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次性使用二次雾化给药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759420发布日期:2022-10-12 02:31阅读:425来源:国知局
一种一次性使用二次雾化给药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一次性使用二次雾化给药器。


背景技术:

2.呼吸道直接给药具有剂量低、起效快和副作用小的优点,已成为治疗其它多种呼吸道疾病的首选方式,也是最常用的方式之一。通常呼吸道直接给药采用超声、压缩空气等雾化吸入的方式,但是这种方式需要的时间较长,尤其是儿童用药时,非常抗拒雾化吸入的方式,导致雾化给药效果不明显。而鼻腔喷雾给药,可使药物直接到达肺部、皮肤表面等部位的病变部位,从而直接发挥作用,避免药物对胃肠道的不良刺激,避免肝、胃肠道对药物的代谢降解作用。因此具有药物吸收快、吸收率高、药效迅速的优点。
3.现有的雾化给药器(如图8所示),包括雾化罩2’、注射器3’和芯杆4’,雾化罩2’设有出液口2a,出液口2a与液体通道2b相通;芯杆4’上端设有凸台4a,凸台4a为侧通孔。其工作原理是:将吸取好药液后的注射器3’连接于雾化组件(雾化罩2’与芯杆4’的组合体),推动注射器3’进行注射,药液通过凸台4a的侧孔流入液体通道2b,高速流动的药液在突然狭窄的出液口2a射出从而到达到雾化效果。该装置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4.一、手动推动注射器3’时,人体力度难以控制平衡,从而导致雾化颗粒不均匀,雾化效果不好;
5.二、手动推动注射器3’时,按压力度越大,出液口2a初始速度越快,雾化颗粒越小,然而初始速度过快,可能会导致药液颗粒冲击人体鼻腔引起不适甚至疼痛;
6.三、雾化罩2’一般采用注塑成型方法制成,然而碍于注塑成型工艺的局限性,出液口2a的孔径一般较大,从而使得雾化颗粒较大,难以进入人体肺泡,影响治疗;
7.四、雾化给药时,雾化罩2’伞状外形会堵住给药鼻腔,给药鼻腔中的雾化颗粒不能配合呼吸气流及时达到肺泡,影响治疗。


技术实现要素:

8.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次性使用二次雾化给药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一次性使用二次雾化给药器,包括雾化片、雾化罩和注射器,所述雾化片上设有若干微孔,所述雾化罩的一端设有与雾化片配合的雾化片安装台阶,所述雾化罩的另一端设有与注射器配合的连接孔,所述雾化片安装台阶的中间设有二次雾化腔,所述二次雾化腔的中间设有与连接孔连通的雾化喷嘴,所述连接孔的靠近雾化喷嘴端沿着连接孔的圆周内壁设有多个均匀间隔设置的第一分隔块,每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分隔块间形成一个液体流道,所述雾化罩的外壁中间沿其周向方向设有一圈圆台阶,所述圆台阶的靠近雾化片的侧面设有多个均匀间隔设置的第二分隔块,每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分隔块间形成一个气体流道。
10.进一步优选,所述雾化片安装台阶的高度大于雾化片的厚度0.2-0.5mm,所述雾化
片的安装方式采用热熔形式。
11.进一步优选,所述液体流道为线性变径结构,其变径角度为10
°‑
30
°
,所述液体流道的靠近雾化喷嘴端为小径端,所述液体流道的数量为4-8个。
12.进一步优选,所述气体流道为线性变径结构,其靠近雾化罩的外壁端为小径端,所述气体流道的数量为3-8个,所述雾化罩的外壁配合圆台阶第二分隔块呈伞状结构。
13.进一步优选,所述雾化片为不锈钢材料制成,所述微孔由飞秒激光打孔设备制成。
14.进一步优选,所述微孔的直径尺寸为2-10μm,其采用线性或圆周排布。
15.进一步优选,所述雾化罩采用一次注塑成型加工,所述雾化罩的靠近注射器端采用鲁尔接头结构与注射器配合连接。
16.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次性使用二次雾化给药器,通过液体流道和雾化喷嘴形成第一次雾化,通过二次雾化腔形成第二次雾化,通过气体流道实现药液的及时输送至人体肺部;微孔可以控制雾化颗粒的均匀性,不受推压力的影响,并减少甚至消除出液口的初始速度,避免对人体鼻腔产生不适感;二次雾化使颗粒直径更小更细,从而更容易进入人体肺泡,达到治疗效果;给药途中配合呼吸气流,能够及时将雾化药液送入呼吸道直至肺泡,避免雾化药液沉淀;该二次雾化给药器的配件少,激光打孔速速快,精度高,制程效率快,节约成本,一次性使用安全性高。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一次性使用二次雾化给药器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一次性使用二次雾化给药器的轴测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一次性使用二次雾化给药器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雾化罩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雾化罩的一个视角结构示意图;
22.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雾化罩的另一个视角结构示意图;
23.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雾化片的结构示意图;
24.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现有雾化给药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5.附图标记:1-雾化片,11-微孔,2-雾化罩,21-雾化片安装台阶,22-二次雾化腔,23-雾化喷嘴,24-连接孔,25-第一分隔块,26-液体流道,27-元台阶,28-第二分隔块,29-气体流道,3-注射器,4-芯杆,2
’‑
雾化罩,2a-出液口,2b-液体通道,3
’‑
注射器,4
’‑
芯杆,4a-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26.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27.如图1-7所示,一种一次性使用二次雾化给药器,包括雾化片1、雾化罩2和注射器3,雾化片1上设有若干微孔11,雾化片1为不锈钢材料制成,微孔11由飞秒激光打孔设备制成,该制成优点在于加工精度高、速度快,可成批自动生产;微孔11的直径尺寸为2-10μm,其采用线性或圆周排布,实现更小更细的雾化颗粒的散出,控制雾化颗粒的均匀性,且不受推压力的影响,减少甚至消除出液口的初始速度,避免对人体鼻腔产生不适感,提高雾化效
果;雾化罩2的一端设有与雾化片1配合的雾化片安装台阶21,雾化片安装台阶21的高度大于雾化片1的厚度0.2-0.5mm,雾化片1的安装方式采用热熔形式,能够将高出雾化片1的台阶融化以包裹雾化片1,使雾化片1和雾化片安装台阶21形成一整体,使雾化片1的安装牢固可靠,且密封性好。
28.本技术中,雾化罩2的另一端设有与注射器3配合的连接孔24,雾化片安装台阶21的中间设有二次雾化腔22,二次雾化腔22的中间设有与连接孔24连通的雾化喷嘴23,连接孔24的靠近雾化喷嘴23端沿着连接孔24的圆周内壁设有多个均匀间隔设置的第一分隔块25,每相邻两个第一分隔块25间形成一个液体流道26。注射器3内的药液通过多个液体流道26形成分流,然后通过雾化喷嘴23喷出,完成药液的第一次雾化;雾化后的药液颗粒大而不均匀,进入到二次雾化腔22内后,在推压力的作用下继续喷撞形成第二次雾化,形成更小的颗粒,最后通过雾化片1上的微孔11散出,进入到给药鼻腔内。
29.本技术中,雾化罩2的外壁中间沿其周向方向设有一圈圆台阶27,圆台阶27的靠近雾化片1的侧面设有多个均匀间隔设置的第二分隔块28,每相邻两个第二分隔块28间形成一个气体流道29,形成气流导向通道,使空气能够通过气体流道29进入到给药鼻腔内,其能够及时将雾化片1的微孔11散出的药液送入到人体肺泡,可避免药液沉淀,实现该二次雾化给药器的给药功能,提高人体肺泡的治疗效果。
30.本技术中,液体流道26为线性变径结构,其变径角度为10
°‑
30
°
,液体流道26的靠近雾化喷嘴23端为小径端,液体流道26的数量为4-8个,采用线性变径结构可加速药液的流动并急速汇集于雾化喷嘴23处,提高药液在雾化喷嘴23的出口端的雾化效果。
31.本技术中,气体流道29为线性变径结构,其靠近雾化罩2的外壁端为小径端,气体流道29的数量为3-8个,起到气流导向的作用,可加速雾化罩2外部的空气流动,实现将雾化片1的微孔11散出的药液快速、及时的送入到人体肺泡,避免雾化药液沉淀,提高治疗效果。
32.本技术中,雾化罩2采用一次注塑成型加工,无需拆分多个零件组装,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雾化罩2的靠近注射器3端采用鲁尔接头结构与注射器3配合连接,提高雾化罩2和注射器3的连接方便性。
33.本技术的二次雾化给药器的工作原理为:将吸取好药液后的注射器3连接于雾化组件(雾化片1与雾化罩2的组合体)上后伸入鼻腔,推动注射器3进行注射,药液通过液体流道26时分流,分流后的药液在线性变径的作用下药液流速加快,然后经雾化喷嘴23喷出,此时药液完成第一次雾化;该雾化颗粒较大且不均匀,当从雾化喷嘴23喷出的雾化颗粒进入二次雾化腔22时,流动的雾化颗粒在推压力的作用下继续喷撞形成第二次雾化,此时更小更细的雾化颗粒经雾化片1上的微孔11处散出,同时可配合呼吸,外部空气随着气体流道29进入给药鼻腔将雾化药液带入肺部,使用肺泡给药。
34.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性的保护范围之内的实用新型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