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引流管帮扶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84773发布日期:2023-01-31 21:45阅读:44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用引流管帮扶带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医用引流管帮扶带。


背景技术:

2.腹部引流管是医生根据手术需要在腹腔内放置的管路,是手术后常见的治疗方法。腹部引流可使术后的积血、积液和积脓等排出体外,防止感染扩散,帮助术后患者恢复。同时,通过腹部引流管,便于对引流液的性质和量进行观察,可有效监测腹腔内的出血情况。因此,妥善固定腹部引流管是术后护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3.目前,引流管固定方法有:胶布固定、别针固定、床边挂钩和床边系绳等方法。胶布固定方法,临床上需要护理人员定时按压,操作不便;反复黏贴、撕开胶布,又易造成皮肤损害;遇到汗液与潮湿,胶布容易脱开;有些病员会出现胶布过敏、起红疹,增加病人的痛苦。用别针别在病员身上的方法,易造成针刺伤;别在床单上又限制了病人的活动,翻身过度会引起切口疼痛,甚至脱落,造成引流失败。给病人带来痛苦,甚至引发医疗纠纷。床边挂钩位置相对固定方法,不便于患者床上活动。床边系绳的办法又较麻烦、不美观、且易丢失、污染环境。为保证各种引流管的通畅,每次给病人翻身、拍背时,只能先把固定好的引流管解开后,再给病人进行其他护理,给护理工作带来很多麻烦。从以上所述可见,要消除引流管脱出的危险,保持引流管通畅,维持有效引流,是外科护理看来视乎简单,想做好、却又是不易好做(以上可参见附图3简易示意图)。
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案由此而生。


技术实现要素:

5.(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医用引流管帮扶带,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7.(二)技术方案
8.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医用引流管帮扶带,用于将引流管以及暂存瓶支撑定位于患者身上,包括腰带,腰带上串联有日字扣和背包扣,其中通过日字扣的串联,使得实现腰带长度的灵活调节;通过背包扣的设置,使得腰带能够灵活佩戴、脱卸,所述腰带上设置有引流管的定位组件,同时在其一侧设置有支撑部件,定位组件与支撑部件的配合使用,以将引流管伸直状态下定位紧固,所述支撑部件的底部连接有紧固环,配合支撑部件的刚性连接方式将暂存瓶支撑。
9.优选的,所述定位组件上、下位置衔接布置多个,定位组件包括沿腰带走向布设的贴块一、贴块二,贴块一开设有螺纹孔,贴块二上开设有长槽,所述螺纹孔与长槽上分别适配有螺栓和滑杆座,并在螺杆与滑杆座上连接一压片,所述滑杆座能够在长槽内相对滑动以调整位置。
10.优选的,所述滑杆座的外侧开设螺纹,并通过螺母旋紧固定。
11.优选的,所述支撑部件主要为多个相互之间可调整角度的支撑杆,上端的支撑杆螺纹连接于腰带,下端的支撑杆用于将暂存瓶固定,衔接处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撑杆采用螺栓连接固定。
12.优选的,最下端的所述支撑杆端部位于定位组件的正下方。
13.优选的,位于最下方的支撑杆下端紧固环,该紧固环通过连接块与支撑杆连接,紧固环用于将暂存瓶限位。
14.优选的,所述紧固环和连接块均采用形状记忆材质。
15.(三)有益效果
1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一种医用引流管帮扶带,利用仿尼龙织带和日字扣、挂钩、背包扣固定在病员的腰部,利用帮扶带的挂钩涉及能调节长短,帮助术后病员引流装置的悬挂固定,利于术后恢复。帮助患者解决术后引流管装置帮扶在身边,解放出患者双手和家属在侧协助,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为腹部引流管悬挂固定与床边的简易示意图。
20.图中:1、引流管;2、暂存瓶;3、腰带;4、日字扣;5、背包扣;6、定位组件;61、贴块一;62、贴块二;63、长槽;64、压片;7、支撑部件;71、支撑杆;72、连接块;8、紧固环;9、螺栓;10、滑杆座;11、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阐述。
22.如图1-2所示:一种医用引流管帮扶带,包括腰带3,腰带3上串联有日字扣4和背包扣5,其中通过日字扣4的串联,使得实现腰带3长度的灵活调节;通过背包扣5的设置,使得腰带3能够灵活佩戴、脱卸,有利于患者灵活使用。
23.在腰带3上延伸有宽绳,宽绳上串联有日字扣4,同时在其底端连接有挂钩,用于辅助术后病员引流装置的悬挂定位,利于术后恢复。帮助患者解决术后引流管1装置帮扶在身边,解放出患者双手和家属在侧协助,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24.其中引流装置主要为引流管1以及连通引流管1的暂存瓶2。由于引流管1不能有较大的弯曲/折叠,以避免造成排放堵塞(如附图3,一般为拉直并固定与床边),受引流管1长度和位置因素的影响,导致引流管1的定位具有较大的困难。
25.其次,引流管1外端连通的暂存瓶2具有一定的重量,如果在病人活动时,一般需要拿于手上,不利于活动。若是采用常规的固定(如上述的挂钩勾住),则容易产生晃动,影响引流管1的定位,剧烈时甚至出现脱落问题。
26.因此,本方案针对于此做一定的改进。其中,在腰带3上设置有引流管1的定位组件6,同时在其一侧设置有支撑部件7。
27.其中定位组件6的定位方式为将引流管1定位压紧。定位组件6可以适配不同的引流管1的尺寸。
28.具体的,定位组件6包括沿腰带3走向布设的贴块一61、贴块二62,贴块一61开设有螺纹孔,贴块二62上开设有长槽63,在螺纹孔与长槽63上分别适配有螺栓9和滑杆座10,并在螺杆与滑杆座10上连接一压片64。其中滑杆座10可在长槽63内相对滑动以调整位置,在引流管1穿过压片64后,调整滑杆座10的位置以带动压片64调整,实现对引流管1的压紧限位。
29.在调整好滑杆座10的位置后需要将其位置锁定,可在滑杆座10的外侧开设螺纹,并通过螺母11旋紧固定。
30.需说明的是,定位组件6可上、下位置衔接布置多个,以更好地定位引流管1。
31.支撑部件7主要为多个相互之间可调整角度的支撑杆71,上端的支撑杆71螺纹连接于腰带3,下端的支撑杆71用于将暂存瓶2固定(套设口部固定),衔接处相邻的两个支撑杆71采用螺栓9连接。需调整角度时,只需通过螺栓9拧松的方式即可实现。同时,相对的两个支撑杆71之间角度调整,可实现相对于引流管1位置整体长度适配,以支撑引流管1下端的暂存瓶2。
32.需说明的是,最下端的支撑杆71端部需位于定位组件6的正下方,使得引流管1不必产生过大的弯曲。其次,支撑杆71数量不易设置过多,相互之间更容易出现松动。
33.位于最下方的支撑杆71下端紧固环8,该紧固环8通过连接块72与支撑杆71连接,紧固环8用于将暂存瓶2限位(使用时先将紧固环8撑大,在套入瓶口后自动收束实现限位)。
34.由于不同角度调正后的支撑杆71导致底端的紧固环8倾斜,使得暂存瓶2位角度斜向。因此,紧固环8和连接块72均采用记忆材质(塑料
‑‑
如记忆镜框、记忆合金),使得紧固环8能够对应形变,在暂存瓶2重力作用下呈相对竖直态,避免患者轻微移动导致暂存瓶2产生剧烈晃动。
35.当然,也有现有使用中暂存袋替代暂存瓶2的,可将紧固环8换成夹子夹持。
36.进一步的,可在腰带3上并位于支撑部件7的一侧设置绳子,将绳子的下端对暂存瓶2旋紧,同时将绳子缠绕紧绷。一则能够避免支撑杆71长时间受到晃动受力后产生螺栓9松弛,二则绳子与支撑部件7形成三角状,对暂存瓶2的定位更加稳固。而支撑杆71采用硬性材质,不会像绳子一样产生晃动,对引流装置的固定更加可靠。
37.以上所述依据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使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