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崩皮器

文档序号:33824888发布日期:2023-04-19 21:05阅读:63来源:国知局
一种崩皮器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崩皮器。


背景技术:

1、手部静脉穿刺是临床医学中常用的治疗手段,目前对于某些需要经常进行静脉输液的病人,可在病人静脉内置管,避免反复静脉穿刺给病人带来的痛苦,减少某些药物渗出所致的静脉炎、静脉硬化,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在病人穿刺的过程中需要针对病人的手部进行固定。

2、现有技术通常通过手部固定器对手部整体进行固定,对于高龄患者及婴幼儿患者皮肤面积小,穿刺部位不易固定,需要通过手动拉扯患者皮肤的方式使患者手部局部皮肤紧绷,保留血管位置来进行穿刺,手动崩皮的操作不顺畅,对于不易固定的小儿及皮肤松弛的患者增加穿刺难度,降低了穿刺的成功率。

3、因此,现有技术存在以下技术问题,手动崩皮的方式不适用于不易固定的小儿及皮肤松弛的患者。


技术实现思路

1、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崩皮器,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手动崩皮的方式不适用于不易固定的小儿及皮肤松弛的患者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具体提供下述技术方案:

3、一种崩皮器,包括用于放置患者手部的硅胶座以及通过连接轴转动设置在所述硅胶座端部的固定座,所述固定座靠近所述硅胶座的端面上设置有崩皮粘结部件,且在所述固定座端部设置有用于安装崩皮粘结部件的安装缺口,所述崩皮粘结部件包括沿着所述硅胶座表面滑动的弧形齿条板,在所述弧形齿条板的底面设置有粘结条,在所述固定座上安装有可转动的连接旋钮,所述连接旋钮上固定安装有与所述弧形齿条板啮合连接的主齿轮。

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固定座和所述硅胶座侧面均为弧形,所述固定座的下端面和所述硅胶座的上端面契合。

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硅胶座端部设置有连接座,所述连接轴转动安装在所述连接座上,且在所述连接轴上套设有用于复位的扭转弹簧。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硅胶座上设置有与患者手部契合的指槽和掌槽。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连接旋钮和所述固定座的连接处设置有胶垫。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固定座的数量不少于两个,且多个所述固定座均通过连接轴安装在所述硅胶座的不同端部。

9、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0、本实用新型设置了崩皮粘结部件,将靠近患者手部的端面与患者手部粘接,并带动患者手部皮肤外移至展开状态,使得患者手部皮肤紧绷,降低了手部穿刺难度,并提高了穿刺成功率。



技术特征:

1.一种崩皮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放置患者手部的硅胶座以及通过连接轴(4)转动设置在所述硅胶座(1)端部的固定座(2),所述固定座(2)靠近所述硅胶座(1)的端面上设置有崩皮粘结部件(3),且在所述固定座(2)端部设置有用于安装崩皮粘结部件(3)的安装缺口(5),所述崩皮粘结部件(3)包括沿着所述硅胶座(1)表面滑动的弧形齿条板(31),在所述弧形齿条板(31)的底面设置有粘结条(32),在所述固定座(2)上安装有可转动的连接旋钮(33),所述连接旋钮(33)上固定安装有与所述弧形齿条板(31)啮合连接的主齿轮(3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崩皮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2)和所述硅胶座(1)侧面均为弧形,所述固定座(2)的下端面和所述硅胶座(1)的上端面契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崩皮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硅胶座(1)端部设置有连接座(6),所述连接轴(4)转动安装在所述连接座(6)上,且在所述连接轴(4)上套设有用于复位的扭转弹簧(7)。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崩皮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硅胶座(1)上设置有与患者手部契合的指槽(8)和掌槽(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崩皮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旋钮(33)和所述固定座(2)的连接处设置有胶垫。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崩皮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2)的数量不少于两个,且多个所述固定座(2)均通过连接轴(4)安装在所述硅胶座(1)的不同端部。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崩皮器,包括用于放置患者手部的硅胶座以及通过连接轴转动设置在所述硅胶座端部的固定座,所述固定座靠近所述硅胶座的端面上设置有崩皮粘结部件,且在所述固定座端部设置有用于安装崩皮粘结部件的安装缺口,所述崩皮粘结部件包括沿着所述硅胶座表面滑动的弧形齿条板,在所述弧形齿条板的底面设置有粘结条,在所述固定座上安装有可转动的连接旋钮,所述连接旋钮上固定安装有与所述弧形齿条板啮合连接的主齿轮;本技术设置了崩皮粘结部件,将靠近患者手部的端面与患者手部粘接,并带动患者手部皮肤外移至展开状态,使得患者手部皮肤紧绷,降低了手部穿刺难度,并提高了穿刺成功率。

技术研发人员:周丽英,曹苗苗,陶飞飞,张瑜,陆荣春,王莹,张霞,闫平平,张雅丽,许艳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省立医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20607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