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髌骨脱位手术的骨道定位器

文档序号:31521898发布日期:2022-09-14 12:57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用于髌骨脱位手术的骨道定位器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髌骨脱位手术的骨道定位器。


背景技术:

2.本部分提供的仅仅是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其并不必然是现有技术。
3.髌骨是人体最大的籽骨,位于胫骨关节的前方,与股骨滑车共同形成髌股关节。髌骨脱位常见于一种或多种潜在解剖结构异常以及髌骨易于脱位或半脱位的膝关节,当髌骨脱出股骨滑车沟后,就会发生髌骨脱位。
4.重建mpfl(medial patellofemoral ligament,内侧髌骨股骨韧带)用于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有助于降低术后的髌骨再脱位率。在进行mpfl重建手术中,准确定位髌骨骨道的支点,及结合内侧髌股韧带的力学特征,获得最佳的抵抗髌骨外移能力,同时避免髌骨骨折的风险及改善患者的预后及主观感受,促进mpfl的疗效,是目前治疗髌骨脱位的直接需要。相关技术中,通常采用双隧道贯通固定方式,但是由于骨道横穿髌骨而引起术中及术后骨折发生的风险会相对增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至少解决双隧道贯通固定方式增加了髌骨骨折风险的问题。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6.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用于髌骨脱位手术的骨道定位器,所述骨道定位器包括: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用于对髌骨的相对的两侧夹持的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与所述第一夹持臂和所述第二夹持臂均相连的第一侧臂,与所述第一侧臂滑动连接的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位于所述第一夹持臂和所述第二夹持臂之间,且所述第一滑块设有通孔;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包括:第二侧臂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侧臂上的导管组件;所述导管组件包括用于使克氏针通过的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所述第一导管穿过所述通孔并用于定位所述髌骨的第一骨道,所述第二导管用于定位所述髌骨的第二骨道;其中,沿朝向所述髌骨的方向,所述第一导管的轴线和所述第二导管的轴线相交于一点。
7.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用于髌骨脱位手术的骨道定位器,可以通过滑动第一滑块改变第一导向管的位置,从而实现根据不同髌骨形状进行适当的调整,以适用于不同体格人群髌骨脱位的治疗。此外,骨道定位器能够实现钻取v形非贯通(半隧道)双通道的骨道,一方面,相对于贯通式全骨道方式能够降低髌骨骨折的风险,另一方面,移植物通过v形双通道时,可以避免移植物在髌骨表面贯穿走行,减少了患者术后主观的不适感。
8.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髌骨脱位手术的骨道定位器,还可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装置还包括:第二滑块,与所述第一侧臂滑动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夹持臂与所述第一侧臂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夹持臂与所
述第二滑块固定连接。
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上设有螺纹孔;所述骨道定位器还包括紧固螺钉,通过所述紧固螺钉和所述螺纹孔的配合能够限制所述第一滑块或所述第二滑块相对于所述第一侧臂的滑动。
1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侧臂设有沿所述第一侧臂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长孔,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第一长孔相对的两个内壁滑动配合;所述第一夹持臂设有沿所述第一夹持臂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长孔;其中,所述第一长孔和所述第二长孔的轴线共平面,所述第一长孔用于使所述第一导管穿过,所述第二长孔用于使所述第二导管穿过。
1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管组件包括:第三滑块,与所述第二侧臂滑动连接,所述第三滑块设有用于容置所述第一导管的第一定位孔;第四滑块,与所述第二侧臂滑动连接,所述第四滑块设有用于容置所述第二导管的第二定位孔。
1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侧臂呈弧形杆状,所述第一导管的轴线和所述第二导管的轴线均通过所述第二侧臂的圆心点。
1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滑块设有第一滑孔,所述第四滑块设有第二滑孔,所述第二侧臂依次穿过所述第一滑孔和所述第二滑孔分别与所述第三滑块和所述第四滑块滑动配合;所述第二侧臂设有沿所述第二侧臂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三长孔,所述第三长孔用于使所述第一导管和所述第二导管穿过。
1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滑块和所述第四滑块上设有螺纹孔;所述骨道定位器还包括紧固螺钉,通过所述紧固螺钉和所述螺纹孔的配合能够限制所述第三滑块或所述第四滑块相对于所述第二侧臂的滑动。
1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导管的外侧壁设有多个沿所述第一导管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的卡槽,所述第一滑块设有弹性复位件,所述卡槽处于第一朝向时,所述弹性复位件处于压缩状态并与所述第一导管的外侧壁相抵,所述卡槽处于第二朝向时,所述弹性复位件处于伸展状态并伸入所述卡槽内,以限制所述第一导管沿其长度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一滑块的移动。
1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侧臂设有长度刻度;和/或
18.所述第二侧臂设有角度刻度。
附图说明
19.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20.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固定装置与髌骨的结构示意图;
22.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3.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骨道定位器的结构示意图;
24.图5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骨道定位器的结构示意图;
25.图6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第一导管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6.附图标记如下:
27.10-固定装置、11-第一夹持臂、111-第二长孔、12-第二夹持臂、13-第一侧臂、131-第一长孔、14-第一滑块、141-通孔、15-第二滑块、
28.20-定位装置、22-第二侧臂、221-第三长孔、23-导管组件、231-第一导管、2311-卡槽、232-第二导管、233-第三滑块、2331-第一定位孔、2332-第一滑孔、234-第四滑块、2341-第二定位孔、2342-第二滑孔、
29.101-紧固螺钉、
30.30-髌骨、31-第一骨道、32-第二骨道。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32.应理解的是,文中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示例实施方式的目的,而无意于进行限制。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指出,否则如文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所述”也可以表示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包含”、“含有”以及“具有”是包含性的,并且因此指明所陈述的特征、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者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文中描述的方法步骤、过程、以及操作不解释为必须要求它们以所描述或说明的特定顺序执行,除非明确指出执行顺序。还应当理解,可以使用另外或者替代的步骤。
33.尽管可以在文中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多个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不应被这些术语所限制。这些术语可以仅用来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与另一区域、层或部段区分开。除非上下文明确地指出,否则诸如“第一”、“第二”之类的术语以及其它数字术语在文中使用时并不暗示顺序或者次序。因此,以下讨论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在不脱离示例实施方式的教导的情况下可以被称作第二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
34.为了便于描述,可以在文中使用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来描述如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者特征相对于另一元件或者特征的关系,这些相对关系术语例如为“内部”、“外部”、“内侧”、“外侧”、“下面”、“下方”、“上面”、“上方”等。这种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意于包括除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者操作中装置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在图中的装置翻转,那么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方”的元件将随后定向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术语“在
……
下方”可以包括在上和在下的方位。装置可以另外定向(旋转90度或者在其它方向)并且文中使用的空间相对关系描述符相应地进行解释。
35.如图1至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出了一种骨道定位器,包括:固定装置和定位装置。
36.如图1和图2所示,固定装置10包括:第一夹持臂11、第二夹持臂12、第一侧臂13、第一滑块14和第二滑块15,第一侧臂13设有沿第一侧臂13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长孔131,第
一滑块14和第二滑块15部分伸入第一长孔131内与第一长孔131相对的两个内壁滑动配合,使第一滑块14和第二滑块15能够沿第一侧臂13的长度方向滑动。第一夹持臂11固定连接在第一侧臂13的一端,第二夹持臂12固定连接在第二滑块15上,第一滑块14位于第一夹持臂11和第二夹持臂12之间。滑动第二滑块15可以带动第二夹持臂12沿第一侧臂13的长度方向移动,从而改变第一夹持臂11和第二夹持臂12之间的距离,以便于第一夹持臂11和第二夹持臂12夹持在髌骨30相对的两侧,从而实现将整个骨道定位器固定到髌骨30上。本实施例中,第一夹持臂11和第二夹持臂12用于夹持髌骨30的上下缘,第一侧臂13位于髌骨30的内侧方。通过移动第二夹持臂12可以根据不同髌骨30形状和尺寸进行适当的调整,将骨道定位器固定到髌骨30上,以适用于不同体格人群髌骨30脱位的治疗。
37.如图3所示,定位装置20包括第二侧臂22和导管组件23,导管组件23设置在第二侧臂22上。导管组件23包括第一导管231和第二导管232,第一导管231和第二导管232为中空的管状件,第一导管231和第二导管232的内部用于使克氏针通过,在完成第一导管231和第二导管232的定位后,克氏针通过第一导管231在髌骨30上钻取第一骨道31,通过第二导管232在髌骨30上钻取第二骨道32。其中,在第一滑块14上设置通孔141,通孔141用于容置第一导管231,且通孔141的内径与第一导管231的外径贴合,使第一导管231朝向髌骨30的一端能够穿过通孔141与髌骨30的内侧缘相抵,以实现对第一骨道31的定位。本实施例中,通孔141和第一导管231的轴向与髌骨的横向平行,第一骨道31即为在髌骨30上的横向钻取的隧道。需要说明的是,通过滑动第一滑块14,使第一导管231沿纵向方向移动至髌骨30的不同高度位置,根据不同髌骨30形状对横向骨道的位置进行适当的调整,以适用于不同体格人群髌骨30脱位的治疗。
38.进一步地,第一侧臂13设有长度刻度,从而根据第一夹持臂11和第二夹持臂12的相对位置可以快速测量出髌骨30在竖直方向上的长度,并通过刻度确定第一滑块14的位置,滑动第一滑块14时,通过长度刻度能够准确地确定第一导管231所在髌骨30上的高度位置,从而根据需求快速实现第一导管231的到位,进而实现第一骨道31的快速定位,以便根据不同横行位置需求来钻取第一骨道31。
39.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提出的骨道定位器,通过固定装置10和第一导管231也可以实现对髌骨30进行单骨道的定位,并利用克氏针钻取单骨道。
40.进一步地,第二侧臂22设有角度刻度,以便于在完成第一骨道31的定位之后,根据角度刻度能够快速准确的了解第一导管231和第二导管232之间的夹角,从而快速完成第二骨道32的定位,加快mpfl重建手术的完成速度。
41.需要强调的是,如图4所示,第一导管231和第二导管232不平行,且沿朝向髌骨30的方向,第一导管231的轴线和第二导管232的轴线相交于一点。通过改变第一导管231穿过通孔141的长度,或者在横向方向改变髌骨30相对于固定装置10和定位装置20的位置,可以调节第一导管231和第二导管232的相交点与髌骨30的相对位置,从而能够在髌骨30上钻取两个相交的非贯通骨道,即v形非贯通双通道的骨道,一方面,相对于贯通式全骨道方式能够降低髌骨30骨折的风险,另一方面,移植物通过v形双通道时,可以避免移植物在髌骨30表面贯穿走行,减少了患者术后主观的不适感。
42.如图5所示,第二夹持臂12朝向第一夹持臂11一侧的壁面上设置有防止滑脱的锯齿状纹路,以增加第二夹持臂12与髌骨30之间的摩擦力。
4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滑块14和第二滑块15上均设有螺纹孔,骨道定位器还包括紧固螺钉101,当确定第二夹持臂12或第一导管231的位置后,通过拧紧紧固螺钉101可以将第一滑块14或第二滑块15固定,防止第一滑块14或第二滑块15继续滑动。
4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一夹持臂11设有沿第一夹持臂1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长孔111,第一长孔131能够使第一导管231穿过,第二长孔111用于使第二导管232穿过,第二长孔111的内侧壁能够用于对第二导管232进行限位,有利于限制第二导管232沿径向方向的摆动,从而可以提高第二骨道32钻取时的稳定性。并且,第一长孔131和第二长孔111的轴线共平面,以利于第一导管231和第二导管232位于同一平面内,并且由于第一长孔131和第二长孔111均开设在第一侧臂13和第一夹持臂11的中间位置,使第一导管231和第二导管232位于固定装置10的中间位置,以利于通过固定装置10为基准对第一骨道31和第二骨道32的延伸方向进行调整,提高在髌骨30上钻取骨道的精确度,进一步降低由于骨道钻取存在偏差而导致髌骨30骨折的风险。
4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导管组件23还包括:第三滑块233和第四滑块234,第三滑块233设有第一滑孔2332,第四滑块234设有第二滑孔2342,第二侧臂22依次穿过第一滑孔2332和第二滑孔2342分别与第三滑块233和第四滑块234滑动配合,使得第三滑块233和第四滑块234能够在第二侧臂22上滑动。第三滑块233设有第一定位孔2331,第一定位孔2331用于容置第一导管231,第四滑块234设有第二定位孔2341,第二定位孔2341用于容置第二导管232。详细地,第一定位孔2331的内径与第一导管231的外径轮廓相匹配,使第一导管231能够穿过第一定位孔2331,并且限制第一导管231沿径向方向上的摆动。第二定位孔2341的内径与第二导管232的外径轮廓相匹配,使第二导管232能够穿过第二定位孔2341,并且限制第二导管232沿径向方向上的摆动。具体地,第一导管231首先穿过第一定位孔2331再穿入第一滑块14上的通孔141,以实现定位装置20与固定装置10之间的连接,并且滑动第一滑块14可以通过第一导管231带动定位装置20相对于固定装置10整体沿第一侧臂13的长度方向移动,以实现第一导管231和第二导管232的位置的调整。进一步地,第二侧臂22设有沿第二侧臂22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三长孔221,第三长孔221用于使第一导管231和第二导管232穿过,从而充分利用第二侧臂22的内部空间,避免第一导管231和第二导管232与第二侧臂22在第一导管231的径向方向依次堆叠,有利于减小骨道定位器的整体厚度,使结构更加紧凑。在本实施例中,第三滑块233和第四滑块234上均设有螺纹孔,骨道定位器还包括紧固螺钉101,当确定第一导管231或第二导管232的位置后,通过拧紧紧固螺钉101可以将第三滑块233或第四滑块234固定,防止第三滑块233或第四滑块234继续滑动。
4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至图5所示,第二侧臂22呈弧形杆状,使得当第三滑块233保持固定并移动第四滑块234时,第一导管231和第二导管232之间的夹角发生变化。因此,当首先确定第一导管231的位置实现第一骨道31的定位后,拧紧螺钉将第三滑块233固定,再滑动第四滑块234,以调整第二导管232与第一导管231之间的夹角以及第二骨道32的位置。进一步地,第一导管231的轴线和第二导管232的轴线均过第二侧臂22的圆心点,因此,当确定第一导管231的位置后,移动第四滑块234到第二侧臂22上的任何位置时,第一导管231的轴线和第二导管232的轴线的交点不变,即通过克氏针钻取的第一骨道31和第二骨道32的交点位置不变,改变的是第一骨道31和第二骨道32之间的夹角。上述设
置能够在确定第一骨道31的位置后,根据实际需求快速实现第二骨道32的定位,以加快mpfl重建手术的完成速度。
4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第一导管231的外侧壁设有多个沿第一导管231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的卡槽2311,卡槽2311呈凹槽状,在第一滑块14设有弹性复位件,卡槽2311处于第一朝向时,弹性复位件处于压缩状态并与第一导管231的外侧壁相抵,通过卡槽2311处于第一朝向可以将第一导管231快速的插入第一滑块14的通孔141内,并将第一导管231移动至目标位置,完成第一骨道31的定位。在完成第一骨道31的定位后,使卡槽2311处于第二朝向,弹性复位件处于伸展状态并伸入卡槽2311内,使弹性复位件与卡槽2311的侧壁相抵,从而限制第一导管231沿其长度方向相对于第一滑块14的移动,完成定位装置20的限位。
48.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弹性复位件为两端固定在第一滑块14上的弹簧片,卡槽2311处于第一朝向时,弹性复位件被压缩,与第一导管231的外侧壁相抵,由于第一导管231的外侧壁呈平直状态,第一导管231插入通孔141是不会受到弹簧片的阻碍。卡槽2311处于第二朝向时,弹性复位件伸展,使弹簧片卡入到卡槽2311中,使弹簧片与卡槽2311的侧壁相抵,从而限制第一导管231沿其长度方向相对于第一滑块14的移动,完成定位装置20的限位。
49.在其他实施例中,弹性复位件还可以是套设有弹簧的柱销等,在此不再一一限定。
50.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固定定位器的使用方法如下:
51.首先确定髌骨位置,利用固定装置固定髌骨上下缘,根据第一侧臂上的长度刻度以及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初步判断髌骨上下缘距离大小。
52.再使用第一导管和固定装置初步定位髌骨横行骨道位点并进行标记。完成标记后使第一导管依次穿过第三滑块上的第一定位孔和第一滑块上的通孔,并使第二导管依次穿过第四滑块上的第二定位孔和第一夹持臂上的第二长孔,实现将定位装置安置于固定装置上,完成骨道定位器的组装。
53.利用可移动的定位装置,选取横行位点及斜形位点后,分别拧紧第一滑块、第三滑块和第四滑块上的紧固螺钉,将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固定,然后将克氏针穿插于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中,进行钻取骨道。
54.需要说明的是,进行钻取骨道时,先利用第一导管确定横行骨道(即第一骨道)位点,钻取髌骨横行骨道,长度可略超过拟定的v型交叉点。弧形杆(即第二侧臂)可在固定装置上移动,然后利用第二导管选取髌骨上缘位点(通常选取侧上方位点),进行钻取髌骨上方斜形骨道(即第二骨道),当骨道穿过横行骨道时,可突感落空感,即停止钻取。完成双通道准备后,撤出钻头和骨道定位器,通过微型弯锉使得通道交叉点变钝。
55.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骨道定位器,可以根据人体髌骨大小和厚度的构造,可定位髌骨内侧缘任意位置为止点,不仅可以用于传统的单骨道mpfl,还可改良双骨道mpfl,通过该骨道定位器,采用髌骨内、双隧道、半骨道的固定方法,获得更佳的抵抗髌骨外移的能力,还能降低横穿整个髌骨隧道技术带来的髌骨骨折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使移植物走行于髌骨骨隧道内,避免了髌骨前侧移植物走行给患者带来的不适的主观感受。
5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
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