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植入式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768311发布日期:2022-12-31 11:29阅读:33来源:国知局
一种植入式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植入式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2.针对于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手术方案包括一种植入式吊带技术,此类装置通常会以尿道束缚装置和尿道固定装置组成,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由于液囊过大,术中对尿道束缚装置的自身弹性调节难以理想化而可能导致尿道束缚过紧从而引起排尿困难(尿潴留),还同时存在由于固定方式复杂,手术步骤繁琐,术中需要进行耻骨部位的穿刺才能将吊带固定在尿道上,手术时间长从而导致手术创伤较大,会出现会阴阴囊麻木或疼痛,会阴伤口感染等问题。并且相关文献表明这款植入式吊带技术在植入时间超过三年后,它的耐久性将会降低至85%左右,在往后每一年均会有所下降,这可能导致在患者植入这款吊带后不久就需要再次进行修复手术,对患者来说,手术创伤将会增大,出现并发症的概率也会增大。
3.针对于重度压力尿失禁患者的手术方案包括一种植入式人工括约肌技术,此类装置通常会由尿道束缚装置,开关装置以及连接装置等组成,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由于术中尿道束缚的松紧调节难以理想化而可能导致尿道束缚过紧从而引起排尿困难(尿潴留),若尿道束缚装置较松则仍会产生漏尿问题(尿失禁)的情况,该产品具有环周包裹尿道特点,长时间压迫尿道易导致尿道供血不足、尿道萎缩、感染、尿道侵蚀等并发症,从而引发产品机械故障的并发症。该类装置最大的问题在于机械故障高,有60%患者需二次修复手术,该产品平均使用寿命7年左右。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尿失禁患者的控尿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植入式控制装置,可减少机械故障导致的病发率和避免长时间对尿道的压迫。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植入式控制装置,包括:柔性通道束缚组件、柔性通道干涉元件、封闭的干涉空间、控制件;其中,所述柔性通道束缚组件用于将所述控制装置固定于柔性通道上;所述封闭的干涉空间包括所述柔性通道干涉元件,所述柔性通道干涉元件设于所述柔性通道束缚组件,所述控制件与所述干涉空间连接,以控制所述干涉空间在隆起状态和收缩状态之间切换;其中,在所述隆起状态,所述干涉空间能够接触所述柔性通道,并与所述柔性通道束缚组件共同固定所述柔性通道,以令所述柔性通道产生位移而进行控液。
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通过使柔性通道产生位移弯曲的方式来实现对男性尿失禁患者的控液。流体式的柔性通道干涉元件能够减少因机械故障导致的病发率;多点式接触的方式使柔性通道的一段发生位移,避免长时间对柔性通道的压迫。可以有效减少手术创伤,减少植入材料与柔性通道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小柔性通道萎缩或感染的概率。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植入式
控制装置在所述隆起状态,所述干涉空间令所述柔性通道产生位移进行排液和控液。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植入式控制装置,在所述隆起状态,所述干涉空间令所述柔性通道产生位移进行控液;在所述收缩状态或所述干涉空间由所述隆起状态向所述收缩状态切换的过程中,所述干涉空间令所述柔性通道产生位移进行排液。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植入式控制装置,所述柔性通道束缚组件包括连接底板,所述连接底板内部设有干涉空腔,所述柔性通道干涉元件包括一层包覆设于所述连接底板外部并与所述干涉空腔形成所述封闭的干涉空间的柔性材料,所述柔性材料用于接触所述柔性通道。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植入式控制装置,所述干涉空腔的底部设有柔软材料,所述柔软材料内衬夹层。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植入式控制装置,所述夹层包括涤纶编织网。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植入式控制装置,所述柔性材料包括生物相容性材料。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植入式控制装置,所述生物相容性材料包括硅胶、pet、pu中的任意一种。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植入式控制装置,所述生物相容性材料包括tpu。
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植入式控制装置,所述控制件用于向所述干涉空间施加外力,以控制所述干涉空间在隆起状态和收缩状态之间切换,所述外力通过所述干涉空间间接作用于所述柔性通道,令所述柔性通道产生位移。
1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植入式控制装置,所述外力大小与所述干涉空间的隆起程度呈正比。
1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植入式控制装置,所述隆起程度是所述干涉空间的最高点到所述柔性通道束缚组件的连接底板的距离。
1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植入式控制装置,通过向所述干涉空间注入流体,以实现向所述干涉空间施加所述外力。
1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植入式控制装置,所述植入式控制装置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两端分别与所述控制件和所述干涉空间连接,用于传输流体。
2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植入式控制装置,所述控制件包括:注射接口;所述注射接口与所述连接件相连,用于将所述流体通过所述连接件注入所述干涉空间,使所述干涉空间由所述收缩状态切换至所述隆起状态。
2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植入式控制装置,所述控制件还包括开关、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以及,所述开关包括:储液囊、液
压泵,所述开关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切换,所述储液囊用于储存所述流体,并与所述液压泵相连;所述第一通道包括第一单向阀,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储液囊内的所述流体通过所述液压泵经所述第一单向阀流入所述干涉空间;所述第二通道包括第二单向阀,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干涉空间内的所述流体通过所述液压泵经所述第二单向阀流回所述储液囊。
2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植入式控制装置,所述干涉空间内设有液压杆,通过所述液压杆顶压所述干涉空间,以实现向所述干涉空间施加所述外力。
2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植入式控制装置,所述封闭的所述干涉空间的数量包括多个。
2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植入式控制装置,沿所述柔性通道的延伸方向,所述连接底板设有至少两个柔性通道固定元件,所述柔性通道固定元件用于固定于所述柔性通道上。
2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植入式控制装置,所述柔性通道束缚组件包括连接底板,所述柔性通道固定元件包括挂钩结构,所述挂钩结构包括弯钩端和固定端,所述挂钩结构的固定端固定设于所述连接底板,所述挂钩结构的弯钩端用于挂于所述柔性通道。
2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植入式控制装置,所述柔性通道束缚组件包括连接底板,所述柔性通道固定元件包括圈绳结构,所述圈绳结构包括开口端和固定端,所述圈绳结构固定端固定设于所述连接底板,所述圈绳结构开口端用于跨过所述柔性通道缠绕并缝合固定于所述连接底板。
2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植入式控制装置,所述柔性通道束缚组件包括连接底板,所述柔性通道固定元件包括柱状结构,所述柱状结构包括竖直段和弯曲段,所述竖直段垂直于所述连接底板,所述弯曲段包括面向所述连接底板的平面,所述平面用于接触所述柔性通道。
2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植入式控制装置,沿所述柔性通道的延伸方向,包括两排柔性通道固定元件,每排包括两个柱状结构。
2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植入式控制装置,所述柔性通道束缚组件还包括缝合耳畔,所述缝合耳畔设于所述连接底板,用于将所述连接底板定位于柔性通道周围组织,用于限制所述连接底板相对柔性通道周围组织产生位移。
3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植入式控制装置,所述柔性通道固定元件包括柔性通道接触面和非接触面;所述柔性通道非接触面的形成材料包括peek、ptfe、pe和pom中的任意一种,用于保持所述柔性通道固定元件的形态;所述柔性通道接触面的形成材料包括硅胶、聚氨酯中的任意一种,用于减少对所述柔性通道的侵蚀。
3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植入式控制装置,所述连接件为无弹性、无形变的连接通道,采用硅胶材料制成。
3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植入式控制装置,所述柔性通道束缚组件包括连接底板,所述连接底板内设于有空腔,所述示柔性通道干涉元件包含腔室,该腔室形成所述封闭的干涉空间,所述腔室置于所述连接底板的空腔内。
3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植入式控制装置,所述连接底板还包括管道,沿所述柔性通道的延伸方向,所述管道设于所述连接底板一侧。
3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植入式控制装置,所述植入式控制装置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一端穿过所述管道,与所述空腔内的所述干涉空间连接,所述连接件另一端与所述控制件连接,用于传输流体。
3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植入式控制装置,沿所述柔性通道延伸方向,所述空腔内部设有垂直于所述柔性通道延伸方向的第一l型槽和第二l型槽;所述柔性通道干涉元件外部设有垂直于所述柔性通道延伸方向的第三l型槽和第四l型槽。所述柔性通道束缚组件与所述柔性通道干涉元件结合;所述空腔内部的第一l型槽和所述柔性通道干涉元件外部的第三l型槽贴合,所述空腔内部的第二l型槽和所述柔性通道干涉元件外部的第四l型槽贴合。
附图说明
36.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植入式控制装置的立体图。
37.图2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植入式控制装置的干涉柔性通道的示意图。
38.图3a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植入式控制装置的干涉空间隆起状态侧视图。
39.图3b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植入式控制装置的干涉空间收缩状态侧视图。
40.图4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植入式控制装置的剖视图。
41.图5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植入式控制装置的控制件为开关的立体图。
42.图6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植入式控制装置的控制件的原理图。
43.图7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植入式控制装置的控制件为液压杆的剖视图。
44.图8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植入式控制装置的干涉元件数量为多个的立体图。
45.图9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植入式控制装置的柔性通道固定元件为挂钩结构的立体图。
46.图10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植入式控制装置的柔性通道固定元件为圈绳结构的立体图。
47.图11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植入式控制装置的柔性通道固定元件为定位柱的立体图。
48.图12a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植入式控制装置的柔性通道束缚组件的立体图。
49.图12b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植入式控制装置的柔性通道束缚组件的剖视图。
50.图13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植入式控制装置的柔性通道干涉元件的立体图。
51.图14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植入式控制装置的组合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52.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虽然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将结合较佳实施例一起介绍,但这并不代表此实用新型的特征仅限于该实施方式。恰恰相反,结合实施方式作实用新型介绍的目的是为了覆盖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而有可能延伸出的其它选择或改造。为了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深度了解,以下描述中将包含许多具体的细节。本实用新型也可以不使用这些细节实施。此外,为了避免混乱或模糊本实用新型的重点,有些具体细节将在描述中被省略。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53.应注意的是,在本说明书中,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54.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55.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56.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57.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58.参考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植入式控制装置,包括:柔性通道束缚组件101、柔性通道干涉元件102、控制件103。其中,参考图2,柔性通道束缚组件101用于将控制装置固定于柔性通道201上。继续参考图1,柔性通道干涉元件102设于柔性通道束缚组件101,并与柔性通道束缚组件101形成封闭的干涉空间1021。并且,参考图3a和图3b,干涉空间1021可在隆起状态(如图3a所示)和收缩状态(如图3b所示)切换,当干涉空间1021处于收缩状态时,柔性通道束缚组件101间的柔性通道201与后述的连接底板1013贴合;当干涉空间1021处于隆起状态时,柔性通道束缚组件101间的柔性通道201与后述的连接底板1013分离。示例性地,干涉空腔1022的截面是多边形;但本技术不限于此,还可以是圆形或其他形状。
59.继续参考图1和图2,控制件103与干涉空间1021连接,可以控制干涉空间1021在隆起状态(如图3a所示)和收缩状态之间(如图3b所示)切换。具体而言,柔性通道束缚组件101与处于两种状态下的干涉空间1021相互配合,以多点式接触的方法固定柔性通道201和位移柔性通道201。
60.在隆起状态,干涉空间1021能够接触柔性通道201,并与柔性通道束缚组件101共同固定柔性通道201,通过干涉空间1021向柔性通道201延伸方向(如图2中x方向所示)产生
隆起形变,以多点式接触的方法对柔性通道201提供压力,以令位于柔性通道束缚组件101间的部分柔性通道201产生一段距离(例如图3a中h所示距离)的位移而进行控液,既能减少机械故障导致的病发率,也可以避免长时间大面积对柔性通道的压迫。
61.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参考图3a,针对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经医生操作控制件103使干涉空间1021处于隆起状态,处于隆起状态的干涉空间1021向柔性通道201施加压力,部分柔性通道201与干涉空间1021隆起最高点(如图3a中a点所示)接触,同时柔性通道201沿受力方向产生位移(如图2中y方向所示),部分柔性通道201与连接底板1013分离,柔性通道束缚组件101使柔性通道201与控制装置固定,柔性通道束缚组件101向柔性通道201相反于位移方向(如图2中a方向所示)产生压力。柔性通道束缚组件101和干涉空间1021配合通过多点式接触的形式使柔性通道201产生一段距离(如图3a中h所示距离)的位移进行排液和控液。
62.示例性地,针对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在控制装置植入人体后除了需要医生进行补充流体外,本实用新型的干涉空间1021持续保持隆起状态。
63.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和图3a,针对重度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经患者操作控制件103使干涉空间1021处于隆起状态,处于隆起状态的干涉空间1021配合柔性通道束缚组件101通过多点式接触的方式,使柔性通道201的一段距离(如图3a中h所示距离)的位移进行控液,防止尿液经过柔性通道201排出。
64.参考图1和图3b,经患者操作控制件103使干涉空间1021在收缩状态或干涉空间1021由隆起状态向收缩状态切换的过程中,干涉空间1021施加于柔性通道201的压力消失或逐渐减小,使柔性通道201受压产生位移的力消失或逐渐减小,从而使柔性通道201由隆起状态位移的一段距离(如图3a中h所示距离)恢复至柔性通道201原位,即柔性通道延伸方向(如图2中x方向所示)进行排液。
65.示例性地,柔性通道201恢复至原位即可进行排液;但本技术不限于此,当干涉空间1021处于由隆起状态向收缩状态切换的过程中,柔性通道201受干涉空间1021施加的压力减小,柔性通道201产生恢复至原柔性通道方向(如图2中x方向所示)的位移过程中即可进行排液行为。
66.需要说明的是,当干涉空间1021处于收缩状态,柔性通道201与连接底板1013贴合,柔性通道201处于原位,即柔性通道沿长度方向延伸(如图2中x方向所示)。当干涉空间1021处于隆起状态,干涉空间1021向柔性通道201施加压力,部分柔性通道201与干涉空间1021隆起最高点(如图3a中a点所示)接触,同时柔性通道201沿受力方向产生位移(如图2中y方向所示),部分柔性通道201与连接底板1013分离。
67.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柔性通道束缚组件101包括连接底板1013,示例性地,连接底板1013的材料是硅胶;但本技术不限于此,还可以是其他生物相容性材料,例如是聚氨酯等;参考图4,连接底板1013内部设有干涉空腔1022,柔性通道干涉元件102是由一层柔性材料覆盖在连接底板1013外部并与干涉空腔1022形成封闭的干涉空间的柔性材料,柔性材料用于接触柔性通道201,柔性材料通过控制件103的控制在隆起和收缩状态间切换,使柔性通道201产生位移而进行控液和排液。柔性材料能够减小对柔性通道的侵蚀,减小患者术后病发率。示例性地,柔性材料的材料是硅胶;但本技术不限于此,还可以是其他生物相容性材料,例如pet、pu和tpu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的混合物或者聚合物等。
68.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参考图4,干涉空腔1022的底部为柔软材料,柔软材料内部衬有夹层1023,夹层1023可用于减少由于干涉空间1021在隆起状态对连接底板1013产生压迫导致其发生变形的形变量;示例性地,内衬夹层1023是涤纶编织网;但本技术不限于此,还可以是其他可有效降低连接底板1013变形量的材料。
69.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参考图3a和图3b,控制件103与干涉空间1021连接,通过控制向干涉空间1021施加外力,使干涉空间1021从收缩状态切换至隆起状态,以及通过控制干涉空间1021所受外力消失,使干涉空间1021从隆起状态切换至收缩状态。干涉空间1021随着施加外力增大而隆起程度更高,施加外力减小则隆起程度降低,直至施加于干涉空间1021的外力消失,其隆起程度降低至最低从而达到收缩状态。
70.具体而言,外力通过作用于干涉空间1021,使干涉空间1021产生隆起,干涉空间1021隆起对柔性通道201产生压力,从而外力间接作用于柔性通道201,令柔性通道201产生位移。干涉空间1021的隆起程度是指干涉空间1021的最高点(如3a图中a点所示)到柔性通道束缚组件101的连接底板(如图3a中b点所示)的距离即隆起高度(如图3a中h所示)。
71.需要说明的是,封闭的干涉空间1021受外力隆起,干涉空间1021使柔性通道201受外力的间接作用产生位移,使得控制装置机械零件少,故障产生率低,使用期限长。柔性材料形成的干涉空间1021与刚性材料相比,可以降低植入患者体内后的异物感和疼痛感,能够有效减小二次修复手术给患者带来的影响。
72.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当通过向干涉空间1021注入流体,以实现向干涉空间1021施加外力时,植入式控制装置还包括连接件104,示例性地,连接件104形成材料为硅胶;但本技术不限于此,还可以是其他无弹性、无形变的生物相容性材料。连接件104为无弹性、无形变的连接通道,其两端分别与控制件103和连接底板1013内的干涉空间1021连接,用于传输受控制件103控制的流体。
73.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控制件103包括注射接口1031,注射接口1031内衬一个用于增加强度的peek管与连接件104相连,用于将流体通过连接件104注入干涉空间1021,使干涉空间1021由收缩状态切换至隆起状态;本实施例适用于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植入人体后除了需要进行补充流体外,干涉空间1013的隆起状态将不会发生改变。
74.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参考图5和图6,控制件103还包括开关1032、第一通道1033和第二通道1034。开关1032包括:储液囊1035、液压泵1036,开关1032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切换,控制装置植入人体后,患者需要按动液压开关1032,使开关1032处于第二位置,使第二通道与储液囊连通,使得干涉空间1021的隆起高度降低,进行排液。排液完成后,患者再次按动液压开关1032,使开关1032回到第一位置,使第一通道与储液囊连通,使得干涉空间1021再次隆起,达到控液作用。
75.储液囊1035用于储存流体,并与液压泵1036相连。第一通道1034包括第一单向阀1038,当开关处于第一位置,储液囊1035与液压泵1036与第一通道1034连通,储液囊1035内的流体通过液压泵1036经第一单向阀1038流入干涉空间1021,使干涉空间1021受外力隆起。第二通道1033包括第二单向阀1037,当开关处于第二位置,储液囊1035与液压泵1036与第二通道1033连通,干涉空间1021内的流体通过液压泵1036经第二单向阀1037流回储液囊1035,使干涉空间1021收缩。
76.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参考图7,控制件103为一液压杆1039,设于干涉空间
1021内部,通过液压杆1039顶压干涉空间1021,向干涉空间1021施加外力,使其在隆起状态和收缩状态间切换,以达到控液作用。
77.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参考图8,设于连接底板1013由柔性通道干涉元件102包覆形成的封闭的干涉空间1021的数量包括多个,多个干涉空间1021沿柔性通道延伸方向(如图8中x方向所示)呈非线性排列,多个干涉空间1021与柔性通道束缚组件101结合使柔性通道201产生多段位移,以达到更好的控液效果。
78.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参考图2,沿柔性通道201的延伸方向(如图2中x方向所示),所述连接底板设有至少两个柔性通道固定元件,示例性地,图2中示出了两个柔性通道固定元件,第一柔性通道固定元件1011和第二柔性通道固定元件1012用于固定控制装置于柔性通道201上;但本技术不限于此,柔性通道固定元件的数量可以是多个。
79.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参考图9,柔性通道束缚组件101包括连接底板1013,所述第一柔性通道固定元件1011和第二柔性通道固定元件1012包括挂钩结构,挂钩结构包括固定端1111和弯钩端1112,挂钩结构的固定端1111固定设于连接底板1013,挂钩结构的弯钩端1112用于挂于柔性通道201;示例性地,第一柔性通道固定元件1011的弯钩端1112的弯曲方向相反于第二柔性通道固定元件1012的弯钩端1112的弯曲方向,以达到较佳的固定效果,使得柔性通道可牢固定位于连接底板1013上而不易产生移位;但本技术不限于此,第一柔性通道固定元件1011的弯钩端1112的弯曲方向与第二柔性通道固定元件1012的弯钩端1112的弯曲方向也可设计为具有相同的弯曲方向。
80.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0,柔性通道束缚组件101包括连接底板1013,第一柔性通道固定元件1011和第二柔性通道固定元件1012包括圈绳结构,圈绳结构包括开口端1113和固定端1114,圈绳结构固定端1114固定设于连接底板1013,圈绳结构开口端1113用于跨过柔性通道201缠绕并缝合固定于连接底板1013。
81.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1,柔性通道束缚组件101包括连接底板1013,柔性通道固定元件1011包括柱状结构,沿柔性通道的延伸方向(如图11中x方向所示),包括两排柔性通道固定元件,每排包括两个柱状结构,柱状结构包括竖直段1115和弯曲段1116,沿柔性通道延伸方向(如图11中x方向所示)竖直段1115相对于柔性通道201轴向两侧垂直于连接底板1013,弯曲段1116包括面向连接底板1013的平面1117,平面用于接触柔性通道201,并限制柔性通道201相对连接底板1013产生位移。
82.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降低术中对柔性通道游离的程度,从而避免损伤柔性通道201,采用柱状结构的柔性通道固定元件1011,有利于固定连接底板1013跟柔性通道之间的相对关系,同时减少对柔性通道201的损伤。实际手术中,手术难点在对柔性通道201操作处理。如操作不当,可能造成柔性通道破损、柔性通道出血,进而导致柔性通道狭窄等问题。
83.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柔性通道束缚组件101还包括缝合耳畔1014,缝合耳畔1014设于连接底板1013四周,用于将连接底板1013定位于柔性通道周围组织,防止控制装置在体内发生旋转、位移等,通过简单的固定方式减小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创伤。
84.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柔性通道固定元件包括柔性通道接触面和非接触面;柔性通道非接触面的内部结构用于保持柔性通道固定元件的形态,与柔性通道干涉元件102形成压力对抗;示例性地,本实用新型的柔性通道非接触面的材料包括peek、ptfe、pe和pom等生物相容性材料。柔性通道接触面用于减少对柔性通道组织的侵蚀,减小术后病发
率;示例性地,本实用新型的柔性通道接触面的形成材料包括硅胶、聚氨酯等柔软类材料。
85.需要说明的是,在能够有效的对柔性通道201形成压迫,通过与干涉空间1021相结合采用多点式接触法使柔性通道201产生位移进行控液的前提条件下,尽量减小结构宽度,减少植入材料与柔性通道201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小柔性通道萎缩或感染的概率。
86.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柔性通道束缚组件101与柔性通道干涉元件102可相互分离,柔性通道干涉元件102包含腔室1024,该腔室形成封闭的干涉空间1021。
87.参考图12a,柔性通道束缚组件101中连接底板1013内含有一空腔1015,沿柔性通道延伸方向向后方向(如图12a中a方向所示),连接底板1013设有一圆形管道1016。参考图12a和图12b,沿柔性通道延伸方向(如图12b中x方向所示),空腔1015内部设有垂直于柔性通道延伸方向(如图12a中y方向所示)的第一l型槽1515和第二l型槽1215。第一l型槽1515沿柔性通道延伸方向(如图12b中x方向所示)包括相连接的第一表面1525和第二表面1535,第二l型槽1215沿柔性通道延伸方向(如图12b中x方向所示)包括相连接的第一表面1225和第二表面1235。
88.参考图13,柔性通道干涉元件102沿柔性通道延伸方向(如图13中x方向所示)外部设有垂直于柔性通道延伸方向(如图13中y方向所示)的第三l型槽1315和第四l型槽1415。第三l型槽1315沿柔性通道延伸方向(如图13中x方向所示)包括相连接的第一表面1325和第二表面1335,第四l型槽1415沿柔性通道延伸方向(如图13中x方向所示)包括相连接的第一表面1425和第二表面1435。沿柔性通道延伸方向向后方向(如图13中a方向所示),连接件104与柔性通道干涉元件102的腔室1024连通。图13所示的结构整体容纳于连接底板1013的上述空腔1015内。
89.参考图12a至图14,本实用新型的控制装置在工作状态,柔性通道束缚组件101与柔性通道干涉元件102相互结合。柔性通道干涉元件102的腔室1024置于连接底板1013的空腔1015内部,沿柔性通道延伸方向(如图14中x方向所示),第一l型槽1515的第一表面1525和第二表面1535分别与第三l型槽1315的第一表面1325和第二表面1335相互贴合;第二l型槽1215的第一表面1225和第二表面1235分别与第四l型槽1415的第一表面1425和第二表面1435相互贴合。
90.即,空腔1015的第一l型槽1515和柔性通道干涉元件102外的第三l型槽1315交叠在一起;空腔1015的第二l型槽1215和柔性通道干涉元件102外的第四l型槽1415交叠在一起。当干涉空间1021处于隆起状态时,各l型槽相互作用起到限位作用,防止切换至收缩状态柔性通道干涉元件102从连接底板1013的上述空腔1015内滑出。
91.参考图5和图14,沿柔性通道延伸方向向后方向(如图14中a方向所示),连接件104一端穿过圆形管道1016与空腔1015内的柔性通道干涉元件102连通,连接件104另一端与控制件103连接,用于传输液体。控制件103通过连接件104与干涉空间1021连接,通过控制向干涉空间1021传输液体,使干涉空间1021从收缩状态切换至隆起状态,以及通过控制干涉空间1021内液体经连接件104回流至控制件103,使干涉空间1021从隆起状态切换至收缩状态。干涉空间1021随着内部液体增多而隆起程度更高,内部液体减小则隆起程度降低,直至位于干涉空间1021的液体全部流回控制件103,其隆起程度降低至最低从而达到收缩状态。参考图2,柔性通道束缚组件101和柔性通道干涉元件102配合通过多点式接触的形式使柔性通道201产生位移而进行排液和控液。
92.本实施例的控制装置加工过程中,将柔性通道束缚组件101与柔性通道干涉元件102分别加工后组装,能够降低加工难度,提高生产效率。
93.本实用新型的柔性通道包括尿道和食道贲门,本实用新型的控制装置适用于治疗人或者动物的器官功能障碍。例如,用于治疗尿失禁、肥胖症和2型糖尿病等引起的问题。
94.当本实用新型的控制装置用于控制通过患者胃部内容物的流动时,柔性通道干涉元件102使患者食道贲门的部分柔性通道201组织产生位移,以影响胃部内容物的流动,产生饱腹感,从而达到限制患者每餐进食量的效果。
95.当本实用新型的控制装置用于控制通过患者尿道尿液的流动时,柔性通道干涉元件102使患者的尿道的部分柔性通道201产生位移,以影响尿道中尿液的流动,从而使患者达到排尿和控尿的作用。
96.虽然通过参照本实用新型的某些优选实施方式,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包括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