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气式俯卧位治疗垫整套装置

文档序号:33243020发布日期:2023-02-17 22:08阅读:30来源:国知局
一种充气式俯卧位治疗垫整套装置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气式俯卧位治疗垫整套装置。


背景技术:

2.在医院临床工作中有许多需要患者采取俯卧位的治疗措施,例如俯卧位通气治疗、脊柱手术或腰背臀手术、以及各种病情导致患者不能采取平卧或侧卧位等情况。其中俯卧位通气治疗措施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中应用普遍。俯卧位通气治疗是把患者置于俯卧式体位,从而增加其呼吸时的功能残气量,改变膈肌的运动方式和位置,利于分泌物的引流,减少心脏纵膈对下垂肺区的压迫,使背侧肺泡复张,改变胸壁的顺应性从而改善氧合。俯卧位通气作为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已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新冠肺炎重症治疗中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治疗效果。研究显示,俯卧位通气的持续时间是决定其疗效的重要因素,但是长时间的俯卧位通气治疗可增加患者发生压疮的风险。有研究证实,俯卧位通气患者发生压疮的概率是未实施俯卧位通气患者的1.36倍。在其他俯卧位治疗过程中,压疮也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因此,在实施俯卧位治疗过程中有效预防压疮,提高安全性和舒适度至关重要。
3.充气床垫可以分散患者身体的压力,增加其与床垫的接触面积,减少皮肤所受的压力,从而减少压疮的发生。目前国内有关一体式俯卧位专用的充气垫几乎空白,一般的充气床垫为单一充气床垫,不具备俯卧位治疗时的针对体位按需选择充气部位的功能。如果临床有针对患者不同位置进行减压的要求时,需要额外准备各种垫子逐一放置,耗费临床工作人员大量时间与精力。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充气式俯卧位治疗垫整套装置。
5.一种充气式俯卧位治疗垫整套装置,包括:
6.俯卧位充气床垫,包括床垫本体和多个充气支撑部,多个充气支撑部间隔地设置在所述床垫本体的同一侧表面上,多个所述充气支撑部的内部相互独立,且每个所述充气支撑部与患者的身体部位相对应;
7.进气和出气单元,用于独立地为每个所述充气支撑部进行充气或放气;
8.控制主机,与所述进气和出气单元相连接,且所述控制主机能够控制所述进气和出气单元进行充气或放气作业。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充气支撑部包括头部气囊、胸部气囊、髋部气囊、双膝气囊和脚踝气囊,所述头部气囊、胸部气囊、髋部气囊、双膝气囊和脚踝气囊分别与患者的头部区域、胸部区域、髋部区域、双膝区域和脚踝区域相对应。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头部气囊的形状为u型,所述胸部气囊、所述髋部气囊和脚踝气囊的形状为长条形,所述双膝气囊为弧形。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胸部气囊和所述髋部气囊之间相互平行。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进气和出气单元包括:
13.进气口和出气口,设置在所述床垫本体上,所述进气口和出气口分别经电磁阀与头部气囊、胸部气囊、髋部气囊、双膝气囊和脚踝气囊相连接;
14.气泵,设置在所述控制主机内,所述气泵分别经充气管和放气管与所述进气口和出气口相连接;
15.压力传感器,与所述电磁阀相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能够检测所述头部气囊、胸部气囊、髋部气囊、双膝气囊和脚踝气囊内的气压。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主机包括显示屏、选择和确认按钮和电源线,所述显示屏用于显示所述充气支撑部的区域、档位和时间,所述选择和确认按钮用于选择和确认需要充气与放气的充气支撑部的区域、档位和时间。
17.上述充气式俯卧位治疗垫整套装置,通过控制主机控制进气和出气单元动作,进气和出气单元可以按需自动选择人体对应部位的充气支撑部进行充气或放气,使患者的身体不同部位获得不同的支撑力,并且也能使患者的身体不同部位满足相应的减压要求,从而在俯卧位治疗时,可以降低患者压疮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同时减少临床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卧位充气床垫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控制主机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充气式俯卧位治疗垫整套装置的工作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23.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24.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25.参阅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充气式俯卧位治疗垫整套装置,包括:
26.俯卧位充气床垫1,包括床垫本体11和多个充气支撑部12,多个充气支撑部12间隔地设置在所述床垫本体11的同一侧表面上,多个所述充气支撑部12的内部相互独立,且每个所述充气支撑部12与患者的身体部位相对应;
27.进气和出气单元2,用于独立地为每个所述充气支撑部12进行充气或放气;
28.控制主机3,与所述进气和出气单元2相连接,且所述控制主机3能够控制所述进气和出气单元2进行充气或放气作业。
29.上述充气式俯卧位治疗垫整套装置,通过控制主机3控制进气和出气单元2动作,进气和出气单元2可以按需自动选择人体对应部位的充气支撑部12进行充气或放气,使患者的身体不同部位获得不同的支撑力,并且也能使患者的身体不同部位满足相应的减压要求,从而在俯卧位治疗时,可以降低患者压疮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同时减少临床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30.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充气支撑部12包括头部气囊121、胸部气囊122、髋部气囊123、双膝气囊124和脚踝气囊125,所述头部气囊121、胸部气囊122、髋部气囊123、双膝气囊124和脚踝气囊125分别与患者的头部区域、胸部区域、髋部区域、双膝区域和脚踝区域相对应。
31.本实施例中,所述头部气囊121、胸部气囊122、髋部气囊123、双膝气囊124和脚踝气囊125充气后能够分别对患者的头部区域、胸部区域、髋部区域、双膝区域和脚踝区域进行支撑,如此,可以分散患者身体的压力,并且保持良好的通风效果,从而减少压疮的发生。
32.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头部气囊121的形状为u型,所述胸部气囊122、所述髋部气囊123和脚踝气囊125的形状为长条形,所述双膝气囊124为弧形。
33.本实施例中,u型的头部气囊121可以支撑患者的额头和整个面部轮廓,露出口、鼻和眼睛等重要部位。长条形的胸部气囊122、所述髋部气囊123和脚踝气囊125可以使患者的胸部、髋部和脚踝具有足够的支撑面积,方便调整患者的俯卧姿势,弧形的双膝气囊124则是为了增加结构强度,提高对患者双膝的承载力。
34.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胸部气囊122和所述髋部气囊123之间相互平行。如此设置,一方面能够降低对患者肺部的压迫,提高其呼吸的顺畅性,另一方面,胸部气囊122和髋部气囊123之间的间隙,可以使心电图检测等医疗操作具有足够的操作空间。
35.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进气和出气单元2包括:
36.进气口21和出气口22,设置在所述床垫本体11上,所述进气口21和出气口22分别经电磁阀23与头部气囊121、胸部气囊122、髋部气囊123、双膝气囊124和脚踝气囊125相连接;
37.气泵,设置在所述控制主机3内,所述气泵分别经充气管24和放气管25与所述进气口21和出气口22相连接;
38.压力传感器26,与所述电磁阀23相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26能够检测所述头部气囊121、胸部气囊122、髋部气囊123、双膝气囊124和脚踝气囊125内的气压。
39.本实施例中,所述气泵分别经充气管24和进气口21对头部气囊121、胸部气囊122、髋部气囊123、双膝气囊124和脚踝气囊125进行充气,所述气泵分别经出气口22和放气管25对头部气囊121、胸部气囊122、髋部气囊123、双膝气囊124和脚踝气囊125进行放气。
40.具体地,通过压力传感器26检测每一个充气支撑部12内的压力,控制主机3根据气
压情况,控制不同位置的电磁阀23启动,对不同部位的充气支撑部12进行充气或放气。
41.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控制主机3包括显示屏31、选择和确认按钮32和电源线33,所述显示屏31用于显示所述充气支撑部12的区域、档位和时间,所述选择和确认按钮32用于选择和确认需要充气与放气的充气支撑部12的区域、档位和时间。
42.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43.将充气管24与放气管25分别连接俯卧位充气床垫的进气口21与出气口22,电源线33接通电源后,控制主机3自动开启,临床人员通过选择与确认按钮32在显示屏31上选择需要充气与放气的充气支撑部12的区域(如图1中的a、b、c、d、e五个区域)、档位(弱档与强档)与时间(15分钟、30分钟与60分钟)。充气泵用于通过电磁阀23向相应的气囊充气,再逐步对气囊放气,充放气的方式为先快速预充到预设的档位,再以线性速度或阶梯速度逐步对气囊进行放气。
44.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45.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