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掌骨头和掌骨颈骨折的掌骨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31833发布日期:2023-03-22 08:00阅读:6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掌骨头和掌骨颈骨折的掌骨板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掌骨头和掌骨颈骨折的掌骨板。


背景技术:

2.掌骨板适用于对掌骨骨折处进行固定。现有的掌骨板按照形状可以划分为l型、t型和长型板型,掌骨板呈平面型,或者,一端为平面型,另一端为略微弧形。
3.上述几种形状的掌骨板适用于固定掌骨的掌骨基底部和掌骨干部的骨折处。使用时,将掌骨板放置于掌骨和伸肌腱之间,并固定于掌骨背部宽度方向上的中心处。由于掌骨基底部和掌骨干部的解剖学特性,当掌骨板固定于掌骨背侧时,掌骨板不会影响掌指关节的活动。
4.然而,当掌骨的掌骨颈或掌骨头处骨折时,由于掌骨颈和掌骨头靠近掌指关节,且掌骨颈和掌骨头宽度方向上的中心处连接肌腱和关节囊,当掌骨板置于掌骨和伸肌腱之间,并固定于掌骨背部宽度方向上的中心处时,掌骨板会挤压肌腱和关节囊,导致掌指关节活动受限和肌腱断裂等并发症。
5.同时,现有的掌骨板的厚度较厚,易磨损伸肌腱。
6.因此,目前亟需一种能够适用于掌骨的掌骨颈和掌骨头处骨折的固定的掌骨板。


技术实现要素:

7.(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8.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掌骨头和掌骨颈骨折的掌骨板,其解决了当掌骨的掌骨颈或掌骨头处骨折时,采用现有的掌骨板固定掌骨时会挤压肌腱和关节囊,导致掌指关节活动受限和肌腱断裂等并发症的技术问题,以及现有的掌骨板的厚度较厚,易磨损伸肌腱的技术问题。
9.(二)技术方案
10.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1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掌骨头和掌骨颈骨折的掌骨板,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所述第二板体连接所述第一板体的端部;
12.所述第一板体为长型板体,所述第一板体能够贴合于掌骨干的背部;
13.所述第一板体上设置多个第一通孔,多个所述第一通孔沿所述第一板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板体的底壁设置多个第一管体,所述第一管体和所述第一通孔一一对应的设置,且所述第一管体的空腔连通所述第一通孔;螺钉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一管体的空腔,并固定在所述掌骨干上;
14.所述第二板体包括分支部一和分支部二,所述分支部一和所述分支部二呈v字型,所述分支部一和所述分支部二均为弧形板体,且所述分支部一和所述分支部二均朝向所述第一板体的底部倾斜设置,所述分支部一和所述分支部二能够分别贴合并固定于掌骨头的
背部两侧。
15.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板体上还设置一个至多个板体通孔,一个至多个所述板体通孔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通孔之间;
16.螺钉穿过所述板体通孔后固定在所述掌骨干上。
17.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分支部一和所述分支部二上均设置第二通孔,所述分支部一和所述分支部二的底部分别设置第二管体,所述第二管体和所述第二通孔一一对应的设置,且所述第二管体的空腔连通所述第二通孔;
18.螺钉依次穿过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二管体后固定在掌骨头上。
19.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分支部一上的所述第二通孔位于所述分支部一宽度方向上的中心位置处,所述分支部二上的所述第二通孔位于所述分支部二宽度方向上的中心位置处。
20.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分支部一和所述分支部二均扭转设置,所述分支部一和所述分支部二的固定端均与所述第一板体的端部连接,且所述分支部一和所述分支部二的自由端相对一侧的侧壁分别贴合于所述掌骨头、颈部的背部两侧。
21.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分支部一和所述分支部二上均设置穿线通孔,所述穿线通孔能够供缝合线穿过。
22.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分支部一宽度方向上偏离于中心位置处设置所述穿线通孔;
23.所述分支部二宽度方向上偏离于中心位置处设置所述穿线通孔。
24.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分支部一和所述分支部二的固定端之间的夹角为55-65
°

25.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管体的长度为0.3-0.8cm,所述第一管体的壁厚为0.3-0.6mm。
26.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的材质均为钛合金。
27.(三)有益效果
2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掌骨头和掌骨颈骨折的掌骨板,将第一板体设置为长型板体,以和掌骨的掌骨干的形状相适配,使第一板体能够贴合并固定于掌骨干的背部。第一板体上的管体插入掌骨干后,能够增大掌骨板与掌骨干之间的摩擦力,避免掌骨板与掌骨干之间发生滑移。现有技术中,普遍直接在第一板体上设置螺纹孔,锁定螺钉螺纹连接在螺纹孔内,且锁定螺钉穿过螺纹孔后固定在固定板上,由于在第一板体上设置螺纹孔需要满足一定的厚度要求,因此,该方式中的第一板体的厚度较大,植入掌骨干和伸肌腱之间时易磨损伸肌腱。而本技术中的掌骨板在第一板体上设置第一通孔,并在第一板体的底部设置第一管体,将螺钉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一管体后固定在掌骨板上,能够缩小第一板体的设置厚度,避免磨损伸肌腱。
29.将第二板体设置为呈v字型的分支部一和分支部二,分支部一和分支部二均为弧形板体,且分支部一和分支部二均朝向第一板体的底部倾斜设置,以和掌骨的掌骨头的形状相适配,使分支部一和分支部二能够分别贴合并固定于掌骨头、颈部的背部两侧,以避开掌骨头和掌指关节连接处的肌腱和关节囊,避免因掌骨板挤压肌腱和关节囊,导致掌指关节活动受限和肌腱断裂等并发症的状况发生。
30.同时,相较于现有技术中仅将掌骨板通过锁定螺钉固定在掌骨的掌骨干上,本用
于掌骨头和掌骨颈骨折的掌骨板,其第一板体固定在掌骨干上,第二板体的分支部一和分支部二固定在掌骨头上,相应增加了掌骨板与掌骨间的固定位置,以使掌骨板和掌骨间的固定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3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掌骨头和掌骨颈骨折的掌骨板的立体示意图。
32.【附图标记说明】
33.1:第一板体;11:第一通孔;12:第一管体;13:板体通孔;
34.2:第二板体;21:分支部一;22:分支部二;23:第二通孔;24:第二管体;25:穿线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35.为了更好的解释本实用新型,以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36.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用于掌骨头和掌骨颈骨折的掌骨板,包括第一板体1和第二板体2,第二板体2连接第一板体1的端部。
37.第一板体1为长型板体,第一板体1能够贴合并固定于掌骨干的背部。第一板体1上设置多个第一通孔11,多个第一通孔11沿第一板体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第一板体1的底壁设置多个第一管体12,第一管体12和第一通孔11一一对应的设置,且第一管体12的空腔连通第一通孔11。螺钉依次穿过第一通孔11和第一管体12的空腔,并固定在掌骨干上。第二板体2包括分支部一21和分支部二22,分支部一21和分支部二22呈v字型,分支部一21和分支部二22均为弧形板体,且分支部一21和分支部二22均朝向第一板体1的底部倾斜设置,分支部一21和分支部二22能够分别贴合并固定于掌骨头的背部两侧。
38.由上可知,将第一板体1设置为长型板体,以和掌骨的掌骨干的形状相适配,使第一板体1能够贴合并固定于掌骨干的背部。第一板体1上的管体插入掌骨干后,能够增大掌骨板与掌骨干之间的摩擦力,避免掌骨板与掌骨干之间发生滑移。现有技术中,普遍直接在第一板体1上设置螺纹孔,锁定螺钉螺纹连接在螺纹孔内,且锁定螺钉穿过螺纹孔后固定在固定板上,由于在第一板体1上设置螺纹孔需要满足一定的厚度要求,因此,该方式中的第一板体1的厚度较大,约为1.5-2.0mm,植入掌骨干和伸肌腱之间时易磨损伸肌腱。而本技术中的掌骨板在第一板体1上设置第一通孔11,并在第一板体1的底部设置第一管体12,将螺钉穿过第一通孔11和第一管体12后固定在掌骨板上,能够缩小第一板体1的设置厚度,约为1.0-1.2mm,避免磨损伸肌腱。
39.将第二板体2设置为呈v字型的分支部一21和分支部二22,分支部一21和分支部二22均为弧形板体,且分支部一21和分支部二22均朝向第一板体1的底部倾斜设置,以和掌骨的掌骨头的形状相适配,使分支部一21和分支部二22能够分别贴合并固定于掌骨头、颈部的背部两侧,以避开掌骨头和掌指关节连接处的肌腱和关节囊,避免因掌骨板挤压肌腱和关节囊,导致掌指关节活动受限和肌腱断裂等并发症的状况发生。
40.同时,相较于现有技术中仅将掌骨板通过锁定螺钉固定在掌骨的掌骨干上,本用于掌骨头和掌骨颈骨折的掌骨板,其第一板体1固定在掌骨干上,第二板体2的分支部一21
和分支部二22固定在掌骨头上,相应增加了掌骨板与掌骨间的固定位置,以使掌骨板和掌骨间的固定更加稳定。
41.优选地,第一管体12的长度为0.3-0.8cm,第一管体12的壁厚为0.3-0.6mm。
42.优选地,第一管体12和第一板体1一体成型。
43.进一步,第一板体1上还设置一个至多个板体通孔13,一个至多个板体通孔13位于相邻两个第一通孔11之间,当板体通孔13设置多个时,多个板体通孔13沿第一板体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螺钉穿过板体通孔13后固定在掌骨干上,以增大第一板体1与掌骨干间的固定强度。
44.进一步,第一板体1上的第一通孔11和板体通孔13均位于第一板体1宽度方向上的中心位置处,以将第一板体1稳定固定在掌骨干上。优选地,第一板体1上设置两个第一通孔11。
45.进一步,分支部一21和分支部二22上分别设置1个或多个第二通孔23,当分支部一21和分支部二22上分别设置多个第二通孔23时,多个第二通孔23分别沿且分支部一21和分支部二22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分支部一21和分支部二22的底部分别设置第二管体24,第二管体24和第二通孔23一一对应的设置,且第二管体24的空腔连通第二通孔23。螺钉依次穿过第二通孔23和第二管体24后固定在掌骨头上。由此,分支部一21和分支部二22上的第二管体24插入掌骨头后,能够增大掌骨板与掌骨头之间的摩擦力,避免掌骨板与掌骨头之间发生滑移。同时,本技术在分支部一21和分支部二22上设置第二通孔23,并在分支部一21和分支部二22的底部分别设置第二管体24,将螺钉穿过第二通孔23和第二管体24后固定在掌骨头上,能够缩小第一板体1的设置厚度,避免磨损伸肌腱。
46.使用时,先将第一板体1贴合于掌骨的掌骨干背部且第一板体1上的第一管体12插入掌骨干内,第二板体2的分支部一21和分支部二22的固定端贴合于掌骨的掌骨颈近端,分支部一21和分支部二22的自由端贴合于掌骨的掌骨头和掌骨颈的背部两侧,且分支部一21和分支部二22上的第二管体24插入掌骨头内。随后,将螺钉依次穿过第一板体1上的第一通孔11和第一管体12后螺纹连接在掌骨干上,并将螺钉依次穿过分支部一21和分支部二22上的第二通孔23和第二管体24后螺纹连接在掌骨头上。
47.优选地,第二管体24的长度为0.3-0.8cm,第二管体24的壁厚为0.3-0.6mm。
48.优选地,分支部一21和分支部二22均和第二管体24一体成型。
49.进一步,分支部一21上的第二通孔23位于分支部一21宽度方向上的中心位置处,分支部二22上的第二通孔23位于分支部二22宽度方向上的中心位置处,以将分支部一21和分支部二22稳定固定在掌骨头上。
50.具体地,第二板体2的分支部一21和所述分支部二22均扭转设置,分支部一21和分支部二22的固定端均与第一板体1的端部连接,且分支部一21和分支部二22的自由端相对一侧的侧壁分别贴合于掌骨头和掌骨颈的背部两侧,以更好的贴合并固定在圆柱形的掌骨头上。
51.具体地,分支部一21和分支部二22的固定端之间的夹角为55-65
°
,以使分支部一21和分支部二22自由端相对一侧的侧壁能够更好的贴合于掌骨头和掌骨颈的背部两侧。
52.具体地,分支部一21和分支部二22上还均设置穿线通孔25,穿线通孔25能够供缝合线穿过。将掌骨板固定在掌骨上时,由穿线通孔25内穿过缝合线,通过缝合线将掌骨头和
掌指关节连接处的关节囊缝合并固定在分支部一21和分支部二22上,以利于关节囊的修复,恢复掌指关节的稳定性
53.更具体地,分支部一21宽度方向上偏离于中心位置处设置穿线通孔25,以利于由穿线通孔25内穿过的缝合线对关节囊等周围软组织的修复。通孔23的直径优选为1.5-2mm,采用较小直径的通孔2能够减小对掌骨板坚固性的影响。优选地,分支部一21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多个穿线通孔25,更优选地,分支部一21上设置两个穿线通孔25。
54.分支部二22宽度方向上偏离于中心位置处设置穿线通孔25,以利于由穿线通孔25内穿过的缝合线对关节囊等周围软组织的修复。穿线通孔25的直径优选为1.5-2mm,采用较小直径的通孔2能够减小对掌骨板坚固性的影响。优选地,分支部二22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多个穿线通孔25,更优选地,分支部二22上设置两个穿线通孔25。
55.进一步,第一板体1的厚度为:1.3-1.6mm。第二板体2的厚度为:1.3-1.6mm。
56.第一板体1和第二板体2的材质均为钛合金。
57.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是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58.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改动、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