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针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111245发布日期:2022-11-09 05:23阅读:19来源:国知局
车针盒的制作方法

1.本申请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车针盒。


背景技术:

2.如图1-3所示为现有的车针盒,其包括外杯体10、内杯体20、盖体30。内杯体20插在外杯体10中,内杯体的底盖21上形成多个第一通孔21a;内杯体20的上端形成有向外延伸的支撑边缘22,由此内杯体的上端支撑在外杯体的上端边缘上;盖体30的上侧形成有手柄31。盖体30用于封闭内杯体20的上端。
3.在使用过程中,口腔医生将手机上取下的车针放入内杯体中;在一段时间后,例如内杯体被装满或者内杯体已经收集了一天的使用过的车针,内杯体中倒入清洁液后盖上盖体,然后将整个车针盒放入振动器进行振动,由此清洗每个车针的表面。振动结束后,将内杯体自外杯体中取出,打开盖体,用清水对内杯体中的车针进行冲洗;最后将经过冲洗的车针倒在干净的毛巾上,将多个车针包在其中揉搓,擦干其上的清水。
4.在振动过程中,经常会有车针的头端自内杯体的底盖21的第一通孔21a中穿出,容易产生针刺伤;此外,在用干净毛巾包裹和揉搓车针的干燥过程中,一不小心也会产生针刺伤。


技术实现要素:

5.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旨在提出一种车针盒,其能够有效避免振动过程中针头穿出;此外,本申请还旨在提出一种车针盒,其能避免干燥过程中产生针刺伤。
6.本申请的车针盒,其包括外杯体、内杯体、盖体;内杯体插在外杯体中,内杯体的底盖上形成多个第一通孔;内杯体的上端形成有向外延伸的支撑边缘,由此内杯体的上端支撑在外杯体的上端边缘上;盖体的上侧形成有手柄;盖体用于封闭内杯体的上端;
7.内杯体的底部能够拆卸地安装有垫板;
8.垫板包括上垫板和下垫板;上垫板与下垫板连接在一起;上垫板与下垫板之间形成中间间隔;上垫板上形成有上通孔,下垫板上形成有下通孔;上通孔与下通孔错位设置,使得在竖直方向上上通孔与下通孔不重叠;下垫板的下侧形成多个第一支脚,使得垫板位于内杯体的底盖的上方。
9.优选地,内杯体在其底盖下侧形成有多个第二支脚。
10.优选地,盖体上形成有连接端嘴,以与负压源来接。
11.优选地,内杯体的底盖上的第一通孔与下垫板上的下通孔错位设置,使得在竖直方向上下通孔与第一通孔不重叠。
12.通过设置上通孔与下通孔错位的垫板,避免了振动过程中内杯体中的车针的端头自内杯体的底盖的第一通孔穿出;通过在盖体上设置与负压源连接的连接端嘴以及在内杯体的底盖下侧设置第二支脚,可以利用负压源抽吸而产生流动的空气,将车针表面的清水干燥,避免干净毛巾包裹和揉搓车针产生的针刺伤。
附图说明
13.图1为现有技术的车针盒的横截面示意图;
14.图2为现有技术的车针盒的内杯体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现有技术的车针盒的盖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6.图4为本申请的车针盒的横截面示意图;
17.图5为本申请的车针盒的内杯体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18.图6为本申请的车针盒的盖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9.图7为本申请的车针盒的垫板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20.图8为图7的垫板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21.图9为图7的垫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2.图10为图7的垫板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车针盒进行详细说明。
24.本申请的车针盒,其包括外杯体10、内杯体20、盖体30;内杯体20插在外杯体10中,内杯体20的底盖21上形成多个第一通孔21a;内杯体20的上端形成有向外延伸的支撑边缘22,由此内杯体20的上端支撑在外杯体10的上端边缘上;盖体30的上侧形成有手柄21;盖体30用于封闭内杯体20的上端。这些部分与现有技术的车针盒完全相同。
25.不同之处在于,本申请的内杯体20的底部能够拆卸地安装有垫板40。
26.垫板40包括上垫板41和下垫板42;上垫板41与下垫板42连接在一起;上垫板41与下垫板42之间形成中间间隔43;上垫板41上形成有上通孔41a,下垫板42上形成有下通孔42a;上通孔41a与下通孔42a错位设置,使得在竖直方向上上通孔41a与下通孔42a不重叠;下垫板42的下侧形成多个第一支脚44,使得垫板40位于内杯体20的底盖21的上方。
27.内杯体20在其底盖21下侧形成有多个第二支脚23,以将内杯体支撑起一定的高度,以方便用负压源进行车针干燥的过程中,外部空气自内杯体的底部流入内杯体。
28.盖体30上形成有连接端嘴32,以与负压源来接,通过负压源形成流通空气,以干燥内杯体20中的车针。
29.内杯体20的底盖21上的第一通孔21a与下垫板42上的下通孔42a错位设置,使得在竖直方向上下通孔42a与第一通孔21a不重叠,进一步避免车针的端头穿出。
30.在使用过程中,盖体打开,口腔医生将使用过的车针放入内杯体中,车针均被支撑在垫板上侧。需要进行振动清洗时,倒入清洁液,将盖体盖好,放到振动器上进行振动,这些步骤与使用现有技术的车针盒相同。由于垫板的上、垫板上的上、下通孔错位设置,以及内杯体的底盖的第一通孔与下垫板的下通孔的错位设置,车针的端头无法经过两次错位的通孔而穿出,避免振动过程中车针的端头穿出。振动结束后,取出内杯体且取下盖体,用清水冲洗车针表面的清洁液;然后将内杯体放置在平面上,重新盖好盖体;盖体连接负压源,进行抽吸,使得外部空气自内杯体底盖的第一通孔、下通孔、间隔空间、上通孔进入内杯体中,将车针表面的清水风干,经由连接端嘴被抽走。


技术特征:
1.一种车针盒,其包括外杯体、内杯体、盖体;内杯体插在外杯体中,内杯体的底盖上形成多个第一通孔;内杯体的上端形成有向外延伸的支撑边缘,由此内杯体的上端支撑在外杯体的上端边缘上;盖体的上侧形成有手柄;盖体用于封闭内杯体的上端;其特征在于:内杯体的底部能够拆卸地安装有垫板;垫板包括上垫板和下垫板;上垫板与下垫板连接在一起;上垫板与下垫板之间形成中间间隔;上垫板上形成有上通孔,下垫板上形成有下通孔;上通孔与下通孔错位设置,使得在竖直方向上上通孔与下通孔不重叠;下垫板的下侧形成多个第一支脚,使得垫板位于内杯体的底盖的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针盒,其特征在于:内杯体在其底盖下侧形成有多个第二支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针盒,其特征在于:盖体上形成有连接端嘴,以与负压源来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针盒,其特征在于:内杯体的底盖上的第一通孔与下垫板上的下通孔错位设置,使得在竖直方向上下通孔与第一通孔不重叠。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出一种车针盒,其包括外杯体、内杯体、盖体;内杯体插在外杯体中,内杯体的底盖上形成多个第一通孔;内杯体的上端形成有向外延伸的支撑边缘,由此内杯体的上端支撑在外杯体的上端边缘上;盖体的上侧形成有手柄;盖体用于封闭内杯体的上端;内杯体的底部能够拆卸地安装有垫板;垫板包括上垫板和下垫板;上垫板与下垫板连接在一起;上垫板与下垫板之间形成中间间隔;上垫板上形成有上通孔,下垫板上形成有下通孔;上通孔与下通孔错位设置,使得在竖直方向上上通孔与下通孔不重叠;下垫板的下侧形成多个第一支脚,使得垫板位于内杯体的底盖的上方。由于上通孔与下通孔错位,避免了振动过程中内杯体中的车针的端头自底盖的通孔穿出。孔穿出。孔穿出。


技术研发人员:崔翠 马洪杰 贾利芳 宫玉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
技术研发日:2022.08.05
技术公布日:2022/11/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