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样拭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097967发布日期:2022-11-08 21:56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一种采样拭子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样本采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采样拭子。


背景技术:

2.对人体分泌物、脱落细胞、微生物等待测样本进行采集时,需要使用到采样拭子。常规的采样拭子包括拭子头和拭子柄,在二者相接处通常设有折断点;采样人员在采集样本后,需要对拭子头和拭子柄施力,以通过折断点将两者折断分离,以便将拭子头放置于存有保存液的采样管内。以大规模核酸采样为例,采样人员每天需要折断数千乃至上万根的采样拭子,比较耗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采样拭子,无需折断即可轻松地分离拭子头和拭子柄。
4.一种实施例中提供一种采样拭子,包括拭子头、拭子柄和弹性固定件,所述拭子头具有相对的采样端和第一接合端,所述拭子柄具有相对的第二接合端和握持端,所述弹性固定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接合端与所述第二接合端之间,所述拭子头与所述拭子柄通过所述弹性固定件弹性卡接固定;所述弹性固定件能够受外力作用而解除对所述拭子头与所述拭子柄的卡接,以使所述拭子头能够脱离所述拭子柄。
5.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触发结构,所述触发结构与所述弹性固定件配合,用于接收外力以使所述弹性固定件弹性变形,从而解除对所述拭子头与所述拭子柄的卡接。
6.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拭子柄设有收容腔和触发口,所述收容腔沿所述采样拭子的轴向延伸设置于所述第二接合端内,所述触发口沿所述采样拭子的径向自所述拭子柄的外部贯通至所述收容腔设置;
7.所述弹性固定件沿所述采样拭子的径向设置于所述第一接合端,所述第一接合端插置于所述收容腔,所述弹性固定件的至少部分伸入所述触发口;
8.所述触发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接合端,所述触发结构外露于所述触发口或自所述触发口伸出所述拭子柄。
9.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触发结构包括用于接收推动力的推动件,所述推动件布置于所述弹性固定件朝向所述拭子柄的一侧,并外露于所述触发口。
10.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推动件外露于所述触发口的一面设有防滑结构。
11.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推动件与所述弹性固定件为一体成型结构,或所述推动件与所述拭子头固定。
12.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触发结构包括用于接收推动力和按压力的开关件,所述开关件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开关件的第一端固定设置于所述弹性固定件背向所述拭子柄的一侧,所述开关件的第二端位于所述弹性固定件朝向所述拭子柄的一侧,且所述开关件的第二端自所述触发口伸出所述拭子柄。
13.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固定件为凸出于所述第一接合端的侧面设置的弹性凸起结构。
14.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弹性储能件,其设置于所述收容腔内;所述弹性储能件的一端抵持所述拭子头,所述弹性储能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拭子柄固定;
15.所述弹性固定件包括弹性臂和卡接凸起,所述弹性臂的一端与所述拭子头固定,所述卡接凸起沿所述拭子头的径向凸出于所述弹性臂的另一端设置,且所述卡接凸起伸入所述触发口;
16.所述触发结构设置于所述卡接凸起背向所述弹性臂的一侧,并自所述触发口伸出所述拭子柄。
17.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固定件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弹性固定件关于所述拭子头呈对称布置,每个所述弹性固定件均一一对应有一个所述触发口和一个所述触发结构。
18.依据上述实施例的采样拭子,包括拭子头和拭子柄,拭子头的第一接合端与拭子柄的第二接合端之间设置有弹性固定件;拭子头与拭子柄通过弹性固定件弹性卡接固定;弹性固定件能够受外力作用而解除对拭子头与拭子柄的卡接,以使得拭子头能够脱离拭子柄。利用弹性固定件以可分离的方式实现拭子头与拭子柄的卡接固定,通过向弹性固定件直接或间接地施加按压作用力、推动作用力等,则可促使其发生弹性变形,以轻松省力地解除对拭子头与拭子柄的卡接,从而使得拭子头脱离拭子柄。同时,由于弹性固定件设置在拭子头与拭子柄彼此相接的部位,不但不会占用较大的结构空间,而且有利于减小采样拭子整体的体积,并为降低采样拭子的成本创造有利条件。
附图说明
19.图1为一种实施例的采样拭子的轴向截面结构示意图(一)。
20.图2为一种实施例的采样拭子中拭子头部分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一种实施例的采样拭子中拭子柄部分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一种实施例的采样拭子的轴向截面结构示意图(二)。
23.图5为一种实施例的采样拭子的轴向截面结构示意图(三)。
24.图中:10、拭子头;20、拭子柄;21、收容腔;22、触发口;30、弹性固定件;31、弹性臂;32、卡接凸起;40、推动件;50、开关件;60、弹性储能件。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接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不同实施方式中类似元件采用了相关联的类似的元件标号。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很多细节描述是为了使得本技术能被更好的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毫不费力的认识到,其中部分特征在不同情况下是可以省略的,或者可以由其他元件、材料、方法所替代。在某些情况下,本技术相关的一些操作并没有在说明书中显示或者描述,这是为了避免本技术的核心部分被过多的描述所淹没,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详细描述这些相关操作并不是必要的,他们根据说明书中的描述以及本领域的一般技术知识即可完整了解相关操作。
26.另外,说明书中所描述的特点、操作或者特征可以以任意适当的方式接合形成各
种实施方式。同时,方法描述中的各步骤或者动作也可以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显而易见的方式进行顺序调换或调整。因此,说明书和附图中的各种顺序只是为了清楚描述某一个实施例,并不意味着是必须的顺序,除非另有说明其中某个顺序是必须遵循的。
27.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技术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
28.本文中所用术语“轴向”、“径向”和“周向”是基于采样拭子整体的结构构造所自定义的三个不同的方向,用以区分所描述对象之间的排布关系;鉴于采样拭子通常为细长的柱状结构,故,“轴向”可以理解为是采样拭子的轴心线所在的方向或者采样拭子的长度方向;相适应地,“径向”是指垂直于“轴向”的方向,“周向”是指绕“轴向”的方向。
29.目前市面上出现了一些滑杆式或推杆式结构的采样拭子,该类采样拭子的拭子柄采用套管式结构,拭子头则具有一长末端,拭子头的长末端自拭子柄的一端穿入并自拭子柄的另一端穿出;或者拭子头的长末端自拭子柄的一端穿入,而在拭子柄的另一端则设置有能够抵持拭子头的推杆;采样完毕后,通过推压拭子头的长末端或者推杆,即可将拭子头从拭子柄内推出,实现两者的分离。
30.虽然该类采样拭子无需进行折断操作,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常规采样拭子所存在的系列问题;但申请人发现:在拭子头脱离拭子柄后,如果不对拭子头作进一步地处理,那么带有长末端的拭子头在运输和保存等阶段是极为不便的;同时,该类采样拭子的体积尺寸偏大、组成部件过多,也容易增加其制作及使用成本。
31.本技术提供的采样拭子,在拭子头和拭子柄之间设置有弹性固定件,借助弹性固定件能够以可分离的方式实现拭子头与拭子柄的弹性卡接固定;采样完毕后,可通过向弹性固定件直接或间接地施加推动力、按压力等,可促使其发生弹性变形,以轻松省力地解除弹性固定件对拭子头与拭子柄的卡接,从而使得拭子头能够脱离拭子柄并掉落至采样管内。同时,由于弹性固定件是设置在拭子头的尾端与拭子柄的头端之间(即:两者彼此相接的一端之间)的,不但不会占用较大的结构空间,而且有利于减小采样拭子整体的体积,并能够为降低采样拭子的成本创造有利条件。
32.实施例一
33.请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采样拭子,包括拭子头10、拭子柄20、弹性固定件30和推动件40。
34.拭子头10和拭子柄20的材料以及基本结构可参考现有技术,以拭子头10为例,其可以由尼龙短纤维绒毛头和医用级abs塑料杆构成;为便于区分和描述,将拭子头10的绒毛头所在的一端定义为采样端、将在轴向方向上与采样端相对的另一端定义为第一接合端;将拭子柄20在轴向方向上与拭子头10相接合或者相对的一端定义为第二接合端、将与第二接合端相对的另一端定义为握持端。需要说明的是,拭子柄20的握持端可以理解为是使用或取放采样拭子的过程中,采样人员通常会握持拭子柄20的一部分,该部分即为拭子柄20的握持端。
35.下面主要介绍弹性固定件30、触发结构及其相关联的结构,请参阅图1至图3。
36.请参阅图1和图3,拭子柄20设置有收容腔21和触发口22;其中,收容腔21沿采样拭子的轴向延伸设置于拭子柄20的第二接合端内,触发口22则沿采样拭子的径向自拭子柄20
的周向外侧贯通至收容腔21设置;以此,相当于将拭子柄20的第二接合端构造成空腔结构,该空腔结构的一个端口是贯通拭子柄20的轴向端面设置的,而另一个端口即为贯通拭子柄20的周向侧面设置的触发口22。
37.请参阅图1和图2,弹性固定件30沿采样拭子的径向固定设置在拭子头10的第一接合端,其可以采用凸出于拭子头10的周向侧面布置的弹性凸起结构,例如在径向方向上背向拭子头10的一侧具有凸起结构的弹性片,又如在轴向方向具有一定长度且具有弯折结构的弹性片;当然,该弹性固定件30也可以采用凸出于拭子头10的周向侧面设置的弹性柱构造。具体实施时,弹性固定件30可以由弹性塑胶或橡胶、金属等具备一定弹性变形能力的材料制成,并可借助胶粘、超声波焊接、3d打印等工艺手段固定在拭子头10的周向侧面上。
38.请参阅图1和图3,推推动件40沿采样拭子的轴向分布于弹性固定件30朝向拭子柄20的一侧;具体实施时,该推动件40可以与弹性固定件30一体构造成型,即:由弹性固定件30朝向拭子柄20的一端沿轴向延伸一定长度后形成推动件40;或者,推动件40也可与弹性固定件30采用分体式结构,其固定设置在拭子头10的周向侧面上;亦或者,通过对拭子头10位于弹性固定件30朝向拭子柄20一侧的周向侧面进行结构设计,自然形成推动件40。
39.组装采样拭子时,将拭子头10的第一接合端插入收容腔21内,弹性固定件30由于受到收容腔21的腔壁的抵压而收缩变形,从而存储弹性势能;当拭子头10的第一接合端插入一定深度并使得弹性固定件30移动至触发口22的轮廓范围内时,弹性固定件30即会因弹性势能释放作用而伸展,从而伸入触发口22内,以此借助弹性固定件30与触发口22的配合,将拭子头10与拭子柄20弹性卡接并固定为一体;与此同时,推动件40恰好能够通过触发口22而从拭子柄20的周向侧露出。
40.采样完毕后,采样人员通过朝拭子头10方向向推动件40施加推动力,可使得弹性固定件30因受到触发口22的口壁的抵压而收缩变形,从而自触发口22移入收容腔21内,以此解除对拭子头10与拭子柄20的卡接;与此同时,施加的推动力也会促使拭子头10朝远离拭子柄20的方向移动,从而在推动力以及拭子头10的移动惯性的综合作用下,使得拭子头10的第一接合端(连同弹性固定件30和推动件40)最终自收容腔21内移出,实现拭子头10与拭子柄20的分离。
41.基于此,借助推动件40相当于在采样拭子上构造形成了触发结构,通过向触发结构施加外力,驱使拭子头10带动弹性固定件30移动,使得弹性固定件30发生弹性变形,从而相当于间接地促使弹性固定件30解除对拭子头10与拭子柄20的卡接。具体而言,采样人员仅需向推动件10朝背离拭子柄20的方向施加一定的推动力,无需折断采样拭子,即可轻松省力且快速地使拭子头10脱离拭子柄20,有效地提升了采样拭子使用及操作的便利性;同时,相较于现有的推杆或滑杆式采样拭子,借助拭子头10与拭子柄20彼此相接的部分,对弹性固定件30及触发结构(具体为推动件40)进行结构及功能设计,就采样拭子整体而言,弹性固定件30和推动件40的配置不会占用较大的结构空间,不但能够减小采样拭子的体积,而且组成部件的数量明显减少,有利于降低采样拭子的成本。
42.一个实施例中,在推动件40的外露于拭子柄20的一面设置有防滑结构(图中未示出),借助防滑结构可增加摩擦阻力,以便向推动件40或者拭子头10施加推动力。具体实施时,可通过将推动件40的表面设置为粗糙面或者设置纹理结构等方式,构造形成防滑结构。
43.其他实施例中,也可省略推动件40,通过对弹性固定件30以及触发口22的结构及
尺寸的选择配置,使弹性固定件30能够自触发口22伸出拭子柄20的周向侧面;在分离拭子头10与拭子柄20时,通过向弹性固定件30施加按压力,例如沿轴向朝拭子头10方向施加倾斜的按压力,借助按压力在径向上的分力促使弹性固定件30收缩并移入收容腔21内,以解除拭子头10与拭子柄20的卡接;而借助按压力在轴向上的分力以及拭子头10的移动惯性等则可促使拭子头10带动弹性固定件30自收容腔21内移出,实现拭子头10与拭子柄20的分离。
44.实施例二
45.请参阅图4并结合图1至图3,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采样拭子,其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触发结构的结构构造及其与弹性固定件30之间的配合关系不同。
46.本实施例中,触发结构包括开关件50,该开关件50为具有一定长度条状结构,为便于区分和描述,将开关件50的一端定义为第一端、将在其长度方向上与第一端相对的另一端定义为第二端;其中,开关件50的第一端固定在弹性固定件30背向拭子柄20的一侧,例如与弹性固定件30固定为一体,或者固定在拭子头10的第一接合端的周向侧面上;开关件50的第二端则位于弹性固定件30朝向拭子柄20的一侧,即相当于开关件50是在轴向方向上横跨弹性固定件30设置的。
47.当拭子头10的第一接合端插置于收容腔21,并使得弹性固定件30位于触发口22的轮廓范围内时,开关件50可在弹性固定件30的弹性势能释放作用下,相对于拭子头10的周向表面张开一定角度,从而使得开关件50的第二端自触发口22伸出拭子柄20,以此借助开关件50和弹性固定件30的共同作用,完成拭子头10与拭子柄20的卡接固定。
48.采样完毕后,采样人员可向开关件50的第二端施加作用力,例如朝拭子头10方向倾斜的作用力,该作用力在径向上的分力相当于是施加在开关件50的第二端的按压力,借助开关件50的第一端与弹性固定件30或拭子头10之间的固定点作为支点,可利用杠杆原理对弹性固定件30进行挤压,从而轻松省力地促使弹性固定件30收缩变形,以解除对拭子头10与拭子柄20的卡接;与此同时,该作用力在轴向上的分力相当于是施加在开关件50的推动力,可促使拭子头10朝远离拭子柄20的方向移动,而在推动力及拭子头10移动惯性的综合作用下,可最终使得拭子头10带动弹性固定件30和开关件50自收容腔21移出,实现拭子头10与拭子柄20的分离。
49.其他实施例中,开关件50也可采用其他结构形式,要点在于:在驱使拭子头10脱离拭子柄20时,能够借助开关件50来接收外部施加的推动力和按压力,并实现对弹性固定件30的挤压效应。
50.实施例三
51.请参阅图5并结合图1至图4,本技术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采样拭子,其与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在拭子头10与拭子柄20之间设置了弹性储能件60,并且弹性固定件30的结构构造及其与触发结构之间的配合关系不同。
52.弹性固定件30为具有一定长度的条状结构,其包括弹性臂31和卡接凸起32;其中,弹性臂31的一端与拭子头10的第一接合端固定,弹性臂31的另一端沿轴向延伸并与拭子头10呈分离设置,卡接凸起32则沿径向方向凸出于弹性臂31远离拭子头10的一端设置,从拭子头10与弹性固定件30的整体结构来看,弹性固定件30相当于是形成于第一接合端且具有预设长度的弹性臂构造;当拭子头10的第一接合端插置于收容腔21至一定伸出时,卡接凸
起32即会伸入触发口22,从而实现拭子头10与拭子柄20的卡接固定。
53.触发结构则为设置于卡接凸起32上的凸起结构,具体而言,其可以一体成型或者独立装配的方式沿径向方向固定在卡接凸起32背向弹性臂31或拭子头10的一侧;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理解为,触发结构即为卡接凸起32沿径向方向延伸的一部分;在卡接凸起32伸入触发口22内时,触发结构自触发口22伸出并外露于拭子柄20,从而使得触发结构能够作为接受外力(具体如按压力)的结构件。
54.弹性储能件60可采用弹簧、弹性柱、弹性弯折片等结构形式,该弹性储能件60设置在收容腔21内,并且弹性储能件60的一端与拭子柄20固定(具体如位于第二接合端的轴向端面);在拭子头10的第一接合端插置于收容腔21时,弹性储能件60的另一端能够抵持拭子头10(例如拭子头10的第一接合端的轴向端面),从而使得弹性储能件60因受到拭子头10的挤压而收缩变形,以存储弹性势能。
55.采样完毕后,通过向触发结构施加按压力使其移入收容腔21,从而使卡接凸起32解除对拭子头10与拭子柄20的卡接;与此同时,弹性储能件60所存储的弹性势能得以释放,以驱使拭子头10(连同弹性固定件30和触发结构)自收容腔21弹射而出,从而使得拭子头10最终脱离拭子柄20。
56.需要指出的是,图5中带箭头的实线代表向触发结构施加作用力的方向,以及弹性储能件60的伸展变形方向;图5中黑色阴影部分代表触发结构。
57.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弹性固定件30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两个弹性固定件30关于拭子头10呈对称布置,即:两个弹性固定件30在周向方向或者径向方向上布置在拭子头10第一接合端的两个相对侧;相适应地,在拭子柄20上开设有两个触发口22(并且,每个弹性固定件30的卡接凸起32均对应有一个触发结构)。一方面,确保拭子头10能够均衡稳固地卡接在拭子柄20上;另一方面,也便于采样人员通过触发结构来挤压对应的弹性固定件30,以轻松省力地解除拭子头10与拭子柄20的卡接关系。
58.当然,根据需要,弹性固定件30及与其配合设置的触发结构也可设置为一个,或者三个、四个等更多数量。
59.需要说明的是,基于上述三个实施例提供的采样拭子,在一些应用场景下,例如采样人员分离拭子头10与拭子柄20的过程中,在确保拭子头10上的样本不会受到污染的情况下,也可将弹性固定件30中的收容腔21和触发口22等设置在拭子头10的第一接合端,而弹性固定件30及其他组成部分则可适应性地设置在拭子柄20的第二接合端。
60.以上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阐述,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变形或替换。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