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颈部按摩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898667发布日期:2022-10-22 03:13阅读:50来源:国知局
一种颈部按摩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按摩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颈部按摩器。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以申请号为cn201921264070.2的中国专利为例,其公开了一种手动颈部按摩器,其由支架、两个相对设置的按摩球和支架连接的两个手柄组成;使用时,将支架套于颈部后,通过来回摆动手柄使得按摩球往复按压颈部;而该颈部按摩器只能实现颈部侧向的按压,功能单一,无法满足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对颈部侧向和后部进行按压的颈部按摩器。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颈部按摩器,包括安装壳体、第一按摩球、第二按摩球、手柄和捶打机构,所述安装壳体两侧可摆动连接有两个手柄,所述手柄设有第一按摩球,所述第二按摩球可摆动地设置于安装壳体内;所述捶打机构设置于安装壳体内并与第二按摩球连接,所述手柄与捶打机构联动;当所述手柄摆动时,捶打机构控制第二按摩球往复摆动。
5.进一步地,所述捶打机构包括储能机构、离合机构和触发机构,所述储能机构包括摆臂和第一卡勾,所述摆臂的一端可摆动地设置于安装壳体内,另一端与第二按摩球连接;所述离合机构的一端与手柄连接,另一端与摆臂可离合地连接;所述摆臂上设有卡槽,所述第一卡勾设置于摆臂的摆动路径上,所述第一卡勾与卡槽相适配;所述第一卡勾上设有触发机构,所述手柄与触发机构联动以控制第一卡勾与卡槽配合和分离。
6.进一步地,所述触发机构包括立柱和触发弹簧,所述立柱设置于安装壳体内,所述第一卡勾中部铰接于立柱上,以立柱为支点,所述第一卡勾可上下摆动;所述第一卡勾远离卡槽的一端与安装壳体之间连接有触发弹簧;所述触发弹簧驱使第一卡勾靠近卡槽的一端下压;所述第一卡勾远离卡槽的一端位于手柄的摆动路径上。
7.进一步地,所述储能机构还包括回复弹簧,所述摆臂与安装壳体之间连接有回复弹簧。
8.进一步地,所述离合机构包括拉杆和离合座,所述拉杆的一端与摆臂连接,另一端设有凸出的第二卡勾;所述离合座内设有凸出的第三卡勾,所述拉杆一端延伸至离合座内,所述第二卡勾与第三卡勾卡接;所述离合座与手柄连接,所述离合座沿手柄摆动方向可移动;所述离合座移动至第一卡勾与卡槽配合后,第二卡勾与第三卡勾分离。
9.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壳体上沿离合座的移动路径上设置有控制滑道;所述离合座包括离合壳体、抵压块和抵压弹簧,所述离合壳体与手柄连接,所述抵压块设于离合壳体内,所述抵压块的一端与离合壳体通过抵压弹簧连接,所述抵压块的另一相对端与控制滑道抵接;所述第三卡勾设于抵压块靠近拉杆一侧,所述第三卡勾的凸出方向与抵压弹簧的
回复方向一致;所述控制滑道包括沿远离安装壳体方向依次连接的平直段和倾斜段,所述平直段靠近离合壳体,所述倾斜段远离离合壳体。
10.进一步地,所述触发机构设置于手柄的摆动支点与离合机构之间;所述手柄的摆动支点、触发机构和离合机构在安装壳体上的对应位置的连线呈弧线,所述弧线的弯曲方向朝向手柄摆动远离安装壳体的方向。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按摩球和捶打机构均设有两个,分别与两个手柄对应;所述安装壳体内设有隔层,所述隔层两侧均设有一个第二按摩球和一个捶打机构。
12.进一步地,两个所述手柄位于各自的摆动支点处设有齿轮,两个齿轮的齿牙互相啮合。
13.进一步地,所述手柄上设有凸出的拱形结构,所述第一按摩球设于拱形结构上;所述第一按摩球在安装壳体高度方向与第二按摩球相错。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第一按摩球用于颈部侧向的按压,设置第二按摩球用于颈部后部的按压;由手柄与捶打机构的联动设置,实现第一按摩球和第二按摩球的同时按压。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颈部按摩器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颈部按摩器去除安装壳体一侧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颈部按摩器的触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颈部按摩器的抵压块、控制滑道和拉杆配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19.标号说明:
20.1、安装壳体;2、第一按摩球;3、手柄;4、捶打机构;41、摆臂;411、卡槽;42、第一卡勾;43、立柱;44、触发弹簧;45、回复弹簧;46、拉杆;461、第二卡勾;47、离合座;471、第三卡勾;472、离合壳体;473、抵压块;474、抵压弹簧;5、控制滑道;51、平直段;52、倾斜段;6、第二按摩球。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22.请参照图1至图4,一种颈部按摩器,包括安装壳体1、第一按摩球2、第二按摩球6、手柄3和捶打机构4,所述安装壳体1两侧可摆动连接有两个手柄3,所述手柄3设有第一按摩球2,所述第二按摩球6可摆动地设置于安装壳体1内;
23.所述捶打机构4设置于安装壳体1内并与第二按摩球6连接,所述手柄3与捶打机构4联动;当所述手柄3摆动时,捶打机构4控制第二按摩球6往复摆动。
24.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第一按摩球2用于颈部侧向的按压,设置第二按摩球6用于颈部后部的按压;由手柄3与捶打机构4的联动设置,实现第一按摩球2和第二按摩球6的同时按压。
25.进一步地,所述捶打机构4包括储能机构、离合机构和触发机构,所述储能机构包括摆臂41和第一卡勾42,所述摆臂41的一端可摆动地设置于安装壳体1内,另一端与第二按摩球6连接;所述离合机构的一端与手柄3连接,另一端与摆臂41可离合地连接;所述摆臂41上设有卡槽411,所述第一卡勾42设置于摆臂41的摆动路径上,所述第一卡勾42与卡槽411相适配;所述第一卡勾42上设有触发机构,所述手柄3与触发机构联动以控制第一卡勾42与卡槽411配合和分离。
26.由上述描述可知,通过设置储能机构、离合机构和触发机构,实现第二按摩球6的捶打;具体地,当手柄3远离安装壳体1摆动时,与手柄3连接的离合机构同时移动,移动的离合机构拉动第二按摩球6的摆臂41,使得第二按摩球6远离初始位置,其中,可以通过将安装壳体1倾斜摆放,使得第二按摩球6往高处被拉动,进而积蓄一定的重力势能;持续被拉动的摆臂41沿着摆动路径移动,最后与位于其摆动路径上的第一卡勾42相抵,在触发机构的作用下,第一卡勾42与卡槽411配合,使得第二按摩球6处于具有高势能的位置;此后手柄3继续摆动直至离合机构与摆臂41脱离。
27.当手柄3朝向安装壳体1摆动时,手柄3与触发机构连接,使得触发机构解除第一卡勾42与卡槽411的配合,摆臂41在存储的势能的作用下,朝向低势能位置移动,进而使第二按摩球6返回初始位置,实现第二按摩球6对颈部的捶击按压;同时手柄3朝向安装壳体1的摆动也带动第一按摩球2朝向颈部侧向按压;此后手柄3继续朝向安装壳体1移动,离合机构重新与摆臂41连接,各个机构保持初始状态。
28.进一步地,所述触发机构包括立柱43和触发弹簧44,所述立柱43设置于安装壳体1内,所述第一卡勾42中部铰接于立柱43上,以立柱43为支点,所述第一卡勾42可上下摆动;所述第一卡勾42远离卡槽411的一端与安装壳体1之间连接有触发弹簧44;所述触发弹簧44驱使第一卡勾42靠近卡槽411的一端下压;所述第一卡勾42远离卡槽411的一端位于手柄3的摆动路径上。
29.由上述描述可知,通过第一卡勾42、立柱43和触发弹簧44的配合以实现触发机构对第一卡勾42、卡槽411配合的控制;具体地,在初始状态,手柄3与第一卡勾42连接触发弹簧44的一侧抵接,而第一卡勾42在立柱43上可上下摆动的设置使得其一侧被抵压后另一侧会被抬起,则此时的第一卡勾42处于无法与卡槽411配合的状态;当手柄3远离安装壳体1摆动时,手柄3解除与第一卡勾42连接触发弹簧44的一侧的抵压,在触发弹簧44的回复作用下,第一卡勾42连接触发弹簧44的一侧被顶起,于此同时其位于立柱43的另一侧的部分则下压,此时第一卡勾42处于可与卡槽411配合的状态。
30.在这之后,随着手柄3更加远离安装壳体1,摆臂41逐渐靠近第一卡勾42,最后摆臂41上的卡槽411与第一卡勾42配合,且在触发弹簧44对第一卡勾42一侧的顶升作用下,第一卡勾42靠近卡槽411一侧与卡槽411配合更为紧固。
31.进一步地,所述储能机构还包括回复弹簧45,所述摆臂41与安装壳体1之间连接有回复弹簧45。
32.由上述描述可知,通过在摆臂41上设置回复弹簧45,可以利用摆臂41摆动时回复弹簧45存储的弹性势能,提供更为有力的捶击。
33.进一步地,所述离合机构包括拉杆46和离合座47,所述拉杆46的一端与摆臂41连接,另一端设有凸出的第二卡勾461;所述离合座47内设有凸出的第三卡勾471,所述拉杆46
一端延伸至离合座47内,所述第二卡勾461与第三卡勾471卡接;所述离合座47与手柄3连接,所述离合座47沿手柄3摆动方向可移动;所述离合座47移动至第一卡勾42与卡槽411配合后,第二卡勾461与第三卡勾471分离。
34.由上述描述可知,通过拉杆46的第二卡勾461与离合座47的第三卡勾471的配合,实现手柄3移动时带动摆臂41摆动;而当摆臂41摆动至其卡槽411与第一卡勾42配合后,离合座47上的第二卡勾461和第三卡勾471分离,以避免持续带动摆臂41。拉杆46的设置可以减少离合座47的长度,在尺寸需要不限制的情况下,也可以设置成离合座47与摆臂41直接通过两个卡勾卡接的形式。由凸出的第二卡勾461和第三卡勾471的配合,方便实现拉杆46与离合座47的离合,其离合可以通过第二卡勾461和第三卡勾471沿各自凸出方向相反移动或第二卡勾461和第三卡勾471沿垂直于凸出方向的方向移动等方式,使得第二卡勾461和第三卡勾471快速分离即可。
35.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壳体1上沿离合座47的移动路径上设置有控制滑道5;所述离合座47包括离合壳体472、抵压块473和抵压弹簧474,所述离合壳体472与手柄3连接,所述抵压块473设于离合壳体472内,所述抵压块473的一端与离合壳体472通过抵压弹簧474连接,所述抵压块473的另一相对端与控制滑道5抵接;所述第三卡勾471设于抵压块473靠近拉杆46一侧,所述第三卡勾471的凸出方向与抵压弹簧474的回复方向一致;所述控制滑道5包括沿远离安装壳体1方向依次连接的平直段51和倾斜段52,所述平直段51靠近离合壳体472,所述倾斜段52远离离合壳体472。
36.由上述描述可知,通过离合座47内的离合壳体472、抵压块473、抵压弹簧474以及控制滑道5的配合,实现第二卡勾461和第三卡勾471的可控离合。具体地,在初始状态下,第二卡勾461与第三卡勾471卡接,当手柄3远离安装壳体1移动时,手柄3带动离合壳体472移动,离合壳体472内的抵压块473、抵压弹簧474一同移动,由于第二卡勾461和第三卡勾471卡接,则拉杆46、摆臂41同时移动;在抵压块473移动时,由于抵压弹簧474设置于抵压块473远离控制滑道5一侧,则抵压块473始终保持与控制滑道5抵接状态,在上述过程中,抵压块473持续与控制滑道5的平直段51抵压,第二卡勾461持续保持与第三卡勾471卡接。
37.当抵压块473移动至倾斜段52时,由于倾斜段52相对于平直段51远离离合壳体472,则抵压块473在抵压弹簧474的作用下与倾斜段52抵压,以平直段51为基准面,以倾斜段52为基准面以下的平面为例,抵压块473向下移动,进而带动第三卡勾471向下移动;由于抵压弹簧474的回复方向与第三卡勾471的凸出方向一致,则原本处于基准平面的第二卡勾461与第三卡勾471正好卡接,在处于基准平面以下的平面时,第三卡勾471向下移动,远离第二卡勾461,进而解除第三卡勾471与第二卡勾461的配合。与此同时,摆臂41摆动至其卡槽411与第一卡勾42配合,完成第二按摩球6的储能过程。
38.进一步地,所述触发机构设置于手柄3的摆动支点与离合机构之间;所述手柄3的摆动支点、触发机构和离合机构在安装壳体1上的对应位置的连线呈弧线,所述弧线的弯曲方向朝向手柄3摆动远离安装壳体1的方向。
39.由上述描述可知,通过触发机构、手柄3的摆动支点、离合机构三者的配合;在手柄3朝向安装壳体1方向摆动时,手柄3与触发机构优先联动,解除第一卡勾42与卡槽411的配合,实现第二按摩球6的捶击。
40.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按摩球6和捶打机构4均设有两个,分别与两个手柄3对应;所
述安装壳体1内设有隔层,所述隔层两侧均设有一个第二按摩球6和一个捶打机构4。
41.由上述描述可知,通过设置隔层和两个第二按摩球6、捶打机构4,实现颈部后部多点位的按摩;通过设置隔层,以避免将两个第二按摩球6、捶打机构4设于同一安装壳体1空间导致空间需求大,不易摆放的问题,通过设计隔层使得空间布置更为合理。
42.进一步地,两个所述手柄3位于各自的摆动支点处设有齿轮,两个齿轮的齿牙互相啮合。
43.由上述描述可知,通过两个手柄3的摆动支点处的齿轮的设置,在摆动手柄3时,另一手柄3同步摆动,实现多点位的同时按摩。可选地,由于手柄3的摆动范围一定,由此该处的齿轮可以为具有部分齿牙的不完全齿轮,其齿牙覆盖的圆心角与手柄3的摆动角度对应。
44.进一步地,所述手柄3上设有凸出的拱形结构,所述第一按摩球2设于拱形结构上;所述第一按摩球2在安装壳体1高度方向与第二按摩球6相错。
45.由上述描述可知,通过手柄3上的凸出的拱形结构的第一按摩球2的设置以及第一按摩球2和第二按摩球6相对位置的设置,实现对不同穴位的按摩。
46.参照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为:
47.本实用新型的应用场景为:传统的手动式颈部按摩器仅在手柄3上设置有按摩球,该按摩球与颈部两侧相对,只能实现对颈部两侧的按摩,无法满足如颈部后部的按摩。
48.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颈部按摩器,包括安装壳体1、第一按摩球2、第二按摩球6、手柄3和捶打机构4,所述安装壳体1两侧可摆动连接有两个手柄3,所述手柄3设有第一按摩球2,所述第二按摩球6可摆动地设置于安装壳体1内;所述捶打机构4设置于安装壳体1内并与第二按摩球6连接,所述手柄3与捶打机构4联动;当所述手柄3摆动时,捶打机构4控制第二按摩球6往复摆动。
49.如图2所示,所述捶打机构4包括储能机构、触发机构和离合机构。
50.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储能机构包括回复弹簧45、摆臂41和第一卡勾42,所述摆臂41与安装壳体1之间连接有回复弹簧45,所述摆臂41的一端可摆动地设置于安装壳体1内,另一端与第二按摩球6连接;所述离合机构的一端与手柄3连接,另一端与摆臂41可离合地连接;所述摆臂41上设有卡槽411,所述第一卡勾42设置于摆臂41的摆动路径上,所述第一卡勾42与卡槽411相适配;所述第一卡勾42上设有触发机构,所述手柄3与触发机构联动以控制第一卡勾42与卡槽411配合和分离。
51.如图3所示,所述触发机构包括立柱43和触发弹簧44,所述立柱43设置于安装壳体1内,所述第一卡勾42中部铰接于立柱43上,以立柱43为支点,所述第一卡勾42可上下摆动;所述第一卡勾42远离卡槽411的一端与安装壳体1之间连接有触发弹簧44;所述触发弹簧44驱使第一卡勾42靠近卡槽411的一端下压;所述第一卡勾42远离卡槽411的一端位于手柄3的摆动路径上。
52.如图2和图4所示,所述离合机构包括拉杆46和离合座47,所述拉杆46的一端与摆臂41连接,另一端设有凸出的第二卡勾461;所述离合座47内设有凸出的第三卡勾471,所述拉杆46一端延伸至离合座47内,所述第二卡勾461与第三卡勾471卡接;所述安装壳体1上沿离合座47的移动路径上设置有控制滑道5;所述离合座47包括离合壳体472、抵压块473和抵压弹簧474,所述离合壳体472与手柄3连接,所述抵压块473设于离合壳体472内,所述抵压块473的一端与离合壳体472通过抵压弹簧474连接,所述抵压块473的另一相对端与控制滑
道5抵接;所述第三卡勾471设于抵压块473靠近拉杆46一侧,所述第三卡勾471的凸出方向与抵压弹簧474的回复方向一致;所述控制滑道5包括沿远离安装壳体1方向依次连接的平直段51和倾斜段52,所述平直段51靠近离合壳体472,所述倾斜段52远离离合壳体472。
53.如图2所示,所述触发机构设置于手柄3的摆动支点与离合机构之间;所述手柄3的摆动支点、触发机构和离合机构在安装壳体1上的对应位置的连线呈弧线,所述弧线的弯曲方向朝向手柄3摆动远离安装壳体1的方向。
54.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按摩球6和捶打机构4均设有两个,分别与两个手柄3对应;所述安装壳体1内设有隔层,所述隔层两侧均设有一个第二按摩球6和一个捶打机构4。
55.如图1和图2所示,具体地,所述安装壳体1为半圆型;所述安装壳体1两侧对称地分布有两个第二按摩球6和捶打机构4;一侧的捶打机构4沿安装壳体1一侧的弧形边沿分布。同样地,所述手柄3与捶打机构4配合的部分也为与安装壳体1一侧的弧形边沿相符的弧形段,且在安装壳体1一侧的弧形边沿上沿弧形边沿长度方向设置有与手柄3侧面相抵的手柄3槽,位于初始状态的手柄3与手柄3槽配合,该手柄3槽起到阻挡手柄3朝向安装壳体1继续移动并定位手柄3的初始位置的作用。
56.如图1所示,所述手柄3上设有凸出的拱形结构,所述第一按摩球2设于拱形结构上;所述第一按摩球2在安装壳体1高度方向与第二按摩球6相错。
57.如图3至图4所示,在上述的第一卡勾42和卡槽411、第二卡勾461和第三卡勾471的配合中,第一卡勾42、第二卡勾461和第三卡勾471上均设有倾斜斜面,该倾斜斜面使得当两个卡勾以可配合状态相向移动时,即如一个卡勾朝上凸出,一个卡勾朝下凸出,两个卡勾相对为可配合状态,倾斜斜面能够起到过渡导向的作用,使得两个相对移动的卡勾可以沿倾斜斜面移动至卡接状态的位置。
58.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在初始状态,手柄3位于安装壳体1两侧的手柄3槽内,且手柄3与第一卡勾42设有触发弹簧44的一侧相抵接,第一卡勾42靠近卡槽411的一侧被顶起,高于摆臂41的卡槽411,第一卡勾42处于无法与卡槽411配合的状态;而离合座47上的第三卡勾471保持与拉杆46的第二卡勾461卡接。
59.在手柄3远离安装壳体1摆动时,第一卡勾42因为手柄3的远离不再抵压其连接有触发弹簧44的一侧,则第一卡勾42靠近卡槽411的一侧在触发弹簧44的作用下下压,处于可与卡槽411配合的状态;而离合座47在手柄3的摆动作用下,同时拉动拉杆46,而拉杆46带动摆臂41摆动,摆臂41与安装壳体1之间的回复弹簧45收缩储能,第二按摩球6远离初始位置。
60.在离合座47沿移动路径持续移动的过程中,离合座47的抵压块473在抵压弹簧474的作用下与控制滑道5的平直段51抵压,此时的第三卡勾471处于与第二卡勾461配合的高度上;当抵压块473移动至控制滑道5的倾斜段52,抵压弹簧474的弹力作用使得抵压块473位移并抵压倾斜段52,抵压块473发生高度上的变化,则抵压块473上的第三卡勾471处于与第二卡勾461无法配合的高度上,此时实现离合座47与拉杆46配合的解除;同时摆臂41也被拉杆46拉至其卡槽411与第一卡勾42的配合位置,第一卡勾42与卡槽411配合。
61.上述的第二卡勾461和第三卡勾471的凸出方向与抵压块473在平直段51切换到倾斜段52上位移的方向一致,由此可以实现第二卡勾461和第三卡勾471的分离。
62.由于手柄3摆动支点、触发机构和离合机构的位置设置,即摆动过相同的圆心角时,靠近摆动支点的虚拟圆上该圆形角所对应的周长短于远离摆动支点的虚拟圆上该圆心
角所对应的周长,为离合机构中拉杆46的移动长度提供了保证,即能够实现拉杆46移动足够的距离以保证摆臂41的卡槽411与第一卡勾42配合,同时手柄3也能解除对第一卡勾42连接触发弹簧44一侧的抵压。
63.在手柄3朝向安装壳体1移动时,由于手柄3摆动支点、触发机构和离合机构的位置设置,使得手柄3优先与触发机构联动。手柄3与第一卡勾42连接触发弹簧44的一侧抵压,使得第一卡勾42与卡槽411的配合一侧顶起,第一卡勾42与卡槽411脱离;在回复弹簧45的作用下,摆臂41快速朝向初始位置摆动,使得第二按摩球6返回初始位置,进而实现捶打;同时摆臂41的摆动也拉动拉杆46返回初始位置;此后手柄3持续移动,离合座47的抵压块473由倾斜段52进入平直段51,抵压块473上的第三卡勾471回复至与第二卡勾461卡接的高度;当手柄3移动至初始位置时,第三卡勾471与第二卡勾461重新卡接,整个装置回复至初始状态。
64.在此期间,手柄3上的第一按摩球2随之手柄3的往复摆动也同时对颈部侧面进行按摩。
65.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颈部按摩器,通过设置第一按摩球用于颈部侧向的按压,设置第二按摩球用于颈部后部的按压;由手柄与捶打机构的联动设置,实现第一按摩球和第二按摩球的同时按压。
6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