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心尖的二尖瓣拴系腱索识别和松解装置

文档序号:33407404发布日期:2023-03-10 21:06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经心尖的二尖瓣拴系腱索识别和松解装置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经心尖的二尖瓣拴系腱索识别和松解装置,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重度室性二尖瓣返流,往往是由于心室重构导致腱索乳头肌移位,使得瓣叶被腱索拴系,从而出现功能性二尖瓣返流。此类患者心功能较差,传统外科手术治疗往往创伤较大,死亡率高;且无论外科置换还是修复效果均较差。现有技术中经导管介入二尖瓣缘对缘手术即介入二尖瓣夹合术,虽然大大降低了手术创伤,但是该技术并不适用于瓣叶明显拴系的患者。此类患者瓣叶活动度差,如果强行把二尖瓣前叶和后叶夹合,存在瓣叶撕裂的风险。因此,对于这类瓣叶明显拴系的患者是目前临床治疗的难点,急需新的治疗方案。如果通过松解导致二尖瓣瓣叶拴系的“犯罪腱索”,解除对二尖瓣瓣叶的拴拽,从而可以增加二尖瓣瓣叶对合面积,部分减轻二尖瓣返流,或者可为后续介入二尖瓣夹合术创造解剖条件,从而达到减轻心衰的目的。若要实现这一技术方案,本技术领域亟需获得一种经心尖二尖瓣拴系腱索识别和松解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解决如何获得一种经心尖的二尖瓣拴系腱索识别和松解装置的技术问题。
4.为达到解决上述问题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经心尖的二尖瓣拴系腱索识别和松解装置,介入鞘管中穿设有腱索识别和松解装置;腱索识别和松解装置包括腱索钩和拦截推杆;腱索钩远离操作者的末端设有用于钩住腱索的钩体,钩体上设有用于切断腱索的切割部;与腱索钩相邻设有活动的用于防止腱索脱离钩体并配合切割部切断腱索的拦截推杆。
5.优选地,所述腱索钩包括杆体一和杆体一末端的钩体;所述钩体设为半包围的环状体,钩体设有用于腱索进入半包围的环状体内部的缺口。
6.优选地,所述钩体半包围的环状体与所述缺口设于同一虚拟平面上。
7.优选地,所述拦截推杆包括杆体二和推杆头部;所述杆体二的末端设有与所述缺口相对应的推杆头部,推杆头部设于远离操作者的一端;推杆头部与所述缺口设于同一虚拟平面上。
8.优选地,所述推杆头部的长度小于所述缺口的宽度。
9.优选地,所述杆体一中沿杆体长度方向设有一卡槽,卡槽中卡设有活动的杆体二。
10.优选地,所述推杆头部设于杆体一的外侧,与杆体二连接。
11.优选地,所述钩体半包围环状体的内侧设有切割部。
12.优选地,所述切割部为电切割部;杆体一中穿设有导线,导线与切割部连接;切割部周边钩体设为绝缘体。
13.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4.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手术创伤小且无植入物。通过本实用新型可以松解部分拴系瓣叶的腱索,使瓣叶活动度增加,达到减少二尖瓣返流的目的,或为后续介入二尖瓣夹合术创造解剖条件。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钩住腱索时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切断腱索时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杆体一剖面结构示意图。
19.附图标记:1.腱索钩;2.杆体一;3.钩体;4.切割部;5.卡槽;6.拦截推杆;7.杆体二;8.推杆头部;9.导线;10.腱索;11.缺口。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使本实用新型更明显易懂,兹以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21.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经心尖的二尖瓣拴系腱索识别和松解装置,介入鞘管中穿设有腱索识别和松解装置;腱索识别和松解装置包括腱索钩1和拦截推杆6;腱索钩1远离操作者的末端设有用于钩住腱索10的钩体3,钩体3上设有用于切断腱索10的切割部4;与腱索钩1相邻设有活动的用于防止腱索10脱离钩体3并配合切割部4切断腱索10的拦截推杆6。腱索钩1包括杆体一2和杆体一2末端的钩体3;钩体3设为半包围的环状体,钩体3设有用于腱索10进入半包围的环状体内部的缺口11。钩体3半包围的环状体与缺口11设于同一虚拟平面上。拦截推杆6包括杆体二7和推杆头部8;杆体二7的末端设有与缺口11相对应的推杆头部8,推杆头部8设于远离操作者的一端;推杆头部8与缺口11设于同一虚拟平面上。推杆头部8的长度小于缺口11的宽度。杆体一2中沿杆体长度方向设有一卡槽5,卡槽5中卡设有活动的杆体二7。推杆头部8设于杆体一2的外侧,与杆体二7连接。钩体3半包围环状体的内侧设有切割部4。切割部4为电切割部;杆体一2中穿设有导线9,导线9与切割部4连接;切割部4周边钩体3设为绝缘体。
22.严重的室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往往是由于左心室重构,造成乳头肌移位,从而导致二尖瓣瓣叶被腱索拴系,使得瓣叶在关闭的时候不能回到瓣环正常位置,造成关闭不全。因此基于这个发病机制,本实用新型提供一款经心尖的二尖瓣拴系腱索的识别和松解装置,通过松解导致二尖瓣瓣叶拴系的“犯罪腱索”,解除对二尖瓣瓣叶的拴拽,从而增加二尖瓣瓣叶对合面积,部分减轻二尖瓣返流,或为后续介入二尖瓣夹合术创造解剖条件,从而达到减轻心衰的作用。
23.实施例
24.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经心尖的二尖瓣拴系腱索识别和松解装置,腱索识别和松解装置通过介入鞘管到达二尖瓣拴系瓣叶附近;
25.腱索识别和松解装置包括腱索钩1和拦截推杆6;腱索钩1远离操作者的末端设置有可露出介入鞘管用于钩住腱索10的钩体3,钩体3上设置有用于切断腱索10的切割部4;
26.腱索钩1包括杆体一2和杆体一2末端的钩体3;钩体3设置为半包围的环状体,并设
有便于腱索10进入半包围的环状体内部的缺口11。半包围的环状体为近似于u字形的钩状结构,钩状结构的末端经过180度回转与杆体一2的杆体平行;u字形的开口处即为缺口11;
27.钩体3的u字形的钩状结构与缺口11设于同一虚拟平面上。拦截推杆6包括杆体二7和推杆头部8;杆体二7的末端设有与缺口11相对应的推杆头部8,推杆头部8设于远离操作者的一端;推杆头部8与杆体二7和杆体一2几乎垂直;
28.且推杆头部8与缺口11设于同一虚拟平面上。推杆头部8的长度小于或等于缺口11的宽度。
29.杆体一2中沿杆体长度方向设有一卡槽5,卡槽5的一端延伸至接近钩体3的u字形钩状结构的底部;
30.卡槽5在杆体一2的外表面设置有开口;卡槽5中卡设有活动的杆体二7。推杆头部8设于杆体一2杆体的外侧,与杆体二7连接。卡槽5的横截面设置为梯形,梯形卡槽5中较短的上底设置于杆体一2的外表面,较长的下底设置于杆体一2的内部;
31.杆体二7杆体的横截面设置为与卡槽5横截面相匹配的梯形结构;杆体二7可由杆体一2靠近操作者一端的卡槽5开口处穿入,并可一直沿杆体一2杆体的长度方向推送;推送过程中,卡槽5卡住杆体二7使其不会脱落;推送杆体二7直至杆体二7末端的推杆头部8到达钩体3的u字形钩状结构的缺口11处;由于推杆头部8的长度略小于缺口11的宽度,则推杆头部8可用于封堵住已经钩住的腱索10,避免腱索10由缺口11逃逸;继续推送杆体二7,推杆头部8抵住钩住的腱索10,并进一步挤压腱索10,直至紧贴u字形钩状结构内侧壁设置的切割部4;
32.钩体3的u字形钩状结构底部的内侧壁上设置有与缺口11相对应的切割部4;切割部4设置有用于电切割的电极;杆体一2中穿设有导线9,导线9与切割部4的电极连接;切割部4电极的周边钩体3设置为绝缘体;除电极外的钩体3涂布有绝缘层。电极通电后可用于切割腱索10。
33.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
34.第一步:将超声探头放置在心脏表面,明确被腱索拴系的瓣叶位置和可能的“犯罪腱索”,然后通过食道超声的引导,将本实用新型装置递送至二尖瓣拴系瓣叶附近;先将钩体3从鞘管中释放出来,捕获腱索10,并进行拉动,同时通过食道超声,确认该腱索是否为“犯罪腱索”。
35.第二步:确认钩住的腱索是“犯罪腱索”后,将拦截推杆6从鞘管中推出,拦截推杆6末端的推杆头部8封堵挤压住腱索10,继续推进拦截推杆6,通过推杆头部8和钩体3上的切割部4配合,切断捕获的腱索10,再用食道超声实时观察瓣叶活动度及瓣膜返流是否减轻。
36.第三步:根据实际情况,重复以上两步,直至被拴系的瓣叶活动度恢复或瓣膜返流明显减轻,手术结束。
3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任何形式上和实质上的限制,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前提下,还将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补充,这些改进和补充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当可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而做出的些许更动、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技术对上述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动、修饰与演变,均
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