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醒标识和防滑脱功能的气管插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361059发布日期:2022-11-29 20:56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一种提醒标识和防滑脱功能的气管插管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临床医疗抢救治疗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提醒标识和防滑脱功能的气管插管。


背景技术:

2.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是抢救各种危重患者最常用的手段之一,气管插管的固定牢固与否至关重要,而且在插管过程,操作者经常不清楚插管深度而需要停下来观察刻度、深度因此可能影响抢救进展,因此存在安全隐患。目前,气管插管导管虽然有刻度,但只是使用普通淡黑色标识,字体细小,很不醒目,需要仔细观察才能看清刻度。临床上在操作过程,操作者不清楚插入深度而又担心插入过深引起严重后果,需要停下来观察刻度从而判断其深度,影响插管抢救病人的进程,因此存在安全隐患。为了能快速提醒操作者明白导管插入深度且防止气管插管固定后滑脱的危险,本实用新型设计一种能提醒操作者插管深度并更有效防止滑脱的外侧带横纹圈的新型气管插管。
3.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提醒标识和防滑脱功能的气管插管。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提醒标识和防滑脱功能的气管插管。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提醒标识和防滑脱功能的气管插管,包括气管插管、充气管和气囊压力感应器,气管插管的前端连接有连接头,气管插管的尾端侧边设置有密封气囊,密封气囊与气管插管外壁固定连接,密封气囊通过充气管与气囊压力感应器电信号连接,气囊压力感应器上安装有单向充气阀,气管插管的长度为30cm,气管插管为弧形的透明体,气管插管的中部开设有刻度,相邻两个刻度之间的距离为1cm,每个刻度的气管插管外壁上均标记有对应的数字,刻度和数字采用淡黑色标识,气管插管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有一个第二凸起环和九个第一凸起环,第二凸起环位于九个第一凸起环之间,一个第二凸起环和九个第一凸起环组成一个环组,环组内的一个第二凸起环和九个第一凸起环呈等间距分布,且上下相邻的两个第一凸起环、第一凸起环和第二凸起环之间的距离均为10mm,第二凸起环位于环组内自上而下的第三个,第二凸起环距离气管插管的前端距离为24cm,第二凸起环为红色,第二凸起环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之间的高度为2mm,第一凸起环为黑色,第一凸起环的内径和外径之间的宽度为2mm,第一凸起环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之间的高度为1.5mm。
6.作为优选,上下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凸起环之间和上下相邻的两个第一凸起环和第二凸起环之间还缠绕有斜纹纱条,斜纹纱条首尾两端打结固定。
7.作为优选,所述连接头包括上连接管、限位环和下连接管,上连接管固定在限位环的顶端,下连接管固定在限位环的底部,下连接管插入到气管插管的顶部内壁中,限位环中部开设有通孔且上连接管和下连接管上下连通。
8.作为优选,所述限位环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有呈环形阵列分布的橡胶凸起,橡胶凸起呈弧形的状态且橡胶凸起具有弹性,气管插管的顶部内壁上开设有环形阵列分布的导向槽,导向槽呈内凹的弧形。
9.作为优选,所述导向槽从上到下呈直径逐渐减小的状态,导向槽的底端开设有与橡胶凸起相互卡合的限位槽,导向槽与限位槽之间为弧形的倒角,导向槽的内壁固定安装有密封垫,密封垫位于限位槽内的一端为弧形导入端。
10.有益效果
1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提醒标识和防滑脱功能的气管插管。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2.(1)、该一种提醒标识和防滑脱功能的气管插管,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二凸起环,第二凸起环距离气管插管前端24cm处,并且第二凸起环为红色,能让操作者一眼就能认出插管时的深度,而无需停下特别观察其深度,大大减少操作的时间,正常成人插管的深度绝大部分在24cm处,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提高了医护操作者的插管效率,并且第二凸起环采用红色作为醒目颜色来标记提醒,可起到了主动提醒标识的效果。
13.(2)、该一种提醒标识和防滑脱功能的气管插管,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凸起环,上下相邻的第一凸起环之间的距离为1cm,设置第一凸起环后,易于缠绑,更重要的是缠绑固定后气管插管不容易滑动,固定更牢固,这样可以大大减少气管插管滑脱或意外拔管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14.(3)、该一种提醒标识和防滑脱功能的气管插管,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橡胶凸起和密封垫,气管插管与连接头连接时,通过推动下连接管进入到气管插管内壁,橡胶凸起顺着导向槽挤压变形,密封垫起到了导向并且密封的效果,最后在弧形导入端处进入到气管插管内壁的限位槽内,从而保证了本实用新型气管插管与连接头连接稳定性,可进一步防止脱落的问题发生。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他的实施附图。
16.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头剖视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放大图。
20.图例说明:
21.10、气管插管;11、刻度;12、充气管;13、气囊压力感应器;14、密封气囊;15、第一凸起环;16、第二凸起环;17、上连接管;18、限位环;19、下连接管;20、橡胶凸起;21、导向槽;
22、密封垫;23、弧形导入端。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一种提醒标识和防滑脱功能的气管插管,如图1-图3所示,包括气管插管10、充气管12和气囊压力感应器13,气管插管10的前端连接有连接头,气管插管10的尾端侧边设置有密封气囊14,密封气囊14与气管插管10外壁固定连接,密封气囊14通过充气管12与气囊压力感应器13电信号连接,气囊压力感应器13上安装有单向充气阀,气管插管10、充气管12和气囊压力感应器13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气管插管10的长度为30cm,气管插管10为弧形的透明体,气管插管10的中部开设有刻度11,相邻两个刻度11之间的距离为1cm,每个刻度11的气管插管10外壁上均标记有对应的数字,刻度11和数字采用淡黑色标识,气管插管10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有一个第二凸起环16和九个第一凸起环15,第二凸起环16位于九个第一凸起环15之间,一个第二凸起环16和九个第一凸起环15组成一个环组,环组内的一个第二凸起环16和九个第一凸起环15呈等间距分布,且上下相邻的两个第一凸起环15、第一凸起环15和第二凸起环16之间的距离均为气管插管10mm,第二凸起环16位于环组内自上而下的第三个,第二凸起环16距离气管插管10的前端距离为24cm,第二凸起环16为红色,第二凸起环16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之间的高度为2mm,第一凸起环15为黑色,第一凸起环15的内径和外径之间的宽度为2mm,第一凸起环15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之间的高度为1.5mm,上下相邻的两个第一凸起环15之间和上下相邻的两个第一凸起环15和第二凸起环16之间还缠绕有斜纹纱条,斜纹纱条首尾两端打结固定,连接头包括上连接管17、限位环18和下连接管19,上连接管17固定在限位环18的顶端,下连接管19固定在限位环18的底部,下连接管19插入到气管插管10的顶部内壁中,限位环18中部开设有通孔且上连接管17和下连接管19上下连通,限位环18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有呈环形阵列分布的橡胶凸起20,橡胶凸起20呈弧形的状态且橡胶凸起20具有弹性,气管插管10的顶部内壁上开设有环形阵列分布的导向槽21,导向槽21呈内凹的弧形,导向槽21从上到下呈直径逐渐减小的状态,导向槽21的底端开设有与橡胶凸起20相互卡合的限位槽,导向槽21与限位槽之间为弧形的倒角,导向槽21的内壁固定安装有密封垫22,密封垫22位于限位槽内的一端为弧形导入端23。
24.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二凸起环16,第二凸起环16距离气管插管10前端24cm处,并且第二凸起环16为红色,能让操作者一眼就能认出插管时的深度,而无需停下特别观察其深度,大大减少操作的时间,正常成人插管的深度绝大部分在24cm处,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提高了医护操作者的插管效率,并且第二凸起环16采用红色作为醒目颜色来标记提醒,可起到了主动提醒标识的效果。
25.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凸起环15,上下相邻的第一凸起环15之间的距离为1cm,设置第一凸起环15后,易于缠绑,更重要的是缠绑固定后气管插管不容易滑动,固定更牢固,这样可以大大减少气管插管滑脱或意外拔管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26.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橡胶凸起20和密封垫22,气管插管10与连接头连接时,通过
推动下连接管19进入到气管插管10内壁,橡胶凸起20顺着导向槽21挤压变形,密封垫22起到了导向并且密封的效果,最后在弧形导入端23处进入到气管插管10内壁的限位槽内,从而保证了本实用新型气管插管10与连接头连接稳定性,可进一步防止脱落的问题发生。
27.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