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级充气翻身床垫

文档序号:32459950发布日期:2022-12-07 03:44阅读:32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级充气翻身床垫

1.本申请涉及一种多级充气翻身床垫,涉及医疗护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高龄、自理能力差、长期卧床的患者,住院治疗期间给临床医护人员护理提出了巨大挑战。一方面,医护人员相对不足、护工人力资源短缺,另外一方面,医护人员在身穿防护服、防护面屏、多层手套的保护下,护理操作难度增大。尤其是高龄、自理能力差、长期卧床患者的翻身问题。
3.针对长期卧床的重症患者的护理问题,临床上已有相关的气垫床产品(参见图1),通常由气垫、充气管路和充气泵三部分构成,气垫床的应用确实大大降低了患者久卧引起的褥疮风险。但是,目前市面上的气垫床产品绝大部分为平面气垫,平面气垫的使用可以减少背部、骶尾部、足跟等骨骼突起部位压疮的发生,但是,平面气垫不具备翻身功能,患者的体位调整主要还是依赖医护人员手工完成。
4.对于长期卧床的重症患者的翻身护理问题,目前临床上采取的方法主要还是人工翻身,同时借助于枕头、翻身三角垫或r型翻身垫(参见图2)等辅助工具完成。采用翻身三角垫或r型翻身垫较枕头,翻身效果更佳,但缺点是仍然需要借助多名医护人员参与协同完成,从人力资源上并未减少人力的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5.本申请的目的是针对卧床患者的翻身护理问题,提供一种多级充气翻身床垫,辅助护理人员进行卧床患者的翻身,提高护理效率,减轻人力支出。
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多级充气翻身床垫,其特征在于,包括多功能气垫,所述多功能气垫设有上下两层,上层设为平面气垫层,下层设有三个独立充气变形的功能区:左侧变形部、右侧变形部和下肢变形部;所述左侧变形部的充气变形状态设为外侧高度大于内侧高度的三角变形状态;所述右侧变形部的充气变形状态设为外侧高度大于内侧高度的三角变形状态;所述下肢变形部的充气变形状态设为尾端高度大于首端高度的三角变形状态。
7.优选的,还包括充气管道和充气泵;所述充气管道包括汇总管路和四个分支管路:第一管路、第二管路、第三管路和第四管路;所述第一管路连接平面气垫层;所述第二管路连接左侧变形部;所述第三管路连接右侧变形部;所述第四管路连接下肢变形部;四个分支管路汇总至汇总管路后连接至充气泵。
8.优选的,还包括控制器,所述充气管道的四个分支管路上均设有独立电磁阀,所有电磁阀通信连接至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上设有分别控制四个电磁阀启闭的四个按钮。
9.本申请优点在于,通过各功能区的独立充放气,辅助护理人员进行卧床患者的翻身动作,节约医疗人力资源,避免久卧静止导致的皮肤褥疮的发生,利于改善肺部氧合、促进患者康复。
附图说明
10.图1为现有常见气垫床示意图;
11.图2为现有常见r型翻身垫示意图;
12.图3为实施例中提供的多功能气垫结构示意图;
13.图4为实施例中提供的下层功能区-左侧变形部变形示意图;
14.图5为实施例中提供的下层功能区-右侧变形部变形示意图;
15.图6为实施例中提供的下层功能区-下肢变形部变形示意图;
16.图7为实施例中提供的多级充气翻身床垫结构示意图;
17.附图标记:多功能气垫1、平面气垫层11、左侧变形部12、右侧变形部13、下肢变形部14、充气管道2、充气泵3、控制器4。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使本申请更明显易懂,兹以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19.实施例
20.本实施例提供的是多级充气翻身床垫,包括多功能气垫1、充气管道2、充气泵3和控制器4。
21.多功能气垫1参见图3,上下分为两层,上层为一整体的平面气垫层11,正常充气变形实现传统气垫床功能,与人体直接接触;下层划分为三个独立充气变形的功能区,包括左侧变形部12、右侧变形部13和下肢变形部14;
22.参见图4,左侧变形部12的充气变形状态设为外侧高度大于内侧高度的三角变形状态;
23.参见图5,右侧变形部13的充气变形状态设为外侧高度大于内侧高度的三角变形状态;
24.参见图6,下肢变形部14的充气变形状态设为尾端高度大于首端高度的三角变形状态;
25.参见图7,充气管道2包括四个分支管路:第一管路、第二管路、第三管路、第四管路和汇总管路,第一管路连接平面气垫层11,第二管路连接左侧变形部12,第三管路连接右侧变形部13,第四管路连接下肢变形部14,四个管路汇总至汇总管路后连接至充气泵3,充气泵3正转反转控制充放气;
26.每个分支管路上均设有电磁阀,四个电磁阀分别控制四个分支管路的通断,所有电磁阀通信连接至控制器4,控制器4上设置有分别控制四个电磁阀的四个按钮,每个按钮控制一个电磁阀的启闭从而控制对应分支管路的通断,从而实现不同功能气垫区的充放气。
27.基于目前存在临床的痛点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了多级充气翻身床垫,采用独特的双层气垫结构及不同功能单元分区设计来实现临床需求,上层结构为平面气垫,通过充气后可以实现传统的气垫床的功能,与人体直接接触,减少高龄危重症久卧床患者背部、骶尾部压疮风险;下层结构为功能气垫区,功能气垫区包括三个独立充气变形的功能区,充气后外形结构为三角形态,分别位于下层的左侧、右侧及下肢部位,通过不同功能区充气,分别用于辅助左侧翻身、右侧翻身及下肢抬高。
28.使用时,仅需要将本实施例提供的多级充气翻身床垫放置于床上,注意区分头侧及足侧方向,控制气泵正转反转进行充放气,通过控制器4操控不同的功能区,实现平面气垫充气,及左右侧翻身结构充气,下肢抬高充气等护理功能。
29.综上,本申请优点在于:
30.1.气垫床主体采用独特的双层气垫结构及不同功能单元分区设计实现长期卧床危重患者背部、骶尾部等易发压疮位置皮肤的保护,及双侧翻身、下肢抬高等功能。
31.2.通过控制器连接充气泵控制不同独立充气结构,轻松实现不同功能需求。
32.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多级充气翻身床垫,其特征在于,包括多功能气垫(1),所述多功能气垫(1)设有上下两层,上层设为平面气垫层(11),下层设有三个独立充气变形的功能区:左侧变形部(12)、右侧变形部(13)和下肢变形部(14);所述左侧变形部(12)的充气变形状态设为外侧高度大于内侧高度的三角变形状态;所述右侧变形部(13)的充气变形状态设为外侧高度大于内侧高度的三角变形状态;所述下肢变形部(14)的充气变形状态设为尾端高度大于首端高度的三角变形状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级充气翻身床垫,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充气管道(2)和充气泵(3);所述充气管道(2)包括汇总管路和四个分支管路:第一管路、第二管路、第三管路和第四管路;所述第一管路连接平面气垫层(11);所述第二管路连接左侧变形部(12);所述第三管路连接右侧变形部(13);所述第四管路连接下肢变形部(14);四个分支管路汇总至汇总管路后连接至充气泵(3)。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级充气翻身床垫,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器(4),所述充气管道(2)的四个分支管路上均设有独立电磁阀,所有电磁阀通信连接至控制器(4),所述控制器(4)上设有分别控制四个电磁阀启闭的四个按钮。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多级充气翻身床垫,其特征在于,包括多功能气垫,所述多功能气垫设有上下两层,上层设为平面气垫层,下层设有三个独立充气变形的功能区:左侧变形部、右侧变形部和下肢变形部;所述左侧变形部的充气变形状态设为外侧高度大于内侧高度的三角变形状态;所述右侧变形部的充气变形状态设为外侧高度大于内侧高度的三角变形状态;所述下肢变形部的充气变形状态设为尾端高度大于首端高度的三角变形状态。不同功能区辅助护理人员进行卧床患者的不同翻身动作,节约医疗人力资源,避免久卧静止导致的皮肤褥疮的发生,利于改善肺部氧合、促进患者康复。促进患者康复。促进患者康复。


技术研发人员:陆树洋 王春生 程蕾蕾 刘霄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2.05.24
技术公布日:2022/1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