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留置PICC导管使用的皮下隧道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233663发布日期:2023-02-17 19:53阅读:99来源:国知局
一种留置picc导管使用的皮下隧道针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留置picc导管使用的皮下隧道针。


背景技术:

2.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治疗的需求,中心静脉置管因其对静脉损伤小、留置时间长、导管弹性好等诸多有点,在危、急、重症患者的抢救、全胃肠外营养放疗法患者、需要长期输液的患者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广泛应用可以有效的保护患者的外周静脉,减少静脉炎的发生,从而达到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治疗质量的目的。
3.到目前为止,临床上应用的最为广泛的中心静脉置管术主要有2类: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经锁骨下或颈内或股静脉穿刺置管术(cvcs),2种方法均可用于中长期静脉治疗的患者,但随着置管技术在临床的应用和普及,置管后的并发症也逐渐增加。有研究显示,中心静脉置管术的总并发症的发生率高达15.9%。因此,研究出一种既操作方便快捷、又能极大的降低术后风险和并发症的一种置管方式,且简单、易学,因此我们提出一种留置picc导管时使用的皮下隧道针。


技术实现要素:

4.皮下隧道式置入picc导管,通过采用超声引导定位,在穿刺点处建立皮下隧道,使导管出口位置远离穿刺位置的新型picc置入方式。隧道技术使导管存在皮下走形段,对导管的移动产生缓冲,使picc导管在皮下潜行6-10cm,避开穿刺口与血管相互摩擦,经过技术上的更新改进,此技术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同时在出血、导管相关感染、导管异位、血栓性静脉炎等方面有明显优势。通过建立皮下隧道将导管的出口位置选择在皮肤干燥,不易牵拉的合适位置,有效降低了导管脱出及局部感染的发生率,不易渗血,方便日后维护导管,对于肢体功能障碍肌张力高的患者通过皮下隧道更好的选择了导管的出口位置,为患者肢体功能康复提供了便利,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留置picc导管时使用的皮下隧道针。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6.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留置picc导管使用的皮下隧道针,包括外部装置、内部装置、保护装置、顶部装置,所述外部装置设置在保护装置的内部,所述内部装置设置在外部装置的内部,所述保护装置设置在最外侧,所述顶部装置设置在保护装置的顶部。
7.进一步地,所述外部装置包括多功能螺丝、空心隧道针、适应性涂层、针头,所述多功能螺丝设置在空心隧道针的底部外表面上,所述多功能螺丝与空心隧道针固定连接,所述多功能螺丝可以在使用时用于固定,同时多功能螺丝可以连接注射器,所述空心隧道针的整体长度为150mm,所述空心隧道针的内径为4mm,所述空心隧道针设置在多功能螺丝的顶部,所述适应性涂层涂装在空心隧道针的外表面上,所述适应性涂层采用材料为与人体亲和的材料,不会导致过敏和皮下残留,所述针头设置在空心隧道针的顶部,所述针头与空
心隧道针固定连接。
8.进一步地,所述内部装置包括针芯杆、针柄、芯头,所述针芯杆设置在空心隧道针的内部,所述针芯杆与空心隧道针固定连接,所述针柄设置在针芯杆的底部,所述针柄与针芯杆固定连接,所述针芯杆在空心隧道针的内部时,所述针柄与多功能螺丝固定连接,方便针芯杆的固定,所述芯头设置在针芯杆的顶部,所述芯头与针芯杆固定连接。
9.进一步地,所述保护装置包括针套、刻度尺,所述针套设置在空心隧道针的最外层,所述针套与空心隧道针固定连接,所述刻度尺设置在针套的外表面上,所述刻度尺与针套固定连接,所述刻度尺刻度间隔15mm,共150mm。
10.进一步地,所述顶部装置包括顶头,所述顶头设置在针套的顶部,所述顶头与针套固定连接,所述顶头的弧度角度为45
°
,法向长度为15mm。
11.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2.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外部装置改进了一种留置picc导管使用的皮下隧道针,使用方便,操作简单,适用性好,通过设置内部装置通过针芯来保证皮下隧道针使用的过程顺利,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并进行引导。
13.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保护装置可以利用针套的刻度来确认穿刺的深度和长度,从而帮助医生更好判断穿刺目标的位置,并同时进行保护,通过设置顶部装置进行针头保护,防止针头割烂导管和输液管,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14.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20.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21.1、外部装置;101、多功能螺丝;102、空心隧道针;103、适应性涂层;104、针头;2、内部装置;201、针芯杆;202、针柄;203、芯头;3、保护装置;301、针套;302、刻度尺;4、顶部装置;401、顶头。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请参阅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留置picc导管使用的皮下隧道针,包括外部
装置1、内部装置2、保护装置3、顶部装置4,外部装置1设置在保护装置3的内部,内部装置2设置在外部装置1的内部,保护装置3设置在最外侧,顶部装置4设置在保护装置3的顶部。
24.外部装置1包括多功能螺丝101、空心隧道针102、适应性涂层103、针头104,多功能螺丝101设置在空心隧道针102的底部外表面上,多功能螺丝101与空心隧道针102固定连接,多功能螺丝101可以在使用时用于固定,同时多功能螺丝101可以连接注射器,空心隧道针102的整体长度为150mm,空心隧道针102的内径为4mm,空心隧道针102设置在多功能螺丝101的顶部,适应性涂层103涂装在空心隧道针102的外表面上,适应性涂层103采用材料为与人体亲和的材料,不会导致过敏和皮下残留,针头104设置在空心隧道针102的顶部,针头104与空心隧道针102固定连接,通过设置外部装置1中的多功能螺丝101、空心隧道针102、适应性涂层103、针头104改进了一种留置picc导管使用的皮下隧道针,使用方便,操作简单,适用性好。
25.内部装置2包括针芯杆201、针柄202、芯头203,针芯杆201设置在空心隧道针102的内部,针芯杆201与空心隧道针102固定连接,针柄202设置在针芯杆201的底部,针柄202与针芯杆201固定连接,针芯杆201在空心隧道针102的内部时,针柄202与多功能螺丝101固定连接,方便针芯杆201的固定,芯头203设置在针芯杆201的顶部,芯头203与针芯杆201固定连接,通过设置内部装置2中的针芯杆201、针柄202、芯头203可以保证皮下隧道针使用的过程顺利,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并进行引导。
26.保护装置3包括针套301、刻度尺302,针套301设置在空心隧道针102的最外层,针套301与空心隧道针102固定连接,刻度尺302设置在针套301的外表面上,刻度尺302与针套301固定连接,刻度尺302刻度间隔15mm,共150mm,通过设置保护装置3中的针套301、刻度尺302可以利用针套的刻度来确认穿刺的深度和长度,从而帮助医生更好判断穿刺目标的位置,并同时进行保护。
27.顶部装置4包括顶头401,顶头401设置在针套301的顶部,顶头401与针套301固定连接,顶头401的弧度角度为45
°
,法向长度为15mm,通过设置顶部装置4中的顶头401进行针头保护,防止针头割烂导管和输液管,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28.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本实用新型投入使用后,使用人员通过外部装置1中的多功能螺丝101、空心隧道针102、适应性涂层103、针头104使用该种留置picc导管使用的皮下隧道针,使用方便,操作简单,适用性好,通过内部装置2中的针芯杆201、针柄202、芯头203可以保证皮下隧道针使用的过程顺利,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并进行引导,通过保护装置3中的针套301、刻度尺302可以利用针套的刻度来确认穿刺的深度和长度,从而帮助医生更好判断穿刺目标的位置,并同时进行保护,通过顶部装置4中的顶头401进行针头保护,防止针头割烂导管和输液管,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29.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30.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
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