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摩擦的艾叶生姜足底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18955发布日期:2022-09-23 22:13阅读:427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摩擦的艾叶生姜足底贴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足底贴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摩擦的艾叶生姜足底贴。


背景技术:

2.艾叶生姜足底贴是一种理疗足贴,通过在药包中放置艾叶生姜等中药制成的药粉,然后贴在使用者足底,利用药粉刺激足底,从而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增加人体的血液循环速度,从而提高人体的排毒能力。
3.目前,现有技术中的艾叶生姜足底贴是有用于固定的外贴(可以与足底粘结)和内置的药包组成,足底贴在贴上去后,不与足底接触的部分容易在使用者夜间起夜行走过程中与鞋底相互摩擦,从而造成足底贴的外边缘被摩擦后翻起,造成足底贴固定不牢靠等问题,且足底贴与足底接触的外边缘部分在撕开的时候很麻烦,尤其是对于手指甲不长的使用,会造成极大的阻碍,影响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摩擦的艾叶生姜足底贴,具有防摩擦翻起效果好和可辅助足底穴位按摩的优点。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摩擦的艾叶生姜足底贴,包括外贴,所述外贴的顶部胶粘有药包,所述药包的内部开设有放药槽,所述放药槽的内部填充有中药,所述外贴底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体,所述支撑体的外侧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柱,两个所述支撑体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绳,所述药包的顶部开设有透气孔。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接绳的外表面活动套接有压板,所述压板的内部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内壁的顶部开设有拆卸槽,所述压板的顶部与外贴的底部限位接触。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体的正面开设有三个贯穿至支撑体背面的通孔,三个所述通孔呈等间距斜向分布。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接绳由聚酰胺类树脂制成,所述连接绳呈张紧的状态并分别与左右两个支撑体固定连接。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压板由橡胶块制成,所述压板通过拆卸槽适配卡接于连接绳的外表面,所述压板的数量为五个且呈等间距分布在外贴的底部。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体包裹连接于外贴的左右两端,所述支撑体由橡胶块制成。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柱的数量为二十二个且均匀分布在两个支撑体的外侧面,每组所述支撑柱均呈等间距分布。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2.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两个依次固定连接于外贴左右两端的支撑体防止外贴
被摩擦翻起,在使用者贴好外贴后,半夜起夜会造成外贴与鞋底接触,在使用者移动过程中,通过使用者体重压制支撑体和支撑柱并支撑柱被挤压弯曲,从而使支撑柱的端部与鞋底紧密接触,抵消来自使用者足底的摩擦力,防止外贴在贴好后出现被摩擦从而翻起的现象,同时,通过设置有支撑体与外贴的端部覆盖连接,使用者可轻松翻起支撑体并撕开外贴,方便且省时省力。
13.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压板卡接在连接绳的外表面,还可根据需要进行移动,使用者可将压板向下拉动,使连接绳通过拆卸槽相对脱离于卡槽的内部,实现对压板更加灵活的更换操作,使用者半夜起步后会形成站立姿态,在其移动过程中,利用使用者的体重压制支撑体和连接绳,使得连接绳反向作用于足底,形成自动按摩穴位的功能,同时,连接绳通过对外贴底部的反向挤压,使外贴的紧贴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的正面立体外观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的仰视立体外观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的正面剖切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的侧面剖切示意图;
18.图5为本实用新型压板的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外贴;2、药包;3、放药槽;4、中药;5、支撑体;6、通孔;7、支撑柱;8、连接绳;9、压板;10、卡槽;11、拆卸槽;12、透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摩擦的艾叶生姜足底贴,包括外贴1,外贴1的顶部胶粘有药包2,其特征在于:药包2的内部开设有放药槽3,放药槽3的内部填充有中药4,外贴1底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体5,支撑体5的外侧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柱7,两个支撑体5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绳8,药包2的顶部开设有透气孔12;
22.本产品在使用时,将外贴1顶部的外边缘贴于使用者足底,使外贴1按照足底的弯曲程度自行适应,从而使外贴1的左右两端出现一定程度的拉伸,连接绳8被拉紧,药包2的顶部与使用者的足底接触并在连接绳8的拉紧作用下保持紧贴,外贴1顶部的外边缘与使用者足底保持紧贴;
23.当使用者在夜间起夜后,在其行走过程中,会带动外贴1与鞋底摩擦,此时,使用者的体重作用于支撑体5和支撑柱7上面,使支撑柱7被挤压并弯曲,从而增大支撑体5与鞋底之间的摩擦力,使用者脚部移动会带动外贴1整体向与移动方向相反的一侧移动,此时,由于支撑柱7被挤压造成弯曲,其端部与鞋底接触并抵消了摩擦力,使外贴1的底部不会被摩擦到,从而造成外贴1的边缘翻起;
24.当需要揭开外贴1时,只需翻起支撑体5的外边缘并拉动外贴1撕开,从而将外贴1
整体揭开。
25.通过设置有两个依次固定连接于外贴1左右两端的支撑体5防止外贴1被摩擦翻起,在使用者贴好外贴1后,半夜起夜会造成外贴1与鞋底接触,在使用者移动过程中,通过使用者体重压制支撑体5和支撑柱7并支撑柱7被挤压弯曲,从而使支撑柱7的端部与鞋底紧密接触,抵消来自使用者足底的摩擦力,防止外贴1在贴好后出现被摩擦从而翻起的现象,同时,通过设置有支撑体5与外贴1的端部覆盖连接,使用者可轻松翻起支撑体5并撕开外贴1,方便且省时省力。
26.其中,连接绳8的外表面活动套接有压板9,压板9的内部开设有卡槽10,卡槽10内壁的顶部开设有拆卸槽11,压板9的顶部与外贴1的底部限位接触;
27.当使用者在贴好外贴1后半夜起夜,使用者会起来并移动,此时,使用者的体重会全部作用于支撑体5和压板9,压板9会反向作用于使用者足底的相应穴位,通过反向挤压刺激这些穴位,从而配合药包2中的中药4同步进行足疗,进一步增加使用者的血液循环,而且连接绳8在收到挤压后使外贴1在贴好后更加紧密。
28.通过设置有压板9卡接在连接绳8的外表面,还可根据需要进行移动,使用者可将压板9向下拉动,使连接绳8通过拆卸槽11相对脱离于卡槽10的内部,实现对压板9更加灵活的更换操作,使用者半夜起步后会形成站立姿态,在其移动过程中,利用使用者的体重压制支撑体5和连接绳8,使得连接绳8反向作用于足底,形成自动按摩穴位的功能,同时,连接绳8通过对外贴1底部的反向挤压,使外贴1的紧贴效果更好。
29.其中,支撑体5的正面开设有三个贯穿至支撑体5背面的通孔6,三个通孔6呈等间距斜向分布;通孔6的开设能够减小支撑体5在生产制造时的用料成本,且在其被使用者体重挤压时,可获取更大的形变程度。
30.其中,连接绳8由聚酰胺类树脂制成,连接绳8呈张紧的状态并分别与左右两个支撑体5固定连接;
31.连接绳8由聚酰胺类树脂俗称尼龙制成,其具有很强的结构强度和抗拉伸性能,一方面可拉紧左右分布的两个支撑体5,使支撑体5能够更加紧密地连接在外贴1的底部,同时,连接绳8的外表面还套接有可拆卸的压板9,通过压板9可对使用者足底进行虚穴位按摩。
32.其中,压板9由橡胶块制成,压板9通过拆卸槽11适配卡接于连接绳8的外表面,压板9的数量为五个且呈等间距分布在外贴1的底部;压板9在受压时能够通过形变吸收重力,还能对使用者的足底进行按摩,辅助外贴1进行理疗。
33.其中,支撑体5包裹连接于外贴1的左右两端,支撑体5由橡胶块制成;支撑体5通过包裹在支撑体5的左右两端,能够防止支撑体5与足底紧贴的外边缘被外力翻起。
34.其中,支撑柱7的数量为二十二个且均匀分布在两个支撑体5的外侧面,每组支撑柱7均呈等间距分布;
35.支撑柱7固定于支撑体5的外侧面,能够在受到使用者重力作用时进行弯曲,将其端部与鞋底进行紧密接触,从而抵消使用者在移动时产生的摩擦力,防止外贴1被摩擦而产生翻起现象。
36.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
37.本产品在使用时,将外贴1顶部的外边缘贴于使用者足底,使外贴1顶部的外边缘
与使用者足底保持紧贴;
38.当使用者在夜间起夜后,在其行走过程中,会带动外贴1与鞋底摩擦,此时,使用者的体重作用于支撑体5和支撑柱7上面,使支撑柱7被挤压并弯曲,从而增大支撑体5与鞋底之间的摩擦力,使用者脚部移动会带动外贴1整体向与移动方向相反的一侧移动,此时,由于支撑柱7被挤压造成弯曲,其端部与鞋底接触并抵消了摩擦力,使外贴1的底部不会被摩擦到,从而造成外贴1的边缘翻起;
39.当使用者在贴好外贴1后半夜起夜,使用者会起来并移动,此时,使用者的体重会全部作用于支撑体5和压板9,压板9会反向作用于使用者足底的相应穴位,通过反向挤压刺激这些穴位,从而配合药包2中的中药4同步进行足疗,进一步增加使用者的血液循环;
40.当需要揭开外贴1时,只需翻起支撑体5的外边缘并拉动外贴1撕开,从而将外贴1整体揭开。
41.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42.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