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按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705532发布日期:2022-12-27 23:53阅读:67来源:国知局
心肺复苏按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心肺复苏急救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心肺复苏按压装置。


背景技术:

2.在对心搏、呼吸停止的病人进行急救时,常采用心肺复苏的方式。心肺复苏是通过胸外按压的方式恢复心脏自主搏动和血液循环,结合人工呼吸代替自主呼吸达到挽救患者生命的目的。心肺复苏可使病人心、脑及全身重要器官获得最低限度的紧急供氧,为其提供最基本的生命支持。
3.医护人员在长时间进行心肺复苏时容易出现体力不支的问题,不仅会造成胸外按压力度不足,还会因按压部位定位不准、姿势变形等原因引起安全隐患。目前虽然出现了心肺按压设备,但一般仅具备单纯的按压功能,难以进行人工呼吸的同步操作,还需专业人员另外进行人工呼吸,影响了病人的救助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心肺复苏按压装置,能够在心肺复苏按压的同时辅助配合人工呼吸,提高了救助效率,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心肺复苏按压装置,包括:
6.机架,连接有板面沿上下方向延伸以悬置于患者上方的承载板;
7.气囊,连接于承载板上,气囊的出气口连接有供气管,供气管的出口端设有用于向患者供送气体的呼吸罩;
8.升降臂,沿上下方向滑动连接于承载板上,升降臂的下端设有用于下压患者胸部的按压头,升降臂连接有升降驱动件。
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升降驱动件包括:
10.驱动电机,连接于承载板的一侧,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延伸至承载板的另一侧;
11.偏心盘,连接于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偏心盘的外端面上设有向外延伸的偏心轴,偏心轴的轴线平行于偏心盘的轴线;
12.滑轨,沿水平方向连接于升降臂上,偏心轴延伸至滑轨内、且与滑轨滑动配合;
13.其中,驱动电机能够带动偏心盘和偏心轴旋转,并借助偏心轴带动滑轨和升降臂上下移动以使按压头上移或下压。
14.一些实施例中,偏心轴的外周还套设有与偏心轴转动配合的辅助轮,辅助轮位于滑轨内,且与滑轨滚动配合。
1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升降臂包括:
16.外套管,沿上下方向滑动连接于承载板的侧部,外套管的周壁上设有切向贯通的容置槽;
17.弹性件,设置于容置槽内,并向外延伸至包覆于外套管的外周;
18.内压杆,沿外套管的轴向滑动连接于外套管内,按压头连接于内压杆的下端,内压杆的周壁上设有若干个开口向外、且用于与弹性件卡接的卡槽,卡槽的槽底壁沿内压杆的切向延伸;
19.其中,弹性件能够卡接于卡槽内以锁定外套管与内压杆的轴向位置,内压杆还能够周向旋转向外顶推弹性件至脱离卡槽、以使内压杆沿外套管的轴向移动。
20.一些实施例中,弹性件包括:
21.卡接部,设置于容置槽内、且沿外套管切向延伸;
22.两个抱合部,分别连接于卡接部的两端、且向外延伸至抱合于外套管外周。
23.一些实施例中,弹性件在外套管的轴向上间隔布设有若干个;内压杆的上端设有限位板,限位板向内压杆的外周凸出、用于抵接于外套管的上端面以限位内压杆的下移幅度。
24.一些实施例中,承载板上还连接有轴承座,外套管上套设有安装于轴承座内的直线轴承。
2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气囊位于承载板背离升降臂的一侧,气囊的进口端连接有鼓风机,鼓风机的进口端设有空气滤清器。
2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机架包括:
27.底座,承托于患者下方,底座的一侧设有向底座上方中部延伸的延伸板;
28.水平托座,一侧边与延伸板的上部铰接,水平托座上设有用于与延伸板锁定的锁定销,承载板连接于水平托座上。
2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机架包括:
30.底板,承托于患者下方;
31.扣合座,扣合于底板的上方,承载板连接于扣合座的顶部、且位于患者胸部上方。
32.本技术实施例所示的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心肺复苏按压装置,利用机架上设置的承载板安装升降臂,在升降驱动件的带动作用下,升降臂下方的按压头可对患者胸部进行往复按压,达到持续稳定的心肺复苏效果,其间,气囊上的供气管能够向患病鼻孔内供入气体,使其保持稳定的呼吸频次,以恢复患者自主呼吸和自主循环,该装置实现了心肺按压与呼吸的辅助配合,便于保证心肺复苏幅度以及人工呼吸频次,能够降低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患者的救治效率,具有良好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3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心肺复苏按压装置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35.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图1中心肺复苏按压装置使用状态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36.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图2中ⅰ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37.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图2中b-b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38.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图1中心肺复苏按压装置非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39.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架的另一个实施例安装时的结构示意图;
40.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图6中机架的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41.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42.1、机架;11、底座;12、延伸板;13、水平托座;14、锁定销;15、底板;16、扣合座;2、气囊;21、供气管;22、鼓风机;23、空气滤清器;24、呼吸罩;3、升降臂;31、外套管;311、容置槽;32、内压杆;321、卡槽;322、限位板;33、按压头;34、升降驱动件;35、驱动电机;36、偏心盘;361、偏心轴;362、辅助轮;37、滑轨;38、弹性件;381、卡接部;382、抱合部;4、承载板;41、轴承座;42、直线轴承;5、患者。
具体实施方式
43.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44.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若干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45.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7,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心肺复苏按压装置进行说明。心肺复苏按压装置,包括机架1、气囊2以及升降臂3,机架1连接有板面沿上下方向延伸以悬置于患者5上方的承载板4;气囊2连接于承载板4上,气囊2的出气口连接有供气管21,供气管21的出口端设有用于向患者5供送气体的呼吸罩24;升降臂3沿上下方向滑动连接于承载板4上,升降臂3的下端设有用于下压患者5胸部的按压头33,升降臂3连接有升降驱动件34。
46.本实施例提供的心肺复苏按压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提供的心肺复苏按压装置,利用机架1上设置的承载板4安装升降臂3,在升降驱动件34的带动作用下,升降臂3下方的按压头33可对患者5胸部进行往复按压,达到持续稳定的心肺复苏效果,其间,气囊2上的供气管21能够向患病鼻孔内供入气体,使其保持稳定的呼吸频次,以恢复患者自主呼吸和自主循环,该装置实现了心肺按压与呼吸的辅助配合,便于保证心肺复苏幅度以及人工呼吸频次,能够降低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患者5的救治效率,具有良好的使用效果。
47.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特征升降驱动件34采用如图1至图3所示结构。参见图1至图3,升降驱动件34包括驱动电机35、偏心盘36以及滑轨37,驱动电机35连接于承载板4的一侧,驱动电机35的输出端延伸至承载板4的另一侧;偏心盘36连接于驱动电机35的输出端,偏心盘36的外端面上设有向外延伸的偏心轴361,偏心轴361的轴线平行于偏心盘36
的轴线;滑轨37沿水平方向连接于升降臂3上,偏心轴361延伸至滑轨37内、且与滑轨37滑动配合;
48.其中,驱动电机35能够带动偏心盘36和偏心轴361旋转,并借助偏心轴361带动滑轨37和升降臂3上下移动以使按压头33上移或下压。
49.升降驱动件34通过驱动电机35带动偏心盘36旋转,进而使凸轮外端面上的偏心轴361同步转动,偏心轴361与滑轨37之间滑动配合,实现对升降臂3上下移动的有效驱动。在随偏心盘36旋转时,偏心轴361与滑轨37不同的位置进行接触,偏心轴361在沿滑轨37左右滑动的同时,还能够带动滑轨37上下移动,进而实现对升降臂3的上下驱动动作。
50.当偏心轴361随驱动偏心盘36移动至最高点时,升降臂3位于最高点位置,之后随偏心盘36的转动,偏心轴361下移并带动滑轨37以及升降臂3下移,摆动臂下移的过程中,速度逐渐由慢至快,又由快至慢,相比普通的匀速下压的过程中,该速度变换方式更适用于按压胸肺部位,有助于保证对患者5进行心肺复苏的效果。
51.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特征偏心轴361可以采用如图3所示结构。参见图3,偏心轴361的外周还套设有与偏心轴361转动配合的辅助轮362,辅助轮362位于滑轨37内,且与滑轨37滚动配合。
52.在升降驱动件34带动滑轨37以及升降臂3上下移动时,为了减小偏心轴361与滑轨37之间的摩擦力,在偏心轴361的外周套设有辅助轮362,辅助轮362在与滑轨37滑动配合的同时,还与偏心轴361之间发生转动配合,提高了驱动的顺畅性,减小了驱动过程中产生的阻力。
53.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特征升降臂3采用如图3所示结构。参见图3,升降臂3包括外套管31、弹性件38以及内压杆32,外套管31沿上下方向滑动连接于承载板4的侧部,外套管31的周壁上设有切向贯通的容置槽311;弹性件38设置于容置槽311内,并向外延伸至包覆于外套管31的外周;内压杆32沿外套管31的轴向滑动连接于外套管31内,按压头33连接于内压杆32的下端,内压杆32的周壁上设有若干个开口向外、且用于与弹性件38卡接的卡槽321,卡槽321的槽底壁沿内压杆32的切向延伸;
54.其中,弹性件38能够卡接于卡槽321内以锁定外套管31与内压杆32的轴向位置,内压杆32还能够周向旋转向外顶推弹性件38至脱离卡槽321、以使内压杆32沿外套管31的轴向移动。
55.外套管31和内压杆32能够沿轴向相对移动,也就是内压杆32能够沿外套管31上下移动,二者通过弹性件38进行轴向位置的锁定。之后,当需要调节内压杆32的上下位置时,旋转内压杆32使其向外周顶推弹性件38,使弹性件38与卡槽321脱离失去锁定效果,上下拉动内压杆32至下端的按压头33与患者5的胸部高度匹配后,旋转内压杆32至弹性件38卡入对应高度的卡槽321内,实现对外套管31与内压杆32相对位置的有效锁定。上述调节结构方便操作,且能保证按压头33按压高度的有效调节,便于根据患者5的梯形状况进行按压初始高度的调节,保证按压高度以及按压幅度的准确,进而保证心肺复苏效果。
56.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特征弹性件38可以采用如图4所示结构。参见图4,弹性件38包括卡接部381以及两个抱合部382,卡接部381设置于容置槽311内、且沿外套管31切向延伸;两个抱合部382分别连接于卡接部381的两端、且向外延伸至抱合于外套管31外周。
57.具体的,弹性件38的卡接部381设置在容置槽311内,与卡接部381相连的抱合部
382位于外套管31的外周。在抱合部382的抱合作用下,卡接部381能够有效卡入卡槽321内,将内压杆32和套管的轴向位置有效锁定,保证外套管31下方的按压头33处于所需的高度。
58.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特征弹性件38可以采用如图2和图3所示结构。参见图2和图3,弹性件38在外套管31的轴向上间隔布设有若干个;内压杆32的上端设有限位板322,限位板322向内压杆32的外周凸出、用于抵接于外套管31的上端面以限位内压杆32的下移幅度。
59.本实施例中,弹性件38和安置槽分别对应设置有若干个,可设置为两个、三个、四个或五个等不同数量,通过多个弹性件38分别卡接于内压杆32的卡槽321内,进而保证对外套管31和内压杆32的锁定作用。
60.进一步的,在内压杆32的上端设置有限位板322,当内压杆32向下移动时,限位板322的设置可避免内压杆32从外套管31的底部脱出,提高按压头33高度的调节速度。
61.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特征承载板4可以采用如图1至图2所示结构。参见图1至图2,承载板4上还连接有轴承座41,外套管31上套设有安装于轴承座41内的直线轴承42。
62.承载板4上的轴承座41用于安装外套管31上的直线轴承42,进而使外套管31在上下移动的过程中得到有效限位,避免外套管31上下移动时受到过大的摩擦力。
63.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还在机架1上设置了轴承座41,具体的,在水平托座13上设置了轴承座41,对应的外套管31上也设置了与其对应的直线轴承42,通过两个直线轴承42实现对外套管31的限位作用,进而保证下方按压头33对人体胸部按压时位置的准确性,便于保证心肺复苏效果,提高了患者5的救治效率。
64.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特征气囊2采用如图1至图2所示结构。参见图1至图2,气囊2位于承载板4背离升降臂3的一侧,气囊2的进口端连接有鼓风机22,鼓风机22的进口端设有空气滤清器23。
65.利用气囊2上的供气管21对患者进行供气操作,以使患者5保持稳定的呼吸频率。
66.气囊2连接有鼓风机22,利用鼓风机22向气囊2内供送气体,以保持患者的呼吸压力处于稳定的压力状态。鼓风机22的进口端设有空气滤清器23,用于对空气进行过滤,以保证患者5吸入气体的洁净度。
67.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特征机架1采用如图1至图2所示结构。参见图1至图2,机架1包括底座11以及水平托座13,底座11,承托于患者5下方,底座11的一侧设有向底座11上方中部延伸的延伸板12;水平托座13,一侧边与延伸板12的上部铰接,水平托座13上设有用于与延伸板12锁定的锁定销14,承载板4连接于水平托座13上。
68.机架1由底座11和水平托座13铰接形成,底座11上的延伸板12向上延伸一定高度,在水平托座13与底座11之间形成用于容纳患者5的空间,延伸板12的上端与水平托座13铰接,水平托座13可折叠至收拢于底座11上方,也可以向上摆动至水平位置,便于切换使用状态与存储状态,提高设备使用的便利性。
69.在使用状态下,水平托座13能够向上摆动至水平位置,并利用水平托座13与底座11之间的空间放置患者5,此时,升降臂3沿上下方向延伸,可利用按压头33对患者5进行心肺复苏。在非使用状态下,将水平托座13向下旋转至平行于延伸板12的竖直状态,并利用定位销将水平托座13和延伸板12有效锁定,保证二者之间相对位置的稳定。
70.上述心肺复苏按压装置的使用过程:
71.打开水平托座13以使其向上摆动至水平状态;
72.放置患者5至底座11与水平托座13之间,根据患者5的体型调节内压杆32和外套管31的相对位置;
73.启动升降驱动件34驱动升降臂3上下移动,以带动按压头33下压患者5胸部,按压频次为100-120次/分;
74.利用气囊2上的供气管21向患者5鼻部供气,供气频次为8-12次每分,且供气时段处于按压头33上移时段。
75.供气管21向患者5鼻部供气和按压头33的按压动作相互间隔。以每0.5秒按压头33按压一次,每6秒气囊2供气一次计算,每按压10次中间间隔一次进行供气,为了保证供气质量,按压头33需要配合供气断进行停顿,停顿时间可预先设置,保证供气与按压两项操作的有序进行。
76.在对患者5进行心肺复苏操作时,先打开水平托座13,利用锁定销14将水平托座13锁定在延伸板12的上部。之后,旋转内压杆32使弹性件38从内压杆32的卡槽321内脱出,轴向移动内压杆32使下端的按压头33的高度与患者5实际体型对应,保证心肺按压高度的基准定位准确,调节后旋转内压杆32,使弹性件38卡在卡槽321内,保证内压杆32与外套管31之间的有效锁定。
77.然后,启动升降驱动件34,利用偏心轮带动偏心轴361旋转,进而带动滑轨37和升降臂3整体上下移动,按压臂下方的按压头33可间断性的对患者5的胸部进行按压,按压频次保持在每分钟100到120次之间。
78.在上述操作的基础上,同时利用鼓风机22对气囊2供气,进而使气体经进气管送至呼吸罩24中,实现对患者5人工呼吸的作用,供气的频次为8-12次每分钟。上述按压操作以及供气操作处于相互交错的时间段内,也就是在非按压状态下进行供气操作,在按压状态停止供气,保证良好的心肺复苏效果,提高对患者5的救治效率。
79.作为一个并列的实施例,请参见图6和图7,机架1还可以采用底板15和扣合座16结合的形式,利用底板15承托患者5,患者5躺好后,将扣合座16安装在底板15上方。扣合座16为扣合在底板15上方的开口向下的c型构件,可罩在患者5上方,借助扣合座16的顶面安装承载板4以及升降臂3等构件。
80.具体的,扣合座16可通过多个板状构件拼合而成,为了保证安装的可靠性,还可以在扣合座16的两侧下缘位置向相邻一侧弧形弯折,以保证在底板15上方放置的稳定性,上述结构同样具有拆装简单、使用方便的优势。
81.上述连接结构减少了装置的空间占用,提高了空间的利用效率,使设备具有良好的使用便携性,便于设备在不同环境下对患者5进行救治,提高患者5的治愈率。
82.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