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艾灸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08682发布日期:2023-03-21 19:40阅读:81来源:国知局
一种艾灸仪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理疗仪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艾灸仪。


背景技术:

2.目前市面上的艾灸仪,对艾灸制品的点火方式通常是从艾灸制品的底部进行点火,使艾灸制品由自身的底部向顶部燃烧,即,使艾灸制品由下至上燃烧。然而,这种燃烧方式使得艾灸制品顶部的温度会相对偏低,而艾灸制品的顶部正是用于对用户进行艾灸理疗的一端,故艾灸制品顶部温度的相对偏低使得艾灸仪对艾灸制品燃烧的热量利用效率有所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公开一种艾灸仪,以解决现有艾灸仪存在的热量利用效率偏低的问题。
4.本技术提供一种艾灸仪,所述艾灸仪包括:
5.壳体,所述壳体用于放置艾灸制品;
6.盖体,所述盖体与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所述盖体上设有艾灸孔;
7.支撑架,所述支撑架沿第一方向延伸并安装在所述盖体上,所述支撑架上具有第一观火孔,所述第一观火孔的开设位置与所述艾灸制品的位置相对,所述第一观火孔用于观察所述艾灸制品的燃烧情况;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为平行于所述盖体的平面方向;
8.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安装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加热组件的位置与所述艾灸制品的位置相对;
9.所述盖体盖合于所述壳体上时,所述加热组件用于与所述艾灸制品相接触,加热组件还用于点燃所述艾灸制品靠近所述盖体的顶端,使所述艾灸制品从靠近所述盖体的顶端向远离所述盖体的底端的方向燃烧。
10.进一步地,所述盖体的周壁和/或所述盖体朝向所述壳体的侧面设有第一进风口,所述支撑架的内部为空腔,所述支撑架上对应艾灸制品处设有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与所述空腔连通以形成进风通道。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出风口设在所述支撑架朝向壳体的一侧,在所述盖体盖合于所述壳体上时,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出风口被所述艾灸制品覆盖;
12.和/或,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开口边缘设有朝所述第一出风口的中心方向凸出的若干间隔设置的齿状凸起。
13.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具有位于中间的支撑部、以及从所述支撑部的边缘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形成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的端部支撑在所述盖体上,所述加热组件安装于所述支撑部,所述第一出风口位于所述支撑部朝向所述壳体的一侧;
14.所述延伸部的端部与所述第一进风口的位置正对,且所述端部具有第二进风口,所述支撑部和所述延伸部的内部均为所述空腔,所述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二进口风、所述空腔、所述第一出风口共同形成所述进风通道。
15.进一步地,所述支撑部的宽度大于所述延伸部的宽度,和/或,
16.所述支撑部的形状为圆柱形或类圆柱形。
17.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包括支撑架主体和支撑架盖板,所述支撑架主体与所述支撑架盖板相对设置且围合形成有所述空腔,所述支撑架主体朝向所述第一进风口的侧面设有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与所述第一进风口正对,所述第一出风口位于所述支撑架盖板;所述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所述空腔、所述第一出风口共同形成所述进风通道。
18.进一步地,所述加热组件包括依次安装在所述空腔中的电路板、隔热件和加热件,所述电路板位于远离所述支撑架盖板的一侧,所述加热件位于靠近所述支撑架盖板的一侧且从所述第一出风口中露出,所述隔热件位于所述电路板与所述加热件之间;
19.所述电路板与所述加热件电连接,所述电路板用于使所述加热件通电发热,所述加热件用于点燃所述艾灸制品靠近所述盖体的顶端,所述隔热件用于将所述电路板与所述加热件隔开。
20.进一步地,所述电路板包括相互连接的连接板和电连接部,所述连接板上设有第二观火孔和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观火孔与所述第一观火孔的位置对应,所述加热件通过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连接板电连接,所述电连接部用于电连接所述艾灸仪的控制板;和/或,
21.所述隔热件包括隔热板以及从所述隔热板的周沿朝所述电路板的方向延伸形成的挡边,所述隔热板和所述挡边围合形成安装腔,所述电路板安装在所述安装腔中,所述隔热板上设有第三观火孔和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三观火孔与所述第一观火孔的位置对应,所述加热件穿过所述第二安装孔并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和/或,
22.所述加热件包括位于所述隔热件远离所述电路板一侧的加热件主体以及从所述加热件主体的边缘向所述电路板的方向延伸的连接支脚,所述加热件主体从所述第一出风口中露出,所述连接支脚贯穿所述隔热件并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和/或,
23.所述加热件为电热丝或发热片,所述隔热件为陶瓷隔热片或石英玻璃隔热片。
24.进一步地,所述艾灸仪还包括安装在所述壳体内部的排风件,所述排风件位于所述壳体远离所述艾灸制品的一侧,所述壳体的周壁靠近排风件的位置设置的排烟口,所述排风件用于将所述艾灸制品燃烧时产生的烟气从所述排烟口排出。
25.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内分割有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位于靠近所述盖体的一侧、所述第二腔室位于远离所述盖体的一侧,且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二腔室之间通过一连通孔连通;
26.所述第一腔室中设有滤烟盒和燃烧仓,所述燃烧仓用于放置所述艾灸制品,所述燃烧仓的仓壁上设有第一过烟孔,所述滤烟盒为具有凹腔的环形盒体,所述滤烟盒的盒壁上设有第二过烟孔,所述滤烟盒放置在所述第一腔室中,至少部分所述燃烧仓可拆卸地装在所述凹腔中,且所述滤烟盒与所述燃烧仓通过所述第一过烟孔、所述第二过烟孔相连通,所述滤烟盒与所述第二腔室通过所述第二过烟孔、所述连通孔相连通;
27.所述第二腔室中设有所述排风件,所述排风件用于将所述烟气经由所述第一过烟孔、所述第二过烟孔、所述连通孔、所述排烟口排出。
28.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包括外壳以及设于所述外壳内侧的中框支架,所述中框支架
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中框支架分割成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
29.或者,所述壳体包括外壳、设于所述外壳内侧的中框支架、以及设于所述中框支架远离所述盖体一侧的底盖,所述中框支架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中框支架分割成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
30.进一步地,所述燃烧仓的底壁的内侧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用于被所述艾灸制品压紧,使所述艾灸制品与所述加热组件相互接触。
31.进一步地,所述燃烧仓中还设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燃烧仓的底壁、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艾灸制品用于固定在所述固定柱上。
32.进一步地,所述艾灸仪还包括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盖体和/或所述支撑架上、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艾灸制品用于固定在所述固定柱上。
33.进一步地,所述盖体的周沿设有凸块,且所述凸块上设有卡合部;
34.所述壳体与所述盖体相连接的一侧的内侧具有与所述凸块配合连接的l 型旋槽,沿所述凸块向所述l型旋槽中旋紧的方向上,所述l型旋槽依次具有第一卡位和第二卡位,且所述第二卡位对应所述盖体在所述壳体中旋拧到位的状态;
35.所述卡合部卡合在所述第二卡位中时,所述盖体与所述壳体仅机械连接;
36.所述卡合部卡合在所述第一卡位中时,所述盖体与所述壳体机械连接且电连接。
37.进一步地,所述盖体包括外盖和设于所述外盖的朝向盖体一侧的金属盖,所述支撑架支撑于所述金属盖朝向所述壳体的内侧上,所述外盖与所述金属盖上均设有所述艾灸孔。
38.进一步地,所述盖体还包括从所述外盖的边缘朝所述壳体的方向设置的内盖,所述内盖的周缘具有朝向所述壳体的方向凸出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内部具有隔热腔;
39.所述盖体盖合于所述壳体上时,至少部分所述连接部伸入所述壳体内,使至少部分所述隔热腔环绕位于所述艾灸制品的外周。
40.进一步地,所述艾灸仪还包括按摩组件,所述组件与所述盖体可拆卸电连接,和/或,所述按摩组件与所述壳体可拆卸电连接。
4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42.本技术实施例的艾灸仪具有可提高燃烧艾灸制品的热量利用效率、方便观察艾灸制品的点火及燃烧情况等优点。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通过对艾灸仪的结构改进,在盖体的内表面一侧设置横向延伸的支撑架、并在支撑架下方设置加热组件,来改变艾灸制品的燃烧反向,使艾灸制品从自身的顶端向底端的方向燃烧。这样,由于艾灸制品从自身顶端开始燃烧,这一端用于对用户理疗部位进行艾灸理疗时,热量损失较少,艾灸制品燃烧的热量利用效率更高,利于提高用户艾灸理疗效果。另一方面,本技术在横向延伸设置的支撑架上还设有第一观火孔,且第一观火孔的位置与放置于壳体中的艾灸制品的位置相对应,这样艾灸制品从自身顶端开始燃烧时,用户可以方便地通过艾灸孔、第一观火孔方便地观察艾灸制品的燃烧情况。
附图说明
4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44.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艾灸仪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45.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艾灸仪中盖体与壳体的结构分解图;
46.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艾灸仪中盖体与安装有加热组件的支撑架的结构分解图;
47.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艾灸仪中盖体与安装有加热组件的支撑架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分解图;
48.图5是图1中沿a-a线的剖面图;
49.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艾灸仪的进风通道的示意图;
50.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艾灸仪中盖体的结构示意图;
51.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艾灸仪的另一进风通道的示意图;
52.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艾灸仪中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53.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艾灸仪中支撑架的结构分解图;
54.图11是本技术实施例艾灸仪中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55.图12是图9中沿b-b线的剖面图;
56.图13是本技术实施例艾灸仪的排烟通道的示意图;
57.图14是本技术实施例艾灸仪中壳体的结构分解图;
58.图15是本技术实施例艾灸仪中壳体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分解图;
59.图16是本技术实施例艾灸仪中盖体与壳体在又一视角下的结构分解图;
60.图17是本技术实施例艾灸仪中盖体的结构示意图;
61.图18是本技术实施例艾灸仪中盖体的分解结构图。
62.附图标记:
63.1、壳体;101、排烟口;102、第一腔室;103、第二腔室;104、连通孔; 11、外壳;12、中框支架;121、隔板;13、底盖;14、l型旋槽;141、第一卡位;142、第二卡位;2、盖体;201、艾灸孔;202、第一进风口;21、凸块;211、卡合部;22、外盖;23、金属盖;24、内盖;241、连接部;2411、隔热腔;3、支撑架;301、第一观火孔;302、空腔;303、第一出风口;31、支撑部;32、延伸部;321、第二进风口;33、支撑架主体;34、支撑架盖板; 341、齿状凸起;4、加热组件;41、电路板;411、连接板;4111、第二观火孔;4112、第一安装孔;412、电连接部;42、隔热件;421、隔热板;4211、第三观火孔;4212、第二安装孔;422、挡板;42a、安装腔;43、加热件; 431、加热件主体;432、连接支脚;5、排风件;6、燃烧仓;601、第一过烟孔;7、滤烟盒;701、第二过烟孔;8、固定柱;100、艾灸制品;200、按摩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6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65.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
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66.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67.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68.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69.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70.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艾灸仪,结合图1至图2所示,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艾灸仪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艾灸仪中盖体2与壳体 1的结构分解图。该艾灸仪包括用于放置艾灸制品100的壳体1、以及与壳体 1可拆卸连接的盖体2,盖体2上设有艾灸孔201。该艾灸仪将艾灸制品100 放在壳体1中燃烧产生艾热,将艾热通过艾灸孔201传递至用户理疗部位(例如人体穴位),对用户进行艾灸理疗。其中,艾热是指燃烧艾灸制品100产生的热量。
71.进一步结合图3至图4所示,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艾灸仪中盖体2与安装有加热组件4的支撑架3的结构分解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艾灸仪中盖体2与安装有加热组件4的支撑架3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分解图。该艾灸仪还包括设于盖体2内的支撑架3和加热组件4。其中,支撑架3沿第一方向延伸并支撑在盖体2上(具体是图4中支撑架3大致沿横向延伸并支撑在盖体2的内侧),该支撑架3上具有第一观火孔301,第一观火孔301的开设位置与艾灸制品100的位置相对,第一观火孔301用于观察艾灸制品100的燃烧情况。其中,加热组件4安装在支撑架3上,且加热组件4的位置与艾灸制品100的位置相对。盖体2盖合于壳体1上时,加热组件4用于与艾灸制品100相接触,加热组件4还用于点燃艾灸制品100靠近盖体2的顶端,使艾灸制品100从靠近盖体2的顶端向远离盖体2的底端的方向燃烧。另外,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方向是指平行于盖体2的平面方向(即第一方向是图4 中的左右方向)。
72.用户使用本技术实施例的艾灸仪时,通过控制加热组件4工作以点燃艾灸制品100的顶端,并将艾灸仪具有艾灸孔201的一面靠近或者贴合到用户理疗部位上,利用艾灸制品100燃烧产生的艾热对用户进行理疗。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艾灸制品100的燃烧方向从艾灸制品100靠近盖体2的顶端向远离盖体2的底端的方向,指的是图2中艾灸制品100的燃烧方向是艾灸制品 100从上至下燃烧,其中艾灸制品100的顶端也即艾灸制品100靠近用户理疗部位的一端,艾灸制品100的底端也即艾灸制品100远离用户理疗部位的一端。
73.至于在相关技术中,艾灸制品100的燃烧方向则通常是从下至上燃烧,即艾灸制品100放置在壳体1中,使用时从艾灸制品100的底端进行加热点火,使艾灸制品100从自身的底端向顶端燃烧。但是由于艾灸仪(或者说艾灸制品100)用于对用户进行艾灸理疗的一端主要是上端,上端是靠近用户理疗部位的一端,用户主要利用上端燃烧时产生的艾热进行
理疗。当艾灸制品100从下至上燃烧时,热量传递至上端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热量损失,使得艾灸制品100上端的温度会有所下降,这不利于充分利用艾灸制品100燃烧的热量,进而可能会影响艾灸制品100燃烧状态下的理疗效果。
74.基于对上述问题的分析总结,本技术实施例通过对艾灸仪的结构改进使得艾灸制品100的燃烧方向从艾灸制品100的顶端向底端燃烧,提高燃烧艾灸制品100的热量利用效率,优化艾灸理疗效果。本技术实施例的艾灸仪包括可拆卸连接的壳体1与盖体2,通过二者的可拆卸连接设计方便艾灸制品 100在壳体1中的取放。该艾灸仪的壳体1用于放置艾灸制品100,在盖体2 的内侧设有沿横向延伸的支撑架3,并且支撑架3对应艾灸制品100的位置安装有加热组件4。需要进行艾灸理疗时,将艾灸制品100放入壳体1内,将盖体2盖合于壳体1上,位于盖体2内侧的加热组件4与放置在壳体1中的艾灸制品100会接触,此时通过加热组件4可点燃艾灸制品100靠近盖体 2的一端,也即加热组件4可点燃艾灸制品100的上端,使得艾灸制品100 从顶端向底端燃烧。这样,由于艾灸制品100从顶端开始燃烧,这一端用于对用户理疗部位进行艾灸理疗时,热量损失较少,艾灸制品100燃烧的热量利用效率更高,利于提高用户艾灸理疗效果。
75.除此之外,由于本技术实施例的支撑架3还具有与艾灸制品100位置相对应的第一观火孔301,这可以使用户方便地通过艾灸孔201、第一观火孔 301观察了解艾灸制品100的燃烧情况。其中的燃烧情况既包括点燃艾灸制品100时的情况,也包括艾灸制品100在燃烧过程中的情况,例如是指艾灸制品100是否被成功点燃,艾灸制品100是否已烧尽的燃烧程度。
76.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艾灸制品是指利用艾草这种植物制成的具有艾灸理疗功效的产品。更具体的,艾灸制品是以艾绒为原料加工成指定形状的产品,其中艾绒是由艾叶经过反复晒杵、捶打、粉碎,筛除杂质、粉尘,而得到的软细如棉的物品。本技术的艾灸制品为艾条、艾饼或艾叶盘香。其中,艾条是用包装纸包裹艾绒制成的圆柱形长卷;在艾条产品中长度较短的也称艾柱,由于艾柱较短小,故更方便携带使用,也更适用于小体积的艾灸仪;艾饼是加工成饼状的艾灸制品;艾叶盘香是加工成盘香形状的艾灸制品。另外,盖体与壳体的可拆卸连接可以是卡接或螺接等可拆卸连接方式。
77.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艾灸仪在壳体1或者盖体2中设置控制板(例如控制芯片)和电源等结构,并在未设置艾灸孔201的其他面(例如壳体1的底盖)设置控制面板和功能按键,通过控制板控制加热组件4对艾灸制品100进行加热点燃,通过电源为控制板等部件的工作提供电力,可见本技术实施例的艾灸仪是一种智能的理疗电子设备。而传统的艾灸盒普遍由纯机械结构设计而成,通过人工点燃艾灸制品100进行艾灸理疗,这与本技术实施例的艾灸仪有着较大差异。
78.进一步结合图5至图9所示,对艾灸仪的进风通道进行介绍。其中,图 5是图1沿a-a线的剖面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艾灸仪的进风通道的示意图,图7是盖体2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艾灸仪另一进风通道的示意图,图9是支撑架3的结构示意图。在盖体2的周壁和/或盖体2朝向壳体1的侧面设有第一进风口202,支撑架3的内部为空腔302,支撑架3 对应于艾灸制品的位置处设有第一出风口303,第一进风口202、第一出风口 303与空腔302连通以形成进风通道。
79.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结合图5至图8所示,在盖体2的周壁上、盖体2朝向壳体
1的侧面均设有第一进风口202。以盖体2的周壁上设有第一进风口202为例,本技术实施例通过连通盖体2周壁的第一进风口202和支撑架3内部的空腔302,使艾灸仪形成有侧向的进风通道,实现侧向进风,该进风通道为图6中箭头所指的通道。这样,在使用艾灸仪将其盖体2贴合在用户皮肤上时,即便艾灸孔201全部或局部被皮肤封堵,影响外部空气从艾灸孔201进入艾灸仪的内部,但由于艾灸仪具有侧向的进风通道,故外部空气仍可以通过第一进风口202进入支撑架3内部的空腔302,再经由第一出风口303吹送至艾灸制品100处,实现侧向进风,辅助支持艾灸制品100 的燃烧。尤其当盖体2采用的是塑胶材质的盖体2时,塑胶材质的盖体2与用户皮肤的贴合性更好,艾灸孔201更容易被牢固封堵而影响设有艾灸孔201 的正面的进风,此时在艾灸仪侧面形成的进风通道可为外部空气提供另一种进风渠道,避免因正面无法进风而导致艾灸制品100无法顺利燃烧。
80.此外,由于盖体2盖合在壳体1上时,盖体2与壳体1相接触之处也有一定缝隙,故外部空气还可以从盖体2与壳体1的缝隙处经由盖体2进入支撑架3内部的空腔302。结合图7和图8所示,在盖体2朝向壳体1的侧面,例如图7中盖体2的底面设有第一进风口202,且盖体2的内部是与支撑架3 的空腔302相连通的腔室,使得外部空气从盖体2与壳体1的缝隙处进入,并经由盖体2底面的第一进风口202、支撑架3的空腔、第一出风口303吹送至艾灸制品100处,辅助艾灸制品100的燃烧。此时,由第一进风口202、第一出风口303与空腔302连通以形成的进风通道为图8中箭头所指的通道。或者,在壳体1对应于盖体2的侧面处设有开孔,使外部空气从壳体1的开孔进入,该开孔、盖体2侧面的第一进风口202、空腔302、第一出风口303 连通以形成进风通道。
81.其中,继续结合图5、图9和图10所示,图10是图9安装有加热组件4 的支撑架3的结构分解图。第一出风口303设在支撑架3朝向壳体1的一侧,在盖体2盖合于壳体1上时,至少有一部分第一出风口303被艾灸制品100 覆盖,从而使从第一出风口303吹送的空气可以有效作用于艾灸制品100,利用这些空气辅助加热组件4点燃艾灸制品100。
82.具体地,支撑架3具有位于中间的支撑部31、以及从支撑部31的边缘沿第一方向延伸形成的延伸部32,延伸部32的端部支撑在壳体1上,加热组件4安装在支撑部31,第一出风口303位于支撑部31朝向壳体1的一侧。延伸部32的端部与第一进风口202的位置正对,且该端部具有第二进风口 321,支撑部31和延伸部32的内部均为空腔302,第一进风口202、第二进风口321、空腔302、第一出风口303共同形成上述进风通道。
83.本技术实施例在壳体1的周壁上相对设置两组第一进风口202,支撑部 31的相对两侧边缘分别沿第一方向延伸形成有两个延伸部32,各延伸部32 的自由端端部分别具有与第一进风口202的位置恰好正对设置的第二进风口 321,同时加热组件4设于支撑部31上,这就使得从第一进风口202处进入艾灸仪内部的外部空气可以直接作用于加热组件4与艾灸制品100相接触的位置,实现进风对艾灸制品100顶端的直吹,从而有利于提高对艾灸制品100 燃烧的控制精准程度。具体是,比起进风角度具有一定弧度、不对准艾灸制品100直吹的方式,本技术实施例通过进风通道对准艾灸制品100的顶端直吹,主要考虑进风风量这一因素即可实现对艾灸制品100燃烧时间和温度等燃烧情况的较精准控制,故可提高对艾灸制品100燃烧的控制精准程度。
84.可以理解的是,本技术实施例还可以在壳体1的周壁设置更多组位置相对的第一进风口202,同时支撑架3的延伸部32数量和位置也与第一进风口 202数量和位置相对应,
在此不做限制。
85.更具体地,上述支撑部31为圆柱形结构,延伸部32是从支撑部31的圆周沿第一方向向外延伸形成的两条大致为长条形的结构,且支撑部31的直径大于延伸部32的宽度。本技术实施例中,支撑部31主要用于承载加热组件 4,延伸部32主要用于在第一方向上延伸至盖体2的周缘并通过搭接或卡接等方式支撑在盖体2上。可以理解的是,该支撑部31也可以为类圆柱形结构或者长方体结构等,为保证支撑部31具有足够容纳加热组件4的空间,优选设置支撑部31的宽度大于延伸部32的宽度。
86.以下继续结合图9和图10所示,对支撑架3及加热组件4的结构进行进一步说明。
87.支撑架3包括支撑架主体33和支撑架盖板34,支撑架主体33与支撑架盖板34相对设置且围合形成有空腔302,支撑架主体33朝向第一进风口202 的侧面设有第二进风口321,第二进风口321与第一进风口202正对,第一出风口303位于支撑架盖板34,第一进风口202、第二进风口321、空腔302、第一出风口303共同形成进风通道。
88.本技术实施例通过支撑架主体33和支撑架盖板34的相对盖合形成具有内部空腔302的支撑架3,设于支撑架主体33侧面的第二进风口321与第一进风口202的位置恰好正对,第一出风口303则位于支撑架盖板34上,从而使从第一进风口202处进入艾灸仪内部的外部空气可以直接作用于加热组件 4与艾灸制品100相接触的位置,实现进风对艾灸制品100顶端的直吹,从而有利于提高对艾灸制品100燃烧的控制精准程度。具体是,比起进风角度具有一定弧度、不对准艾灸制品100直吹的方式,本技术实施例通过进风通道对准艾灸制品100的顶端直吹,主要考虑进风风量这一因素即可实现对艾灸制品100燃烧时间和温度等燃烧情况的较精准控制,故可提高对艾灸制品 100燃烧的控制精准程度。
89.另外,第一出风口303设于支撑架盖板34上,该第一出风口303的开口边缘设有朝第一出风口303的中心方向凸出的若干间隔设置的齿状凸起341。这些间隔的齿状凸起341,能够有效避免第一出风口303处的进风气流形成旋涡而影响艾灸制品的点燃。另外,齿状凸起341的设置还能够对第一出风口303处进行结构补强,以提高支撑架盖板34的结构强度,提高支撑架盖板 34对支撑架3内部的加热组件的支撑强度。
90.结合图10所示,加热组件4包括依次安装在空腔302中的电路板41、隔热件42和加热件43,电路板41位于远离支撑架盖板34的一侧,加热件 43位于靠近支撑架盖板34的一侧且从第一出风口303中露出,隔热件42位于电路板41与加热件43之间。其中,电路板41与加热件43电连接,电路板41用于使加热件43通电发热,加热件43用于点燃艾灸制品100靠近盖体 2的顶端,隔热件42用于将电路板41与加热件43隔开。
91.本技术实施例在支撑架3的空腔302中,从上至下依次设有电路板41、隔热件42和加热件43,电路板41与加热件43之间电连接的同时,通过隔热件42将二者从空间上隔离开,这样既能够通过电路板41导通电路实现加热件43的点火功能,又能避免加热件43工作发热影响电路板41的使用寿命。
92.更具体地,电路板41包括相互连接的连接板411和电连接部412,连接板411上设有第二观火孔4111和第一安装孔4112,第二观火孔4111与第一观火孔的位置对应,加热件43通过第一安装孔4112与连接板411电连接,电连接部412用于电连接艾灸仪的控制板。
93.由于电路板41安装在支撑架3的空腔302中,为避免电路板41的设置遮挡住用户对艾灸制品100的观察,故将电路板41设置为连接板411和电连接部412两个部分,通过在连接
板411上开设第二观火孔4111,并使其位置与第一观火孔301相对应,确保用户可通过艾灸孔201、第一观火孔301、第二观火孔4111来观察艾灸制品100的燃烧情况。另外,还通过在连接板411 上开设第一安装孔4112,来实现电路板41与加热件43的电连接。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安装孔4112在安装加热件43后,仍有部分孔隙,故第一安装孔 4112也可起到第二观火孔4111的作用。
94.另外,电路板41的重要作用是导通电路使加热件43对艾灸制品100进行加热点火工作,电路板41通过其电连接部412与艾灸仪的控制板电连接,以通过控制板对电路板41的控制实现相应功能。当电路板41在盖体2的支撑架3中、控制板在壳体1中时,可以在盖体2和壳体1中的一者上设置pin 针、另一者上设置pin点,并使pin针、pin点中的一者与电路板41电连接、另一者与控制板电连接,由此来实现壳体1与盖体2机械连接的同时也实现二者的电连接。
95.隔热件42包括隔热板421以及从隔热板421的周沿朝电路板41的方向延伸形成的挡板422,隔热板421和挡板422围合形成安装腔42a,电路板 41安装在安装腔42a中,隔热板421上设有第三观火孔4211和第二安装孔 4212,第三观火孔4211与第一观火孔301的位置对应,加热件43穿过第二安装孔4212并与电路板41电连接。
96.上述结构中,隔热件42通过隔热板421和挡板422的结构将电路板41 分隔开来,对电路板41的底面和侧面都可起到良好的隔热作用,进一步降低了加热件43工作散发的热量对电路板41的影响。此外,为避免隔热件42 的设置遮挡用户对艾灸制品100的观察,故在隔热板421上开设第三观火孔 4211,并使其位置与第一观火孔301对应,确保用户可通过艾灸孔201、第一观火孔301、第二观火孔4111、第三观火孔4211来观察艾灸制品100的燃烧情况。另外,虽然需要将加热件43与电路板41隔开,但加热件43仍需与电路板41实现电连接,故隔热板421上还设有第二安装孔4212,加热件43 的一端依次穿过第二安装孔4212、第一安装孔4112后,挂在电路板41的连接板411上,从而实现电路板41与加热件43的电连接。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安装孔4212使加热件43穿过后,仍有部分孔隙,故第二安装孔4212也可起到第三观火孔4211的作用。
97.加热件43包括位于隔热件42远离电路板41一侧的加热件主体431以及从加热件主体431的边缘向电路板41的方向延伸的连接支脚432,加热件主体431从第一出风口303中露出,连接支脚432贯穿隔热件42并与电路板 41电连接。上述结构中,为了实现加热件43的加热功能,但又不影响电路板41的使用寿命,加热件主体431位于隔热件42的下方并从第一出风口303 露出,以通过加热件主体431对艾灸制品100进行点火加热,从加热件主体 431的边缘向上延伸设有连接支脚432,连接支脚432的一端依次穿过第一安装孔4112、第一安装孔4112后,挂在电路板41的连接板411上,从而使加热件43与电路板41在隔开的同时又能实现有效的电连接。
98.其中,隔热件42为陶瓷隔热片或石英玻璃隔热片,加热件43为电热丝或发热片,例如加热件43为镍铬合金电热丝。
99.结合图11至图13所示,图11是本技术实施例艾灸仪中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图11沿b-b线的剖面图,图13是本技术实施例艾灸仪的排烟通道的示意图。本技术实施例的艾灸仪还包括安装在壳体1内部的排风件5,排风件5位于壳体1远离艾灸制品100的一侧,壳体1的周壁靠近排风件5 的位置设有的排烟口101,排风件5用于将艾灸制品100燃烧时产生
的烟气从排烟口101排出。通过在壳体1内部远离艾灸制品100的一侧设置排风件 5(即图11所示在艾灸制品100的下方设置排风件5),壳体1周壁上设置有位置靠近排风件5的排烟口101,可以将艾灸制品100燃烧过程所产生的烟气通过排风件5从排烟口101排出,起到顺利排烟的效果。结合回图6、图13所示,在艾灸仪具有侧向的进风通道时,外部空气可以在横向方向上经由第一进风口202、第二进风口321、空腔302进入艾灸仪内部,然后在排风件5的作用下沿竖向方向向下运动直至从排烟口101排出。
100.其中,排风件5可以是排风扇或风机等可将艾灸制品100燃烧产生的烟气从艾灸仪内部向外抽排的部件,排风件5上设有第二出风口,通过排风件 5的第二出风口将烟气从排烟口101最终排出。
101.继续结合图11至图15所示,其中图14是壳体1的结构分解图,具体是将壳体1以及位于壳体1内部的艾灸制品100、燃烧仓6、滤烟盒7进行分解的示意图,图15是壳体1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分解图,具体是在另一角度下将壳体1以及位于壳体1内部的艾灸制品100、燃烧仓6、滤烟盒7进行分解的示意图。
102.该壳体1内分割有第一腔室102和第二腔室103,第一腔室102位于靠近盖体2的一侧、第二腔室103位于远离盖体2的一侧(即图14、图15中示出的第一腔室102位于上侧、为上腔室,第二腔室103位于下侧、为下腔室),且第一腔室102与第二腔室103之间通过一连通孔104连通。在第一腔室102中设有燃烧仓6和滤烟盒7,燃烧仓6用于放置艾灸制品100,燃烧仓6的仓壁上设有第一过烟孔601,滤烟盒7为具有凹腔的环形盒体,滤烟盒7的盒壁上设有第二过烟孔701,滤烟盒7放置在第一腔室102中,至少部分燃烧仓6可拆卸地安装在凹腔中,且滤烟盒7与燃烧仓6通过第一过烟孔601、第二过烟孔701相连通,滤烟盒7与第二腔室103通过第二过烟孔 701、连通孔104相连通;排风件5设于第二腔室103中,排风件5用于将艾灸制品100燃烧产生的烟气经由第一过烟孔601、第二过烟孔701、连通孔104、排烟口101排出。其中,燃烧仓6与滤烟盒7的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搭接、插接、卡接、螺接等可拆卸连接方式。
103.本技术实施例将壳体1分割成上下设置的第一腔室102和第二腔室103,在第一腔室102中设置滤烟盒7、在滤烟盒7的凹腔内可拆卸地安装有燃烧仓6,在第二腔室103中设置排风件5,并在上述各个部件上开设可使烟气通过的孔,既能方便相关部件的更换和清洗,又能保证艾灸制品100燃烧产生的烟气的顺利排放。一方面,由于将滤烟盒7和燃烧仓6都设置在位于上侧的第一腔室102中,且滤烟盒7与燃烧仓6可拆卸连接,因此当放置于燃烧仓6中的艾灸制品100全部燃尽、需要对掉落在燃烧仓6中的燃烧烟灰进行清理时,可以直接将燃烧仓6从滤烟盒7内取出清洗,操作便捷。若燃烧仓 6中收集的燃烧烟灰有部分通过第一过烟孔601和第二过烟孔701飘入滤烟盒7、进而需要清洗或更换滤烟盒7时,还可以将滤烟盒7直接取出。
104.继续结合图14和图15所示,本技术实施例中,艾灸仪的壳体1包括外壳11、设于外壳11内侧的中框支架12、以及设于中框支架12远离盖体2 一侧的底盖13。该中框支架12内设有隔板121,隔板121将中框支架12分割成第一腔室102和第二腔室103。具体是中框支架12内设有横向设置的隔板121,且隔板121具有连通孔104,将中框支架12分割成上、下相连通的两个腔室,其中位于上侧的腔室为第一腔室102,该第一腔室102用于放置燃烧仓6和滤烟盒7;位于下侧的腔室为第二腔室103,该第二腔室103中除了设有排风件5,还可以设置艾灸仪的其他结构部件(例如可以设置电池、控制板等),由于这些结构部件并非本方案的发
明点,在此不做赘述。
105.通过将艾灸仪的壳体1分成外壳11、中框支架12、底盖13等多部分设计,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部件的结构要求。例如,外壳11作为用户直接观察的外观呈现部分,可以使用金属型材的外壳11,既对其内部结构具有一定的支撑和保护作用,也可优化外观视觉效果。又如,中框支架12需要设置隔板 121等结构,以实现不同内部结构的合理化设计,故中框支架12可采用塑胶材质,通过注塑成型得到相应的中框支架12。底盖13作为用户使用艾灸仪的操作面板,其既可以采用金属型材、也可以采用塑胶材质。另外,将壳体 1分成外壳11、中框支架12和底盖13等多部分设计时,也可方便第二腔室103内的相关部件的维修更换,只需要将底盖13拆下,即可方便的取放第二腔室103内的相关部件。
106.除了上述壳体结构,本技术实施例的壳体1也可以将外壳11与底盖13 做成一体结构,即艾灸仪的壳体1包括外壳11以及设于外壳11内侧的中框支架12,这样的结构设置同样可以方便外壳11与中框支架12的制造要求。
107.为了进一步固定艾灸制品100的放置位置,本技术实施例的艾灸仪还包括用于固定艾灸制品100的固定柱8。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结合回图3 所示,固定柱8设置在盖体2的内侧,具体是固定柱8的上端固定在盖体2 的内侧、固定柱8的下端为自由端。在需要使用时,艾灸制品100可以通过自由端穿在固定柱8上,然后再将穿有艾灸制品100的盖体2盖合于壳体1 上,此时艾灸制品100固定在固定柱8上且放置于壳体1的燃烧仓6中。这样设置不仅可以固定艾灸制品100的位置,使其可对准加热组件4(具体是对准加热组件4中的加热件43进行加热,而且由于固定柱8的上端固定在盖体2的内侧,故艾灸制品100安装在固定柱8上时,艾灸制品100的顶端始终与盖体2内侧的加热件43紧密接触,从而能够可靠的控制艾灸制品100 的燃烧情况。
108.作为其他可选的实施方式,还可以是固定柱8的上端固定在支撑架3的内侧,具体是固定柱8的上端固定在支撑架3的支撑部31的内侧、固定柱8 的下端为自由端,该实施方式也可以起到固定艾灸制品100的位置以及保证艾灸制品100的顶端与加热件43紧密接触的效果。
109.作为其他可选的实施方式,还可以是固定柱8设置在燃烧仓6中,具体是固定柱8的下端固定在燃烧仓6的底壁、上端为自由端,艾灸制品100穿在固定柱8上,这样不仅可以通过固定柱8固定,还可以方便地拆装艾灸制品100。
110.进一步地,本技术实施例在燃烧仓6的底壁内侧还设有弹性件(图未示出),该弹性件用于被艾灸制品100压紧,使艾灸制品100与加热件43紧密接触。具体是,当盖体2盖合于壳体1上时,艾灸制品100会在盖体2作用下向下压紧弹性件,由于弹性件处于压紧状态,故会反过来使盖体2内侧的加热件43与艾灸制品100的顶端之间的接触更加紧密,进一步确保二者的有效接触。其中,弹性件例如为弹片或弹簧。
111.为进一步提高艾灸仪的使用安全性,本技术实施例的壳体1与盖体2之间采用可避免艾灸制品100误点燃操作的连接设计。结合图16所示,图16 是盖体2与壳体1在又一不同视角下的结构分解图。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盖体2的周沿设有凸块21,且凸块21上设有卡合部211;壳体1与盖体2相连接的一侧的内侧具有与凸块21配合连接的l型旋槽14,在沿凸块21在l 型旋槽14中旋紧的方向上,l型旋槽14依次具有第一卡位141和第二卡位 142,且第二卡位142对应盖体2在壳体1中旋拧到位的状态。当卡合部211 卡合在第二卡位142中时,
盖体2与壳体1仅机械连接;当卡合部211卡合在第一卡位141中时,盖体2与壳体1机械连接且电连接。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方式中,卡合部211为弧形凹槽,第一卡位141和第二卡位142为卡位柱体,通过弧形凹槽与卡位柱体的卡合配合,实现盖体2与壳体1的配合连接和防止误操作。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卡合部211为卡位柱体,第一卡位141和第二卡位142为弧形凹槽,同样可实现盖体2与壳体1的配合连接和防止误操作。另外,盖体2与壳体1的电连接至少用于使加热组件 4对艾灸制品100进行点燃工作。
112.当用户需要将盖体2盖合于壳体1上来使用艾灸仪时,用户的操作习惯通常是直接将盖体2的凸块21伸入至l型旋槽14中并直接旋拧到位,若在此档卡位时使盖体2与壳体1之间电连接,则容易出现用户不小心误触开关按键而引发一些误操作的情况发生。但本技术实施例中,用户将盖体2直接旋拧到位所对应的是卡合部211刚好卡合在第二卡位142中,此时盖体2与壳体1之间仅机械连接、无电连接。这样,虽然用户习惯性地将盖体2在壳体1中直接旋拧到头,但并不会导致盖体2与壳体1的电连接,即便用户误操作点击艾灸仪的开关键,也不会触发加热组件4点燃艾灸制品100的误点火操作,从而避免了因用户习惯性盖合操作可能导致误点火操作的潜在安全隐患。而当用户将盖体2旋拧到头后,再反向回拧,使卡合部211由第二卡位142向第一卡位141的方向移动,直至卡合部211卡合在第一卡位141中时,盖体2与壳体1机械连接且电连接,此时用户才可以启动艾灸仪进行艾灸理疗。由此可见,本技术实施例通过在l型旋槽14上设置第一卡位141 和第二卡位142,并使用户需要通过反向回拧盖体2的操作来实现盖体2与壳体1的机械连接和电连接,可以有效避免用户使用习惯和误操作导致的艾灸制品100误点火情况的发生。
113.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旋拧到位是指用户在将盖体2盖合于壳体1上进行旋拧操作时,旋拧盖体2至无法继续拧动的状态。另外,凸块 21在l型旋槽14中旋紧的方向是指图16中沿壳体的逆时针方向,故第二卡位142所在位置是盖体2在壳体1上向逆时针方向旋紧至旋不动的卡位位置,也即左侧的卡位。
114.结合图17、图18以及图所示,图17是本技术实施例艾灸仪中盖体2的结构示意图,图18是本技术实施例艾灸仪中盖体2的分解结构图,盖体2 包括外盖22以及设于外盖22朝向盖体2一侧的金属盖23。支撑架3支撑在金属盖23朝向壳体1的内侧上,外盖22与金属盖23上均设有艾灸孔201。其中,金属盖23可以起到保护作用,避免艾灸制品100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火星炸裂飞溅到外盖22,使外盖22被高温火星烫坏。外盖22可以采用塑胶外盖22,以方便不同外观造型要求,也可以采用金属外盖22、布制外盖22、皮革外盖22等。另外,当盖体2中设有固定柱8时,固定柱8既可以穿过金属盖23固定在外盖22朝向金属盖23的内侧,也可以直接固定在金属盖23 朝向壳体1的内侧。
115.进一步地,结合图18以及结合回图5所示,盖体2除了外盖22和金属盖23,还可以包括从外盖22的边缘朝向壳体1的方向设置的内盖24,该内盖24的周缘具有朝向壳体1的方向凸出的连接部241,该连接部241的内部具有隔热腔2411。盖体2盖合于壳体1上时,连接部241伸入壳体1内,使隔热腔2411环绕位于艾灸制品100的外周。当艾灸仪还包括滤烟盒7和燃烧仓6时,隔热腔2411环绕位于燃烧仓6和滤烟盒7的外周。这样,虽然艾灸制品100的燃烧过程会产生一定热量,但是由于连接部241环绕在艾灸制品 100或者燃烧仓6和滤烟盒7的外周,连接部241内部的隔热腔2411能够起到一定的隔热作用,使壳体1的外周不会较烫手,可避免用户不小心被烫到。内盖24可以采用塑胶内盖24,以方便制造加工。
116.可以理解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当盖体2盖合于壳体1上时,可以是部分连接部241伸入到壳体1内部,还可以是全部连接部241伸入到壳体1 内部。此外,可以是连接部241内部的部分隔热腔2411环绕位于艾灸制品 100的外周,也可以是连接部241内部的全部隔热腔2411都环绕位于艾灸制品100的外周。另外,优选地,隔热腔2411在竖向上的长度大于或者等于艾灸制品100在竖向上的长度,以使隔热腔2411环绕于整个艾灸制品100的外周,起到更好的隔热作用。
117.进一步地,参阅回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艾灸仪还包括按摩组件200,该按摩组件200与壳体1可拆卸电连接。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该按摩组件200 安装在盖体2远离壳体1的一面(即安装在盖体2的上面),这一面也是朝向用户理疗部位的一面,盖体2盖合于壳体1上时,按摩组件200与壳体1 之间电连接,从而通过壳体1内部的控制板控制按摩组件200工作。这使得本技术实施例的艾灸仪不仅具有艾灸理疗功能,还具有按摩放松功能。
118.作为其他实施方式,按摩组件200也可以与盖体2可拆卸电连接,例如当控制板安装在盖体2中时,按摩组件200可以通过与盖体2的可拆卸电连接实现相应的按摩功能。
119.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艾灸仪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