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式四肢皮肤损伤拖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772493发布日期:2022-12-31 12:25阅读:2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节式四肢皮肤损伤拖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四肢皮肤损伤拖架。


背景技术:

2.在临床工作中,乳腺癌放疗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放射性皮炎,患侧腋下皮肤红肿溃烂渗出,类似部位还有腘窝、肘腕部、腹股沟、腋下等有褶皱、易磨损的部位也会出现皮肤损伤。当损伤部位的皮肤产生摩擦时,第一会增加患者的痛苦程度,给患者带来焦虑、恐惧、抑郁等情绪,同时也增加了患处的愈合难度,第二会导致护理并发症产生,具体来说会增加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引起废用综合征、导致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等,第三会带来护理安全隐患。为了减少损伤部位皮肤的摩擦,患者需要抬高患肢,患者通常抬高患肢的方式是使用身边物品垫在患肢下或用健侧肢体拖抬患肢体,通常垫在患肢下的物品为枕头、坐垫等等,具有盲目性、随意性和不精确性,无法准确控制患肢固定的角度,而用健侧肢体拖抬患肢体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自理能力也增加了患者跌倒坠床的风险,对患者造成了功能障碍。
3.为此,需要一种四肢皮肤损伤拖架来支撑患肢,使患肢能够精确固定在所需角度,而现有托架的支撑角度不灵活、不精确,难以满足不同身高、体型的患者使用,也难以满足患者不同体位的需求。
4.公开号为cn107028712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骨科治疗用移动式肢体支架,包括上夹持板和下夹持板,上夹持板和下夹持板的前端设有橡胶限位块,上夹持板的表面位于底座的一侧设有紧急药箱,上夹持板的表面中央通过底座固定有电动伸缩杆,可以防止在调节高度时过分调节的情况发生,进一步提升了装置的安全性,万向头可以多角度调节支撑台的偏向角,给患者的肢体动作微调带来了便利,支撑台的表面固定有支撑垫,支撑垫的内表面密布有按摩凸起,按摩凸起之间设有通风孔,按摩凸起和通风孔可以对患者的伤患处起到按摩保健的功效,支撑垫为u型橡胶软体结构,支撑垫的底部设有弹性绑带。但是该骨科治疗用移动式肢体支架的万向头只能多角度调节支撑台的偏向角,无法调节支撑台与电动伸缩杆之间的位置关系,从而使患者在使用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四肢皮肤损伤拖架的支撑角度不灵活、不精确,难以满足不同身高、体型的患者使用,同时也难以满足患者不同体位需求的问题。
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7.设计一款可调节式四肢皮肤损伤拖架,通过旋转构件连接u型托板和伸缩杆,使u型托板自身可360度旋转的同时也可以绕伸缩杆进行180度旋转,从而解决现有托架中拖架的支撑角度不灵活、不精确的问题。具体方案如下:
8.一种可调节式四肢皮肤损伤拖架,包括支撑杆、旋转构件、托板和底座,所述支撑杆设在底座上,进一步的,所述托板通过旋转构件与支撑杆相连;其中,所述旋转构件包括
旋转头一、旋转头二和旋钮组件,所述旋转头一套设在旋转头二内,所述旋钮组件设在旋转头二上,通过旋转头一和旋转头二调节托板的角度和方向,通过旋钮组件对托板进行限位。
9.进一步的,所述旋转头一包括第一转轴和圆盘,所述圆盘设在第一转轴的上端。
10.进一步的,所述旋转头二包括第二转轴、安装座和连接件,所述第二转轴通过连接件与安装座转动连接。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转轴为中空圆柱体结构,所述圆柱体结构的外壁开有两个用于旋钮组件穿过的圆孔,所述两个圆孔上下分布,下方圆孔与连接件的位置对应。
12.进一步的,所述旋钮组件包括旋钮座以及设于旋钮座上的两个旋钮,旋钮座设在第二转轴的外壁上,下方的旋钮用于对连接件的限位,上方的旋钮用于对第一转轴的限位。
13.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为销轴。
14.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杆为具有伸缩功能的伸缩杆。
15.进一步的,所述托板为u型结构。
16.进一步的,所述托板上套有海绵和一次性保护套。
17.进一步的,所述托板内壁左右对称设有两个半圆形弹簧钢片,所述两个半圆形弹簧钢片的上端分别固定在u型凹槽内壁的左右顶端,下端均为自由端紧贴u型凹槽的内壁,通过弹簧弹簧钢片将海绵固定在托板内壁。
1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9.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调节式四肢皮肤损伤拖架能够支撑患肢,减少损伤部位皮肤的摩擦,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程度、降低患处的愈合难度,减少护理并发症和安全隐患的产生,同时避免影响患者的自理能力。
20.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调节式四肢皮肤损伤拖架设置有旋转构件,通过旋转构件连接托板和伸缩杆,使托板自身可360度旋转的同时也可以绕伸缩杆进行180度旋转,解决了现有托架中拖架的支撑角度不灵活的问题,从而使不同身高、体型的患者均可方便的使用,也使患者在不同体位下使用时都能感到舒适,同时提高了患肢固定角度的准确性,满足临床上对特殊体位的要求。
21.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调节式四肢皮肤损伤拖架的u型托板上设置有半圆形钢
22.片,使海绵的安装和更换更加方便快捷。
23.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调节式四肢皮肤损伤拖架适用范围广,适用于下肢皮肤损伤患者;下肢手术患者、大隐静脉瓣膜功能试验的患者;休克、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水肿等需要抬高下肢的患者等,也适用于肘腕部、腋下、胸侧壁皮肤损伤患者;上肢手术、骨折、水肿、血栓等需要抬高、制动患者;腋下手术后患者;乳腺癌放射性皮炎患者;化疗药物外渗患者等,还适用于后期康复、功能锻炼、特殊检查等患者,可广泛应用于临床各个科室。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可调节式四肢皮肤损伤拖架的主视图;
25.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可调节式四肢皮肤损伤拖架中旋转构件的主视图;
26.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可调节式四肢皮肤损伤拖架中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的主视图;
27.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可调节式四肢皮肤损伤拖架中旋钮座的结构示意
图;
28.图5为图2中a-a部分的剖视图;
29.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可调节式四肢皮肤损伤拖架中u型托板的主视图;
30.图7为图6中b部分的放大图;
31.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可调节式四肢皮肤损伤拖架的旋转构件旋转至左侧水平位置时的状态图;
32.图9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可调节式四肢皮肤损伤拖架的旋转构件旋转至垂直位置时的状态图;
33.图10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可调节式四肢皮肤损伤拖架的旋转构件旋转至右侧水平位置时的状态图;
34.图1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可调节式四肢皮肤损伤拖架的一种实施方式示意图;
35.图中:1.伸缩杆;
36.2.旋转构件;
37.201.圆盘;202.安装座;203.第一转轴;204.第二转轴;2041.圆孔;205.轴承;206.销轴;207.旋钮座;208旋钮;
38.3.u型托板;
39.301.半圆形弹簧钢片;
40.4.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41.参照附图1-1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调节式四肢皮肤损伤拖架,包括伸缩杆1、旋转构件2、u型托板3和底座4,下面结合附图,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42.实施例一
43.如图1所示,伸缩杆1焊接在底座4上,伸缩杆1采用公开号为cn111637123a的发明中公开的现有技术,从而实现可伸缩,可以调节各种高度,以满足不同使用情况的需求。伸缩杆1与u型托板3通过旋转构件2相连。
44.如图2所示,旋转构件2包括圆盘201、安装座202、第一转轴203、第二转轴204和旋钮组件。安装座202上开有u型凹槽,第二转轴204设置于安装座202的u型凹槽中,并与安装座202通过销轴206连接,以实现第二转轴204可在安装座202的u型凹槽中进行180度旋转。第二转轴204为无上底面和下底面的中空圆柱体结构,圆柱体结构的外壁上开有两个圆孔2041,如图所示3,以便旋钮组件的进入,下圆孔2041的位置与销轴206的位置相对应,使得旋钮组件进入下圆孔2041后能够顶住销轴206,上圆孔2041使得旋钮组件进入上圆孔2041后能够顶住第一转轴203。
45.第一转轴203套设在第二转轴204内,第一转轴203为圆柱体结构,该圆柱体结构的外径略小于第二转轴204的内径,使第一转轴203能够在第二转轴204内360度旋转。该圆柱体结构的高度低于第一转轴203的高度,使第一转轴203套进第二转轴204后第一转轴203的底位于销轴206的上方,即使第一转轴203不与销轴206接触,避免第一转轴203影响销轴206
的转动。圆盘201的一端焊接在第一转轴203的末端,另一端焊接在u型托板3上如图1所示。旋钮组件设在设在第二转轴204的外壁,用于固定第一转轴203和第二转轴204。
46.如图所示5,旋钮组件包括旋钮座207和两个旋钮208,旋钮座207固定在第二转轴204的外壁,如图所示4,旋钮座207与第二转轴204相连的一侧为弧面结构,从而和第二转轴204贴合,使其能够稳定的固定在第二转轴204上。旋钮座207内设有两个螺孔,螺孔的大小和位置均与第二转轴204上的两个圆孔相对应。旋钮208为螺杆结构,如图所示5,旋钮208上的螺纹与旋钮座207内的螺孔相对应,两个旋钮208装进旋钮座207后,通过旋转下方旋钮208能够使下方旋钮208进入第二转轴204的下圆孔2041,从而顶住销轴206,通过固定销轴206来固定第二转轴204,通过旋转上方旋钮208能够使上方旋钮208进入第二转轴204的上圆孔2041,从而顶住第一转轴203的外壁,实现对第一转轴203的固定。
47.图6中阴影部分为海绵,如图6所示,u型托板3上选用柔软舒适透气性好的海绵,外加一次性保护套,做到一人一巾一换,保证清洁安全,避免交叉感染,符合感控要求。u型托板3内侧左右对称设有两个半圆形弹簧钢片301,两个半圆形弹簧钢片301的上端分别固定在u型凹槽内壁的左右顶端,下端均为自由端紧贴u型凹槽的内壁。使用时先将一个半圆形弹簧钢片301向上掰开,将海绵放在u型托板3内壁和半圆形弹簧钢片301之间,再放下半圆形弹簧钢片301,对另一个半圆形弹簧钢片301重复上述步骤后,即可完成对海绵的固定。
48.本优选实施例的操作过程是:先将一个半圆形弹簧钢片301向上掰开,将海绵放在u型托板3内壁和半圆形弹簧钢片301之间,再放下半圆形弹簧钢片301,对另一个半圆形弹簧钢片301重复上述步骤后,套上一次性保护套。将底座4放于适合的位置,旋转第二转轴204至合适的角度后拧紧下方旋钮208进行固定,将患者的患肢放于u型托板3内,旋转第一转轴203至合适的角度后拧紧上方旋钮208进行固定,最后调节伸缩杆1至所需高度后即可使用,如图8所示。
49.实施例二
50.本实施例说明一种患肢为右腿,如图11所示,所需固定角度为30度时本实用新型的操作过程。具体操作过程是:先将一个半圆形弹簧钢片301向上掰开,将海绵放在u型托板3内壁和半圆形弹簧钢片301之间,再放下半圆形弹簧钢片301,对另一个半圆形弹簧钢片301重复上述步骤后,套上一次性保护套。将底座4放于地面上,将第二转轴204转至靠近患者的患肢一侧后拧紧下方旋钮208进行固定,将患者的患肢放于u型托板3内,旋转第一转轴203至患者舒适的角度后拧紧上方旋钮208进行固定,最后将量角器放置于患者臀部,调节伸缩杆1的高度至患者的患肢与床面夹角为30度即可。
51.尽管已经公开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2个优选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