧密接触以保证较好的导热效果。
34.第一外壳201和第二外壳202在相接触的位置设置铰接柱,第一外壳201和第二外壳202分别从接触位置向外延伸以形成延伸段,在延伸段内设置被预压缩的弹簧使得第一外壳201、第二外壳202、铰接柱和延伸段组合成弹簧夹;第一外壳201和第二外壳202在弹力的作用下可以形成包围加热腔103的空腔并与加热腔103形成稳固的连接;第一外壳201和第二外壳202也可基于外力继续按压弹簧的方式解除第一外壳201、第二外壳202与加热腔
103的连接;加热模块200可通过该设置方式与加热腔103可拆卸地连接,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快捷。
35.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加热模块200包括加热组件203,加热组件203用于将流经加热腔103的药液加热至预设温度并获取当前药液的实际温度,控制组件204按照能够控制加热温度的方式与加热组件203电连接,声光报警组件205按照能够获得温度报警信号的方式与控制组件204电连接。
36.加热过程中,加热组件203基于当前预设温度对药液进行加热,加热组件203可以基于设置的温度传感器获取药液的实际温度,当药液实际温度达到预设温度时,由于导热温度差的存在,加热组件203的温度略大于药液的实际温度;控制组件204在向加热组件203传递预设温度的同时,也可以获取加热组件203测量的药液的实际温度。故障情况下,当药液的实际温度超过预设温度一定数值时,该数值可以设置为5至10摄氏度,控制组件204将温度报警信号传递给声光报警组件205以触发温度报警,提醒医护人员检查设备。
37.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交互组件206按照可以设置预设温度的方式与控制组件204电连接,交互组件206设置有关闭温度报警的按键和调节预设温度的调节按键;通信组件207与控制组件204电连接,通信组件207能够基于无线通信的方式将温度报警信号传递给智能终端以提醒未在患者身边的医护人员。
38.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连通管108与输液器100的连接位置位于瓶塞穿刺器101与输液软管106的连接位置,连通管108包括水平段和竖直段110,连通管108通过输液软管106、瓶塞穿刺器101与药瓶111连通的方式将竖直段110中的液位与药瓶111内液位保持一致;连通管108可设计为l形使得竖直段110与竖直方向保持平行,竖直段110的上部设置有挂绳109,将挂绳109悬挂于输液挂架上可辅助竖直段110保持竖直状态。
39.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预警模块300包括第三外壳301和第四外壳302,第三外壳301和第四外壳302通过配置为弹簧夹的方式以形成包围竖直段的圆形空腔,液位检测组件303布置在空腔内部并固定在第三外壳301和第四外壳302的内壁上。
40.第三外壳301和第四外壳302在相接触的位置设置铰接柱,第三外壳301和第四外壳302分别从接触位置向外延伸以形成延伸段,在延伸段内设置被预压缩的弹簧使得第三外壳301、第四外壳302、铰接柱和延伸段组合成弹簧夹,第三外壳301和第四外壳302在弹力的作用下可以形成包围竖直段110的空腔并与竖直段110形成稳固的连接。第三外壳301和第四外壳302也可基于外力继续按压弹簧的方式解除第三外壳301、第四外壳302与竖直段110的连接。预警模块300可通过该设置方式与竖直段110可拆卸地连接,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快捷。
41.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预警模块300包括液位检测组件303,液位检测组件303可基于光电技术检测与药瓶111连通的竖直段110的液位高度,控制组件204按照能够获得液位检测组件303所测得的液位高度的方式与液位检测组件303电连接,声光报警组件205按照能够获得液位报警信号的方式与控制组件204电连接。
42.输液过程中,控制组件204可基于液位检测组件303所测得的液位高度与预设高度相比较,当液位高度小于预设高度时,控制组件204向声光报警组件205发出液位报警信号以触发液位报警,提醒医护人员准备停止输液或更换药瓶。连通管108与药瓶111连通的设置方式使得连通管108的液位高度可以准确地表示出药瓶111的液位高度,预设高度按照药
瓶111内存留药量的液面高度高于药瓶111的瓶口5至10公分的方式预先设定,当液位高度下降至预设高度以下并触发报警时,药瓶111内仍存留少量药液,可以为更换药瓶111等操作预留准备时间,也可避免对输液器100进行再次排空。
43.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交互组件206按照可以设置预设高度的方式与控制组件204电连接,交互组件206设置有关闭液位报警的按键和调节预设高度的调节按键;通信组件207与控制组件204电连接,通信组件207能够基于无线通信的方式将液位报警信号传递给智能终端以提醒未在患者身边的医护人员。
44.本技术中,液位检测组件303、加热组件203、控制组件204、声光报警组件205、交互组件206、通信组件207均属于现有技术,故不涉及软件、程序或方法的改进。液位检测组件303具体可以是贴片红外led和贴片红外光敏电阻;加热组件203具体为加热电阻片;声光报警组件205包括蜂鸣器和若干闪烁灯;测量加热腔的表面温度的传感器可以是im35系列温度传感器;控制组件204使用德州仪器公司的msp430f149芯片;交互组件206使用液晶屏和实体按键;通信组件207使用德州仪器公司的tcm2912芯片。
45.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具体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公开内容的启发下想出各种解决方案,而这些解决方案也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公开范围并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其附图均为说明性而并非构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