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精准呼吸检测的脉冲式制氧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187712发布日期:2022-11-15 21:08阅读:306来源:国知局
一种精准呼吸检测的脉冲式制氧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制氧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精准呼吸检测的脉冲式制氧机。


背景技术:

2.脉冲式便携制氧机是通过非介入人体的方式给人供氧,利用脉冲式来实现与连续供氧同等功效的情况下功耗的最小化,也实现外出携带使用时更长久的续航,脉冲式的实现多是通过差压传感器来检测输气管路中因为用氧对象呼吸动作导致的气压变化,并根据气压变化的正负来判断用氧对象的需氧状态,当气压变化值为负值时,用氧对象吸气,此时用氧对象需要氧气,故而,脉冲式制氧机为用氧对象提供氧气,当气压变化值为正值时,用氧对象呼气,此时用氧对象不需要氧气,因此,脉冲式制氧机不需要向用氧对象传送氧气,根据气压变化可以分时段,更高效、更持久地为用氧对象提供氧气,减少氧气的浪费,增加制氧机的供氧时长。
3.常用的差压传感器设置有两个端口,一个端口接入用氧对象的呼吸,通常是通过输气管道连接到鼻氧管,鼻氧管放置在用氧对象的口腔或者鼻腔处,另一个端口设置于制氧机内部并作为调零基准口,通过比较两个端口的压力差来实施用氧对象的呼吸检测,但是由于制氧机内部通常都会设置有风扇进行散热,风扇运行时,制氧机内的气压会随气流流动而变得不稳定,因为风扇档位不同,导致内部的气压也存在变化,这就导致调零的基准不能确定,进而导致用于测量的一端,测得的数值并不是完全准确,无法达到精准检测用氧对象呼吸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4.根据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精准呼吸检测的脉冲式制氧机,通过将差压呼吸传感器的第一通气口通过第一通气管道和出气嘴连接到鼻氧管,其第二通气口作为调零基准口直接与外界大气相连通,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调零基准口设置于制氧机内部并受内部气压变化而无法准确调零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精准呼吸检测的脉冲式制氧机,包括:
7.壳体;及,
8.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及,
9.差压呼吸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电路板上,用于检测用氧对象的呼吸信号,其上包括有相互隔离的第一通气口和第二通气口;及,
10.第一通气管道,与所述第一通气口相连接,通向用氧对象处;及,
11.第二通气管道,与所述第二通气口相连通;
12.所述壳体上开设有第三通气口,所述第三通气口与所述第二通气管道的远离所述第二通气口的一端相连通,所述第三通气口的远离所述第二通气管道的一侧朝向外界大气。
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三通气口设置有至少两条相互交叉连通的通道,所述通道朝向所述壳体外部的第一开口开设在所述壳体的外侧面的不同位置。
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开口开设于同一侧面。
1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开口开设于不同侧面。
16.进一步地,所述第三通气口包括开设于所述壳体侧面或底部或顶部的至少一个第一通孔。
17.进一步地,所述第三通气口还包括开设于所述壳体的外壁上的凹槽,所述凹槽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通孔相连通,一端延伸至所述壳体的非所述凹槽所在的侧壁。
18.进一步地,所述第三通气口的朝向所述壳体内侧的端部为一个第二开口。
1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开口朝向所述壳体的内侧面的周围并向所述壳体内部延伸形成第一接口,所述第一接口与第二通气管道相连通。
20.进一步地,所述第三通气口的朝向所述壳体内侧的一端为多个第二开口,所述第二通气管道的靠近第三通气口的端部也设置有多个相互连通的分支管路,其所述分支管路的悬空端与所述第三通气口的若干第二开口一一对应且相连通。
21.进一步地,还包括压缩机,所述第二通气管道与所述压缩机间隔设置。
2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通气口处设置有第二接口,用于与第一通气管道连接;和/或,第二通气口处设置有第三接口,用于与第二通气管道连接。
23.进一步地,第一、第二通气管道均采用柔性材质的管道。
24.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差压呼吸传感器的第一通气口通过第一通气管道和出气嘴连接到鼻氧管,用于检测用氧对象的呼吸,其第二通气口作为调零基准口,通过第二通气管道和第三通气口与外界大气相连通,便于通过第二通气口对差压呼吸传感器进行校准和调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制氧机内部气压变化而导致的调零基准无法确定的状况。本实用新型能够精准检测用氧对象的呼吸,使得氧气利用合理且高效,符合市场需求,适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25.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实施例中制氧机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6.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实施例中一第三通气口结构示意图;
27.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实施例中另一第三通气口结构示意图;
28.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实施例中另一第三通气口结构示意图;
29.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实施例中另一第三通气口结构示意图;
30.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实施例中另一第三通气口结构示意图;
31.图7是图6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32.图8是图6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33.图中,1、壳体 2、电路板 3、差压呼吸传感器 31、第一通气口 32、第二通气口 4、第一通气管道 5、第二通气管道 6、压缩机 7、第三通气口 71、第一开口 72、第一通孔 73、凹槽 8、出气嘴。
具体实施方式
3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35.实施例:
36.脉冲式便携制氧机是通过非介入人体的方式给人供氧,利用脉冲式来实现与连续供氧同等功效的情况下功耗的最小化,也实现外出携带使用时更长久的续航,脉冲式的实现多是通过差压传感器来检测输气管路中因为用氧对象呼吸动作导致的气压变化,并根据气压变化的正负来判断用氧对象的需氧状态,当气压变化值为负值时,用氧对象吸气,此时用氧对象需要氧气,故而,脉冲式制氧机为用氧对象提供氧气,当气压变化值为正值时,用氧对象呼气,此时用氧对象不需要氧气,因此,脉冲式制氧机不需要向用氧对象传送氧气,根据气压变化可以分时段,更高效、更持久地为用氧对象提供氧气,减少了氧气的浪费。
37.如图1~8所示,为了能够精准检测用氧对象的呼吸,减少氧气的浪费,增加脉冲式便携制氧机的供氧续航,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精准呼吸检测的脉冲式制氧机,包括,壳体1;电路板2,设置于壳体1内部;以及,差压呼吸传感器3,其设置于电路板2上,用于检测用氧对象的呼吸信号,其上包括有相互隔离的第一通气口31和第二通气口32;以及,第一通气管道4,其与第一通气口31相连通,并通过壳体1上的出气嘴8和外部的鼻氧管通向用氧对象处,用于检测用氧对象的呼吸;第二通气管道5与第二通气口32相连通,用于进行校准和调零。壳体1上开设有第三通气口7,且第三通气口7与第二通气管道5的远离第二通气口32的一端相连通,第三通气口7的远离第二通气管道5的一侧朝向外界大气。简言之,第二通气口32通过第二通气管道5与第三通气口7与外界大气相连通,当用氧对象不连接鼻氧管时,差压呼吸传感器3两端均接入外界大气环境中,压差为零,将第二通气口32作为调零基准口,方便检测用氧对象端的呼吸状态,以及差压呼吸传感器3的校准和调零。
38.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差压呼吸传感器3,将差压呼吸传感器3的第一通气口31通过第一通气管道4、出气嘴8和鼻氧管接入用氧对象的呼吸,鼻氧管可以放置在用氧对象的口腔或者鼻腔处,用于测量用氧对象端的气压值,将第二通气口32作为调零基准口,通过第二通气管道5和壳体1上的第三通气口7与外界大气相连通,当用氧对象不连接鼻氧管时,差压呼吸传感器3两端均处于外界大气环境中,两端气压平衡,若此时压差为零,则用氧对象在相同大气环境中接入鼻氧管时,只需测得用氧对象端的压力值即可确定此时用氧对象的呼吸状态;若此时压差显示不为零,则需先需要对差压呼吸传感器进行校准和调零,然后在进行用氧对象呼吸的检测。通过差压呼吸传感器3检测因用氧对象呼吸而导致的气压变化,来反映用氧对象的呼吸状态,比如可以是,当第二通气口32端的气压值设定为零时,根据检测到的气压变化的数值的正负来判断用氧对象的需氧状态,数值为负值时,用氧对象吸气,为需氧状态,脉冲式制氧机为用氧对象供氧,当数值为正值时,用氧对象呼气,此时用氧对象不需要氧气的供给。当然也可以是其他方式的等效零点设置方式,第二通气口32端的气压值设定为某一定值,将检测到的第一通气口31端(即用氧对象端)的气压值与第二通气口32端的气压值作比较,当两者的压差为负值时,用氧对象吸氧,脉冲呼吸传感器向用氧对象供气氧气,当压差为正值时,用氧对象呼气,脉冲式制氧机也不用向用氧对象传送氧气,避免了氧气的浪费,利用脉冲式可以降低制氧机的功耗。
39.本实用新型将第二通气口作为调零基准口且将其连通外界大气环境,方便差压呼吸传感器的精准调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将第二通气口32暴露于制氧机内部,由于制氧机
内的风扇因档位不同,而导致内部气压发生变化,进而使得调零的基准无法确定,从而使得第一通气口31处测得的数值不完全准确,而无法准确的获知用氧对象呼吸状态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能够精准检测用氧对象呼吸,使得氧气的利用合理且高效,符合市场需求,适于推广使用。
40.对于本实用新型的适用场景为可以外出携带的脉冲式便携制氧机,则携带过程中用氧对象将制氧机贴身使用的情况会经常出现,如果用氧对象在携带过程中,出现了衣服、包或者手掌等不小心堵住第三通气口7的情况,使得第三通气口7无法与外界大气相连通,第二通气口32端的气压值不准确,则导致差压呼吸传感器3就无法准确检测用户的呼吸。
41.在一个实施例中,为了避免一个第三通气口7被堵住,脉冲式制氧机就无法精准检测用氧对象呼吸的情况,在第三通气口7处设置有至少两条相互交叉连通的通道,通道朝向壳体1外部的第一开口71开设在壳体1的外侧面的不同位置,即可以设置多个第一开口71,使得当其中一个第一开口71被堵住时,还有其他的第一开口71与外界大气相连通,则可以确保,第二通气口32端的气压值是为准确的,仍然可以确定当用氧对象不接入鼻氧管时的差压呼吸传感器3的压差是否为零,当压差不为零时,也方便差压呼吸传感器3的校准和调零,便于对用氧对象进行精准的呼吸检测。多个第一开口71可以设置于同一侧面,当然为了避免该侧面的多个第一开口71都被堵住,还可以设置于不同的侧面。通道的数量可以设置有两条,也可以设置多条。
42.以通道的数量是两条为例,第一开口71开设于同一侧面上的情况可以有两种,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是如图2所示两条通道仅在靠近第三通气口7处相交,并分别连接到同一个侧面的两个不同位置,则此时,第一开口71的数量有两个,且均开设在壳体1的同一侧面上;或者,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两条通道在一条直线上相对设置,且两通道与壳体1的外侧面之间形成空腔,空腔对应的壳体1的外侧面上设置有多个镂空,方便与外界相通,此时第一开口71设置于壳体1的同一侧面上,第一开口71为该侧面上的多处镂空。
43.进一步研究,当2条通道时,第一开口71开设在不同侧面的情况也可以有两种,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可以是第一开口71开设在相对设置的两个侧面上,两条通道在同一条直线上相对设置,并延伸至壳体1的外侧面,两个第一开口71相对设置;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可以是第一开口71开设在相邻的两个侧面上,两条通道垂直设置并延伸至壳体1的外侧面,两个第一开口71设置于相邻的两个侧面上。
44.当通道数量越多,第一开口71开设的位置也就越多,其所在的侧面也可能会越多,故而,第一开口71既可以开设于同一侧面,也可以开设于多个不同的侧面。
45.在一个实施例中,为了便于第三通气口7与外界大气相连通,确保第二通气口32作为基准基准零点的准确性,第三通气口7包括开设于壳体1侧面或底部或顶部的至少一个第一通孔72,即第一通孔72可以开设在壳体1的侧面,也可以开设在壳体1的底部,或者开设在壳体1的顶部,还可以同时开设在壳体1的多个面上,外界大气可以通过第一通孔72进入差压呼吸传感器3的第二通气口32,便于对用氧对象端进行精准的呼吸检测,也方便差压呼吸传感器3的校准和调零。
46.进一步地,第三通气口7还可以包括开设于壳体1的外壁上的凹槽73,凹槽73的一端与第一通孔72相连通,一端延伸至壳体1的非凹槽73所在的侧壁。通过第一通孔72和凹槽73的配合,可以有效避免第三通气口7被堵住的情况。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三通气口7
包括开设于壳体1底部的第一通孔72和2个开设于壳体1底部的凹槽73,如图6~8所示,可以是第一通孔72开设于壳体1的底部的中央,2个凹槽73形成一条直线水平设置,此时第三通气口7与外界大气相连通的可能性更大,由于凹槽73的设置,外界大气可以通过壳体1底部的凹槽73进入第一通孔72,从而与第三通气口7相连通,或者通过凹槽73延伸至侧壁并在侧壁上形成的弧状孔洞进入第一通孔72,继而与第三通气口7相连通,由于2个凹槽73分别通向相反的侧壁,故而,两相对设置的侧壁上均设有弧状孔洞。优选地,第一通孔72开设在壳体1的侧面和顶部都可能会受到大气气流的影响,为了减少风运动产生的气流的影响,第一通孔72开设于底部要比开设于侧壁和顶部要更好。
47.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三通气口7的朝向壳体1内侧的端部为一个第二开口。差压呼吸传感器3的第二通气口32通过第二通气管路5与第二开口相连通,进而第二开口通过第一开口71与外界大气相连通,方便对差压呼吸传感器3呼吸检测准确性的判断,当用氧对象不连接鼻氧管时,差压呼吸传感器3两端的压差为零,则说明可以精准检测用氧对象的呼吸;若此时差压呼吸传感器3两端的压差不为零,则需对差压呼吸传感器3进行校准和调零。
48.进一步地,为了便于第三通气口7与第二通气管道5的牢固连接,防止脱落,第二开口朝向壳体1的内侧面并向壳体1的内部延伸形成第一接口,第一接口与第二通气管道5相连通。
49.为了防止一个第二开口发生被堵或者损坏的情况,影响差压呼吸传感器3的精确校准,第三通气口7的朝向壳体1内侧的一端可以设置多个第二开口,第二通气管道5的靠近第三通气口7的端部也设置为多个相互连通的分支管路,分支管路的悬空端与第三通气口7的若干第二开口一一对应且相连通,即当第二开口设置几个时,第二通气管道5就设置几条相互连通的分支管路,使分支管路的悬空端与第二开口相对应,方便通过第二通气口32对差压呼吸传感器3进行精确校准和调零。
50.所述的精准呼吸检测的脉冲式制氧机还包括压缩机6,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为了减少第二通气管道5和压缩机6之间的碰触,第二通气管道5与压缩机6间隔设置,以减小碰撞时震动和噪音的传递,影响用氧对象的使用体验。
51.在一个实施例中,为了方便第一通气口31与第一通气管道4的连接,第一通气口31处设置有第二接口,第二接口与第一通气管道4连接;或者,为了便于第二通气口32与第二通气管道5的连接,第二通气口32处设置有第三接口,第三接口与第二管道5连接。即,仅其中一个通气口设置有与之相对应的接口,通过该接口与对应的通气管道连接,对差压呼吸传感器3的其中一条路径的进行加固。
52.优选地,还可以选择对差压呼吸传感器3的两条路径都进行加固,如另一个实施例所示,第一通气口31处设置有第二接口,用于与第一通气管道4相连接,且,第二通气口32处也设置有第三接口,用于与第二通气管道5连接,第一、二接口可以分别与差压呼吸传感器3的第一、二通气口固定连接,或者可拆卸连接,或者一体成型,连接更加牢固,不易脱落。
53.为了减少震动和噪音的传递,第一、二通气管道均采用柔性材质制成,如,橡胶软管,柔软度较高,可以起到降噪和减震的效果。
54.在一个具体的应用场景中,用氧对象为了外出方便携带,通常使用脉冲式便携制氧机进行吸氧。为了能够精准检测用氧对象的呼吸,减少氧气的浪费,增加脉冲式便携制氧机的供氧续航能力,本实用新型通过使用差压呼吸传感器3精准检测用氧对象的呼吸,精确
判断用氧对象的需氧时段,在用氧对象需氧时为用氧对象提供氧气,用氧对象不需要氧气时则不供氧,减少了氧气的浪费,降低制氧机的功耗。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精准呼吸检测的脉冲式制氧机,包括壳体1,电路板2,差压呼吸传感器3和压缩机6等。电路板2、差压呼吸传感器3和压缩机6均设置于壳体1内部,其中差压呼吸传感器3设置于电路板2上,用于检测用氧对象的呼吸状态,其上还包括相互隔离的第一通气口31和第二通气口32,第一通气口31通过第二接口与第一通气管道4相连接,通过出气嘴8和鼻氧管最终通向用氧对象处,第二通气口32通过第三接口与第二通气管道5连接,第二通气管道5的远离第二通气口32的一端与第三通气口7相连通,进而与外界大气相连通。差压呼吸传感器3通过检测用氧对象处的气压值和外界大气的气压值,计算出两者的压力差,继而可以达到精准检测用氧对象呼吸的目的,其中,差压呼吸传感器3的第二通气口32通过第二通气管道5和第三通气口7连接至外界大气,为了方便差压呼吸传感器3的校准和调零,可以将第二通气口32作为调零基准口,因此,当用氧对象不连接鼻氧管时,差压呼吸传感器3两端的气压平衡,压差为零,且由于第二通气口32为调零基准口,若第二通气口32处的压力值为零,则第一通气口31(即用氧对象端)的压力值也为零,使得当差压呼吸传感器3在校准和调零过后,只需要测量用氧对象端的压力值即可精准获取用氧对象的呼吸状态,当压力值为负值时,用氧对象吸气,需氧,制氧机为用氧对象提供氧气,当压力值为正值时,用氧对象呼气,不需氧,制氧机不为用氧对象提供氧气,减少氧气的浪费。
55.且,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避免用氧对象贴身放置制氧机时将第三通气口7堵住,导致差压呼吸传感器3检测不准确的情况,且为了减少外界气流变动导致的气压变化,第三通气口7包括开设在壳体1底部的第一通孔72和2个开设于壳体1底部的凹槽73,凹槽73的一端与第一通孔72相连通,另一端延伸至壳体1非凹槽73所在的侧壁。将第三通气口7延伸至壳体1外侧面的第一开口71大范围地开设在壳体1底部,可以尽可能减少气流的影响。
56.为了防止第三通气口7朝向壳体1内侧的第二开口出现被堵或者其他影响测量准确度和校准的情况,可以设置多个第二开口,第二通气管道5靠近第三通气口7的端部也设置为多个相互连通的分支管路,且分支管路的悬空端与第三通气口7的多个第二开口一一对应且相互连通,若出现其中一条通气路径堵塞的情况,只要还有其他的通气路径没有发生堵塞就不会影响差压呼吸传感器3的校准,以及用氧对象呼吸检测的准确性。
57.为了防止压缩机6工作时发生震动与第二通气管道5进行碰撞,加剧震动和噪音的传递,第二通气管道5和压缩机6间隔设置。且,为了减少气流在管道内传播时噪音和震动的传递,第一、二通气管道均采用柔性材质的管道,在这里可以是橡胶软管。
58.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以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