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艾灸的出烟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013660发布日期:2023-04-29 23:26阅读:4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艾灸的出烟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艾灸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艾灸的出烟结构。


背景技术:

1、艾灸法是我国一种传统的、特色的自然疗法,是针灸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广泛,通过艾灸对经络穴位的温热特性,运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可以温经散寒、行气止痛,调和气血,加强机体气血运行,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在进行艾灸时,需要运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从而达到艾灸的效果,为了使得艾灸时能够使得艾热和燃烧产生的艾烟精准刺激对人体穴位或者特定部位进行刺激,本申请提供了用于艾灸的出烟结构,该出烟结构能够用于艾灸设备中,改善出烟的位置,增强艾灸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艾灸的出烟结构,包括:所述出烟结构设置有第一出烟孔组、第二出烟孔组以及第三出烟孔组,任一出烟孔组中均设置有多个出烟孔,所述出烟孔用于导出艾绒燃烧产生的艾烟,在进行艾灸时,所述出烟结构与人体的背部贴合,贴合时,所述第一出烟孔组的位置与人体的背部对应,所述第二出烟孔组的位置与人体的腰部对应,所述第三出烟孔组的位置与人体的臀部对应。

2、可选的,所述出烟结构为板形,在所述第一出烟孔组中,设置有位于两侧的第一左大孔以及第一右大孔,所述第一左大孔以及所述第一右大孔为轴对称布局,对称轴为所述板形的中线。

3、可选的,所述第一出烟孔组中还设置有第一左小孔以及第一右小孔,所述第一左小孔以及所述第一右小孔为轴对称布局,对称轴为所述板形的中线,所述第一左大孔以及所述第一右大孔为弧形,所述第一左小孔以及所述第一右小孔被所述第一左大孔以及所述第一右大孔包围。

4、可选的,还包括第一中圆孔以及两个第一中长孔,所述第一中圆孔以及所述第一中长孔位于所述第一左小孔以及所述第一右小孔之间,所述第一中圆孔为圆形,所述第一中长孔为圆角矩形。

5、可选的,所述出烟结构为板形,在所述第二出烟孔组中,设置有位于两侧的第二左大孔以及第二右大孔,所述第二左大孔以及所述第二右大孔为轴对称布局,对称轴为所述板形的中线。

6、可选的,所述第二出烟孔组中还设置有第二左小孔以及第二右小孔,所述第二左小孔以及所述第二右小孔为轴对称布局,对称轴为所述板形的中线,所述第二右大孔以及所述第二左小孔为弧形,所述第二左小孔以及所述第二右小孔被所述第二左大孔以及所述第二右大孔包围。

7、可选的,还包括圆角矩形的第二中长孔、圆形的第二左圆孔以及圆形的第二右圆孔,所述第二中长孔位于所述第二左小孔以及所述第二右小孔之间,所述第二左圆孔以及所述第二右圆孔对称布置,且位于所述第二左大孔以及所述第二右大孔的两侧。

8、可选的,所述出烟结构为板形,在所述第三出烟孔组中,设置有位于两侧的第三左大孔以及第三右大孔,所述第三左大孔以及所述第三右大孔为轴对称布局,对称轴为所述板形的中线,。

9、可选的,还包括第三左斜孔、第三右斜孔、第三左圆孔、第三右圆孔以及第三中长孔,所述第三左斜孔与所述第三右斜孔轴对称布置,且对称轴为所述板形的中线,所述第三左斜孔位于所述第三左大孔的斜下方,所述第三右斜孔位于所述第三右大孔的斜下方,所述第三左圆孔以及所述第三右圆孔对称布置,且位于所述第三左大孔以及所述第三右大孔的两侧,所述第三中长孔位于所述第三左大孔以及所述第三右大孔之间。

10、可选的,还包括第四出烟孔组,所述第四出烟孔组与人体的下肢相对应,所述第四出烟孔组包括第四左斜孔、第四右斜孔、第四圆孔矩阵以及第四鱼形矩阵,所述第四左斜孔与所述第四右斜孔轴对称布置,所述出烟结构为板形,对称轴为所述板形的中线,所述第四圆孔矩阵包括多个轴对称布置的圆形孔,所述第四鱼形矩阵包括多个轴对称布置的鱼形孔。

11、可选的,所述出烟结构为板形,所述板形的中线为对称轴,所述对称轴上布置有多个圆孔。

12、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具有以下优点:

13、本申请提供的出烟结构中,设置有第一出烟孔组、第二出烟孔组以及第三出烟孔组,其中第一出烟孔组与人体的背部相对应,第二出烟孔组与人体的腰部相对应,第三出烟控组与人体的臀部相对应,在进行艾灸时,通过多个出烟孔组能够分区对人体上不同区域进行艾灸,即,既可以同时对所有的区域进行艾灸,也可以通过其中一个出烟孔组对局部进行艾灸,并且各个出烟孔组中均设置有多个出烟孔,这使得使得艾绒燃烧产生的烟雾精准地对人体的特定部位或者穴位进行刺激,从而增强艾灸效果,提高用户艾灸体验。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艾灸的出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烟结构设置有第一出烟孔组、第二出烟孔组以及第三出烟孔组,任一出烟孔组中均设置有多个出烟孔,所述出烟孔用于导出艾绒燃烧产生的艾烟,在进行艾灸时,所述出烟结构与人体的背部贴合,贴合时,所述第一出烟孔组的位置与人体的背部对应,所述第二出烟孔组的位置与人体的腰部对应,所述第三出烟孔组的位置与人体的臀部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用于艾灸的出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烟结构为板形,在所述第一出烟孔组中,设置有位于两侧的第一左大孔以及第一右大孔,所述第一左大孔以及所述第一右大孔为轴对称布局,对称轴为所述板形的中线。

3.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用于艾灸的出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烟孔组中还设置有第一左小孔以及第一右小孔,所述第一左小孔以及所述第一右小孔为轴对称布局,对称轴为所述板形的中线,所述第一左大孔以及所述第一右大孔为弧形,所述第一左小孔以及所述第一右小孔被所述第一左大孔以及所述第一右大孔包围。

4.根据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用于艾灸的出烟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中圆孔以及两个第一中长孔,所述第一中圆孔以及所述第一中长孔位于所述第一左小孔以及所述第一右小孔之间,所述第一中圆孔为圆形,所述第一中长孔为圆角矩形。

5.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用于艾灸的出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烟结构为板形,在所述第二出烟孔组中,设置有位于两侧的第二左大孔以及第二右大孔,所述第二左大孔以及所述第二右大孔为轴对称布局,对称轴为所述板形的中线。

6.根据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用于艾灸的出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出烟孔组中还设置有第二左小孔以及第二右小孔,所述第二左小孔以及所述第二右小孔为轴对称布局,对称轴为所述板形的中线,所述第二右大孔以及所述第二左小孔为弧形,所述第二左小孔以及所述第二右小孔被所述第二左大孔以及所述第二右大孔包围。

7.根据权利要求6中所述的用于艾灸的出烟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圆角矩形的第二中长孔、圆形的第二左圆孔以及圆形的第二右圆孔,所述第二中长孔位于所述第二左小孔以及所述第二右小孔之间,所述第二左圆孔以及所述第二右圆孔对称布置,且位于所述第二左大孔以及所述第二右大孔的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用于艾灸的出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烟结构为板形,在所述第三出烟孔组中,设置有位于两侧的第三左大孔以及第三右大孔,所述第三左大孔以及所述第三右大孔为轴对称布局,对称轴为所述板形的中线。

9.根据权利要求8中所述的用于艾灸的出烟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左斜孔、第三右斜孔、第三左圆孔、第三右圆孔以及第三中长孔,所述第三左斜孔与所述第三右斜孔轴对称布置,且对称轴为所述板形的中线,所述第三左斜孔位于所述第三左大孔的斜下方,所述第三右斜孔位于所述第三右大孔的斜下方,所述第三左圆孔以及所述第三右圆孔对称布置,且位于所述第三左大孔以及所述第三右大孔的两侧,所述第三中长孔位于所述第三左大孔以及所述第三右大孔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用于艾灸的出烟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四出烟孔组,所述第四出烟孔组与人体的下肢相对应,所述第四出烟孔组包括第四左斜孔、第四右斜孔、第四圆孔矩阵以及第四鱼形矩阵,所述第四左斜孔与所述第四右斜孔轴对称布置,所述出烟结构为板形,对称轴为所述板形的中线,所述第四圆孔矩阵包括多个轴对称布置的圆形孔,所述第四鱼形矩阵包括多个轴对称布置的鱼形孔。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艾灸的出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烟结构为板形,所述板形的中线为对称轴,所述对称轴上布置有多个圆孔。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艾灸的出烟结构,用于艾灸设备中,增强艾灸效果。本申请提供的用于艾灸的出烟结构设置有第一出烟孔组、第二出烟孔组以及第三出烟孔组,任一出烟孔组中均设置有多个出烟孔,所述出烟孔用于导出艾绒燃烧产生的艾烟,在进行艾灸时,所述出烟结构与人体的背部贴合,贴合时,所述第一出烟孔组的位置与人体的背部对应,所述第二出烟孔组的位置与人体的腰部对应,所述第三出烟孔组的位置与人体的臀部对应。

技术研发人员:孙金川,张世凡,李泽德,张晓冲,黄倩南,唐云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省大艾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617
技术公布日:2024/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