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后型勾状环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453620发布日期:2022-12-07 02:22阅读:58来源:国知局
一种前后型勾状环头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极环头相关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前后型勾状环头。


背景技术:

2.电极环头是电凝棒上的主要部件,主要与医疗器械配套使用,是开展电切术的必备消耗材料,主要用于在手术过程中凝固、切割或等离子汽化等操作。
3.中国专利号为cn204147113u,授权公告日为2015年2月11日,公开了一种能吸引的电凝棒,包括电凝棒体以及位于所述电凝棒体第一端端部的金属电凝体;在所述金属电凝体上设置贯通所述金属电凝体的吸引孔,所述吸引孔的内壁与金属电凝体电绝缘;电凝棒体的第二端端部设置吸引连接管,所述吸引连接管能与吸引孔连通,金属电凝体与电凝棒体的金属连接柱电连接。
4.从上述专利可知,现有技术中,电凝棒在使用前,需要在人体上开设微型通道,由于通道口较小,电凝棒插入通道内时不利于手术开沟,且具有增加创伤面的风险;同时,当前的电极环头结构强度降低,不利于保证手术过程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电极环头强度低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能提高强度的前后型勾状环头。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7.一种前后型勾状环头,它包括棒体,所述棒体的一端设有连接柱,所述棒体与连接柱固定连接,所述棒体的另一端向前后两侧开叉形成两根支路,所述支路的一端与棒体连接,所述支路的另一端设有电极丝,所述电极丝的一端依次通过其中一根支路和棒体后与连接柱电连接,所述电极丝的另一端依次通过另一根支路和棒体后与连接柱电连接,所述电极丝位于两根支路之间的部分向垂直于支路的方向延伸并原路折回形成勾状结构的电极环头。
8.所述棒体的一端设有连接柱,所述棒体与连接柱固定连接,所述棒体的另一端向前后两侧开叉形成两根支路,所述支路的一端与棒体连接,所述支路的另一端设有电极丝,所述电极丝的一端依次通过其中一根支路和棒体后与连接柱电连接,所述电极丝的另一端依次通过另一根支路和棒体后与连接柱电连接,所述电极丝位于两根支路之间的部分向垂直于支路的方向延伸并原路折回形成勾状结构的电极环头。电极丝通过连接柱接电而产生电流,使得电极环头带电,便于进入人体内对病变组织进行处理;棒体的另一端向前后两侧开叉形成两根支路,同时,电极丝位于两根支路之间的部分向垂直于支路的方向延伸并原路折回形成勾状结构的电极环头,利于微创手术的开沟,从而有利于减小病患的创伤面,同时这样设计达到了能提高强度的目的,利于保证手术过程的安全性。
9.作为优选,所述棒体包括不锈钢内管和不锈钢外管,所述不锈钢内管的外侧壁上套设有绝缘管一,所述不锈钢内管通过绝缘管一与不锈钢外管固定连接,所述不锈钢内管
的一端与连接柱固定连接, 所述不锈钢外管位于不锈钢内管的另一端,所述不锈钢外管的一端靠近连接柱,所述不锈钢外管的另一端远离连接柱,所述不锈钢外管远离连接柱的一端设有转接头和定位件,所述不锈钢外管通过转接头分别与两根支路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电极丝位于不锈钢内管内,所述定位件套设于不锈钢外管上。绝缘管一有利于防止电流传导至不锈钢外管上,以保证手术的安全进行;定位件用于对手术器械的定位,利于手术器械的配合使用,方便快捷。
10.作为优选,所述支路包括不锈钢支管,所述不锈钢支管的一端通过转接头与不锈钢外管固定连接,所述不锈钢支管内设有绝缘管二,所述绝缘管二套设于电极丝上,所述电极丝通过绝缘管二与不锈钢支管连接,所述绝缘管二的一端位于不锈钢支管内,所述绝缘管二的另一端位于不锈钢支管的另一端外,所述电极环头位于两根绝缘管二的另一端之间。绝缘管一和绝缘管二使得电流只通过电极环头传导至人体病变组织上,以保证手术的安全进行。
11.作为优选,两根不锈钢支管均与不锈钢外管相互平行,所述绝缘管二位于不锈钢支管外的一端向两根不锈钢支管的中间折弯。这样设计便于医务人员操作的同时,有利于减小器械的体积,减小病患的痛苦。
12.作为优选,所述定位件的形状为长条状,所述定位件的一侧与不锈钢外管连接,所述定位件的另一侧设有限位管,所述限位管与不锈钢外管相互平行,所述限位管与定位件一体成型。限位管有利于对配合使用的医疗器械进行定位;限位管与定位件一体成型有利于保证定位件的表面光滑度,提高安全性和定位件的牢固性。
13.作为优选,所述电极环头位于支路的一侧,所述限位管位于支路相对应的另一侧。这样设计使得电极环头和医疗器械工作时不产生相互干涉,以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缩短手术时间,从而减少病人痛苦。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利于微创手术的开沟,从而有利于减小病患的创伤面,同时达到了能提高强度的目的,利于保证手术过程的安全性;定位件用于对手术器械的定位,利于手术器械的配合使用,方便快捷;绝缘管一和绝缘管二使得电流只通过电极环头传导至人体病变组织上,以保证手术的安全进行;限位管与定位件一体成型有利于保证定位件的表面光滑度,提高安全性和定位件的牢固性;利于电极环头和医疗器械工作时不产生相互干涉,以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缩短手术时间,从而减少病人痛苦。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图1中b处的结构放大图;
17.图3是本发明的主视图;
18.图4是图3中a-a的剖视图;
19.图5是图4中c处的结构放大图。
20.图中:1. 棒体,2. 连接柱,3. 支路,4. 电极丝,5. 电极环头,6. 不锈钢内管,7. 不锈钢外管,8. 绝缘管一,9. 转接头,10. 定位件,11. 不锈钢支管,12. 绝缘管二,13. 限位管。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22.如图1和图2所述的实施例中,一种前后型勾状环头,它包括棒体1,棒体1的一端设有连接柱2,棒体1与连接柱2固定连接,棒体1的另一端向前后两侧开叉形成两根支路3,支路3的一端与棒体1连接,支路3的另一端设有电极丝4,电极丝4的一端依次通过其中一根支路3和棒体1后与连接柱2电连接,电极丝4的另一端依次通过另一根支路3和棒体1后与连接柱2电连接,电极丝4位于两根支路3之间的部分向垂直于支路3的方向延伸并原路折回形成勾状结构的电极环头5。
23.如图1、图3、图4和图5所示,棒体1包括不锈钢内管6和不锈钢外管7,不锈钢内管6的外侧壁上套设有绝缘管一8,不锈钢内管6通过绝缘管一8与不锈钢外管7固定连接,不锈钢内管6的一端与连接柱2固定连接, 不锈钢外管7位于不锈钢内管6的另一端,不锈钢外管7的一端靠近连接柱2,不锈钢外管7的另一端远离连接柱2,不锈钢外管7远离连接柱2的一端设有转接头9和定位件10,不锈钢外管7通过转接头9分别与两根支路3的一端固定连接,电极丝4位于不锈钢内管6内,定位件10套设于不锈钢外管7上。
24.如图2和图4所示,支路3包括不锈钢支管11,不锈钢支管11的一端通过转接头9与不锈钢外管7固定连接,不锈钢支管11内设有绝缘管二,绝缘管二套设于电极丝4上,电极丝4通过绝缘管二与不锈钢支管11连接,绝缘管二的一端位于不锈钢支管11内,绝缘管二的另一端位于不锈钢支管11的另一端外,电极环头5位于两根绝缘管二的另一端之间。两根不锈钢支管11均与不锈钢外管7相互平行,绝缘管二位于不锈钢支管11外的一端向两根不锈钢支管11的中间折弯。
25.如图2所示,定位件10的形状为长条状,定位件10的一侧与不锈钢外管7连接,定位件10的另一侧设有限位管12,限位管12与不锈钢外管7相互平行,限位管12与定位件10一体成型。电极环头5位于支路3的一侧,限位管12位于支路3相对应的另一侧。
26.电极丝4通过连接柱2接电而产生电流,使得电极环头5带电,便于进入人体内对病变组织进行处理;棒体1的端部向前后两侧开叉形成两根支路3,同时,电极丝4位于两根支路3之间的部分向垂直于支路3的方向延伸并原路折回形成勾状结构的电极环头5,利于微创手术的开沟,从而有利于减小病患的创伤面,同时这样设计达到了能提高强度的目的,利于保证手术过程的安全性;绝缘管一8和绝缘管二12使得电流只通过电极环头5传导至人体病变组织上,以保证手术的安全进行;限位管13有利于对配合使用的医疗器械进行定位;限位管13与定位件10一体成型有利于保证定位件的表面光滑度,提高安全性和定位件10的牢固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