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动式按摩颈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30737发布日期:2023-01-04 10:23阅读:30来源:国知局
摆动式按摩颈枕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按摩颈枕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摆动式按摩颈枕。


背景技术:

2.按摩器是根据物理学,仿生学,生物电学、中医学以及多年临床实践而研制开发出的保健器材,用若干个独立软触按摩头,可放松肌肉、舒缓神经、促进血液循环、加强细胞新陈代谢、增强皮肤弹性,可缓解疲劳、明显减轻各种慢性疼痛、急性疼痛和肌肉酸痛,放松身体减轻压力,减少皮肤皱纹,按摩器会根据不同部位进行分类,通常改变的是按摩器的形状与所需要按摩的部位相互适应配合,现有的颈枕按摩器通常根据脖子的形状呈u型,在后颈部位设置有按摩头颈部按摩仪能够通过自身的按摩模块的挤压或振动冲击对人体肩颈部位施力按摩放松。
3.现有的按摩颈枕中的按摩头一般都只采用转动的方式进行按摩,这种按摩方式不仅按摩方式单一,而且只能对单一范围进行按摩,产生的按摩效果也并不理想,无法满足人们更多的使用需求;从而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按摩颈枕结构作出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摆动式按摩颈枕,其能有效解决现有之按摩颈枕按摩方式单一、按摩范围小、按摩效果差以及用户使用体验不好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6.一种摆动式按摩颈枕,包括有颈枕本体、按摩组件以及驱动组件;该颈枕本体内侧具有安装腔;该按摩组件可来回活动地设置在安装腔中并向外伸出安装腔,其中按摩组件为两个,两按摩组件绕自身轴线进行摆动的同时可互相靠近或远离地设置;该驱动组件设置在安装腔中并带动两按摩组件来回活动。
7.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安装腔为左右对称设置的两个;对应的按摩组件为左右对称排布的4个,驱动组件为左右对称排布的两个,每一驱动组件带动对应的两个按摩组件来回活动。
8.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颈枕本体包括有第一主体、第二主体以及弹性件,第一主体与第二主体左右对称地设置,且第一主体与第二主体之间通过弹性件连接,该弹性件贴合固定在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的外侧面。
9.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按摩组件包括有导向块、摆动杆以及按摩头;该导向块嵌设在安装腔的底部,导向块上开设有导向槽,该摆动杆的一端具有与导向槽配合的导向部,摆动杆的另一端设置有供按摩头固定安装的安装头;该按摩头固定安装在安装头上并随着摆动杆来回活动。
10.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摆动杆上设置有对称设置的两安装头,对应的按摩头也
为对称设置的两个。
11.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有固定架、传动轴以及驱动机构;该固定架固定安装在安装腔中,该传动轴可来回转动地设置在固定架上,且传动轴上开设有斜向的安装槽,该安装槽与导向块位置对应,前述摆动杆套设在安装槽中,且摆动杆的侧壁与安装槽的内壁贴合,并在传动轴转动时带动斜向的安装槽转动,通过安装槽侧壁的导向作用进行摆动;该驱动机构设置在固定架上并带动传动轴来回转动。
12.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安装槽内壁与摆动杆的两侧壁之间均夹设有垫片。
13.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传动轴上设置有第一固定面,传动轴上还设置有第一传动件以及第二传动件,第一传动件和第二传动件均套设在传动轴上并在传动轴的带动下来回转动,第一传动件上设置有与第一固定面配合的第二固定面,第二传动件上设置有与第一固定面配合的第二固定面,且第一传动件与第二传动件之间围构形成前述安装槽。
14.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传动件以及第二传动件均为两个,每一第一传动件以及第二传动件均对称设置在传动轴两端。
15.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驱动机构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一齿轮,其中一第一传动件上设置有与第一齿轮啮合的第二齿轮,驱动机构通过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啮合带动其中一第一传动件和第二传动件转动,从而带动传动轴以及另一第一传动件以及第二传动件转动。
16.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17.通过设置有颈枕本体、按摩组件以及驱动组件;该颈枕本体内侧具有安装腔;该按摩组件可来回活动地设置在安装腔中并向外伸出安装腔,并配合按摩组件为两个,两按摩组件绕自身轴线进行摆动的同时可互相靠近或远离地设置,使得在进行按摩时,可以通过两按摩组件互相靠近的活动方式,来实现模仿人手揉捏的按摩方式,按摩效果更好,且按摩组件在进行摆动时,还能增大按摩的范围,进一步提升了按摩的效果以及用户的使用体验。
18.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局部组装示意图;
21.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另一局部组装示意图;
22.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状态示意图。
23.附图标识说明:
24.10、颈枕本体
ꢀꢀꢀꢀꢀꢀꢀꢀꢀꢀꢀꢀꢀꢀꢀ
101、安装腔
25.11、第一主体
ꢀꢀꢀꢀꢀꢀꢀꢀꢀꢀꢀꢀꢀꢀꢀ
12、第二主体
26.13、弹性件
ꢀꢀꢀꢀꢀꢀꢀꢀꢀꢀꢀꢀꢀꢀꢀꢀꢀ
20、按摩组件
27.201、导向槽
ꢀꢀꢀꢀꢀꢀꢀꢀꢀꢀꢀꢀꢀꢀꢀꢀ
21、导向块
28.22、摆动杆
ꢀꢀꢀꢀꢀꢀꢀꢀꢀꢀꢀꢀꢀꢀꢀꢀꢀ
221、导向部
29.222、安装头
ꢀꢀꢀꢀꢀꢀꢀꢀꢀꢀꢀꢀꢀꢀꢀꢀ
23、按摩头
30.30、驱动组件
ꢀꢀꢀꢀꢀꢀꢀꢀꢀꢀꢀꢀꢀꢀꢀ
301、安装槽
31.31、固定架
ꢀꢀꢀꢀꢀꢀꢀꢀꢀꢀꢀꢀꢀꢀꢀꢀꢀ
32、传动轴
32.321、第一固定面
ꢀꢀꢀꢀꢀꢀꢀꢀꢀꢀꢀꢀ
322、第一传动件
33.323、第二传动件
ꢀꢀꢀꢀꢀꢀꢀꢀꢀꢀꢀꢀ
324、第二固定面
34.325、第三固定面
ꢀꢀꢀꢀꢀꢀꢀꢀꢀꢀꢀꢀ
326、第二齿轮
35.33、驱动机构
ꢀꢀꢀꢀꢀꢀꢀꢀꢀꢀꢀꢀꢀꢀꢀ
331、第一齿轮
36.34、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37.请参照图1至图4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其中包括有颈枕本体10、按摩组件20以及驱动组件30。
38.该颈枕本体10内侧具有安装腔10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腔101为左右对称设置的两个;所述颈枕本体10包括有第一主体11、第二主体12以及弹性件13,第一主体11与第二主体12左右对称地设置,且第一主体11与第二主体12之间通过弹性件13连接,该弹性件13贴合固定在第一主体11和第二主体12的外侧面,弹性件13的设置还可以达到调节按摩颈枕尺寸的功能,使之可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39.该按摩组件20可来回活动地设置在安装腔101中并向外伸出安装腔101,其中按摩组件20为两个,两按摩组件20绕自身轴线进行摆动的同时可互相靠近或远离地设置,使得按摩组件20在对用户颈部进行按摩时,可以模仿人手揉捏的方式进行按摩,按摩效果更好,还能通过摆动的方式来增大按摩的范围,进一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在本实施例中,按摩组件20为左右对称排布的4个;所述按摩组件20包括有导向块21、摆动杆22以及按摩头23;该导向块21嵌设在安装腔101的底部,导向块21上开设有导向槽201,该摆动杆22的一端具有与导向槽201配合的导向部221,摆动杆22的另一端设置有供按摩头23固定安装的安装头222;该按摩头23固定安装在安装头222上并随着摆动杆22来回活动;所述摆动杆22上设置有对称设置的两安装头222,对应的按摩头23也为对称设置的两个。
40.该驱动组件30设置在安装腔101中并带动两按摩组件20来回活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30包括有固定架31、传动轴32以及驱动机构33;该固定架31固定安装在安装腔101中,该传动轴32可来回转动地设置在固定架31上,且传动轴32上开设有斜向的安装槽301,该安装槽301与导向块21位置对应,前述摆动杆22套设在安装槽301中,且摆动杆22的侧壁与安装槽301的内壁贴合,并在传动轴32转动时带动斜向的安装槽301转动,通过安装槽301侧壁的导向作用进行摆动;该驱动机构33设置在固定架31上并带动传动轴32来回转动;所述安装槽301内壁与摆动杆22的两侧壁之间均夹设有垫片34;所述驱动机构33为马达。
41.所述传动轴32上设置有第一固定面321,传动轴32上还设置有第一传动件322以及第二传动件323,第一传动件322和第二传动件323均套设在传动轴31上并在传动轴32的带动下来回转动,第一传动件322上设置有与第一固定面321配合的第二固定面324,第二传动件323上设置有与第一固定面321配合的第二固定面325,且第一传动件322与第二传动件323之间围构形成前述安装槽301;所述第一传动件322以及第二传动件323均为两个,每一第一传动件322以及第二传动件323均对称设置在传动轴32两端;所述驱动机构33的输出端
设置有第一齿轮331,其中一第一传动件322上设置有与第一齿轮331啮合的第二齿轮326,驱动机构33通过第一齿轮331和第二齿轮326的啮合带动其中一第一传动件322和第二传动件323转动,从而带动传动轴32以及另一第一传动件322以及第二传动件323转动。
42.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通过设置有颈枕本体、按摩组件以及驱动组件;该颈枕本体内侧具有安装腔;该按摩组件可来回活动地设置在安装腔中并向外伸出安装腔,并配合按摩组件为两个,两按摩组件绕自身轴线进行摆动的同时可互相靠近或远离地设置,使得在进行按摩时,可以通过两按摩组件互相靠近的活动方式,来实现模仿人手揉捏的按摩方式,按摩效果更好,且按摩组件在进行摆动时,还能增大按摩的范围,进一步提升了按摩的效果以及用户的使用体验。
43.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