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捷式智能化俯卧位通气治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274928发布日期:2023-02-24 19:26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捷式智能化俯卧位通气治疗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材领域,具体为一种便捷式智能化俯卧位通气治疗装置。


背景技术:

2.近年来,新冠疫情席卷全球,临床上使用俯卧位通气治疗越来越多,目前该治疗已列入我国最新版新冠患者治疗指南,对于新冠重症患者的治疗尤为重要指南建议不少于12 小时,目前在进行俯卧位通气治疗过程中,缺少专业的俯卧位通气治疗体位垫,常用普通软枕配合,且存在操作复杂、多人员配合(5-6名医护)等问题。
3.目前的解决方法及步骤如下:一、将护理垫分别置于患者胸前及会阴部;二、将2个圆柱形枕分别置于患者胸部及髂嵴处护理垫上,男性患者注意避开生殖器部位;三、将翻身单覆盖在圆柱形枕头上,患者双手置于两侧紧贴身体;四、由位于头侧的第一人固定住患者的人工气道及呼吸机管路,其余4人将患者身上、身下两层翻身单边缘对齐,将其同时向上卷翻身单至最紧,固定住患者其他导管;五、由第一人发出口令,并与其他四人同时将患者托起,先移向病床一侧;六、确认患者及管道安全后,听第一人口令同时将患者翻转为90
°
侧卧位,然后5人同时将患者(由左向右或右向左)行180
°
翻转至俯卧位;七、将患者头偏一侧,头下垫护理垫与减压枕,留出足够高度,确保人工气道通畅,便于吸痰操作;特殊情况如:颈部强直的患者应给予一定的镇静镇痛,气管切开的患者需保障颈部悬空,留有操作空间;八、确认圆柱形枕位置恰当;整理确认各导管是否在位通畅、导线固定,摆放肢体于功能位。
4.目前的操作措施,主要存在如下缺点:一、现有的俯卧位通气配套装置不具备实时压力、温度监测、自动计时、预警与报警、实时传输、参数显示与数据收集的功能,二、缺乏专业的俯卧位通气治疗体位垫,主要依靠医护自制的圆柱形枕、各种软枕对患者进行支撑,压力集中在胸部和髂棘处,容易发生压力性损伤;三、需要5-6名医护人员协同配合,耗时且费力,效率较低;四、膝部、踝部、头部缺乏专业的配套软垫来支撑并减压,尤其是头部需多个软枕叠加,存在移位风险,可能导致人工气道脱管风险;五、患者翻身时不可借助软垫支撑,全靠医护合力翻身,操作复杂且费时费力;六、各类软枕缺乏防水防渗的功能,不符合院感要求,存在交叉感染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捷式智能化俯卧位通气治疗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捷式智能化俯卧位通气治疗装置,包括床垫、多功能头垫、俯卧位胸腹垫、第一手垫、第二手垫、楔型辅助形垫、组合式膝关节垫和半圆形垫,所述床垫的一端上表面设置有多功能头垫,所述多功能头垫的一侧设置有俯卧位胸腹垫,所述俯卧位胸腹垫的一侧设置有楔型辅助形垫,且所述床垫靠近多功能头垫一端的两侧设置有第一手垫和第二手垫,所述俯卧位胸腹垫远离多功能头垫的一端设置有组合式膝关节垫,所述组合式膝关节垫的另一侧设置有半圆形垫,所述俯卧位胸腹垫、第一手垫、第二手垫、楔型辅助形垫、组合式膝关节垫和半圆形垫均
放置于床垫上。
6.优选的,所述多功能头垫的底部通过粘扣固定有头垫固定板,所述多功能头垫内置有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所述多功能头垫上设置有开口,所述多功能头垫中空,扁平形状,且所述多功能头垫相对开口的区域设置有前额放置区。
7.优选的,所述俯卧位胸腹垫整体为人体形态学设计,所述俯卧位胸腹垫内部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所述俯卧位胸腹垫两端和中部均腾空。
8.优选的,所述楔型辅助形垫为楔形设计,且所述楔型辅助形垫放在俯卧位胸腹垫的左侧或右侧。
9.优选的,所述第一手垫和第二手垫内分别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且所述所述第一手垫和第二手垫用于分别置于患者两侧上肢。
10.优选的,所述组合式膝关节垫为组合式设计,由第一膝关节垫和第二膝关节垫组成,且两者的接触面通过粘扣连接。
11.优选的,所述第一膝关节垫与第二膝关节垫可以分开使用,且两者内部分别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
12.优选的,所述半圆形垫的内部也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
13.优选的,所述多功能头垫、俯卧位胸腹垫、第一手垫、第二手垫、楔型辅助形垫、组合式膝关节垫和半圆形垫的最外层覆盖有柔软的可拆卸抗菌棉布外套。
14.优选的,所述多功能头垫、俯卧位胸腹垫、第一手垫、第二手垫、组合式膝关节垫和半圆形垫均采用感温塑形的记忆棉内芯,底部为支撑性好的高密度聚氨酯材料,其外覆有抗菌阻燃抗静电医用pu皮革,覆皮层采用无缝制造工艺。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6.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各护垫内分别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可与外置显示器连接,实时监测患者俯卧位通气治疗时主要受压部位的压力、温度、持续时间等数据,并通过传感技术,将数据实时传输到显示器上,同时兼备预警与报警功能。
17.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俯卧位通气治疗时对患者的头面部、上肢、胸腹部、膝关节和足踝部等提供了整套支撑,同时可实现减压效果,以便解决目前所面临的问题。
18.本实用新型中,利用楔型辅助形垫作为支点撬动身体转动的省力杠杆原理,借助各模块化体位垫连接、支撑、配合、梯度着力、平稳过渡等方式,利用该装置可实现3-4名医治护人员即可操作俯卧位通气治疗和治疗后的翻身护理,简化了俯卧位通气操作步骤,节省操作时间,节省医治护体力。
19.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床垫上设置有多功能头垫,适用于患者头部正俯或侧置,方便患者头部左侧、右侧、正俯体位转变,俯卧位胸腹垫为人体形态学设计,通用性好,只需调转前后方向,即可通用于男性和女性患者。
20.本实用新型中,在支撑垫内设置有感温塑形的记忆棉内芯,既有支撑性又具备减压性,外覆抗菌阻燃抗静电医用pu皮革,覆皮层采用无缝制造工艺,防止体液或消毒液进入体位垫内芯,符合院感要求。
21.本实用新型中,在支撑垫的最外层覆盖柔软的可拆卸抗菌棉布外套,防止裸露皮肤长期接触皮面,引起不适,采用可拆卸的设计结构,方便清洁和更换。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的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多功能头垫的结构示意图。
26.图中:1、床垫;2、多功能头垫;3、俯卧位胸腹垫;4、第一手垫;5、第二手垫;6、楔型辅助形垫;7、组合式膝关节垫;71、第一膝关节垫;72、第二膝关节垫;8、半圆形垫;9、头垫固定板;10、开口;11、前额放置区。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工作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8.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捷式智能化俯卧位通气治疗装置,包括床垫1、多功能头垫2、俯卧位胸腹垫3、第一手垫4、第二手垫5、楔型辅助形垫6、组合式膝关节垫7和半圆形垫8,床垫1的一端上表面设置有多功能头垫2,多功能头垫2的一侧设置有俯卧位胸腹垫3,俯卧位胸腹垫3的一侧设置有楔型辅助形垫6,且床垫1靠近多功能头垫2一端的两侧设置有第一手垫4和第二手垫5,俯卧位胸腹垫3远离多功能头垫2的一端设置有组合式膝关节垫7,组合式膝关节垫7的另一侧设置有半圆形垫8,俯卧位胸腹垫3、第一手垫4、第二手垫5、楔型辅助形垫6、组合式膝关节垫7和半圆形垫8均放置于床垫1上,形成整体的通气治疗装置结构。
29.本实施例中,多功能头垫2的底部通过粘扣固定有头垫固定板9,多功能头垫2内置有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多功能头垫2上设置有开口10,可根据患者头部大小来调节头垫中空距离,以满足患者个体差异,多功能头垫2中空,扁平形状,且多功能头垫2相对开口10的区域设置有前额放置区11,既满足患者头部正俯时避免眼睛受压,同时也满足患者头部侧置时,确保人工气道通畅,便于吸痰操作。
30.本实施例中,俯卧位胸腹垫3整体为人体形态学设计,俯卧位胸腹垫3内部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通用性强,俯卧位胸腹垫3两端和中部均腾空,防止男性患者会阴、女性患者乳房受压。男性患者使用时,a端置于胸部,b端置于下腹部,以腾空会阴部,防止生殖器受压。女性患者使用时,则调转俯卧位胸腹垫方向,b端放于胸部,a端放于腹部,防止女性乳房受压,俯卧位胸腹垫,同时还可以用于患者在病床上的局部移动,可借力俯卧位胸腹垫,将患者轻推移动至一侧,方便俯卧位通气治疗操作。
31.本实施例中,楔型辅助形垫6为楔形设计,且楔型辅助形垫6放在俯卧位胸腹垫3的左侧或右侧,主要作用是在患者从仰卧位翻转至俯卧位体位时或翻身时临时支撑患者身体侧面,利用梯度着力、平稳过渡,实现俯卧位通气体位安置、翻身安置,方便医护操作,减轻医护的体力消耗。楔形垫也可用于侧卧位时垫于患者背部,支撑患者处于侧卧位。
32.本实施例中,第一手垫4和第二手垫5内分别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分别置于患者两侧上肢,分散患者上肢压力。
33.本实施例中,组合式膝关节垫7为组合式设计,由第一膝关节垫71和第二膝关节垫72组成,且两者的接触面通过粘扣连接,俯卧位通气治疗时垫于患者双膝下,分散膝关节压力,防止膝部压力性损伤。
34.本实施例中,第一膝关节垫71与第二膝关节垫72可以分开使用,且两者内部分别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单独垫于仰卧位足跟部或侧卧位膝盖内侧和足踝部,以分散足跟部或膝盖内侧和足踝部的压力。
35.本实施例中,半圆形垫8的内部也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将它垫于俯卧位患者足踝内侧,防止患者足尖受压。
36.本实施例中,多功能头垫2、俯卧位胸腹垫3、第一手垫4、第二手垫5、楔型辅助形垫6、组合式膝关节垫7和半圆形垫8的最外层覆盖有柔软的可拆卸抗菌棉布外套,防止裸露皮肤长期接触皮面,引起不适,外套为可拆卸设计,方便清洁和更换。
37.本实施例中,多功能头垫2、俯卧位胸腹垫3、第一手垫4、第二手垫5、组合式膝关节垫7和半圆形垫8均采用感温塑形的记忆棉内芯,底部为支撑性好的高密度聚氨酯材料,既有支撑性又减压性,其外覆有抗菌阻燃抗静电医用pu皮革,覆皮层采用无缝制造工艺,防止体液或消毒液进入体位垫内芯,符合院感要求。
38.本实施例中,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各支撑垫内部,用于实时监测患者俯卧位通气治疗时主要受压部位的压力、温度、持续时间等数据,通过传感技术,将数据实时传输到显示器上,同时兼备预警、报警功能。根据实时显示的数据,可有效调整治疗方案,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安全性。
39.本实用新型和优点:该种便捷式智能化俯卧位通气治疗装置在使用时操作步骤如下:
40.将床垫1上各支撑垫移到病床上,按照图1中的位置摆放,让第一人和第二人将仰卧位患者平移至一侧床面,让第三人将俯卧位胸腹垫3置于另一侧床面,中轴线与患者脊柱平行,再让第三人将楔型辅助形垫6置于患者与胸腹垫之间,楔面面向患者,背面紧靠俯卧位胸腹垫3的边缘,第一人和第二人两人将患者向床外侧面侧翻45
°
度,使患者靠近楔型辅助形垫6,背部半悬空,第三人在床的另一侧将俯卧位胸腹垫3和楔型辅助形垫6整体推向患者,使楔型辅助形垫6紧贴在患者背部,并固定俯卧位胸腹垫,第四人站在患者头侧,将患者双上肢抬起置于头顶并固定,同时保护患者的人工气道及呼吸机管路,确认患者及管道安全后,听第四人口令,第一人和第二人同时翻转患者,借助楔型辅助形垫6为杠杆支撑面(点)直接将患者翻转180
°
,卧于俯卧位胸腹垫上,将胸腹垫和患者整体推向床面中轴线,将患者头偏向一侧,垫上多功能头垫2,让多功能头垫2上的开口10置于患者口鼻处,确保人工气道通畅,便于吸痰操作,将患者双上肢肩关节外展,屈肘,掌心向下,置于第一手垫4和第二手垫5上,调整至功能位,将组合式膝关节垫7置于患者双膝之下,将半圆形垫8置于患者踝关节之下,整理并确认各导管是否在位通畅、导线固定,再将各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与外置显示器连接,实时监测患者俯卧位通气治疗时主要受压部位的压力、温度、持续时间等数据,并通过传感技术,将数据实时传输到显示器上,同时兼备预警与报警功能。
41.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
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4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